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装置对金属溶液进行电解脱氧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龙妹 金振坚 +4 位作者 高锋 刘浏 李文采 汪铖强 张妙法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用自组装的氧化物 Zr O2 (Mg O)固体电解质电解脱氧装置 ,研究了 142 3~ 1873K范围内铜液和钢液的脱氧反应 ,并对其脱氧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氧含量为 0 .45 %的铜液 ,经本装置脱氧 70 m in后 ,氧含量可降到 0 .0 3% ,脱氧率... 用自组装的氧化物 Zr O2 (Mg O)固体电解质电解脱氧装置 ,研究了 142 3~ 1873K范围内铜液和钢液的脱氧反应 ,并对其脱氧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氧含量为 0 .45 %的铜液 ,经本装置脱氧 70 m in后 ,氧含量可降到 0 .0 3% ,脱氧率达 90 % ;氧含量为 0 .0 0 18%的钢液 ,经本装置脱氧 2 0 min后 ,氧含量可降到 0 .0 0 0 2 % ,脱氧率大于 90 %。这充分证明了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电解脱氧装置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溶液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 电解脱氧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 赵玲 +2 位作者 闫冬 朱中南 张新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池用作膜反应器 ,可以共生电能和化学产品 ;通过固体电解质电势分析法与动力学测量相结合可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该膜反应器还可用于催化剂活性的电化学改性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上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非均相催化 共生 电势分析法 电化学改性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中甲烷在Li/TiO2上的氧化偶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 石勇 +2 位作者 王宇红 卢冠忠 赵玲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8-984,共7页
以Li2CO3为锂源,制备了Li/TiO2膜,并用TG-DTA和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由TG-DTA结果并结合XRD图谱可知,陪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的物相Li1.33Ti1.66O4。在YSZ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反应器中研究了甲烷在Li/TiO2膜上氧化偶联,考... 以Li2CO3为锂源,制备了Li/TiO2膜,并用TG-DTA和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由TG-DTA结果并结合XRD图谱可知,陪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的物相Li1.33Ti1.66O4。在YSZ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反应器中研究了甲烷在Li/TiO2膜上氧化偶联,考查了预混合、电化学两种方式供氧时甲烷分压、反应温度及停留时间等对甲烷转化速率、各产物生成速率和选择性等影响,比较了两种方式供氧时反应速率、目标产物选择性,并基于实验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甲烷分压和反应温度对甲烷转化速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有利;提高预混合时氧分压或电化学供氧时的电流均能使反应速率增大,但CO2生成速率显著增加,导致目标产物选择性减小;在相同的反应温度、甲烷分压和氧通量条件下,电化学供氧时,催化剂膜上氧浓度较大而气相氧浓度较小,甲烷的转化速率及C2选择性明显大于预混合供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电化学供氧 预混合供氧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eO_2基固体电解质材料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乐红志 王昕 +2 位作者 魏春成 杨赞中 李福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90-2996,共7页
以硝酸亚铈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0.85Sm0.15O1.925电解质材料。用XRD、SEM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其表征,研究柠檬酸用量(n值)、热处理温度这两个因素对粉体掺杂效果和电解质导电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 以硝酸亚铈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0.85Sm0.15O1.925电解质材料。用XRD、SEM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其表征,研究柠檬酸用量(n值)、热处理温度这两个因素对粉体掺杂效果和电解质导电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热处理温度(500℃),n=1.2时,掺杂粉体的晶格常数为0.54321 nm,电解质的σbulk(500℃)可达到0.0072 S·cm-1;相同n值(n=1.0),热处理温度600℃时,掺杂粉体的晶格常数为0.54318 nm,电解质的σbulk(500℃)可达到0.0078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掺杂氧化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下载PDF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验演示 被引量:4
5
作者 贺天民 孙敬姝 +4 位作者 吕喆 裴力 刘江 梁浩 苏文辉 《物理实验》 2000年第4期9-10,共2页
介绍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能源——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演示实验装置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演示
下载PDF
电解质膜反应器中电化学供氧和预混合供氧对甲烷氧化偶合的影响
6
作者 李俊 闫冬 +2 位作者 赵玲 张新胜 朱中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70,共7页
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 ( Ag|YSZ|Ag)中研究了甲烷的氧化偶合 ,比较了电化学供氧和预混合供氧两种方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化学供氧时 ,C2 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均高于预混合供氧 ;且随着供氧速率的增加 ,两种供氧方式下 C2 ... 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 ( Ag|YSZ|Ag)中研究了甲烷的氧化偶合 ,比较了电化学供氧和预混合供氧两种方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化学供氧时 ,C2 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均高于预混合供氧 ;且随着供氧速率的增加 ,两种供氧方式下 C2 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的差异更为明显。电化学供氧时 ,催化剂电极上的活性氧是由O2 - 在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直接产生 ,活性氧种为强键吸附原子氧 O(γ)、弱键吸附原子氧 O(α)和气相原子氧 O( g) ,且 O( γ)和 O( α)按两个平行途径产生。强键吸附原子氧 O( γ)有利于 C2 烃形成 ,弱键吸附原子氧 O(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电解质膜反应器 氧化偶合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电化学供氧 预混合供氧
下载PDF
高温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7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7年第12期66-66,共1页
1成果介绍及技术指标 将燃料的化学能在电化学电池中直接转化为电能,此电化学电池是由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和透气性电极所构成。燃料气导向电池的一个电极,而氧化剂(空气)导向另一个电极。单电池的电动势约1.0V。通过单电池在电池堆... 1成果介绍及技术指标 将燃料的化学能在电化学电池中直接转化为电能,此电化学电池是由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和透气性电极所构成。燃料气导向电池的一个电极,而氧化剂(空气)导向另一个电极。单电池的电动势约1.0V。通过单电池在电池堆内的不同连接,以保证获取必要的电压和功率。发电装置完全自动化,可以长期无人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发电装置 固体电解质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电化学电池 高温 技术指标 直接转化
下载PDF
Al_2O_3掺杂方式对Ce_(0.8)Sm_(0.2)_(1.9)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乐红志 王昕 +2 位作者 杨赞中 毕建波 魏春城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6年第5期340-348,共9页
研究了Al_2O_3掺杂方式对Ce_(0.8)Sm_(0.2)_(1.9)(SDC)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RD、SEM、XEDS和热膨胀系数仪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力学、热学、显微结构和微区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燃烧一步合成法制备的样品其力学... 研究了Al_2O_3掺杂方式对Ce_(0.8)Sm_(0.2)_(1.9)(SDC)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RD、SEM、XEDS和热膨胀系数仪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力学、热学、显微结构和微区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燃烧一步合成法制备的样品其力学性能、烧结性和离子电导率均优于采用铝溶胶直接添加法所制备的样品,其主要原因在于铝溶胶直接添加法会在SDC材料中产生残留Al_2O_3,并富集在晶界处形成晶界夹杂,阻碍了氧离子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方式 低温燃烧合成 掺杂氧化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对Ce_(0.8)Sm_(0.2)O_(1.9)电解质离子导电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乐红志 王昕 +2 位作者 毕建波 杨赞中 魏春城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7年第6期458-466,共9页
本文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离子(Ni^(2+)、Cu^(2+)、V^(5+)、Mn^(2+))对Ce_(0.8)Sm_(0.2)O_(1.9)(SDC)材料离子导电性的影响。用电化学阻抗谱、SEM、XEDS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离子导电性、显微结构和微区元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影响机理进... 本文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离子(Ni^(2+)、Cu^(2+)、V^(5+)、Mn^(2+))对Ce_(0.8)Sm_(0.2)O_(1.9)(SDC)材料离子导电性的影响。用电化学阻抗谱、SEM、XEDS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离子导电性、显微结构和微区元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对SDC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主要是对晶界离子电导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Ni、Cu对SDC晶界离子电导率的提高相对较为显著,从而导致其对宏观离子电导率的提高也较为显著;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和铝离子对SDC电解质晶界离子电导率提高作用相对较小,故而对其宏观离子电导率的提高作用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掺杂氧化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下载PDF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Sm掺杂氧化铈材料烧结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乐红志 李福功 +2 位作者 王昕 刘金蝉 毕建波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8年第6期438-443,共6页
本文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V_2O_5、MnO)对Ce_(0.8)Sm_(0.2)O_(1.9)(SDC)材料烧结行为、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SDC电解质材料的烧结,提高SDC电解质材料力学性能,但对材料... 本文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V_2O_5、MnO)对Ce_(0.8)Sm_(0.2)O_(1.9)(SDC)材料烧结行为、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SDC电解质材料的烧结,提高SDC电解质材料力学性能,但对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NiO、CuO对SDC材料烧结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掺杂氧化 烧结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下载PDF
SrCe_(0.95)Y_(0.05)O_(3-δ)在中温区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常压合成氨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宿新泰 刘瑞泉 王吉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509,共5页
SrCe0 .95Y0 .0 5O3 -δ是一种高温质子导体 ,本研究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SrCe0 .95Y0 .0 5O3 -δ纳米粉体 ,并以该粉体烧制得固体复合氧化物电解质陶瓷 ,测定了其在中温区间 ( 4 0 0~ 60 0℃ )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不同气氛对其电导... SrCe0 .95Y0 .0 5O3 -δ是一种高温质子导体 ,本研究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SrCe0 .95Y0 .0 5O3 -δ纳米粉体 ,并以该粉体烧制得固体复合氧化物电解质陶瓷 ,测定了其在中温区间 ( 4 0 0~ 60 0℃ )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不同气氛对其电导率有很大影响 .用该陶瓷在固态质子传导电池中常压下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了氨 ,并研究了影响氨合成的关键因素 ,确定了合适的工作温度 ,在常压下 480℃时氨的产率可达 10 -9mol/(s·cm-2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电化学性质 固体复合氧化物电解质陶瓷 质子导体
下载PDF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Ce_(0.8)Sm_(0.2)O_(1.9)晶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乐红志 王昕 +1 位作者 杨赞中 魏春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以低温燃烧合成工艺制备掺杂粉体,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MnO_2,V_2O_5等)对Ce_(0.8)Sm_(0.2)O_(1.9)(SDC)电解质晶体结构的影响。用XRD,SEM,TEM等检测方法,表征Ce_(0.8)Sm_(0.2)O_(1.9)粉体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后晶体结构发生的变... 以低温燃烧合成工艺制备掺杂粉体,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MnO_2,V_2O_5等)对Ce_(0.8)Sm_(0.2)O_(1.9)(SDC)电解质晶体结构的影响。用XRD,SEM,TEM等检测方法,表征Ce_(0.8)Sm_(0.2)O_(1.9)粉体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后晶体结构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SDC晶体掺杂过渡金属后,晶格发生不同程度膨胀,其中,掺杂NiO和CuO对SDC晶格产生的膨胀效果最为显著。SDC晶体结构的变化,必将引起其离子导电性、热学性能等重要性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CeO2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过渡金属氧化物
原文传递
管式SO-DCFC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13
作者 刘国阳 张欢 +2 位作者 向晓妍 杨小彤 张亚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2-564,620,共4页
固体氧化物直接碳燃料电池(SO-DCFC)因其燃料适应性广、能量转化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发电装置。以8%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电解质,通过提拉YSZ浆料制备了一种管式SO-DCFC,分析了浆料配比对SO... 固体氧化物直接碳燃料电池(SO-DCFC)因其燃料适应性广、能量转化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发电装置。以8%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电解质,通过提拉YSZ浆料制备了一种管式SO-DCFC,分析了浆料配比对SO-DCFC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SO-DCFC的微观结构。利用脱灰半焦作为SO-DCFC的燃料,分析了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该SO-DCFC在850℃时开路电压达到0.8V左右,最大功率密度达到22 mW/cm^2,最大电流密度达到137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碳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提拉工艺
下载PDF
日本开发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用正极厚膜
14
作者 宫学源 《科技中国》 2018年第10期104-104,共1页
据Phys.org网站2018年9月5日消息,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利用气溶胶沉积法,在石榴石型氧化物固体电解质上制备了钒酸锂(LVO)正极厚膜.气溶胶沉积法是一种室温条件下的膜制备工艺,其依靠陶瓷颗粒不断冲击基体并结合在一起,可避免高温热... 据Phys.org网站2018年9月5日消息,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利用气溶胶沉积法,在石榴石型氧化物固体电解质上制备了钒酸锂(LVO)正极厚膜.气溶胶沉积法是一种室温条件下的膜制备工艺,其依靠陶瓷颗粒不断冲击基体并结合在一起,可避免高温热处理时电解质与正极之间的不良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厚膜 正极 日本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 锂电池 全固态 开发
下载PDF
还原剂对低温燃烧合成Ce_(0.85)Sm_(0.15)O_(1.925)粉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乐红志 王昕 +2 位作者 王晓燕 杨赞中 魏春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8-594,共7页
低温燃烧合成法是新兴的制备纳米粉体的工艺,在制备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对低温燃烧合成工艺中不同还原剂对粉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用甘氨酸和尿素作还原剂制备Ce0.85Sm0.15O1.925粉体,以固相法粉体为参照... 低温燃烧合成法是新兴的制备纳米粉体的工艺,在制备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对低温燃烧合成工艺中不同还原剂对粉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用甘氨酸和尿素作还原剂制备Ce0.85Sm0.15O1.925粉体,以固相法粉体为参照,通过红外光谱、XRD,SEM等检测方法,从粉体的掺杂效果和烧结活性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用甘氨酸作还原剂制备的Ce0.85Sm0.15O1.925粉掺杂效果良好,晶格常数为0.5431 nm;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5.8 nm;烧结活性良好,在1200℃即可达到较高致密度,烧结体晶界洁净,晶粒尺寸均匀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剂 低温燃烧合成 掺杂CeO2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原文传递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 Ce_(0.8)Y_(0.2)O_(2.9)-Ce_(0.85)Sm_(0.15)O_(1.925)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IT-SOFCs 被引量:1
16
作者 Ji Yu Ning Tian +8 位作者 Yufu Deng Guannan Li Ling Liu Liying Cheng Peng Gao Qingchao Pan Yuancheng Wang Xiuyan Chen Kezhen Q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73-477,共5页
The Ba Ce0.8Y0.2O2.9-Ce0.85Sm0.15O1.925 composite electrolytes were prepared with Ba Ce0.8Y0.2O2.9(BCY) and Ce0.85Sm0.15O1.925(SDC). The SDC and BCY powders were mixed in the weight ratio of 95:5, 85:15, and 75:25, re... The Ba Ce0.8Y0.2O2.9-Ce0.85Sm0.15O1.925 composite electrolytes were prepared with Ba Ce0.8Y0.2O2.9(BCY) and Ce0.85Sm0.15O1.925(SDC). The SDC and BCY powders were mixed in the weight ratio of 95:5, 85:15, and 75:25, respectively(named as BS95, BS85, and BS75). Because of the composite effect between the SDC and BCY phases, the BS95 and BS85 exhibit improved condu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pure SDC and BCY. The conductivity of BS95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S85, indicating that the composite effect of BS95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BS85. Nevertheless, the composite effect in BS75 does not exist. He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composite effect in the BCY-SDC composites wil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BCY and even disappear when the amount of BCY exceeds a certain value. In our case, the optimum composition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is 95 wt% SDC and 5 wt% BCY. The BS95 has the highest conductivity(σ1t=0.07808 S cm-1, at 800 °C) and the fuel cell based on the BS95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reaches as high as 526 mw cm-2 at 750 °C). The encourag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CY-SDC composites are the very promising 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IT-SO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C BCY composite electrolyte composite effect SOFC
原文传递
美国能源部和企业联手投巨资开发SOFC
17
作者 陈云贵 《四川稀土》 2001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美国能源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产品开发 稀土化合物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隔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