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染料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Il-DyP4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1
作者 严凤燕 杨阳 荚荣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析蒽醌类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reactive blue 4(RB4))、偶氮类染料(reactive violet 5(RV5),reactive black 5(RB5))及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染料...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析蒽醌类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reactive blue 4(RB4))、偶氮类染料(reactive violet 5(RV5),reactive black 5(RB5))及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Il-DyP4之间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Il-DyP4和上述底物之间均形成了复合物;荧光光谱法结果表明,上述底物均使Il-DyP4产生了荧光淬灭效应,且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符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结果.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RB19,RB4,RV5,RB5,ABTS与Il-DyP4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9.386 2×10^(4)L·mol^(-1)(298 K),5.615 7×10^(6) L·mol^(-1)(298 K),1.926 2×10^(6) L·mol^(-1)(288 K),5.277 8×10^(5) L·mol^(-1)(298 K),2.234 6×10^(5) L·mol^(-1)(298 K).热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底物与Il-DyP4的结合依赖于疏水相互作用,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染料类底物 疏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强关联电子相变氧化物材料及多场调控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轩弛 李海帆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6,共13页
外场激励通过调控强关联氧化物中自由度间的关联耦合作用,触发其发生多重莫特电子相变和轨道重构,在强关联电子相变氧化物体系中发现了丰富的新奇物性和量子转变,为构筑新型类脑神经元逻辑器件、磁电耦合器件及能量转换器件奠定基础,引... 外场激励通过调控强关联氧化物中自由度间的关联耦合作用,触发其发生多重莫特电子相变和轨道重构,在强关联电子相变氧化物体系中发现了丰富的新奇物性和量子转变,为构筑新型类脑神经元逻辑器件、磁电耦合器件及能量转换器件奠定基础,引起了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广泛关注.本工作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科研团队在强关联氧化物电子相变特性多场调控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凸显离子、应力场和栅极电场等新型功能调控自由度在强关联氧化物电子相变特性调控和新型功能特性设计中的关键作用,阐明强关联氧化物中微观自由度的关联耦合作用对其宏观关联电子相变特性的基础调控规律,为实现强关联氧化物电子相变特性的可控设计与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期望利用多物理场的调控作用在强关联电子相变氧化物材料体系中发现更多的新物理、新物性、新器件和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氧化物 电子相变 关联物性调控 金属-绝缘体转变
下载PDF
氧化铜与CeO_2-γ-Al_2O_3混合氧化物载体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海洋 沈明敏 +4 位作者 刘田东 韦书婷 胡玉海 董林 陈懿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5-328,共4页
采用XRD ,XPS和TPR等手段研究了氧化铜与二氧化铈 氧化铝机械混合载体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在混合载体表面 ,当氧化铜的负载量低于其在二氧化铈载体上的分散容量时 ,氧化铜优先与二氧化铈发生作用并分散在其表面 ;当氧化铜的... 采用XRD ,XPS和TPR等手段研究了氧化铜与二氧化铈 氧化铝机械混合载体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在混合载体表面 ,当氧化铜的负载量低于其在二氧化铈载体上的分散容量时 ,氧化铜优先与二氧化铈发生作用并分散在其表面 ;当氧化铜的负载量超过其在二氧化铈载体上的分散容量时 ,氧化铜会继续在氧化铝表面分散 .这些结果说明 ,在制备用氧化铈改性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时 ,如果氧化铈的用量偏高 ,会导致样品中有晶相氧化铈生成 ,从而对氧化铈作为改性剂的作用不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CeO2-γ-Al2O3 混合氧化物载体 表面相互作用 氧化 氧化 分散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微过氧化物酶-8与La^(3+)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4 位作者 冯玉英 杜江燕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1-944,共4页
首次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微过氧化物酶-8(MP-8)与La3+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发现La3+优先与MP-8分子中血红素卟啉环上的两个丙酸基团的羧基氧发生键合作用,使血红素卟啉环的非平面性增加,π-π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减少,但... 首次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微过氧化物酶-8(MP-8)与La3+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发现La3+优先与MP-8分子中血红素卟啉环上的两个丙酸基团的羧基氧发生键合作用,使血红素卟啉环的非平面性增加,π-π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减少,但几率降低。La3+与MP-8肽链上的羰基氧发生弱相互作用,因此对卟啉环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过氧化物-8 镧离子 相互作用 作用机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 稀土微肥
下载PDF
微过氧化物酶-8与Eu^(3+)相互作用的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4 位作者 杜江燕 冯玉英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2-895,共4页
用紫外 -可见 ( UV-Vis)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 Eu3+ 与微过氧化物酶 -8( MP-8)相互作用的机理 ,发现 Eu3+优先与 MP-8中血红素基团的 2个丙酸基的羧基氧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导致 MP-8分子中血红素基团的非平面性、暴露程度和电化学... 用紫外 -可见 ( UV-Vis)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 Eu3+ 与微过氧化物酶 -8( MP-8)相互作用的机理 ,发现 Eu3+优先与 MP-8中血红素基团的 2个丙酸基的羧基氧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导致 MP-8分子中血红素基团的非平面性、暴露程度和电化学可逆性的增加 .过剩的 Eu3+与 MP-8分子中肽链上的含氧基团发生弱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过氧化物-8 相互作用 配位作用 血红素基团 稀土 微量元素肥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微过氧化物酶-8与La^(3+)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6
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3 位作者 冯玉英 杜江燕 刘长鹏 陆天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微过氧化物-8 LA^3+ 相互作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吸收带 电子跃迁
下载PDF
镉离子与微过氧化物酶-11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锋 姜慧君 +2 位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陆天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镉离子 微过氧化物-11 相互作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化学 重金属污染 植物污染生态学 损伤机理
下载PDF
镧离子与微过氧化物酶-11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8
作者 梁氏秋水 姜慧君 +5 位作者 李奚 黄晓华 冯玉英 李邨 陈慧兰 陆天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镧离子 微过氧化物-11 相互作用 稀土微肥 增产机理 电化学测量
下载PDF
离子淌度质谱结合荧光光谱法研究5-氟尿苷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赵兵 庄小禹 +3 位作者 刘舒 郑重 刘志强 宋凤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分别利用离子淌度质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5-氟尿苷(5-Fur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相互作用.离子淌度质谱研究结果表明,5-Furd能够稳定SOD1构型,减缓其碰撞诱导去折叠;外源荧光光谱方法进一步证明5-Furd可以抑制SOD1的聚集.利... 分别利用离子淌度质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5-氟尿苷(5-Fur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相互作用.离子淌度质谱研究结果表明,5-Furd能够稳定SOD1构型,减缓其碰撞诱导去折叠;外源荧光光谱方法进一步证明5-Furd可以抑制SOD1的聚集.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5-Furd与SOD1的相互作用,阐明了二者的作用机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函数推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为典型的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电离-离子淌度质谱 荧光光谱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5-氟尿苷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及盐胁迫下响应锌钾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林林 韩敏琦 +1 位作者 高嘉 杨胜敏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0,共10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在保护植物免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SOD基因家族对盐胁迫的表达模式及响应锌(Zn)和钾(K)的功能知之甚少。本研究以‘西农979...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在保护植物免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SOD基因家族对盐胁迫的表达模式及响应锌(Zn)和钾(K)的功能知之甚少。本研究以‘西农979’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分析,对小麦SOD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相关基因在盐胁迫下响应Zn、K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小麦中共鉴定出10个SOD基因(TaSDs),包括4个Cu/Zn-SOD基因(TaCSD1~TaCSD4)、4个Fe-SOD基因(TaFSD1~TaFSD4)和2个Mn-SOD基因(TaMSD1、TaMSD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SDs可分为Cu/Zn-SODs、Fe/Mn-SODs两大类,共7个亚组。基因结构、序列基序及启动子分析表明,所有TaSDs都具有1~7个内含子和2~7个外显子,不同TaSDs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和高度保守的活性位点残基,且每个TaSDs的启动子中存在许多与应激反应和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表达谱分析表明,不同TaSDs对盐分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TaCSD3可能是响应盐胁迫的关键基因;经RT-qPCR分析明确,TaCSD3是响应盐胁迫的靶向SOD基因,同时受Zn、K协同正向调控。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小麦耐盐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组 盐胁迫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微过氧化物酶-11与镧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11
作者 李奚 姜慧君 +3 位作者 张晓春 黄晓华 陆天虹 李邨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稀土微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十分明显.稀土离子进入植物体后,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分子必然会发生作用,影响或改变其固有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研究稀土离子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了解稀土使植物增产的机理是很有必要的.活... 稀土微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十分明显.稀土离子进入植物体后,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分子必然会发生作用,影响或改变其固有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研究稀土离子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了解稀土使植物增产的机理是很有必要的.活体研究表明,稀土微肥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植物细胞保护酶的活性,但系统研究其作用机理尚未见文献报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过氧化物-11 镧离子 紫外光谱 稀土微肥 增产机理 相互作用 酶活性
下载PDF
“嵌入模型”在γ-Al2O3负载单组分和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小江 高飞 董林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5-1985,共11页
探讨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相关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本质.近年来,我们对单组分CuO以及双组分CuO-Mn2O3,CuO-CoO等金属氧化物在γ-Al2O3载体表面的分散行为和存在状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 探讨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相关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本质.近年来,我们对单组分CuO以及双组分CuO-Mn2O3,CuO-CoO等金属氧化物在γ-Al2O3载体表面的分散行为和存在状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CO+O2和NO+CO模型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金属氧化物在γ-Al2O3载体表面的分散行为和所得负载型催化剂样品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催化性能均可参照"嵌入模型"来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这些样品的"组成-结构-性质"间的关系,并针对表面负载双组分金属氧化物样品提出了表面协同氧空位参与的NO+CO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氧化铝载体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表面相互作用 嵌入模型 表面协同氧空位
下载PDF
铁氧化物-微生物界面电子传递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娟 李晓旭 +1 位作者 刘枫 张逸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7,159,共9页
在地表环境中,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微生物胞外呼吸的终端电子受体/供体、电子储存介质或种间电子传递介质促进环境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本文介绍了矿物-微生物直接界面电子转移方式中,铁氧化物矿物与组成微生物跨膜电子传输链的细胞色素... 在地表环境中,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微生物胞外呼吸的终端电子受体/供体、电子储存介质或种间电子传递介质促进环境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本文介绍了矿物-微生物直接界面电子转移方式中,铁氧化物矿物与组成微生物跨膜电子传输链的细胞色素蛋白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从分子水平刻画了微生物利用矿物进行胞外呼吸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驱动的矿物转化和元素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氧化物矿物 胞外电子传递 细胞色素蛋白
下载PDF
铜锌催化剂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上闰 胡兵 傅献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0-46,共7页
本文用ICP、XRD和TPD-MS(O_2)等技术研究了铜锌催化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氧化态Cu-Zn催化剂中部分ZnO熔于CuO中生成了(Cu,Zn)O固熔体。低温变换反应条件下的Cu-Zn催化剂处于还原态,它与氧化态的主要差别在于失去了(Cu,Zn)O的晶格氧... 本文用ICP、XRD和TPD-MS(O_2)等技术研究了铜锌催化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氧化态Cu-Zn催化剂中部分ZnO熔于CuO中生成了(Cu,Zn)O固熔体。低温变换反应条件下的Cu-Zn催化剂处于还原态,它与氧化态的主要差别在于失去了(Cu,Zn)O的晶格氧。研究了Cu-Zn-Mn催化剂中部分Mn进入ZnO晶格生成(Zn,Mn)O固溶体及其对变换反应活性的影响。本文还用TPD-MS(O_2)技术考察了添加Mn、Al等组分对Cu-Zn催化剂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催化剂 氧化物-氧化物强相互作用 水煤气低温变换反应
下载PDF
LLM-105与高聚物黏结剂界面相互作用及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蓉 杨志剑 +1 位作者 段晓惠 裴重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4-651,I0002,共9页
高聚物与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的界面相互作用直接影响LLM-105的表面包覆效果,在原子分子层次的作用模式和强度分析,有助于揭示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氟聚物(F2311,F2313,F2314... 高聚物与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的界面相互作用直接影响LLM-105的表面包覆效果,在原子分子层次的作用模式和强度分析,有助于揭示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氟聚物(F2311,F2313,F2314,F2462)和聚氨酯(Estane 5703)与LLM-105不同晶面的界面相互作用,分析了高聚物与LLM-105晶面的作用模式和强度,初步提出了高聚物黏结剂的筛选原则,并采用该原则筛选了一个新的高聚物——硝化细菌纤维素(NBC),同时模拟了其与LLM-105晶面的相互作用。采用静态弹性常数分析法讨论了6种高聚物对LLM-105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选高聚物与LLM-105各晶面的结合能均为正值,结合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LLM-105/NBC≈LLM-105/Estane 5703>LLM-105/F2313≈LLM-105/F2314≈LLM-105/F2311>LLM-105/F2462。结合能最大的(1 0 1)晶面,在晶体中的显露面最小(0.39%),而结合能小的(0 2 0)和(0 1 1)晶面,其显露面却占了很大比例(二者之和>60%)。在界面相互作用中,范德华力均占据优势地位,远远超过静电相互作用。能与LLM-105发生强相互作用的高聚物应能同时提供氢键良给体和良受体。通过对有效各向同性模量和柯西(Cauchy)压值的分析得到,加入NBC、Estane 5703和F2462对LLM-105力学性能有所改善,F2311和F2313未有改善,而F2314则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 高聚物 界面相互作用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尧振宇 郭科 王晓东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102-102,95,共2页
新的环境法规对车用燃料硫含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加氢脱硫催化剂难以满足深度脱硫的需要。使用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催化剂载体,不仅能克服单一载体的缺陷,还能减弱活性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氧化物(... 新的环境法规对车用燃料硫含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加氢脱硫催化剂难以满足深度脱硫的需要。使用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催化剂载体,不仅能克服单一载体的缺陷,还能减弱活性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氧化物(Al2O3-Ti O2和Al2O3-Zr O2)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复合氧化物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CuCrO_2和CuCr_2O_4间相互作用对体系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峰 李国英 +2 位作者 李能 刘英骏 林炳雄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CuCrO2 和CuCr2 O4 两相共生的Cu Cr O催化剂体系 .由于两相共生而相互作用 ,两相组成的样品中 ,样品颗粒较小 ,比表面积增大 ,催化CO O2 反应的活性提高 .当样品中n(Cu) /n(Cr) =0 7时 ,两相含量最为接近 ,显示... 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CuCrO2 和CuCr2 O4 两相共生的Cu Cr O催化剂体系 .由于两相共生而相互作用 ,两相组成的样品中 ,样品颗粒较小 ,比表面积增大 ,催化CO O2 反应的活性提高 .当样品中n(Cu) /n(Cr) =0 7时 ,两相含量最为接近 ,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CO O2 反应过程中 ,气相中的CO与样品表面的氧原子作用 .在两相共生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CuCrO2和CuCr2 O4 的体相结构没有变化 .各样品催化活性的不同是由其表面性质的差异引起的 .TPR和XPS分析结果表明 :两相共生而相互作用 ,修饰了样品的表面性质 ,使样品表面含有更多的活性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O2 CuCr2O4 催化性能 氧化 燃烧反应 复合氧化物 程序升温还原 两相相互作用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催化剂 尾气净化
下载PDF
强脉冲激光对小鼠皮肤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亚平 王斌 +4 位作者 鲁健云 陈静 左成忻 谭丽娜 黄进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 IPL)治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PL在一定能量密度照射小鼠老化皮肤,连续照射2次,间隔为2周,观察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和Hyp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 IPL)治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PL在一定能量密度照射小鼠老化皮肤,连续照射2次,间隔为2周,观察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和Hyp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IPL可使小鼠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较模型组改变明显(P<0.05)。IPL照射后小鼠皮肤Bcl-2蛋白表达增高,而对Bax蛋白影响不明显。结论:IPL对改善皮肤老化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皮肤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平衡,恢复氧化酶的活性及提高凋亡抑制基因蛋白Bcl-2的表达,调节皮肤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脉冲激光 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羟脯氨酸 Bcl-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
下载PDF
青光安Ⅱ号方对诱导损伤的RGC-5细胞中NF-κB/HIF-1α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小磊 时健 +2 位作者 刘倩宏 陈立浩 侯念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RGC-5细胞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 19kDa interacting protei... 目的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RGC-5细胞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 19k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GC-5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含药血清组和阻断剂组。模型组、含药血清组和阻断剂组予以谷氨酸诱导细胞损伤,模拟青光眼对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含药血清组加入青光安Ⅱ号方含药血清,阻断剂组加入KC7F2进行HIF-1α通路的阻断。以CCK-8法摸索含药血浆以及谷氨酸的最佳干预浓度;采用Hoechs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F-κ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情况;比色法检测SOD、MDA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确定青光安Ⅱ号方5倍组含药血清为实验量,确定谷氨酸的最佳干预浓度为200μM。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HIF-1α、BNIP3、SOD、MD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阻断剂组NF-κB、HIF-1α、BNIP3和SOD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含药血清组与阻断剂组的NF-κB、HIF-1α、BNIP3、SOD及MD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安Ⅱ号方对NF-κB具有抑制作用,进而抑制了HIF-1α相关通路的激活,减弱了由于氧化应激所致RGC-5细胞的凋亡,对RGC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光安Ⅱ号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核因子ΚB 低氧诱导因子- 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 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准一维强关联模型的电子结构
20
作者 王建平 张德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4-608,共5页
从一维t-J模型出发,应用电荷自由度和自旋自由度相分离的费密子-自旋理论,研究了电子谱函数、准粒子色散关系和态密度,并着重讨论了空穴掺杂铜氧化物电子谱中低能准粒子峰的行为.结果表明,电子谱函数中的低能峰在所有动量点上都十分明显... 从一维t-J模型出发,应用电荷自由度和自旋自由度相分离的费密子-自旋理论,研究了电子谱函数、准粒子色散关系和态密度,并着重讨论了空穴掺杂铜氧化物电子谱中低能准粒子峰的行为.结果表明,电子谱函数中的低能峰在所有动量点上都十分明显,随动量改变,峰的位置也发生改变,产生了随动量的色散,形成的能带的带宽能量尺度由磁相互作用的量级J来控制;在准一维强关联模型中也存在绝缘体-金属转变,随着掺杂的增加,化学势逐渐向下Hubbard带上端移动,输运性质增强;电子谱和准粒子色散的反常行为源于系统中存在的强关联相互作用,是电荷自由度和自旋自由度相分离的自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J模型 电荷自旋分离费米子-自旋理论 电子结构 电子谱函数 关联铜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