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谭海生 何映平 +1 位作者 肖开恩 杨春亮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40-45,共6页
研究了氧化还原剂用量、乳化剂种类、聚合温度对丙烯酸酯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差 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聚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构,并对共聚物胶 膜进行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油性和耐水性的测试.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共聚改性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厌氧胶用复合型氧化还原引发剂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颖泰 刘伟塘 陈锡来 《粘接》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介绍了过氧化物-叔胺-糖精(胺体系)和过氧化物-取代肼-糖精(肼体系)两种厌氧胶引发剂体系的组成和性能。试验表明,采用多成分的复合引发剂是兼顾厌氧胶固化速度和贮存稳定性的较好途径。
关键词 厌氧胶 复合型氧化还原引发剂 复合组成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剂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及聚合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崔金海 范薇 +1 位作者 抚庆全 姬学亮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5,共5页
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自由基聚合体系的氧化-还原型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乳液。研... 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自由基聚合体系的氧化-还原型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该乳液性能及聚合过程等影响,探讨并提出了酸性条件下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新型引发机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m(KPS):m(NaHSO3)=1.00:0.45、w(KPS+NaHSO3)=0.6%时,乳液的单体转化率(98%)和黏度(5.900 Pa.s)相对最高,反应时间(2.0 h)相对较短且初始聚合温度(60℃)相对最低,此时乳液质量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 引发机制 氧化-还原引发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永东 殷鹏 +2 位作者 王鹏 孙乐 包少文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0,共4页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着重对引发剂组成及用量以及引发剂久置性等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中还原性物质组成为m(Vc)∶m(Na HSO3)=1∶1,氧化剂用量为HPEG质量的0.5%,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HPEG总...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着重对引发剂组成及用量以及引发剂久置性等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中还原性物质组成为m(Vc)∶m(Na HSO3)=1∶1,氧化剂用量为HPEG质量的0.5%,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HPEG总质量的2%,n(HPEG)∶n(AA)∶n(AMPS)=1.0∶3.5∶0.7时,合成减水剂的分子质量MW为25 820 g/mol。经XRD分析表明,减水剂有促进水泥早期水化的作用。减水剂掺量为0.25%时,混凝土减水率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 正交试验 久置性 分散性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用于聚合物乳液残余单体消除的研究
5
作者 赵守佳 张秀超 田翠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4,37,共4页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氧化还原引发剂使PVAc乳液进行后聚合反应,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聚合物乳液中残余单体含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引发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氧化剂,并且产生亲油性自由基的引发剂对消除...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氧化还原引发剂使PVAc乳液进行后聚合反应,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聚合物乳液中残余单体含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引发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氧化剂,并且产生亲油性自由基的引发剂对消除残余单体含量的效果优于产生亲水性自由基的引发剂;改变工艺条件,对残余单体的消除效果会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剂 聚醋酸乙烯酯 乳液聚合 残余单体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超浓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洪涛 操建华 王岸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9-744,共6页
以过氧化羟基二异丙苯 ( CHPO)和四乙烯五胺 ( TEPA)为氧化 -还原引发剂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为乳化剂 ,十六醇 ( CA)为共乳化剂 ,通过超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乳胶粒子 .探讨了乳化剂浓度及配比、分散相体积分数、引发剂... 以过氧化羟基二异丙苯 ( CHPO)和四乙烯五胺 ( TEPA)为氧化 -还原引发剂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为乳化剂 ,十六醇 ( CA)为共乳化剂 ,通过超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乳胶粒子 .探讨了乳化剂浓度及配比、分散相体积分数、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及配比和温度等各因素对乳液稳定性、聚合速率、乳胶粒子大小、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观察了乳胶粒子的形态 ,用粘度法测定了聚苯乙烯的粘均分子量 .考察了苯乙烯进行超浓乳液聚合的反应动力学 ,求得在 3 0℃时聚合速率方程为 Rp=K[M]0 .36 [I]0 .4 9[E]0 .72 ,表观活化能为 1 9.72 k J/mol.所得乳胶粒子的直径在 0 .1~ 0 .3 μm之间 ,粘均分子量在 2× 1 0 6~ 4× 1 0 6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 超浓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乳胶 动力学方程 稳定性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连续引发丙烯腈与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正辉 王红娟 胡星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6,80,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研究了丙烯腈 (M1)和丙烯酸乙酯 (M2 )的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温度升高和乳化剂浓度增大 ,单体的转化速度加快、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乳液更为稳定。用激光粒径分...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研究了丙烯腈 (M1)和丙烯酸乙酯 (M2 )的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温度升高和乳化剂浓度增大 ,单体的转化速度加快、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乳液更为稳定。用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了 2 0℃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大小的变化 ,发现聚合过程中的成核和增长均在胶束中进行 ,以及单体液滴在高转化率时仍存在。这两种单体的乳液共聚合的竞聚率也得到确定 :r1=1.90 ,r2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引发体系 连续引发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乳液共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剂 乳胶粒子 竞聚率
下载PDF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玉米淀粉与丙烯酸钠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岳英 张国莹 夏春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该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产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达到64.04%、73.82%、86.43%.该文还对该引发体系... 该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产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达到64.04%、73.82%、86.43%.该文还对该引发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丙烯酸 接枝共聚 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水性含氟乳液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国建 倪永 +1 位作者 刘琳 薛建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全氟辛酸铵为复合乳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在室温下制备水性含氟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单体配比和合成工艺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单体总转化率、含氟量、乳液性状、黏度、粒径及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影响。通过...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全氟辛酸铵为复合乳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在室温下制备水性含氟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单体配比和合成工艺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单体总转化率、含氟量、乳液性状、黏度、粒径及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GPC等手段对水性含氟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乳液共聚 氧化还原引发剂 水性含氟乳液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降解天然橡胶与丙烯酸酯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祥义 付惠 何森泉 《弹性体》 CAS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 N,N 二甲基苯胺(BPO 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 N,N 二甲基苯胺(BPO 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补加料可提高接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 降解 天然橡胶 丙烯酸酯 共聚 接枝共聚 单体转化率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MMA/BA超浓乳液薄层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作为混合单体、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CA)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聚乙烯醇(PVA)为液膜增强剂,制备了稳定的超浓乳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A)为氧化...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作为混合单体、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CA)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聚乙烯醇(PVA)为液膜增强剂,制备了稳定的超浓乳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A)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一种新的超浓乳液薄层技术,在较低温度下引发共聚合.探讨了液膜增强剂种类和聚合环境对聚合稳定性影响;研究了薄层厚度,薄层面积,聚合温度和加热方式对体系(包括单体和水)挥发性和转化率的影响.比较了薄层和试管聚合的速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浴与烘箱加热方式下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得到了在水浴中反应后的聚合物粒子平均粒径和分散度都减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乳液薄层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单体挥发性 单体转化率
下载PDF
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桂红 刘晴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探讨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引发剂用量和不同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摩尔比时,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有明... 探讨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引发剂用量和不同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摩尔比时,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20%时,AM单体转化率较高,达到95%;引发剂用量为0.15%时,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较大,为158万;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的摩尔比为0.6时,转化率和聚合速率最大;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指数为0.53,与自由基聚合双基终止条件下的理论值0.5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丙烯酰胺 聚合动力学 转化率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热敏性微球
13
作者 程艳玲 易昌凤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41,共4页
在可聚合乳化剂甲基丙烯磺酸钠存在下,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苯乙烯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粒径大小在200 nm^300 nm范围内的单分散热敏性聚(苯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球。通... 在可聚合乳化剂甲基丙烯磺酸钠存在下,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苯乙烯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粒径大小在200 nm^300 nm范围内的单分散热敏性聚(苯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球。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和大小,并采用激光光散射粒度仪考察微球粒径大小随温度变化情况。探讨了水溶性单体/油溶性单体比、引发剂用量等对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在32℃附近明显减小,呈现出热敏性质;微球粒径随水溶性单体/油溶性单体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无皂乳液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14
作者 沈春银 刘启国 陈建村 《南通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4-36,共3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反相悬浮法制备部分中和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剂。当聚合温度为50℃,时间为4.5h,分散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占单体重量的3.5%和0.213%时,共聚物吸水率可达1600g/g。
关键词 高吸水性 丙烯酸 丙烯酰胺 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正丁酯乳液聚合
15
作者 吴广峰 王春艳 张会轩 《胶体与聚合物》 2013年第3期99-101,共3页
选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硫酸亚铁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正丁酯的乳液聚合,研究了单体进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乳胶粒子尺寸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聚合条件,单体加料时间延长至3h时,粒径由90 nm减小至65nm,分子量降低... 选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硫酸亚铁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正丁酯的乳液聚合,研究了单体进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乳胶粒子尺寸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聚合条件,单体加料时间延长至3h时,粒径由90 nm减小至65nm,分子量降低了38%;当反应温度由20℃升高至70℃时,粒子粒径由95nm减小至65nm,表观聚合反应活化能为29.8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丙烯酸丁酯 氧化还原引发剂 聚合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种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淀粉与丙烯酸接枝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存国 孙琳 +4 位作者 林琳 董晓臣 袁涛 肖红杰 赵树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0-292,296,共4页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H2O2、K2S2O8-Na2S2O3、Mn3+及Ce4+等不同种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用FTIR、XRD、DSC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氧...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H2O2、K2S2O8-Na2S2O3、Mn3+及Ce4+等不同种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用FTIR、XRD、DSC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分析和吸水性能测试结果比较,研究表明采用K2S2O8-Na2S2O3做引发体系时,接枝产物的吸水倍率最高,吸去离子水近1000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淀粉 丙烯酸 氧化-还原引发 接枝共聚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多层核壳结构ACR乳液聚合的影响
17
作者 薛炳刚 马万珍 王洪波 《塑料助剂》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树脂。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体系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用量的不同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加入方式对ACR的转化率、乳胶粒的粒径和PVC/ACR共混物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实...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树脂。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体系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用量的不同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加入方式对ACR的转化率、乳胶粒的粒径和PVC/ACR共混物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和还原剂用量增加后,乳液聚合各个阶段的转化率提高,乳胶粒的粒径变大,明显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过量的还原剂起阻聚和缓聚作用,采用分阶段加入氧化还原引发剂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树脂 多层核壳结构 氧化/还原引发 乳液聚合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勇 黄志宇 +1 位作者 陆屹 崔浩 《化工时刊》 CAS 2005年第3期35-39,共5页
自由基聚合是大规模生产各种烯类聚合物的有效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 ,约 70 %以上的烯类聚合物都是通过自由基聚合来实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可归纳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引发剂、二硫化物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双官能度及多... 自由基聚合是大规模生产各种烯类聚合物的有效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 ,约 70 %以上的烯类聚合物都是通过自由基聚合来实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可归纳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引发剂、二硫化物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双官能度及多官能度引发剂和大分子引发剂等。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水溶性偶氰引发剂、双官能度及多官能度引发剂、大分子引发剂以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引发 研究进展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大分子引发 自由基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剂 多官能度 双官能度 大规模生产 偶氮引发 有效方法 工业生产 氧化 二硫化物 聚合物 水溶性 烯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体系条件下耐水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增会 林永超 +2 位作者 刘美红 刘玉鹏 王春鹏 《粘接》 CAS 2015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改性聚乙烯醇(PVA)作为保护胶体,以双氧水(H O)/酒石酸(TA)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2 2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采用SEM、红外、DSC、DMA等对胶粘剂的转化率、形貌、结构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转化率能达到99%以上... 以改性聚乙烯醇(PVA)作为保护胶体,以双氧水(H O)/酒石酸(TA)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2 2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采用SEM、红外、DSC、DMA等对胶粘剂的转化率、形貌、结构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转化率能达到99%以上,瞬时转化率也在80%以上。SEM显示其乳胶粒子平均粒径在1 000 nm左右;Al Cl的加入对PVAc膜结构无影响,加入成膜助剂使其玻璃化温度(T)降低;PVAc的T在32.63 g g℃左右,与DMA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PVA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 氧化还原引发剂 耐水
下载PDF
低温氧化还原条件下低固含量PVAc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自强 曾现策 杨春娥 《粘接》 CAS 2004年第5期26-29,共4页
采用 (NH4) 2 S2 O8-NaHSO3 氧化还原引发剂和FeSO4催化剂 ,并辅之以助剂U和O ,于低温条件下(<6 5℃ ) ,通过正交试验 ,制得了转化率大于 95 %、固含量 2 3%左右、性能较佳的PVAc乳液。可直接用作木材、纸张、纸桶粘合剂、腻子胶和... 采用 (NH4) 2 S2 O8-NaHSO3 氧化还原引发剂和FeSO4催化剂 ,并辅之以助剂U和O ,于低温条件下(<6 5℃ ) ,通过正交试验 ,制得了转化率大于 95 %、固含量 2 3%左右、性能较佳的PVAc乳液。可直接用作木材、纸张、纸桶粘合剂、腻子胶和制作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2S2O8-NaHSO3 氧化还原引发剂 FeS04 催化 正交试验 PVAC乳液 合成 聚醋酸乙烯酯 水基粘合 硫代硫酸胺 亚硫酸钠 硫酸亚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