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阳凹陷莱阳群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续学 张祥玉 +2 位作者 李守军 张家豪 张振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3-744,共12页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旨在...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旨在恢复研究区氧化还原环境和探讨盐湖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瓦屋夼组和止凤庄组泥岩的TOC含量较低,RSE没有明显富集,RSE及其比值(U/Th、Cu/Zn、V/Cr和Ni/Co)反映该沉积时期为氧化环境;水南组黑色泥页岩的TOC含量骤增,RSE显著富集,反映该沉积时期为弱还原环境;龙旺庄组和曲格庄组TOC含量迅速减小,RSE含量较低,反映该沉积时期为富氧环境。水南组黑色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与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古气候是导致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因素变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莱阳凹陷 水南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控制因素
下载PDF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对古海洋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00
2
作者 常华进 储雪蕾 +2 位作者 冯连君 黄晶 张启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9,共9页
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着U、V和Mo等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富集程度,所以可以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来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或沉积岩中U、V和Mo的来源少,除了海水提供... 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着U、V和Mo等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富集程度,所以可以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来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或沉积岩中U、V和Mo的来源少,除了海水提供外,还有陆源碎屑,不过陆源碎屑提供的那部分含量能够被估计。沉积物埋藏之后这些元素(几乎)不发生迁移,保存了沉积时的组成和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沉积环境的特征,是古海洋环境的理想指示。在氧化—次氧化的海水环境中U、V和Mo不会富集,缺氧的条件下U和V富集,而在硫化(含溶解的硫化氢)的沉积环境中U、V和Mo在沉积物中都会强烈地富集。利用这种差异,可以根据沉积物或沉积岩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来判别沉积时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但是,必须注意沉积环境的开放与否、成岩作用及重新氧化作用等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在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进行古环境重建时,应首先评估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特定元素的来源和贡献,剔除非自生部分的影响,然后利用多元素指标综合判别古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氧化还原 缺氧 古海洋 古环境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2 位作者 张爱滨 张晓东 张怀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9-766,共8页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仍显示出在缺氧区的富集。通过同一站位底层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发现底层水缺氧是导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Cd、V等在沉积物中富集的主要原因。Mo、Cd、V等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可用来反映缺氧区的缺氧程度。因此,Mo,Cd,V等RSE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可以指示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存在与大体范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缺氧区的缺氧程度。U理论上虽然也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敏感,但由于受陆源碎屑来源组分的影响较大,在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富集并不明显,因此U在研究区不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缺氧区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淑梅 张晓东 +1 位作者 翟世奎 卢海建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3期11-18,共8页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Re、Cd、Mo、U、V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其中包括海洋沉积物中RSE的来源、RSE在缺氧和无氧海区的沉淀富集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RSE研究氧化还原环境时...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Re、Cd、Mo、U、V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其中包括海洋沉积物中RSE的来源、RSE在缺氧和无氧海区的沉淀富集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RSE研究氧化还原环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RSE的沉淀富集机制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对底层海水的溶解氧浓度敏感。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呈溶解态稳定存在,而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容易发生还原。②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经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受缺氧程度不同的制约,海水中呈溶解态的RSE依次在沉积物中沉淀,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③持续还原条件下,RSE在沉积物中稳定存在;受氧化作用后,容易在沉积物中发生二次迁移和重新富集。不同的RSE其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在氧化还原序列中的位置不同,Re在U之后Mo之前发生还原。因此,RSE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不同富集特征和富集程度可作为还原程度指标研究底层海水的缺氧程度和底质的氧化还原环境。研究RSE的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必须对RSE陆源碎屑来源组分进行剔除,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还原沉积区发生氧化后,RSE在沉积物中会发生重新迁移和二次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地球化学行为 环境指示意义
下载PDF
iRSC-PseAAC:基于有效降维算法LDA预测蛋白质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位点
5
作者 魏欣 刘春生 +3 位作者 吕哲 林刚 胡思亲 贾建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9-1016,共8页
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RSC)硫醇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进行准确鉴定。然而,传统的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鉴定非常昂贵且耗时。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数学计算方法来识别序列信息,快速准确... 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RSC)硫醇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进行准确鉴定。然而,传统的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鉴定非常昂贵且耗时。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数学计算方法来识别序列信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名为iRSC-PseAAC的有效预测器,它采用降维算法LDA结合支持向量机来预测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位点。在交叉验证中,特异性(Sp)、灵敏性(Sn)、准确性(Acc)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的结果分别为0.841、0.868、0.859和0.692。在独立数据集的结果中,特异性(Sp)、灵敏性(Sn)、准确性(Acc)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分别为0.906、0.882、0.890和0.767。与现有的预测方法相比,iRSC-PseAAC具有明显的改进效果。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还可用于计算蛋白质组学中的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 特征提取 词嵌入 线性判别分析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镉胁迫下杂交狼尾草微量元素Fe、Zn、Mn、Cu的吸收和转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娟子 钱晨 +1 位作者 刘智微 钟小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为探究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对镉(Cd)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下必需微量金属元素铁(Fe)、锌(Zn)、锰(Mn)、铜(Cu)的吸收、转运。结果表明:Cd处理下杂交狼尾草株高、分蘖数和... 为探究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对镉(Cd)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下必需微量金属元素铁(Fe)、锌(Zn)、锰(Mn)、铜(Cu)的吸收、转运。结果表明:Cd处理下杂交狼尾草株高、分蘖数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降低(P <0.05),70 mg·kg^(-1)Cd处理下杂交狼尾草仍保持21.26%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26 mg·kg^(-1)Cd处理对根中Fe、Zn、Mn、Cu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60 mg·kg^(-1)Cd处理下根中Fe、Zn含量显著增加、 Mn含量略有增加,70 mg·kg^(-1)Cd处理下根中Fe、 Zn、 Mn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高达97.69%、45.14%和13.00%。Cd处理显著降低地上部分Mn含量,对地上部分Fe、Zn、Cu含量无显著影响。Cd胁迫增大了根部Fe和Zn吸收系数、减小了地上部分Zn和Mn吸收系数,降低了Fe、Zn、Mn向上运输的能力。60~70mg·kg^(-1)Cd胁迫下杂交狼尾草根中Cu含量略有增加、地上部Cu含量略有下降(P> 0.05),Cu向上转运能力被显著抑制(P <0.05)。Cd处理下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5)。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对Cd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地上部分Fe、Zn、Cu水平无显著变化、Mn水平被抑制,Mn相关酶活性变化大;这为开发缓解Cd毒害的生理阻控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镉胁迫 微量元素 金属元素 硝酸还原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湖北宜昌樟村坪陡山沱组沉积的氧化还原环境及其成磷意义——来自微量元素的约束 被引量:1
7
作者 曾雄伟 王志宏 《华南地质》 CAS 2022年第3期533-541,共9页
通过分析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二段岩石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对该区域埃迪卡拉纪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了制约。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系数以及U/Th比值存在着明显的演化趋势,这些趋势显示陡山沱组二段沉积时... 通过分析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二段岩石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对该区域埃迪卡拉纪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了制约。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系数以及U/Th比值存在着明显的演化趋势,这些趋势显示陡山沱组二段沉积时期海水至少经历了3次含氧量明显减少的过程,并与磷含量显著增加相对应,分别沉积磷质条带、磷块岩和硅质结核白云岩。樟村坪地区下磷矿层沉积于水体由氧化快速转变为缺氧的环境之中。本文研究表明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是影响埃迪卡拉纪成磷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氧化还原 埃迪卡拉纪 陡山沱组 磷块岩 宜昌 樟村坪
下载PDF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晓东 翟世奎 +2 位作者 许淑梅 张爱滨 卢海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8-874,共7页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元素(包括典型陆源碎屑元素和RSE)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在缺氧区沉积物中,RSE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其分布不受“粒控效应”的制约,而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另外缺氧区缺氧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RSE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缺氧区 粒控效应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下载PDF
秦岭大巴山地区紫阳毒重石矿床成因:矿石组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8
9
作者 罗莉 皮道会 +1 位作者 杨競红 吴赫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21-4030,共10页
秦岭大巴山地区钡矿资源极为丰富,以蕴含世界罕见的层状毒重石矿床为特色。本研究在紫阳毒重石矿床中发现了玫花瓣状结构,经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玫花瓣体由板柱状重晶石呈放射状排列而成,与前人报道的矿物组成明显不同。紫阳... 秦岭大巴山地区钡矿资源极为丰富,以蕴含世界罕见的层状毒重石矿床为特色。本研究在紫阳毒重石矿床中发现了玫花瓣状结构,经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玫花瓣体由板柱状重晶石呈放射状排列而成,与前人报道的矿物组成明显不同。紫阳灰黑色毒重石矿石有较高的V、Ni、Cr、U、Mo含量,较低的Th/U比值(<0.04),较高的V/(V+Cr)比值(>0.8)和V/(V+Ni)比值(>0.9),指示寒武纪紫阳毒重石矿床的沉积环境为较还原的环境。紫阳毒重石矿石的C同位素分布在-10.9‰~-16.0‰,O同位素分布在18.1‰~22.3‰之间,表明毒重石中CO32-是有机质通过氧化作用或脱羧基(生物有机质降解)作用提供的低13C的碳与同期海水提供的高13C的水溶性HCO3-或CO32-的混合来源。综合研究表明,该区毒重石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寒武纪早期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重石矿床 玫花瓣状结构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碳氧同位素 紫阳矿床 南秦岭
下载PDF
波罗的海深部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对微量元素浓度和形态的影响
10
作者 Lutz Brügmann Rolf Hallberg +2 位作者 Carin Larsson Annekatrin Lffler 铁晓珊 《人类环境杂志》 1997年第2期104-109,共6页
1993~1994年,大量盐水从北海侵入波罗的海,由此导致中部深海城底层水在大约15年稳定期之后氧化还原条件的突变。在东哥特兰流域,自30年代起就没有观察到过的氧含量再次出现取代了以往记录到的波罗的海中最高浓度的H_2S。在1991年和199... 1993~1994年,大量盐水从北海侵入波罗的海,由此导致中部深海城底层水在大约15年稳定期之后氧化还原条件的突变。在东哥特兰流域,自30年代起就没有观察到过的氧含量再次出现取代了以往记录到的波罗的海中最高浓度的H_2S。在1991年和1994年盐水侵入后调查了哥特兰海渊水相微量元素(Cd、Co、Cu、Fe、Mn、Ni、Ph、Zn)的浓度和形态(颗粒、胶体、阴离子和阳离子形态)。在125m以下观察到总"溶解态"金属浓度和不同形态比例的剧变。这不仅对于那些溶解度随氧化还原状况的不同有很大差别的金属(如 Fe、Mn、Co)来讲是必然的,而那些生成难溶硫化物(如 Cd、Ph、Cu、Zn)和/或与天然配位体生成稳定络合物的金属(Cu)亦如此。有机结合态铜可用C_R-SepPak分离法和乙腈洗提法有效地加以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的海深部 微量元素 浓度 形态 氧化还原条件
下载PDF
雪峰隆起西缘牛蹄塘组页岩古氧化还原特征研究
11
作者 王奕松 陈祎 +6 位作者 龙萃芸 曾旎 刘苏瑶 谭欣 吴传杰 雷昌远 冯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7期70-74,80,共6页
贵州省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深入研究其页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启发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及相关研究。以雪峰隆起西缘QX1井的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对象,针对古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开展了微量元素研究。研究显示,样品的V/Cr、... 贵州省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深入研究其页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启发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及相关研究。以雪峰隆起西缘QX1井的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对象,针对古氧化还原条件特征开展了微量元素研究。研究显示,样品的V/Cr、Ni/Co、Mo-U富集系数协变模式图等指示牛蹄塘组整体为还原环境,其变化具体表现为牛蹄塘组沉积早中期为缺氧的还原环境,晚期快速变为硫化静海的强还原环境,而在末期又明显变为贫氧-含氧的弱还原环境。各氧化还原指标与TOC的相关性显示,牛蹄塘组的有机质富集受古氧化还原条件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隆起西缘 页岩气 牛蹄塘组 氧化还原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水体环境缺氧状况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解兴伟 袁华茂 +5 位作者 宋金明 李宁 李学刚 段丽琴 王越奇 任成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1-688,共18页
近年来由于人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缺氧区面积不断增大,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反演水体缺氧情况已经发展成为海洋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详细阐述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机制,并总结了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近年来由于人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缺氧区面积不断增大,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反演水体缺氧情况已经发展成为海洋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详细阐述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机制,并总结了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富集程度反映海水缺氧程度和底质氧化还原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如Re/Mo、Cd/U、Th/U、V/Sc、V/(V+Ni)值,U—Mo共变模型,δ^(98/95)Mo,多指标微/痕量元素模型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有机质共变模型等。沉积物中Re、Mo含量、Re/Mo值、自生Mo/U值、Th/U值对上层水体缺氧和氧化条件区分良好,可定量指征上层水体的缺氧情况。沉积物中Re含量近似于1 ng/g(地壳值),Mo含量>1μg/g(地壳值),Re/Mo值接近0.3×10^(-3),Mo—U富集系数比为(0.1~0.3)×现代海水,Th/U值>2,可指示氧化环境;Re含量在10~30 ng/g,Mo含量近似于1μg/g,Re/Mo值10×10^(-3)~30×10^(-3),Mo—U富集系数比>1×现代海水,Th/U值在0~2范围内,可指示缺氧环境;Re含量>30 ng/g,Mo富集达到20~40μg/g,Re/Mo值接近0.7×10^(-3)(海水中Re/Mo值),Mo—U富集系数比为(3~10)×现代海水,可指示极度缺氧的硫化环境。Mo_(EF)—U_(EF)交会对数坐标图、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有机质共变模型指标可定性分析上层水体的缺氧情况;V/(V+Ni)值对于次氧化沉积物指示效果不佳;Cd/U值在次缺氧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复杂,还需进一步研究。生物扰动、成岩作用、人为污染、水体局限、高有机碳通量、Fe、Mn氧化物循环等因素通过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与迁移,从而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的应用,应剔除有机质吸附与陆源输入等非自生部分的影响,结合各种指标互相印证,综合判别水体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变化机制 指示作用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东海季节性低氧海区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解兴伟 袁华茂 +5 位作者 宋金明 段丽琴 梁宪萌 王启栋 任成喆 王越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43,共14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如V、Cr、Mo、U等,通常在氧化条件下呈溶解态,在还原沉积环境中除Fe、Mn外,RSE被还原成低价态转移至沉积物中富集积累,因此可以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情况反演沉积环境...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如V、Cr、Mo、U等,通常在氧化条件下呈溶解态,在还原沉积环境中除Fe、Mn外,RSE被还原成低价态转移至沉积物中富集积累,因此可以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情况反演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况。本文通过研究东海内陆架季节性低氧海区Zb7沉积柱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Cr、Ni、Cu、Zn、Mo、U的垂直分布、富集特征和比值,探究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状况;发现RSE/Al和富集系数自1978年以来呈增加的趋势,但自2009年开始有所降低,整体RSE富集系数均小于3,未见明显富集。RSE比值V/Cr<2、Ni/Co<5、U/Th<0.75、0.25<(Cu+Mo)/Zn<0.55,以及MoEF/UEF比值主要分布在0.08~0.3倍海水Mo/U值之间,均指示氧化的沉积环境。RSE/Al与Fe/Al、Mn/Al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RSE在剔除陆源碎屑输入后,主要通过与Fe、Mn氧化物结合进入沉积物,也指示氧化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与该区域溶解氧历史数据反映的季节性低氧结果不一致,可能与RSE在夏季季节性低氧时,沉积物中的富集信号在秋冬季溶氧水平恢复后缺失有关。尽管RSE不能有效指示东海季节性低氧环境,但Zb7沉积柱RSE在1978年后富集程度的增加以及2011年后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自1978年后季节性低氧程度加重,2009年后又有所缓解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沉积环境 海洋沉积物 季节性低氧 东海
下载PDF
南海典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俊 黄怡 +2 位作者 王淑红 苗莉 颜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103,共14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环境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规律与特征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以采集自南海4条典型断面(18°N、10°N、6°N、113°E)的7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环境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规律与特征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以采集自南海4条典型断面(18°N、10°N、6°N、113°E)的7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U)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元素富集系数等数据,探讨了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每个断面中的V、U含量变化趋势十分相似,Mo含量变化与V、U的总体变化趋势相近,但Mo在断面上的变化波动比V、U更强烈。4条断面中Mo平均含量表现出明显富集,除了V在断面Ⅰ中表现为轻度富集外,V和U平均含量都表现为亏损。影响沉积物中Mo、V、U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陆源碎屑含量、生物碳酸盐含量、细粒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所有断面中V和U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组分,同时也受到生物碳酸盐含量和细粒沉积物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环境对其含量影响较小,受环境影响的自生组分含量较低。Mo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控于海底氧化还原环境,陆源碎屑组分的贡献和细粒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影响较小,受环境影响的自生组分含量较高。西南次海盆的Mo含量及其富集系数都较低,可能是由于西南次海盆的底流活动使其海底存在氧化环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控制因素 表层沉积物 典型断面 南海
下载PDF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荐阔 翟世奎 +2 位作者 于增慧 刘晓锋 王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24,共17页
部分元素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氧化还原条件往往决定着这些元素的迁移或富集,这些元素被称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除Fe、Mn外大部分RSE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以溶解态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洋水体而发生迁移,在... 部分元素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氧化还原条件往往决定着这些元素的迁移或富集,这些元素被称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除Fe、Mn外大部分RSE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以溶解态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洋水体而发生迁移,在还原环境条件下则容易从海洋水体中析出向沉积物中迁移并发生富集。RSE的这种特性常被用来判断现代或地质历史中的沉积环境。本文在总结RSE与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判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RSE地球化学行为的因素,进而探讨了RSE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RSE及相关指标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状态的识别、指示海洋水体生产力变化、指示海洋水体的局限程度、指示沉积物物源等。影响或控制RSE迁移、转化、沉积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成岩作用、陆源物质加入、粒控效应、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吸附、有机质含量、水体局限、人类活动等。迄今对部分RSE的迁移富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元素指标的应用较粗略。近期在RSE的应用中应重视样品的选取与保存、测量分析技术的提升以及多指标的互相印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迁移/富集机制 沉积环境判别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仿 叶丰 +4 位作者 黄超 韦刚健 曾提 王志兵 王利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7-388,共12页
本文基于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沉积物岩心(WS)中陆源碎屑指标、TOC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等环境指标以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河口近2000 a来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演变历史,探讨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珠... 本文基于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沉积物岩心(WS)中陆源碎屑指标、TOC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等环境指标以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河口近2000 a来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演变历史,探讨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珠江口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垂向分布和富集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V主要受有机质吸附控制,而Mo主要通过Fe、Mn氧化物结合在沉积物中富集。基于Fe-Mn-Mo的共变性作为判断古氧化还原程度的指标,珠江口水体在过去2000 a整体表现为微弱的氧化性减弱或还原性增强的趋势,而在主要暖期水体的氧化性趋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近2000 a以来持续加强的人类活动促进了陆源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不断提升了该区域海洋初级生产力,从而影响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变化。因此,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驱动的河口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共同控制着该区域水体溶解氧的长期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季节性低氧事件 珠江口 人类活动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家凯 李铁刚 +4 位作者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于解决大气pCO_2冰期旋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中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考获得的南极罗斯海柱状岩心ANT31-R23及表层样为研究材料。通过元素钙、钛,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锰、钼、镍、钴、镉的测试分析,以表层样中RSE与Ti的比值作为判断ANT31-R23孔中相应RSE富集程度的背景值。结果显示,Mn在沉积期均表现出富集,表明罗斯海深部在该孔沉积期为氧化环境。根据Mn在不同层位出现的富集峰识别出4次强氧化脉冲事件,可能由南大洋底层水流通性增强和/或生产力降低导致。4次氧化脉冲事件层位中Mo、Ni、Co的明显富集,是由于锰(氢)氧化物对其捕获或吸附所致。此外,推测分析认为罗斯海对冰期大气pCO_2降低似乎没有明显贡献,但很可能对冰消期大气pCO_2迅速升高起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有关南极罗斯海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大气pCO_2变化之间关联的推测,有待后续该孔精确年代模式的构建,方可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氧化脉冲 深部流通性 碳循环
下载PDF
冲绳海槽中南部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赋存机理与环境指示意义
18
作者 许晓燕 窦衍光 +6 位作者 张勇 陈晓辉 孙治雷 白凤龙 翟滨 王利波 邹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9,共17页
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RSE)含量变化是上覆水体氧化还原环境良好的替代指标。本文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两个柱状沉积物(深度:30 cm)粒度、总有机碳、总氮及其同位素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等指标,探究复... 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RSE)含量变化是上覆水体氧化还原环境良好的替代指标。本文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两个柱状沉积物(深度:30 cm)粒度、总有机碳、总氮及其同位素含量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等指标,探究复杂环境背景下冲绳海槽柱状沉积物中RSE的赋存机理与环境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柱状沉积物中除了Cr亏损,其他RSE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粒控效应”对冲绳海槽柱状沉积物的RSE含量影响较小;分析可知,海水表层生产力是影响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Mn(氢)氧化物的吸附或解吸附作用实现RSE的富集与亏损。δCe、V/Cr、Ni/Co和V/(V+Ni)等指标指示沉积物整体处于氧化−弱氧化环境。沉积物中Mn元素通过还原作用以Mn^(2+)形式向上扩散,在25~30 cm处被含氧间隙水氧化富集形成锰峰,指示柱状沉积物0~25 cm处为氧化环境,25~30 cm处为弱氧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指示意义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Mn(氢)氧化 柱状沉积物 冲绳海槽
下载PDF
云南昆阳磷矿黑色页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林刚 Bernd LEHMANN +2 位作者 张锡贵 郑伟 孟庆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7-1827,共11页
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赋存的最大的磷块岩矿床。为了探讨磷块岩及上覆黑色页岩的源区性质及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对梅树村组中谊村段的磷块岩、石岩头段的黑色页岩以及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砂质黑色页岩的地层剖面进行... 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赋存的最大的磷块岩矿床。为了探讨磷块岩及上覆黑色页岩的源区性质及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对梅树村组中谊村段的磷块岩、石岩头段的黑色页岩以及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砂质黑色页岩的地层剖面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昆阳剖面磷矿区的下寒武统黑色页岩Th-Zr和Th-Y/Ho比值以及Y-Y/Ho比值与陆源碎屑物质更为接近,石岩头段黑色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74×10-6,与大陆壳稀土总量的平均丰度基本一致。稀土配分模式也十分类似,说明陆源碎屑物质来源比海水自生来源占的比重更大。受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Ni/Co,V/Cr和V/(V+Ni)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比值并不能很好的指示古海洋的沉积环境。但石岩头段黑色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相对大陆壳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并且富集程度不强烈,Ce具有轻微的负异常,反映了黑色页岩可能形成于次氧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昆阳磷矿 云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08
20
作者 王峰 刘玄春 +4 位作者 邓秀芹 李元昊 田景春 李士祥 尤靖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5-1273,共9页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是三叠系具有油气显示的新层系,其古气候及古水体环境对于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是三叠系具有油气显示的新层系,其古气候及古水体环境对于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CP-MS对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剖面及岩芯21件泥岩及粉砂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选择对沉积环境介质较为敏感的锶(Sr)、钡(Ba)、钍(Th)、铀(U)、钒(V)、镍(Ni)、钴(Co)等元素作为判别指标,并结合沉积学标志及孢粉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Li、Sr、Ni、Ga含量及Sr/Ba值判别研究区为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U/Th值分布在0.09~0.38,δU值分布在0.43~1.07,V/(V+Ni)值分布在0.69~0.89,V/Cr值分布在0.87~5.57、Ni/Co值分布在1.21~2.93,指示水体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环境;纸坊组水体深度平均深度小于30 m,大型"汇水"湖泊尚未形成;Sr/Cu比值在0.85~16.7之间,大部分小于10,仅个别值大于10,表明纸坊组古气候已由和尚沟组干热气候趋于温暖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水深 古气候 微量元素 纸坊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