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纯三氧化钼粒度对粉末冶金钼板工艺特性与力学性能影响
1
作者 杨秦莉 赵虎 +4 位作者 厉学武 崔玉青 庄飞 杜一辰 高贤 《中国钼业》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粉末冶金轧制制板工艺中,原始粉末颗粒对还原、烧结和轧板工艺特性以及钼板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粒度高纯MoO_(3)进行还原、烧结和轧制制备0.5 mm厚的钼板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原始粉末颗粒对MoO_(2)、钼粉以及钼... 粉末冶金轧制制板工艺中,原始粉末颗粒对还原、烧结和轧板工艺特性以及钼板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粒度高纯MoO_(3)进行还原、烧结和轧制制备0.5 mm厚的钼板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原始粉末颗粒对MoO_(2)、钼粉以及钼板制备工艺性能和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段还原制备的3种MoO_(2)还原程度及微观形貌差异较大;二段不同还原工艺制备的钼粉指标也不同,大粒度钼粉的D50、D90/D50值都比小粒度钼粉的低,且团聚少,均匀分散;相同烧结、轧制工艺条件下,大粒度三氧化钼经还原、烧结制成的钼板坯性能较好;小粒度三氧化钼经950℃还原及后续加工制成的0.5 mm钼板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粒度 还原 钼板 性能
下载PDF
三氧化钼包覆改性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2
作者 苏语婷 邢晓燕 李学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其进行了三氧化钼包覆改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钼包覆没有改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基本结构,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0 mAh·g^(-1),库仑效率为93.76%。5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 为了进一步提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其进行了三氧化钼包覆改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钼包覆没有改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基本结构,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0 mAh·g^(-1),库仑效率为93.76%。5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说明适量的三氧化钼包覆改性镍锰酸锂正极材料会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锰酸锂 包覆改性 氧化钼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三氧化钼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历亳 刘立红 孙晶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三氧化钼纳米材料作为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丰富的结构、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气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光催化、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并通过一步煅烧法设计合成新型三氧化钼纳米材料,并进行XRD、... 三氧化钼纳米材料作为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丰富的结构、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气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光催化、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并通过一步煅烧法设计合成新型三氧化钼纳米材料,并进行XRD、SEM表征,将其制备成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过氧化氢的超灵敏检测,其检测范围可达:0.013mM—0.306mM,检测限为4.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纳米材料 电化学性能 氧化
下载PDF
碳还原三氧化钼制取金属钼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宇霖 陈同云 +2 位作者 黄宪法 桂林 徐懋 《中国钼业》 2012年第2期43-45,共3页
采用石墨粉和四钼酸铵为原料,对碳还原三氧化钼制备金属钼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C加入量、制样压力、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还原产物中钼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C加入量、制样压力为7 MPa下,采用两段还原法,在氩气作保护气氛下,... 采用石墨粉和四钼酸铵为原料,对碳还原三氧化钼制备金属钼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C加入量、制样压力、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还原产物中钼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C加入量、制样压力为7 MPa下,采用两段还原法,在氩气作保护气氛下,分别在650℃和1 100℃反应120 min的分段还原条件下反应所得还原产物的钼含量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钼酸铵 石墨 氧化钼 氧化钼
下载PDF
三氧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蓁 罗建民 王磊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28-29,共2页
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MoO_(3)-GO复合材料并探索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几种不同加入比例的复合材料均较纯氧化石墨烯均具有较好的阻抗性能,其中MoO_(3)-GO=2:1时的电荷转移电阻最低,并在0.1A/g循环100圈后的库伦效率为95.5%,... 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MoO_(3)-GO复合材料并探索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几种不同加入比例的复合材料均较纯氧化石墨烯均具有较好的阻抗性能,其中MoO_(3)-GO=2:1时的电荷转移电阻最低,并在0.1A/g循环100圈后的库伦效率为95.5%,较其它比例样品的充放电性能更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氧化石墨烯 复合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工业氧化钼提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丽娟 李来平 +4 位作者 张新 刘燕 梁静 林小辉 张文钲 《中国钼业》 2011年第5期18-20,共3页
近几年,我国每年约生产15万t工业氧化钼,绝大部分由氧化焙烧钼精矿制得,其中约30%用于生产钼酸铵,进而生产钼化学品及钼金属制品。这种方法生产的工业氧化钼用于钼酸铵生产存在以下实际问题:1)氨浸后产生含钼高达10%~20%的氨浸渣,损失... 近几年,我国每年约生产15万t工业氧化钼,绝大部分由氧化焙烧钼精矿制得,其中约30%用于生产钼酸铵,进而生产钼化学品及钼金属制品。这种方法生产的工业氧化钼用于钼酸铵生产存在以下实际问题:1)氨浸后产生含钼高达10%~20%的氨浸渣,损失大量的钼。2)氨浸后的钼酸铵溶液需要净化再结晶,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针对第一项问题,我国的钼酸铵生产企业通常采用以下解决办法:1)低价出售氨浸渣;2)将氨浸渣与工业氧化钼混合后炼制钼铁;3)将氨浸渣加Na2CO3焙烧,再提纯后制成钼酸钠。上述各种都是企业为提高钼资源利用而被动采用的办法。本文通过研究加压氧化法提纯工业氧化钼的工艺,不仅解决钼酸铵生产中面临的氨浸渣处理问题,而且氨溶后的钼酸铵纯度高,不需要再净化。所获氧化钼经化学检测和X-射线衍射检测,其中的金属杂质和MoO2显著降低。试验中,试剂BM的加入显著增加了固体三氧化钼比率,从而提高了纯三氧化钼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氧化钼 提纯 氧化钼 加压氧化
下载PDF
转炉和平四管炉生产二氧化钼板结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秋萍 任宝江 +1 位作者 赵新瑞 肖江涛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二氧化钼的板结不仅降低后续钼粉的成品率而且影响钼粉的质量。为了消除二氧化钼板结提高钼粉的品质,本文对比分析了转炉和平四管还原炉生产二氧化钼过程中板结成因及控制方法。结果发现,三氧化钼钾含量越低,粒度越小,细小颗粒越多,二... 二氧化钼的板结不仅降低后续钼粉的成品率而且影响钼粉的质量。为了消除二氧化钼板结提高钼粉的品质,本文对比分析了转炉和平四管还原炉生产二氧化钼过程中板结成因及控制方法。结果发现,三氧化钼钾含量越低,粒度越小,细小颗粒越多,二氧化钼板结越严重;转炉和平四管还原炉工艺温度越高,二氧化钼越容易板结;氢气流量分别为40和6 m^(3)/h时转炉和平四管炉生产的二氧化钼松散无板结。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改造减缓反应速率,优化还原工艺及原料优化选择来控制二氧化钼板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结 氧化钼 氧化钼 形貌
下载PDF
钼酸钙废渣液相催化制备工业氧化钼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建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1,共3页
采用低温液相催化去钙工艺将含钼40%~41%的钼酸钙转变为氧化钼.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废水钼含量为0.1 g/L以下,生产的氧化钼各项指标达到了工业氧化钼行业标准.
关键词 钼酸钙 低温液相 氧化钼 工业氧化钼
下载PDF
回转管炉生产二氧化钼板结成因分析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新瑞 《中国钼业》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主要对回转管炉中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生产二氧化钼时产品板结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三氧化钼钾含量、三氧化钼粒度、三氧化钼形貌,以及回转管炉工艺温度、炉管转速、进料速度、氢气流量等对二氧化钼产品结块的... 主要对回转管炉中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生产二氧化钼时产品板结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三氧化钼钾含量、三氧化钼粒度、三氧化钼形貌,以及回转管炉工艺温度、炉管转速、进料速度、氢气流量等对二氧化钼产品结块的影响关系。在深入分析结块成因基础上,得到了工业生产二氧化钼控制板结的较优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结 氧化钼 氧化钼 成因
下载PDF
甘氨酸过氧化钼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顾梅 杨贤 钟国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以三氧化钼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固液相法制得了甘氨酸过氧化钼(Ⅵ)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配合物的组成为[MoO(O2)2(C2H5NO2)].H2O,中心... 以三氧化钼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固液相法制得了甘氨酸过氧化钼(Ⅵ)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配合物的组成为[MoO(O2)2(C2H5NO2)].H2O,中心原子钼(Ⅵ)与1个桥氧基氧原子、两个双齿配位的过氧根的4个氧原子、1个甘氨酸中的羧基氧原子形成了六配位的化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计算证实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776 3 nm,b=1.597 2 nm,c=1.967 0 nm,β=8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Ⅵ)配合物 氧化钼 甘氨酸 合成 表征 医药与日化原料
下载PDF
白钨矿和氧化钼直接还原合金化的理论分析及工业试验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正邦 郭培民 +5 位作者 张和生 林功文 冯仲渝 邓旭初 李顺成 李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0-23,共4页
对白钨矿和氧化钼直接还原合金化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和分析。炼钢过程中,[C]、[Si]、[Al]都能还原白钨矿和氧化钼。(WO3)和(MoO3 )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分别是WO3 及MoO3 在熔渣中的扩散。并成功... 对白钨矿和氧化钼直接还原合金化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和分析。炼钢过程中,[C]、[Si]、[Al]都能还原白钨矿和氧化钼。(WO3)和(MoO3 )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分别是WO3 及MoO3 在熔渣中的扩散。并成功进行了全部用白钨矿和氧化钼冶炼高速钢M2(M2Al)的工业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氧化钼 直接还原 高速钢 合金化
下载PDF
纳米三氧化钼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海燕 彭文修 +6 位作者 魏欣 亓瞻 赵倩倩 杨加芹 焦丽芳 司玉昌 袁华堂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7,共6页
通过对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棒状三氧化钼材料进行水热、高温热处理得到了三氧化钼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充放电循环及交流阻抗(EIS)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水热10 h,高温600℃煅烧10 ... 通过对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棒状三氧化钼材料进行水热、高温热处理得到了三氧化钼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充放电循环及交流阻抗(EIS)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水热10 h,高温600℃煅烧10 h得到的纳米三氧化钼材料拥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g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95.1 mAh/g,经15周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236.6 mAh/g,容量保持率为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 热处理
下载PDF
氧化钼在CH_4/H_2气氛中还原碳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靳广洲 赵如松 +2 位作者 罗运强 高俊斌 孙桂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8-742,共5页
采用TG-DTA技术研究了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行为,考察了程序升温速率和还原碳化终点温度对氧化钼还原碳化行为的影响,并探索适宜的还原碳化条件。结果表明,在1℃/min的程序升温条件下,MoO3在CH4/H2气氛中经三段失重过程被还原... 采用TG-DTA技术研究了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行为,考察了程序升温速率和还原碳化终点温度对氧化钼还原碳化行为的影响,并探索适宜的还原碳化条件。结果表明,在1℃/min的程序升温条件下,MoO3在CH4/H2气氛中经三段失重过程被还原碳化为Mo2C,相应的反应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适宜的还原碳化终点温度为675℃;程序升温速率升至2℃/min以上时,MoO3在CH4/H2气氛中的反应历程为MoO3→MoO2→Mo+MoOxCy→Mo2C,且随程序升温速率的增大,第二段失重过程中金属Mo的生成量增大,还原碳化反应的始、终点温度升高。提高还原碳化终点温度,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反应规律相同,但过高的还原碳化温度会引起有机烃类分解生炭反应的发生,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导致制备的碳化钼催化剂表面积炭增多,比表面积降低,从而引起催化活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碳化钼 还原 碳化 反应历程 TG-DTA
下载PDF
硼酸锌/三氧化钼复配型阻燃抑烟剂对聚氯乙烯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卓婕 熊英 +1 位作者 陈光顺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78,共5页
利用极限氧指数、热失重测试、建筑材料烟密度等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硼酸锌(ZB)和三氧化钼(Mo O3)对聚氯乙烯(PVC)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B和Mo O3都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ZB的阻燃效果优于Mo O3;而Mo O3的抑烟效果优于... 利用极限氧指数、热失重测试、建筑材料烟密度等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硼酸锌(ZB)和三氧化钼(Mo O3)对聚氯乙烯(PVC)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B和Mo O3都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ZB的阻燃效果优于Mo O3;而Mo O3的抑烟效果优于ZB,二者具有较好的协同抑烟作用,当添加10 phr配比为2∶8的ZB/Mo O3时,可使PVC体系的最大烟密度值(MSD)从58.07降到37.84,烟密度等级(SDR)从45.06降低到27.02,燃烧后物质的质量残留量大幅度提高。添加ZB和Mo O3的PVC燃烧后,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结构,该结构有利于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和热量进入材料内部;材料内部会形成更小的孔洞,进一步证明了ZB和Mo O3的加入使材料燃烧后的炭层结构更加致密,不易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锌 氧化钼 聚氯乙烯 阻燃 抑烟
下载PDF
三氧化钼薄膜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杰兵 熊锐 +3 位作者 王世敏 汤五丰 石兢 田德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9-592,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三氧化钼 (MoO3)薄膜 .首先 ,以CH3COCH2 COCH3,MoO3,C6 H5CH3和HOCH2 CH2 OCH3为原料合成三氧化钼溶胶和凝胶 .凝胶的热重和差热分析 (TG DTA)显示三氧化钼的晶化出现在5 0 8℃附近的 14 0℃范围内 .其次 ,... 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三氧化钼 (MoO3)薄膜 .首先 ,以CH3COCH2 COCH3,MoO3,C6 H5CH3和HOCH2 CH2 OCH3为原料合成三氧化钼溶胶和凝胶 .凝胶的热重和差热分析 (TG DTA)显示三氧化钼的晶化出现在5 0 8℃附近的 14 0℃范围内 .其次 ,利用旋转涂布法在硅 (111)基片上通过 4 5 0℃退火处理制备了三氧化钼薄膜 .XRD和FTIR谱表明薄膜为α MoO3相 .SEM形貌像显示薄膜中晶粒分布均匀致密 ,在基片表面无择优取向 ;晶粒尺度范围在 0 .5~ 1μm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溶胶-凝胶法 氧化钼薄膜 旋转涂布法 薄膜结构 晶粒分布 晶粒尺度
下载PDF
CPC在氧化钼表面吸附行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振 孙伟 +2 位作者 徐龙华 肖军辉 刘若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02-3107,共6页
考察一种新型的氧化钼捕收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氧化钼和磷灰石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PC捕收剂浓度为2 mmol/L时,pH对氧化钼的浮选影响不大,其回收率可保持在73.2%以上;pH小于7.0时,CPC对磷灰石的... 考察一种新型的氧化钼捕收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氧化钼和磷灰石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PC捕收剂浓度为2 mmol/L时,pH对氧化钼的浮选影响不大,其回收率可保持在73.2%以上;pH小于7.0时,CPC对磷灰石的捕收能力很弱,其回收率在40%以下。表明CPC对氧化钼的捕收能力大于其对磷灰石的捕收能力。矿物与CPC和酒石酸作用后,其红外光谱均在2 930 cm-1和2 840 cm-1处出现—CH3和—CH2—的特征峰,表明酒石酸和CPC均在矿物颗粒表面发生物理吸附,由光谱信号的强弱可知CPC在氧化钼表面的吸附要强于其在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酒石酸抑制CPC在磷灰石表明吸附更明显。通过对捕收剂分子在矿物解理面作用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PC阳离子在氧化钼(100)、磷灰石(010)表面的吸附能分别为448.86kJ/mol和420.16 kJ/mol,表明CPC阳离子更易与氧化钼颗粒发生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 氧化钼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用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冶炼合金钢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正邦 郭培民 张和生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8,共5页
运用热力学状态图、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活度对利用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冶炼合金钢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炼钢过程中,[C]、[Si]和[Al]等都能将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还原;而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的回... 运用热力学状态图、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活度对利用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冶炼合金钢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炼钢过程中,[C]、[Si]和[Al]等都能将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还原;而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的回收率取决于炉渣碱度和氧化性、炼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白钨矿 氧化钼 钒渣 热力学 合金钢
下载PDF
热分解法制备高纯三氧化钼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晓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23-126,共4页
介绍一种用低品位钼精矿制备高纯三氧化钼的生产工艺,讨论了温度、气氛装舟量和推舟速度等工艺因素对高纯三氧化钼性能、粒度大小、形态的影响,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钼精矿 高纯三氧化钼 氧化钼 热分解法 制备
下载PDF
工业氧化钼的物相分析
19
作者 路庆祥 《中国钼业》 1991年第4期65-67,共3页
本文提出工业氧化钼适宜的选择性溶剂,拟定了一组氧化钼物相分析方法,应用全差示光度法新的测试技术,取代传统的重量法,收到简便实用的效果。
关键词 氧化钼 氧化钼 氧化钼 全差示光度法
下载PDF
三氧化钼复合抑烟阻燃硬质PVC裂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忠厚 张征 +2 位作者 阎春绵 李加旺 周艳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80,共4页
研究了三氧化钼(MoO_3)、硼酸锌(ZB)和聚磷酸铵(APP)的用量和配比对硬质PVC抑烟阻燃性能的影响;抑烟阻燃组分对材料裂解产物的影响,并探讨了抑烟阻燃机理。结果表明,MoO_3、ZB和APP的用量分别为3%、1%和10%时,PVC材料的最大烟密度由10... 研究了三氧化钼(MoO_3)、硼酸锌(ZB)和聚磷酸铵(APP)的用量和配比对硬质PVC抑烟阻燃性能的影响;抑烟阻燃组分对材料裂解产物的影响,并探讨了抑烟阻燃机理。结果表明,MoO_3、ZB和APP的用量分别为3%、1%和10%时,PVC材料的最大烟密度由100降低到72.5,烟密度等级由87.7降低到53.2,氧指数由43.0%提高到58.0%。热失重和高温裂解色质联用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没有经过改性的PVC在失重第一阶段不但脱去大量的HCl气体,使大分子主链形成较长的顺式共轭结构,而且该共轭链在裂解温度下发生了较多的环化反应,生成大量的苯、萘、茚等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同系物。MoO_3-ZB-APP组分明显促进了PVC脱去HCI的反应,使共轭分子链主要形成不易发生环化反应的反式结构,显著减少了芳香化合物有害气体的生成,使材料的发烟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氧化钼 硼酸锌 聚磷酸铵 抑烟 阻燃 裂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