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ODP1143站底栖有孔虫Cibicidoides与Uvigerina稳定氧碳同位素值的均衡试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田军 汪品先 成鑫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从南海南部ODP184航次 114 3站上部合成深度 190 .77m共 1992个样品中 ,由老到新挑选了 6 4个样品 ,测试了同一样品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peregerina与Cibicidoideswuellerstorfi的δ18O和δ13 C值 ,结果表明 114 3站U .peregerina与C .... 从南海南部ODP184航次 114 3站上部合成深度 190 .77m共 1992个样品中 ,由老到新挑选了 6 4个样品 ,测试了同一样品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peregerina与Cibicidoideswuellerstorfi的δ18O和δ13 C值 ,结果表明 114 3站U .peregerina与C .wuellerstorfi的δ18O差值的平均值约为 (0 .6 14± 0 .0 7)× 10 -3 ,而δ13 C差值的平均值约为 (0 .6 92± 0 .0 4 )× 10 -3 .114 3站U .peregerina与C .wuellerstorfi的δ18O差值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标准差值 0 .6 4× 10 -3 比较接近 ,而δ13 C的差值却比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标准差值 0 .9× 10 -3 轻 0 .2 0 8× 10 -3 ,可能是由于南沙珊瑚礁区较低的生产力缩小了沉积物与海水之间的δ13 C的差异而引起的 .该均衡试验为南海甚至西太平洋的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上述 2种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值转换的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ODP1143站 底栖有孔虫 稳定同位素 均衡试验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剩余值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贾国东 谢宏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04,共6页
氧同位素剩余值(Δδ)是指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中扣除温度和全球冰量效应后得到的剩余值,它一般被用作海水古盐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文中给出了南海北部三个柱状样在氧同位素6期至5期(MIS6-5)和MIS2-1期间Δδ的变化曲线。末次冰期与全... 氧同位素剩余值(Δδ)是指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中扣除温度和全球冰量效应后得到的剩余值,它一般被用作海水古盐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文中给出了南海北部三个柱状样在氧同位素6期至5期(MIS6-5)和MIS2-1期间Δδ的变化曲线。末次冰期与全新世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与末次间冰期的对比表明,Δδ在冰期比随之而来的间冰期低。冰期海平面下降和海岸线前移可能是冰期Δδ及盐度相对降低的原因。但在定量了解海平面下降、珠江口前移及现代盐度的分布情况后,笔者否定了海平面下降对Δ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此,冰期南海地区降水相对增大和气候变湿可能是导致冰期Δδ偏低的主要原因。末次间冰期与全新世相比,Δδ明显增大,表明海水盐度增加。这可能与末次间冰期期间由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和海水蒸发量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剩余 海平面变化 盐度 降水 冰期-间冰期 南海北部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上新世以来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特征及古海洋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建卿 成鑫荣 +1 位作者 陈荣华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5,共9页
西太平洋暖池区作为驱动全球气候变化引擎,是近年来古海洋学尤其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以南海大洋钻探ODP130航次807站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值为材料,建立了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跨越4.5 Ma、分辨率达2-3 ka的天文年代标尺,通过浮游有孔虫... 西太平洋暖池区作为驱动全球气候变化引擎,是近年来古海洋学尤其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以南海大洋钻探ODP130航次807站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值为材料,建立了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跨越4.5 Ma、分辨率达2-3 ka的天文年代标尺,通过浮游有孔虫表层种和次表层种的氧同位素的变化来分析温跃层、上部水体垂直结构的变化,结合频谱分析以及与地球轨道参数(ETP)的交叉频谱分析,研究始新世以来尤其是北极冰盖形成时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变及其对地球轨道驱动的响应,为全球气候环境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值 温跃层 米兰科维奇旋回 西太平洋暖池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下载PDF
北极冰盖形成对东西太平洋及边缘海古海洋学演化的影响
4
作者 郭建卿 成鑫荣 陈荣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346,共13页
上新世最重要的古气候事件就是北极冰盖的形成和扩张(3.2—2.5Ma)。根据北极冰盖的形成过程,文中将上新世—早更新世(4.5—1.6Ma)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DP807A孔2个浮游有孔虫属种Globigeri-noidesruber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 上新世最重要的古气候事件就是北极冰盖的形成和扩张(3.2—2.5Ma)。根据北极冰盖的形成过程,文中将上新世—早更新世(4.5—1.6Ma)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DP807A孔2个浮游有孔虫属种Globigeri-noidesruber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的δ18O(氧同位素)、δ13C(碳同位素)记录数据细分为3个阶段:形成前(4.5—3.2Ma)、形成中(3.2—2.5Ma)和形成后(2.5—1.6Ma)。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形成以来,G.ruber和P.obliquiloculata的δ18O值均呈增大趋势;北极冰盖形成中,G.ruber的δ18O值基本不变,P.obliquiloculata的δ18O值略增大,反映出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水受北极冰盖形成的影响更甚;Δδ18O(P-G)(G.ruber和P.obliquiloculata的δ18O的差值)反映出温跃层无明显变化,受北极冰盖形成影响微弱。根据用Ma/Ca值得到的ODP806站SST值(Waraetal.,2005)以及用U3K7'得到的东太平洋ODP847站SST值数据(HerbertandLaura,2010),对北极冰盖形成以来东西太平洋古海洋学演化进行比较发现:冰盖形成以来东西赤道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均有所下降,且东太平洋降温幅度更大;对比同时期的西太平洋ODP807A孔Δδ18O(P-G)与东太平洋ODP847站Δδ18O(T-S)的变化趋势,发现东太平洋温跃层变浅,表明受北极冰盖形成和扩张的影响,东西太平洋温跃层深度梯度增大。对比ODP807A孔与南海南部1143站、南海北部1148站G.ruber的δ18O和δ13C记录,揭示西太平洋边缘海如南海北部和南部受北极冰盖形成的影响有所不同,北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水平受冰盖形成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氧同位素值 同位素 北极冰盖形成 温跃层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输水期南四湖硫酸盐源解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谢汶龙 田伟君 +3 位作者 周建仁 赵婧 王亮 杜昭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2-580,605,共10页
为探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输水期硫酸盐污染的来源,对南四湖及其周边河流的水化学基本性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硫、氧同位素技术,分析南四湖和其入湖河流的水化学以及硫酸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计算南四湖各直接来源的贡献率并示踪南四湖... 为探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输水期硫酸盐污染的来源,对南四湖及其周边河流的水化学基本性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硫、氧同位素技术,分析南四湖和其入湖河流的水化学以及硫酸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计算南四湖各直接来源的贡献率并示踪南四湖流域硫酸盐的根本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及其周边入湖河流水化学类型与地下水化学类型不同,南四湖SO_(4)^(2-)质量浓度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甚至南阳湖(NE)达到631.50 mg/L;蒸发岩溶解硫酸盐对南四湖贡献率最大,达52.18%,南阳湖硫酸盐直接来源主要是入湖河流携带,来自江苏的调水对南四湖硫酸盐贡献率仅5.34%;南四湖周边入湖河道硫酸盐来源各有不同,主要是污水和蒸发岩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硫酸盐 输水期 同位素 氧同位素值
下载PDF
Oxygen Stable Isotopic Ratio in Precipitations in Niigata Prefecture, Japan
6
作者 Adilijiang Tiemuer Naoki Kano +2 位作者 Maiko Sasaki Hiroshi Imaizumi Naoki Watanab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4年第4期229-239,共11页
Time-course of oxygen stable isotopic ratios (i.e., δ^18O) as well as seasonal variation of δ^18O has been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sources and the passing route of precipitations in Niigata Pr... Time-course of oxygen stable isotopic ratios (i.e., δ^18O) as well as seasonal variation of δ^18O has been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sources and the passing route of precipitations in Niigata Prefecture. The precipitation samples have been mainly collected with a filtrating bulk sampler at the rooftop of Niigata University. Furthermore, backward trajectories analyses have been also conducted for these samples taken sequentially for a short period. Consequently, the following features have been mainly clarified for the precipitations in Niigata Prefecture: (1) the δ^18O values varied between -14.57%o and -3.86%0 in the precipitations of Niigata University; (2) as for the comparison among sampling points, the mean value of δ^18O at seaside spots (i.e., Niigata City: -6.93%0) is larger than that of inland spots (Sanjyo City: -8.68%0); (3) δ^18O value was generally small in the rainy or typhoon season, and relatively large in summer; (4) decreasing δ^18O content with time is a predominant feature of sequentially sampled rainfalls as predicted by Rayleigh models of atmospheric vapor condens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oxygen stable isotopic ratio backward trajectories analysis Rayleigh model Niigata Prefe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