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穴石笋δ^(13)C记录在相同生长时段具有较好的重现性,δ^(13)C指标能够有效指示洞穴上覆地区土壤CO_(2)产率,从而反映洞穴外部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变化。δ^(13)C记录的5个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增强事件在定年误差范围内响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O)10~14事件,而2个弱季风过程与北大西洋钻孔记录Heinrich 5和Heinrich 5a事件密切联系。这种石笋δ^(13)C记录的空间一致性表明亚洲夏季风及其控制下的区域生态环境波动在千年尺度上通过海-气耦合响应于北高纬气候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穴石笋δ^(13)C记录在相同生长时段具有较好的重现性,δ^(13)C指标能够有效指示洞穴上覆地区土壤CO_(2)产率,从而反映洞穴外部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变化。δ^(13)C记录的5个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增强事件在定年误差范围内响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O)10~14事件,而2个弱季风过程与北大西洋钻孔记录Heinrich 5和Heinrich 5a事件密切联系。这种石笋δ^(13)C记录的空间一致性表明亚洲夏季风及其控制下的区域生态环境波动在千年尺度上通过海-气耦合响应于北高纬气候变化。
文摘托木尔河源于天山最大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西南坡的托木尔冰川,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旋回中,遗留下了5套形态较为完整的冰川沉积.应用ESR测年技术对第一与第二级冰碛阶地(对应于第三套冰碛中地形较完整部分的冰碛,分布在托木尔河大桥与古库瓦河汇合口之间)以及第五套最高冰碛平台进行测年,依据初步的测试结果并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可得出:5套冰碛分别形成于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MIS6和MIS12,每次冰川作用过程中还包含着若干次级的冰川波动.根据现存的冰碛地形可推得:新冰期、末次冰期与MIS6时的冰川为山谷冰川,规模最盛时冰川长分别为47 km、60 km、≥7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