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体增氧气泡最佳尺寸的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树义 曹广斌 +1 位作者 韩世成 刘永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应用流体力学、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的有关定理方程和物理、化学试验数据,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增氧气泡在水中的运动、溶解和受力方程;并通过对氧气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的运动、尺寸、溶解和扩散变化的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优选出在... 应用流体力学、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的有关定理方程和物理、化学试验数据,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增氧气泡在水中的运动、溶解和受力方程;并通过对氧气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的运动、尺寸、溶解和扩散变化的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优选出在不同条件下可完全溶解的氧气气泡半径范围,获得在水深≤2 m、气泡半径为0.1~ 0.5 mm时的氧气气泡尺寸变化、上升距离和溶解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分析了氧气气泡在水中的尺寸、质量和运动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计算结果的应用方法,为设计不同水深和溶解氧条件下的最佳溶解气泡的尺寸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水产养殖 增氧 氧气气泡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电化学控制产生纳米氧气气泡及其对电化学聚合吡咯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惠飞 李宾 +2 位作者 何品刚 胡钧 方禹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8-492,共5页
利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in-situ EC-AFM)研究了纳米氧气气泡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电化学控制产生与生长.AFM原位图像表明电化学产生的氧气在HOPG表面形成了纳米气泡,并且纳米气泡的产生与生长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和反应... 利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in-situ EC-AFM)研究了纳米氧气气泡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电化学控制产生与生长.AFM原位图像表明电化学产生的氧气在HOPG表面形成了纳米气泡,并且纳米气泡的产生与生长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和反应时间来进行控制.随后,研究了电化学产生的纳米氧气气泡对于在HOPG表面电化学聚合吡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聚合反应过程产生的纳米氧气气泡使得生成的聚吡咯膜表面形成了气泡状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氧气气泡 高定向热解石墨 聚吡咯
原文传递
氧气微纳米气泡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元妙新 占升 +4 位作者 张欣 范占煌 徐华锺 陈欢 魏宇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2-1349,共8页
微纳米气泡具有气泡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溶解氧浓度高、在水中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等特性,因而在地下水有机物污染原位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选择南方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场地,采用微纳米气泡制备-注射一体化装置,研究... 微纳米气泡具有气泡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溶解氧浓度高、在水中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等特性,因而在地下水有机物污染原位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选择南方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场地,采用微纳米气泡制备-注射一体化装置,研究抽提协同、注射流量、注射持续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氧气微纳米气泡传质和地下水污染物降解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空气曝气,氧气微纳米气泡在水体内溶解氧浓度峰值更高,持续作用时间更长,抽提作用可显著提高微纳米气泡传质效率,提升影响半径,强化污染物去除效果。多轮注射+抽提联用工艺条件下,注射影响半径可达到4 m,COD去除率达96.1%,NH_(3)-N去除率达92.4%,但注射停止后存在一定的反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微纳米气泡 曝气 填埋场 地下水 原位修复
下载PDF
恒定电流阳极氧化过程中多孔孔道和表面条纹的形成机理
4
作者 金俊 李鹏泽 +2 位作者 丁磊 余行康 刘霖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7-965,共9页
传统理论无法诠释多孔阳极氧化铝(Porous Anodic Alumina,PAA)表面条纹和孔道的形成机制。为了诠释表面条纹和PAA孔道各自的形成过程,结合阳极氧化过程的电压-时间曲线和SEM照片,仔细分析了传统“场致助溶理论”和氧化物生长溶解平衡理... 传统理论无法诠释多孔阳极氧化铝(Porous Anodic Alumina,PAA)表面条纹和孔道的形成机制。为了诠释表面条纹和PAA孔道各自的形成过程,结合阳极氧化过程的电压-时间曲线和SEM照片,仔细分析了传统“场致助溶理论”和氧化物生长溶解平衡理论的局限性,并实验验证了PAA孔道氧化物的生长速率为113 nm/min,该速率远大于60℃磷酸溶液对氧化铝的溶解速率5.8 nm/min。首次实验证明了在PAA孔道形成过程中不存在氧化物生长和溶解的平衡。并用离子电流和电子电流理论诠释了Al阳极氧化过程的动力学,离子电流导致阻挡层氧化物生长,电子电流导致氧化物生长效率降低并产生氧气气泡。气泡模具效应导致了PAA圆柱形孔道和半球形底部的形成,表面条纹是电解液的化学溶解和污染层下氧气气泡的体积膨胀所致,而非自组织过程所致。本文对广泛应用的TiO_(2)、ZrO_(2)纳米管的结构调控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多孔阳极氧化铝 形成机理 氧气气泡模具
下载PDF
传统PAA成孔理论的局限性和新生长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修丽 王晨雨 +2 位作者 姜月 王剑秋 朱绪飞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81,共5页
综述了多孔阳极氧化铝(PAA)的成孔理论,分析了传统"酸性场致溶解"理论多方面的局限性,其无法解释PAA的六棱柱元胞结构。笔者根据PAA的氧气气泡生长模型,对PAA规则的六棱柱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电解液中阴离子使氧化膜变成了... 综述了多孔阳极氧化铝(PAA)的成孔理论,分析了传统"酸性场致溶解"理论多方面的局限性,其无法解释PAA的六棱柱元胞结构。笔者根据PAA的氧气气泡生长模型,对PAA规则的六棱柱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电解液中阴离子使氧化膜变成了壁垒层和污染层两层,雪崩电子电流导致了在壁垒层/污染层界面上O2的析出,PAA的圆柱形孔道和六棱柱元胞是Al2O3抱紧氧气气泡生长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 酸性场致溶解 氧气析出 氧气气泡模型
下载PDF
TiO2纳米管阵列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邱澜鑫 董荣 +1 位作者 蔡芳共 张勤勇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共9页
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解水制氢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与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相比,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无一种... 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解水制氢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与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相比,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无一种模型或机理能够完美解释有序纳米管阵列结构的形成.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阳极氧化法在金属Ti基底上原位生成TiO2纳米管阵列所用电解液的发展趋势,并重点综述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几种生长机理,如场致溶解理论、黏性流动模型、两电流模型和氧气气泡模具效应.分析表明,结合现有的几种生长机理能较全面地解释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过程."氧气气泡模具"为TiO2纳米管的形成提供最初的孔核,阻挡层氧化物受"氧气气泡模具"阻挡而致其"从下向上"黏性流动生长,最终形成垂直有序纳米管阵列结构,而两电流模型进一步定量解释了阳极氧化过程中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阳极氧化法 综述 场致溶解理论 氧气气泡模具
下载PDF
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机理新解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钜松 刘亚 +1 位作者 叶能 徐勇勇 《科技视界》 2014年第16期52-53,共2页
铝经过阳极氧化可生成多孔阳极氧化铝(PAA),其形成机制一直没有满意的解释。本文详细分析了其形成过程,结合已有理论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在PAA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控制因素不同,孔的最先形成是氧气气泡模具效应的结果,而后在... 铝经过阳极氧化可生成多孔阳极氧化铝(PAA),其形成机制一直没有满意的解释。本文详细分析了其形成过程,结合已有理论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在PAA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控制因素不同,孔的最先形成是氧气气泡模具效应的结果,而后在酸性场致溶解的作用下,孔洞不断生长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 形成机理 酸性场致溶解 氧气气泡模具效应
下载PDF
Electrode Potential Explaining the Growth of Anodic Oxides
8
作者 Jiang Longfei Gong Tianle +5 位作者 Li Pengze Zhang Shaoyu Chen Binye Zhu Yunxuan Wang Bing Zhu Xufei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85-2492,共8页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rous anodic oxides remains unclear till now.The classical field-assisted dissolution(FAD)theory cannot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curve and FAD reaction,and the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rous anodic oxides remains unclear till now.The classical field-assisted dissolution(FAD)theory cannot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curve and FAD reaction,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ode potential on anodization is rarely reported.The electrode potential theory,oxygen bubble model and the ionic current and electronic current theories we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porous anodic oxides of three metals(Ti,Zr and Fe).Taking the anodization of Ti i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0.5wt% NH_(4)F as an example,the electrode potential was calculated,and the morphology of porous anodic oxides was investigated at low voltages.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porous anodic oxides is determined by the ratio of the ionic current to the electronic current.During the anodization,metal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one is easy to form the compact oxide layer,and the other is easy to induce oxygen releasing,thus forming oxygen bubbles.The electrolyte is also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correspondingly:compact oxide layer-assisted electrolyte and releasing oxygen-assisted electrol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dization electrode potential theory oxygen bubble model electronic current low voltage
原文传递
3%双氧水灌注实验兔股骨髓腔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鸣 朱喆辰 姚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研究在密闭环境下灌注3%双氧水至实验兔股骨髓腔对肺动脉压和心、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其中实验组按灌注3%双氧水的压力不同(20、80、140、200、260 mm Hg)分为5组,对照组按灌注无菌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在密闭环境下灌注3%双氧水至实验兔股骨髓腔对肺动脉压和心、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其中实验组按灌注3%双氧水的压力不同(20、80、140、200、260 mm Hg)分为5组,对照组按灌注无菌生理盐水的压力不同(20、80、140、200、260 mm Hg)也相应分为5组。在灌注过程中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灌注40 min后切开心脏,观察心脏各心房、心室内病理变化,并切取双侧肺,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灌注3%双氧水的实验组与灌注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在不同灌注压力时均出现肺动脉压的升高;实验组肺动脉压峰值随灌注3%双氧水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肺动脉压峰值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前移,随后出现的平稳肺动脉压也较灌注前低。对照组不同灌注压下的变化相对平缓,无明显波动。当灌注3%双氧水压力为260 mm Hg时,可听见大量肺泡破裂声,继而实验动物由于心跳骤停而死亡。肺部病理检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间质水肿及肺泡腔和肺静脉扩张。结论在密闭环境中用一定压力灌注3%双氧水可引起实验动物心、肺功能的变化,当灌注压力较高时可造成肺泡腔破裂以及心跳骤停等,继而发生实验动物死亡。结合临床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提示双氧水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潜在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双氧水 密闭环境 肺动脉压 氧气气泡 潜在危险性
原文传递
阳极氧化过程中TiO_(2)纳米管形成机理研究
10
作者 陈捷达 《电子技术(上海)》 2021年第9期14-15,共2页
阐述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的生长机理,采用不同的阳极氧化电压制备TiO_(2)纳米管,探讨了场致助溶(field-assisted dissolution,FAD)理论和氧气气泡理论中关于纳米管生长机制的解释。
关键词 阳极氧化 TiO_(2)纳米管 氧气气泡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