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海洋活性铁循环研究进展及对白垩纪缺氧-富氧沉积转变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永建 王成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180,共9页
铁作为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到一系列地球化学循环中。现代海洋中的铁主要来源于河流、冰川和风的铁氧化物颗粒和溶解铁的输入。陆源输入的铁氧化物在有机质埋藏、降解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埋藏下来... 铁作为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到一系列地球化学循环中。现代海洋中的铁主要来源于河流、冰川和风的铁氧化物颗粒和溶解铁的输入。陆源输入的铁氧化物在有机质埋藏、降解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埋藏下来,该过程被称作活性铁循环。氧化-强氧化条件利于沉积物中氧化铁的持续产生或者至少保持不被溶解的状态,从而形成棕色—红色沉积物;还原条件利于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溶解,形成菱铁矿、黄铁矿(铁硫化物)等形式的埋藏,并可能造成溶解铁在海洋内的迁移。Raiswell、Can-field、Poulton等通过对现代典型海洋环境活性铁循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用于判别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活性铁指标体系,并成功地将太古宙以来的古海洋划分成为含铁的大洋、硫化的大洋和氧化的大洋等3个演化阶段。由于活性铁的不同形态对磷具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将造成"氧化条件下磷的优先埋藏、缺氧条件下优先释放的现象"。磷是海洋生产力的限制性元素,铁和磷循环的上述耦合关系将造成"缺氧的大洋生产力越高,富氧的大洋生产力越低"现象的出现。目前已在白垩纪古海洋缺氧-富氧沉积中初步证实了上述反馈关系的存在,但是对活性铁埋藏形式对该特殊沉积的贡献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铁循环 古海洋 白垩纪 -富氧沉积
下载PDF
藏南白垩纪缺氧与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峰 胡修棉 王成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研究了藏南Cenomanian-Turonian界线缺氧沉积和Santonian-Campanian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事件层ΣREE增加30%,Ce和Eu含量分别增加40%和114%;富氧沉积层Σ... 研究了藏南Cenomanian-Turonian界线缺氧沉积和Santonian-Campanian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事件层ΣREE增加30%,Ce和Eu含量分别增加40%和114%;富氧沉积层ΣREE明显增加,其中以Eu含量增加107%最为明显,Ce增幅最小,表现为相对亏损。缺氧沉积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Ce和Eu富集的右倾型,富氧沉积分布型式以Ce亏损和Eu富集为特征。Ce异常显示缺氧事件期间为稳定而持续的低溶解氧还原条件,而富氧事件由古海洋瞬间的氧化事件和逐渐趋于正常状态的氧化条件两个阶段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事件 氧沉积 稀土元素 藏南
下载PDF
厌氧沉积中有孔虫组合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广芬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0-80,共11页
厌氧沉积的有孔虫组合中,底栖有孔虫主要由Bolivina诸种和Buliminella tenuata组成,同时含有少量厌氧标志种Suggrunda eckisi;浮游有孔虫中以Globigerrina bulloides和G.quingueloba为数较多。底栖有孔虫与浮游有孔虫数量相比,浮游有孔... 厌氧沉积的有孔虫组合中,底栖有孔虫主要由Bolivina诸种和Buliminella tenuata组成,同时含有少量厌氧标志种Suggrunda eckisi;浮游有孔虫中以Globigerrina bulloides和G.quingueloba为数较多。底栖有孔虫与浮游有孔虫数量相比,浮游有孔虫数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沉积 有孔虫 种类组合 底栖环境 浮游生态 季候泥
下载PDF
微氮CZ硅单晶中氧沉积的研究
4
作者 潘飞蹊 游志朴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对微氮CZ硅单晶中氧沉积性质的研究表明,在氮—氮对(N—N)浓度为9×1015/cm3且经去热施主预热处理的样品中,氮对氧的沉积没有增强作用.因此,在实用的微氮CZ硅单晶中的氮杂质不会对三步本征吸杂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杂质 氧沉积 本征吸杂 单晶
下载PDF
黄、渤海沉积物耗氧速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影响因素
5
作者 朱若思 宋国栋 刘素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沉积物耗氧(SOC)是海洋沉积物重要参数,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开展沉积物耗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陆架边缘海作为有机质矿化和埋藏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在全世界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沉积物耗氧(SOC)是海洋沉积物重要参数,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开展沉积物耗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陆架边缘海作为有机质矿化和埋藏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在全世界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但是对于具有海洋环境典型季节变化的中国边缘海区域,尤其是黄、渤海仍然缺乏相应的关注。本文使用整柱培养法,分别于2022年4月、7月和10月对黄、渤海沉积物耗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沉积物耗氧速率为7.11~17.33 mmol/(m^(2)·d)。黄海春季沉积物耗氧速率与渤海无显著差异(ANOVA,p> 0.05),夏季(ANOVA,p <0.01)和秋季(ANOVA,p <0.01)黄海沉积物耗氧速率低于渤海;黄海春季沉积物耗氧速率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渤海夏季和秋季接近,显著高于春季(ANOVA,p <0.05),温度和沉积物Chl a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用沉积物耗氧速率来评估海底有机质矿化速率,并与初级生产力相比较,结果表明渤海海底有机质矿化与初级生产力的占比范围为42.8%~74.5%,是渤海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黄海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在黄海碳循环中作用不如渤海显著。本文系统研究了黄、渤海沉积物耗氧速率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黄、渤海地区有机质矿化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为理解黄、渤海区域有机质矿化和埋藏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耗 有机质矿化 温度 沉积物Chla 黄、渤海
下载PDF
木兰溪感潮河段沉积物耗氧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佳男 方梦园 +5 位作者 雷啟焘 侯国庆 赵天慧 张思远 赵晓丽 汤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8-1531,共14页
溶解氧(DO)是衡量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健康的主要指标,感潮河段DO浓度偏低是河口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木兰溪感潮河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区域沉积物耗氧速率(SOD)的变化,分析了不同... 溶解氧(DO)是衡量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健康的主要指标,感潮河段DO浓度偏低是河口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木兰溪感潮河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区域沉积物耗氧速率(SOD)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区域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Fe、Mn、氨氮(NH_(4)^(+)-N)、S等耗氧物质的含量分布以及对沉积物SOD的影响,阐明了耗氧物质对沉积物SOD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木兰溪感潮河段春秋季的SOD为3.06~16.64 mg/(m^(2)·h),夏季的SOD为14.02~52.44 mg/(m^(2)·h),温度对SOD有很大影响,夏季沉积物耗氧严重.(2)上游河流受化学耗氧影响较大,低温季节SOD大于海口区域,而海口受生物耗氧影响较大,高温季节SOD明显大于上游河流区域;左、右岸的SOD大于河道中间,夏季养殖区的SOD大于木兰溪河道.(3)相关性分析显示,SOD与沉积物中的TOC、TN和Fe含量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春秋季的SOD与沉积物中的Mn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夏季的SOD与沉积物中的NH_(4)^(+)-N和S含量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夏季DO浓度与SOD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显示,木兰溪感潮河段沉积物SOD时空差异性明显,夏季沉积物SOD显著升高,对上覆水DO浓度偏低具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溪 感潮河段 溶解(DO) 沉积物耗速率(SOD) 相关性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对沉积物活化分子氧降解三氯乙烯的影响
7
作者 刘佳彧 余浩 +1 位作者 刘依然 张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3,202,共10页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的羟自由基(HO^(·))可以有效地氧化氯代烃,然而水文动态过程对HO^(·)氧化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为7.6μmol/L)作为代表性氯代烃,在100 g/L沉积物悬浊液体系中,探...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的羟自由基(HO^(·))可以有效地氧化氯代烃,然而水文动态过程对HO^(·)氧化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为7.6μmol/L)作为代表性氯代烃,在100 g/L沉积物悬浊液体系中,探究不同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0∶10~10∶0)对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HO^(·)与其降解TCE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的增加,24 h内沉积物活化O_(2)产生HO^(·)的累积浓度呈线性增加,但只有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大于4∶6时沉积物中HO^(·)氧化途径才可有效地降解TCE,并且TCE的降解效率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为4∶6时,TCE的去除率仅为3%,但是当其混合比例增加至10∶0时,TCE的去除率可达到22.5%;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对TCE去除的影响机制为:随着两种水体混合比例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HO~·产生,另一方面降低了Cl^(-)、HCO_(3)^(-) 和Fe(Ⅱ)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共存组分对HO^(·)的淬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混合 沉积物活化分子 三氯乙烯 羟自由基
下载PDF
冰下水体沉积物中有机物、细菌及其耗氧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颖霞 申玉春 李士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15-16,36,共3页
冰下水体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11.5%)和细菌(12.7×107个/克)。其耗氧速率比春、夏、秋三季池塘底泥的耗氧速率低得多。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与细菌数量和耗氧速率之间呈正相关。
关键词 沉积 速率 有机物 细菌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耗氧速率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倩颖 宋丁全 王建军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9-53,共5页
沉积物耗氧速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简称SOD)在综合评价水体水质和环境特征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对分析水体氧收支平衡和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由太湖大浦沿岸到湖心及太湖南岸到湖心不同位点的太湖沉积物,采用微... 沉积物耗氧速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简称SOD)在综合评价水体水质和环境特征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对分析水体氧收支平衡和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由太湖大浦沿岸到湖心及太湖南岸到湖心不同位点的太湖沉积物,采用微体积法研究了太湖沉积物SOD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离湖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SOD逐渐降低;沉积物SOD与沉积物粒度分布和间隙水APA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67,P<0.01;R2=0.929,P<0.01),与沉积物APA呈负相关,但不显著(R2=-0.331,P>0.05),与有机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0.79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耗速率 粒度分布 碱性磷酸酶活性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的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增氧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萍萍 王敬富 +3 位作者 陈敬安 张耀 陈权 卢耀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季节性缺氧导致夏季沉积物内源磷强烈释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深水湖泊(水库)面临的重要挑战.有效增加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的含氧量,是减少内源磷释放的关键.现有的深水增氧技术由于缺乏对沉积物-水界面增氧的针对... 季节性缺氧导致夏季沉积物内源磷强烈释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深水湖泊(水库)面临的重要挑战.有效增加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的含氧量,是减少内源磷释放的关键.现有的深水增氧技术由于缺乏对沉积物-水界面增氧的针对性,因此治理效果有限.近年来,纳米气泡已被证实具有的稳定性好、氧传质速率高和环境风险低等优点,为新型深水增氧技术研发提供了巨大潜力.本文以天然矿物材料白云母、绢云母、硅藻土和沸石为基底,负载纳米气泡,研发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技术,开展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增氧模拟实验研究,运用平面光电极技术评估其界面增氧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对沉积物-水界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增氧效果.其中,改性白云母、绢云母和沸石的界面持续增氧时间可达7天以上,增氧后的界面最大溶解氧(DO)浓度达4.40 mg/L,而改性硅藻土不具有增氧能力.其次,矿物粒度对改性颗粒的增氧效果有一定影响:粒度越细,界面的最大增氧浓度越高,且持续增氧时间越长.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技术有望成为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精准增氧和内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 天然矿物 沉积物-水界面增 平面光电极技术
下载PDF
珠三角感潮河口区耗氧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罗紫芬 杨佘维 +1 位作者 张鹏 许文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口区底层缺氧现象严重,为分析测算主要感潮河口区耗氧速率,识别沉积物耗氧速率(SOD)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布设了17个点位,于2021年10月底进行沉积物采样,在实验室分别测定了各点位的SOD值并分析了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性,...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口区底层缺氧现象严重,为分析测算主要感潮河口区耗氧速率,识别沉积物耗氧速率(SOD)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布设了17个点位,于2021年10月底进行沉积物采样,在实验室分别测定了各点位的SOD值并分析了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性,选取沙田泗盛、莲花山点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上覆水流速、上覆水溶解氧对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点位沉积物的SOD值范围为1.143~5.480 g/(m^(2)·d),沉积物SOD与有机质含量间无相关关系,沙田泗盛、墩头基、鸡啼门大桥3个点位的SOD值排名前三,SOD值随温度升高、流速增大、溶解氧浓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口 沉积物耗速率 温度 流速 上覆水溶解
下载PDF
氧缺失对Nd_(0.7)Sr_(0.3)MnO_3外延膜结构和输运性的影响
12
作者 孟影 金绍维 +1 位作者 高娟 圣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02-105,121,共5页
不同厚度的Nd0.7Sr0.3MnO3(NSMO)外延膜是由脉冲激光沉积生长在(LaAlO3)0.3(Sr2AlTaO6)0.7(LSAT)(001)衬底上的。X射线衍射(XRD)和电阻率测量结果显示,沉积氧压为21.333Pa时薄膜c轴参数随着膜厚的减小而增加,同时金属-绝缘体的转变温度T... 不同厚度的Nd0.7Sr0.3MnO3(NSMO)外延膜是由脉冲激光沉积生长在(LaAlO3)0.3(Sr2AlTaO6)0.7(LSAT)(001)衬底上的。X射线衍射(XRD)和电阻率测量结果显示,沉积氧压为21.333Pa时薄膜c轴参数随着膜厚的减小而增加,同时金属-绝缘体的转变温度TP下降,电阻率增大;另一组生长在27.999Pa氧压下,厚度为120nm的薄膜单胞体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电阻率升高,TP下降。上述结果归因于低的原位沉积氧压和真空退火引起的氧缺失导致n(Mn3+)/n(Mn4+)的增大以及MnO6八面体的畸变。结果表明,对超薄的应变薄膜,要获得较高的TP值,较高的沉积氧压是必需的,同时应仔细考虑真空退火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延膜 沉积 真空退火 输运特性
下载PDF
释氧复合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洁 林逢凯 +1 位作者 杨磊 华丹芸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以过氧化钙(CaO2)为氧源、活性炭颗粒(GAC)为填充材料、聚乙烯醇(PVA)为包埋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释氧复合剂(简称复合剂)用于沉积物修复。通过复合剂释氧试验,分析了PVA质量分数、CaO2和GAC比例、GAC粒径及固化温度对复合剂释氧过程的影... 以过氧化钙(CaO2)为氧源、活性炭颗粒(GAC)为填充材料、聚乙烯醇(PVA)为包埋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释氧复合剂(简称复合剂)用于沉积物修复。通过复合剂释氧试验,分析了PVA质量分数、CaO2和GAC比例、GAC粒径及固化温度对复合剂释氧过程的影响,并对复合剂在沉积物存在条件下的释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剂能够满足沉积物氧消耗(SOD)需求,PVA包埋及GAC的添加能有效控制CaO2与水的反应速率,延长释氧时间。含混合粒径GAC的复合剂释氧过程相对稳定,释氧时间为粉末态CaO2的6倍,固化温度为60℃时能使PVA获得更好的包埋效果。在沉积物模拟复氧试验中,当复合剂投加量为200 g/m2时,30 d内上覆水溶氧维持在1.3 mg/L以上,氧化还原电位(ORP)由-116mV上升至144 mV。这表明复合剂能显著改善沉积物表面溶氧状态,提高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水体自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沉积消耗(SOD) 复合剂 化钙
下载PDF
黑臭水体治理Ⅱ:沉积物耗氧方式对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佳莹 孙柳 +2 位作者 李立青 张洪 唐文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缺氧导致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河流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而沉积物耗氧是水体溶解氧减少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室内模拟装置,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和改进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来探索黑臭水体沉积物不同耗氧方式对水体氧化还... 缺氧导致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河流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而沉积物耗氧是水体溶解氧减少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室内模拟装置,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和改进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来探索黑臭水体沉积物不同耗氧方式对水体氧化还原体系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o、Ni、Cu、As、Sb和Pb)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过程中上覆水氧化还原电位为-65.50~0 mV,属于铁锰控制区;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为-170.30~-370.10 mV,主要由硫体系控制.化学耗氧,主要是其中的铁锰耗氧,会使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Fe、Mn、S浓度增加,进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化学耗氧组上覆水中As浓度增加至9.64μg·L^(-1),铁锰耗氧组上覆水中Co、Ni和As浓度分别增加至20.79、20.53和6.97μg·L^(-1).化学耗氧组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Co、Ni和As浓度增加至7.03、6.18和6.98μg·L^(-1),而铁锰耗氧组其浓度增加至8.62、11.80和2.44μg·L^(-1).说明不同耗氧方式会对沉积物氧化还原体系产生影响,并通过改变铁锰硫体系影响沉积物种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沉积物耗 重金属 形态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硅中缺陷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锋 刘剑霜 +1 位作者 陈一 胡刚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0,66,共4页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器件线宽不断减小,硅材料中缺陷的危害越来越不可忽视。通过TEM观察了硅中氧沉积、工艺诱生缺陷等并对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集成电路 透射电镜 氧沉积 二次缺陷
下载PDF
EDTA和酒石酸对生物铁还原和重金属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会丹 胡朝华 +1 位作者 张又弛 罗文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4-78,共5页
通过微宇宙-精瓶体系,研究了模拟湿地环境条件下不同EDTA和酒石酸复合体系对生物铁还原过程及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DTA和酒石酸络合体系促进了针铁矿的生物还原作用,但对无定形铁矿物中铁的生物还原过程产生了一定抑制... 通过微宇宙-精瓶体系,研究了模拟湿地环境条件下不同EDTA和酒石酸复合体系对生物铁还原过程及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DTA和酒石酸络合体系促进了针铁矿的生物还原作用,但对无定形铁矿物中铁的生物还原过程产生了一定抑制;不同浓度的EDTA和酒石酸络合体系对柠檬酸铁的生物铁还原过程产生明显的复合效应,并导致沉积物中钴、铬、锌等重金属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铁还原 EDTA 酒石酸 重金属溶出 氧沉积
下载PDF
增强吸杂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闵靖 陈一 +4 位作者 宗祥福 李积和 姚保纲 陈青松 周志美 《半导体杂志》 1995年第3期1-4,18,共5页
研究了增强吸杂技术,它利用淀积在硅片背面的多晶硅的晶格无序和晶粒间界而起杂质吸除作用,同时它又能增强硅中的内吸杂。本文介绍利用LPCVD淀积多晶硅制备吸杂硅片的工艺。并通过OS法,MOS产生寿命和二次离子质谱(SIM... 研究了增强吸杂技术,它利用淀积在硅片背面的多晶硅的晶格无序和晶粒间界而起杂质吸除作用,同时它又能增强硅中的内吸杂。本文介绍利用LPCVD淀积多晶硅制备吸杂硅片的工艺。并通过OS法,MOS产生寿命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测试结果,显示了此增强吸杂的吸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吸杂 多晶硅吸杂 氧沉积 硅片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rhenium powders by CVD hydrogen reduction of volatile rhenium oxides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猛 刘志宏 +2 位作者 周乐君 刘智勇 张传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38-542,共5页
A novel CV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rhenium powd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mmonium perrhenate as starting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volatile rhenium oxides, such as ReO4 and Re2O7, were vaporized un... A novel CV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rhenium powd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mmonium perrhenate as starting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volatile rhenium oxides, such as ReO4 and Re2O7, were vaporized under a controlled oxidizing atmosphere via the pyrolysis of ammonium perrhenate, and carried into reduction zone by carrier gas, and there reduced into rhenium powders by hydrogen gas.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Re207 could be prevented from further decomposition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higher than 10 1.248 Pa in the pyrolysis of ammonium perrhenate. This result was further validated via DSC-TGA analysis of ammonium perrhenate. The typical rhenium powders prepared by the CVD method proposed show irregular polyhedron morphology with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of 100-800 nm and a Ds0 of 308 nm.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oxygen content were measured to be 4.37 m^2/g and 0.4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me rhenium powders ammonium perrhenate chemical vapor decomposition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下载PDF
Selective recovery of lead from zinc oxide dust with alkaline Na_2EDTA solution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青 杨声海 +2 位作者 陈永明 何静 薛浩天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179-1186,共8页
The selective recovery of lead from the zinc oxide dust using an alkaline Na2EDTA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leaching time, Na2EDTA concentration and initial NaOH concentration on the leach... The selective recovery of lead from the zinc oxide dust using an alkaline Na2EDTA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leaching time, Na2EDTA concentration and initial NaOH concentration on the leaching rates of lead and zinc were studied. The following optimized leach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liquid-to-solid ratio 5:1 mL/g, stirring speed 650 r/min, Na2EDTA concentration 0.12 mol/L, initial NaOH concentration 0.5 mol/L, leaching temperature 70 ℃, leaching time 120 min.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average leaching rates of lead, zinc, fluoride and chloride are 89.92%, 0.94%, 62.84% and 90.02%, respectively. The filtrate was used to electrowin lead powders. The average current efficiency of electrowinning is about 93% and lead content is higher than 98%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of 60 ℃, current density of 200 A/m2, H3PO4 concentration of 1.5 g/L, and lead ion concentration of above 5 g/L. The consumption of Na2EDTA and the direct current are about respectively 0.218 kg and 0.958 kW·h for per kilogram of lead pow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zinc oxide dust alkaline Na2EDTA solution ELECTROWINNING LEACHING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by anodization depositing copper hydroxide on copper surface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江 孙逸飞 +2 位作者 赵安 黄子恒 徐守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301-2307,共7页
A facile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on copper substrate with contact angle changing from 90.3°to4.2°was developed.The Cu(OH)2 nanoribbon arrays were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o... A facile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on copper substrate with contact angle changing from 90.3°to4.2°was developed.The Cu(OH)2 nanoribbon arrays were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on copper foil via a modified anodization technology,and the growth degree and density of the Cu(OH)2 arrays may be controlled varying with position along the substrate by slowly adding aqueous solution of KOH into the two-electrode cell of an anodization system to form the gradient surface.The prepared surface was water resistant and thermal stable,which could keep its gradient wetting property after being immersed in water bath at 100℃ for 10 h.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u(OH)2 nanoribbon arrays on copper surfac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gradient wet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Cu(OH)2 nanoribbon array anodization depositing contact ang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