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在富氧环境下的高效抛光及其材料去除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帅伟 关春龙 +3 位作者 鲁云祥 易剑 江南 西村一仁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4-2103,共10页
金刚石独特的性能使其成为声、光、电、热等领域非常理想的应用材料,但其极低的材料去除率导致其加工时间极长,如何在保证抛光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抛光效率一直是金刚石加工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对常规环境与富氧环境下用金刚石砂轮抛光多... 金刚石独特的性能使其成为声、光、电、热等领域非常理想的应用材料,但其极低的材料去除率导致其加工时间极长,如何在保证抛光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抛光效率一直是金刚石加工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对常规环境与富氧环境下用金刚石砂轮抛光多晶金刚石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在富氧环境下材料的抛光去除率达2.29μm/h,是常规环境下抛光去除率0.25μm/h的9倍以上,且表面质量良好。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在30μm×30μm的测量范围内,富氧环境下抛光后的金刚石表面粗糙度Sa可达2 nm以下,SEM和TEM观测未发现明显的结构损伤。此外,借助XPS分析了金刚石抛光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制,发现在抛光加工过程中,金刚石在机械作用下表面会发生从sp^(3)到sp^(2)结构的相变,形成的相变层在机械和氧气的作用下被去除。同时发现在富氧环境下,相变层可以更快地被去除,说明氧化在金刚石材料去除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抛光 氧环境 材料去除率 去除机制
下载PDF
贫氧环境对煤低温氧化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永亮 宋志鹏 +2 位作者 王少坤 荆国松 余明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87,共6页
浅埋藏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表裂隙导致的漏风,使其经常处于变化的氧浓度场中。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利用煤氧化动力学测定系统,对煤样在21%,18%,14%,10.5%,5%,3%氧浓度下,进行程序升温试验。测得了不同温度下指标气CO,C_2H_4,C_2H_6,C_3... 浅埋藏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表裂隙导致的漏风,使其经常处于变化的氧浓度场中。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利用煤氧化动力学测定系统,对煤样在21%,18%,14%,10.5%,5%,3%氧浓度下,进行程序升温试验。测得了不同温度下指标气CO,C_2H_4,C_2H_6,C_3H_8浓度,并分析了其随温度变化规律,测量并计算了不同氧浓度下交叉点温度以及升温速率;对氧浓度大小影响指标气产量和其随温度变化幅度原因,以及温度特征影响效果进行必要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氧浓度下指标气CO,C_2H_4,C_2H_6在70℃左右有明显产量变化,分别在120℃,125℃,120℃处开始大量释放,C_3H_8则在温度达到125℃左右开始大量释放;120℃前,各氧浓度下煤样温度按相同规律变化,120℃后,氧浓度越大则对应的升温速率越大,温度也越高;氧浓度不同影响了煤中脂肪烃侧链氧化产生-OH的过程,继而造成指标气产量与温度变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环境 程序升温 指标气体 温度特征 脂肪侧链
下载PDF
初始pH对厌氧环境下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行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钱燕云 徐莉柯 +2 位作者 苏超 郑吉 陈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5,共9页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抗性基因,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初始p H(对照组、初始p H=3、5、7、9、11)下观察厌氧条件下,8种抗生素浓度以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A、tet G...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抗性基因,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初始p H(对照组、初始p H=3、5、7、9、11)下观察厌氧条件下,8种抗生素浓度以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A、tet G、tet L、tet M、tet O、tet Q、tet W、tet X)、磺胺类抗性基因(sul I、sul II)和Ⅰ类整合子(int I 1)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初始p H对抗生素的降解影响较小,污泥中总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为42%。对照组及初始p H为3、5、7、9、11下的总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分别削减0.65 log、0.96 log、0.75 log、0.62 log、0.86 log和0.98 log。不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表现相似,在初始p H=3和初始p H=11下部分抗性基因削减较多,特别是tet A、tet G、tet L、tet O和tet X。2种磺胺类抗性基因均无削减,浓度平均上升0.18log。相关性分析显示,总抗性基因与TN、NH3-N、TP、SCOD(溶解性COD)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结果为污泥厌氧消化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减量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性基因 污泥 初始pH 氧环境 序批式
下载PDF
富氧环境模拟绝热层烧蚀试验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娄永春 余晓京 +2 位作者 何国强 李江 陈剑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发展了一种能模拟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富氧环境并用于绝热层烧蚀研究的试验方法。用常规燃气发生器产生的燃气,与补进的氧气(氮气)、空气混合,通过控制流量,模拟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的压强、流量、燃气温度和富氧度等参数。组建了... 发展了一种能模拟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富氧环境并用于绝热层烧蚀研究的试验方法。用常规燃气发生器产生的燃气,与补进的氧气(氮气)、空气混合,通过控制流量,模拟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的压强、流量、燃气温度和富氧度等参数。组建了试验系统,对燃气参数进行了校测,并开展了4种绝热材料在富氧环境下的烧蚀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模拟富氧烧蚀环境,可利用该试验方法开展富氧环境下绝热层配方筛选和烧蚀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氧环境 绝热层 烧蚀
下载PDF
温度对厌氧环境下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行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钱燕云 郑吉 +2 位作者 徐莉柯 苏超 陈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共10页
抗性基因的转移传播使得污水处理厂成为其重要的储存库,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实验采用序批式厌氧反应器,温度设定分别为15℃、中温(30℃和36℃)、高温(50℃和60℃),探究温度对污泥厌氧条件下8种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四环素类... 抗性基因的转移传播使得污水处理厂成为其重要的储存库,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实验采用序批式厌氧反应器,温度设定分别为15℃、中温(30℃和36℃)、高温(50℃和60℃),探究温度对污泥厌氧条件下8种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A、tet G、tet L、tet M、tet O、tet Q、tet W、tet X)、磺胺类抗性基因(sul I、sul II)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 I 1)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温度升高有利于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去除,15℃、中温和高温下总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59%和78%;15℃、中温和高温下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分别削减0.52 log、0.90 log和1.50 log,磺胺类抗性基因分别削减0.56log、0.78 log和1.31 log。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抗性基因与总氮、氨氮、SCOD(溶解性COD)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2=0.744、0.760、0.315,P<0.05),而与总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int I 1与总氮、氨氮、SCOD皆存在显著相关性(R2=0.698、0.795、0.269,P<0.05),而与总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微生物生长环境中的营养元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抗性基因的传播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性基因 氧环境 温度 rF批式
下载PDF
微氧环境下硝基苯废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祁佩时 陈洪一 刘云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微氧条件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曝气量为600mL/min的条件下,反应器对硝基苯的平均去除率为100.00%,对其共存污染物COD、氨氮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 采用微氧条件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曝气量为600mL/min的条件下,反应器对硝基苯的平均去除率为100.00%,对其共存污染物COD、氨氮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78%和78.55%,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其平均去除率仅为24.18%和19.09%。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硝基苯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苯胺,说明反应器中硝基苯首先是通过还原途径降解为苯胺,苯胺再进一步被降解为CO2、H2O和NH3。考察了不同曝气量(200、400、600mL/min)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反应器中DO浓度的降低,导致COD、苯胺的去除效果变差。曝气量由600 mL/min降低至200 mL/min,COD平均去除率由97.78%降低至82.09%,出水苯胺平均质量浓度由0mg/L升至15.0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环境 硝基苯 中间产物 曝气量
下载PDF
淹水对菖蒲(Acorus calamus)根际氧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林 韩睿明 +4 位作者 王国祥 唐晓燕 夏劲 梁斌 李维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8-325,共8页
为研究淹水对湿地植物根际氧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湿地植物菖蒲幼苗(株高约15 cm、根长约6 cm)和成株(株高约40cm、根长约11 cm)在沉积物中培养并完全淹没,利用微型电机控制氧气微光极对菖蒲根中部根际氧浓度及组织内部氧浓度原位测定3周... 为研究淹水对湿地植物根际氧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湿地植物菖蒲幼苗(株高约15 cm、根长约6 cm)和成株(株高约40cm、根长约11 cm)在沉积物中培养并完全淹没,利用微型电机控制氧气微光极对菖蒲根中部根际氧浓度及组织内部氧浓度原位测定3周.结果表明:短期(7 d)淹水,菖蒲幼苗及成株根际氧扩散层厚度及氧浓度比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在淹水第14天,在幼苗根际未检出氧扩散层;在淹水第21天,成株根际氧扩散层厚度及平均氧浓度仍分别为0.34 mm和11.18%,并保持至淹水试验结束.淹水组菖蒲的根际氧扩散层厚度、平均氧浓度均随根组织内部氧浓度的下降而降低,其中幼苗3个指标分别由初始的0.22 mm、1.4%和50.3%降至0 mm、0%和32.9%,成株分别由0.64 mm、19.3%和64.6%降至0.34 mm、11.2%和55.3%,表明前2个指标的下降程度显著超过后者;淹水组菖蒲幼苗、成株根组织内部氧浓度主要受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而对照组则受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作用的共同影响,淹水能在短期(7 d)内促进菖蒲成株根通气组织的发育,使其孔隙率从28.45%升至32.44%,并有助于维持根组织内的氧浓度水平,根组织内部氧浓度淹水组(65.6%)与对照组(67.1%)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淹水胁迫下,根组织内部氧浓度水平是影响菖蒲根氧扩散的核心因素,其中幼苗根组织内部氧浓度显著下降并威胁到自身存活时,其已无氧扩散效应,而成株根组织内部较高的氧浓度使其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氧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菖蒲幼苗 菖蒲成株 根际氧环境
下载PDF
底泥厌氧环境和光照对菹草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娟 成水平 吴振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2-488,共7页
通过向底泥中投加不同量的蔗糖使其发生厌氧反应以模拟不同程度的底泥厌氧环境,研究这种环境和光照强度对菹草石芽萌发和幼苗生理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泥厌氧环境能显著降低菹草石芽的最终萌发率,且低光照会加剧这种趋势;尽管低... 通过向底泥中投加不同量的蔗糖使其发生厌氧反应以模拟不同程度的底泥厌氧环境,研究这种环境和光照强度对菹草石芽萌发和幼苗生理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泥厌氧环境能显著降低菹草石芽的最终萌发率,且低光照会加剧这种趋势;尽管低光照不一定会提高最终的萌发率,但对提早石芽的萌发是有利的。在0.1%蔗糖投加处理中,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平均为2.50和19.28 mg/g FW),其后随投加量的升高而降低,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却一直呈上升趋势,最高时达到0.24 mg/g FW,但低光照却使它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不受底泥厌氧水平的影响,但随着光照减少而降低。随着厌氧水平的增加(从对照到0.5%蔗糖投加量),菹草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在1.0%蔗糖投加处理中活性降至最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是:底泥厌氧对菹草石芽萌发影响显著,这种影响可能比低光照的限制作用还要重要。轻度的厌氧环境反而能促进菹草幼苗的生理代谢,但随厌氧水平的升高对碳氮平衡和其它生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底泥厌氧环境对菹草幼苗的抗氧化系统也有明显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厌氧环境 光照 菹草 石芽萌发 生理
下载PDF
氧环境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消除绝缘材料荷电效应的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虹 吉元 +3 位作者 权雪玲 徐学东 张隐奇 郭汉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9,共6页
在环境扫描电镜(ESEM)中注入氧气,减少和消除绝缘样品表面在电子束辐照下产生的荷电效应。二次电子像的观察显示,在压力为130Pa^600Pa的ESEM中,氧气对Al2O3、Al(OH)3等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生物样品的荷电补偿效果,优于常用的水蒸汽环境... 在环境扫描电镜(ESEM)中注入氧气,减少和消除绝缘样品表面在电子束辐照下产生的荷电效应。二次电子像的观察显示,在压力为130Pa^600Pa的ESEM中,氧气对Al2O3、Al(OH)3等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生物样品的荷电补偿效果,优于常用的水蒸汽环境。通过吸收电流Ia的实时测试,评价了氧环境的荷电补偿效果。采用氧气减少表面荷电基于一个新的概念:在电子束的辐照下,电子受激解吸可造成表面氧亏损,使能带产生畸变,形成捕获电子的势阱。氧环境提供的氧离子可实现对氧空位的修复,从而消除了荷电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效应 氧环境 环境扫描电镜 AL2O3 AL(OH)3
下载PDF
CVD-BC_x在水氧环境中的自愈合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华 成来飞 +1 位作者 刘永胜 栾新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3,共7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BC x涂层,研究了水氧耦合环境中,CVD-BC x的氧化过程机理并获得CVD-BC x氧化的动力学参数。CVD-BC x氧化生成的B2O3可以对裂纹进行封填,利用CVD-BC x氧化时CVD-BC x的消耗速率和B2O3的生成速率,对微裂纹的愈合...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BC x涂层,研究了水氧耦合环境中,CVD-BC x的氧化过程机理并获得CVD-BC x氧化的动力学参数。CVD-BC x氧化生成的B2O3可以对裂纹进行封填,利用CVD-BC x氧化时CVD-BC x的消耗速率和B2O3的生成速率,对微裂纹的愈合时间进行预测,并用层状BC x/SiC结构中的预制裂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验证能够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BC 涂层 氧环境 自愈合 机理
下载PDF
A3钢在厌氧环境中的新型缓蚀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建华 李松梅 +1 位作者 杨应广 吴晓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通过微生物方法、失重法和表面分析 3种方法研究了 4种缓蚀杀菌剂的杀菌作用 ,以及A3钢在无菌培养液和培养液加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厌氧体系中加入这 4种缓蚀杀菌剂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SRB加速了A3钢的点蚀破坏 ;缓蚀杀菌剂能够影响... 通过微生物方法、失重法和表面分析 3种方法研究了 4种缓蚀杀菌剂的杀菌作用 ,以及A3钢在无菌培养液和培养液加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厌氧体系中加入这 4种缓蚀杀菌剂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SRB加速了A3钢的点蚀破坏 ;缓蚀杀菌剂能够影响SRB的生成规律 ,抑制SRB和Cl-的腐蚀破坏 ,使腐蚀率降低 .在4种缓蚀杀菌剂中 ,性能最好的为BHA 2 ,其缓蚀率为 82 .4% ,同时兼有缓蚀和杀菌双重功效 ,且明显优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 1 2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硫酸盐还原细菌 缓蚀剂 A3钢 氧环境
下载PDF
维生素C对不同浓度氧环境培养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建华 刘忠权 +1 位作者 李政年 常家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 .C) 对培养在不同氧浓度气体环境中的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 受激发光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一台可以检测细胞发光的恒温装置培养AM,在连续通气条件下用发光仪记录PMA( 弗波豆蔻乙酸) 激发的AM...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 .C) 对培养在不同氧浓度气体环境中的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 受激发光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一台可以检测细胞发光的恒温装置培养AM,在连续通气条件下用发光仪记录PMA( 弗波豆蔻乙酸) 激发的AM 化学发光水平。结果培养在0 .5 % 氧环境5 h 的AM 存活率和发光水平分别为暴露前的50 % 和45 % ,并随培养介质中添加的Vit.C 剂量增加而逐步下降。提高气体氧浓度有利于增强细胞活力,并可部分抵消由Vit.C 引起的AM 受激发光水平降低。结论含氧气体有利于培养细胞的受激发光功能和细胞存活;给培养介质添加高浓度Vit .C 对AM 有明显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化学发光 肺泡巨噬细胞 氧环境
下载PDF
NQO1酶及其被氧环境诱导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夏小俊 金中初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NAD(P)H :醌氧化还原酶 1(NQO1)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黄素蛋白酶 ,它专性催化胞内双电子还原反应 ,能够解除醌类物质对细胞的毒害 ,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 ,它又能活化一些醌类抗肿瘤药物。本文综述了NQO1的基因结构、多... NAD(P)H :醌氧化还原酶 1(NQO1)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黄素蛋白酶 ,它专性催化胞内双电子还原反应 ,能够解除醌类物质对细胞的毒害 ,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 ,它又能活化一些醌类抗肿瘤药物。本文综述了NQO1的基因结构、多态性、功能和活性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QO1酶 氧环境 诱导表达 研究进展 化还原酶1 化反应元件 生物还原剂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不同厌氧环境下土著微生物对沉积物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会 谢先军 段萌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在氮气和甲烷2种厌氧环境中对沉积物中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河套平原高砷含水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一株耐砷细菌YH001进行了微宇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0,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并在第14天...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在氮气和甲烷2种厌氧环境中对沉积物中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河套平原高砷含水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一株耐砷细菌YH001进行了微宇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0,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并在第14天达到最大值8.17 mg/L,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64μg/L。在甲烷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5,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84.8μg/L。在不同的厌氧环境中,砷的释放趋势一致,但控制砷的释放过程有所不同。在氮气环境中,微生物将铁氧化物还原的同时能将砷释放出来。在甲烷环境中,未发现铁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微生物 氧环境 河套平原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短时厌氧环境的生化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波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6-31,共6页
厌氧区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机理研究表明:短时厌氧区(HRT=2h~3h)并不能增加污水中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在厌氧区投放填料将明显增加该区VFA的消耗.相应地投放填料的厌... 厌氧区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机理研究表明:短时厌氧区(HRT=2h~3h)并不能增加污水中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在厌氧区投放填料将明显增加该区VFA的消耗.相应地投放填料的厌氧区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在同等条件下明显低于不投填料的情况.而在后续曝气条件下,前者的过度吸磷能力却明显高于后者.由此本文推断:聚磷微生物厌氧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并不是决定其在后续好氧条件下过度吸磷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厌氧历时越长,厌氧程度越充分,微生物吸磷动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除磷 氧环境 生化特征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富氧环境下燃烧室内绝热层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春娟 马国富 《火箭推进》 CAS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介绍了富氧环境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对绝热层性能的要求,以及在该特殊条件下对绝热层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试车结果表明,PFDH-2绝热层可以对富氧环境下工作的发动机燃烧室实施有效热防护。
关键词 氧环境 燃烧室 绝热层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下载PDF
氧环境扫描电镜对氧化物的荷电补偿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佳新 吉元 +3 位作者 徐学东 肖卫强 张隐奇 郭汉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在(5×10^(-3))~(2×10^(-2))Pa的氧环境扫描电镜(SEM)中观察到由入射电子束辐照引起的Al_2O_3、SiO_2等氧化物荷电现象得以减轻。氧化物受激氧解吸,使样品表面的氧空位成为荷电势阱而产生荷电。通过氧气氛中提供的氧离子对表... 在(5×10^(-3))~(2×10^(-2))Pa的氧环境扫描电镜(SEM)中观察到由入射电子束辐照引起的Al_2O_3、SiO_2等氧化物荷电现象得以减轻。氧化物受激氧解吸,使样品表面的氧空位成为荷电势阱而产生荷电。通过氧气氛中提供的氧离子对表面缺陷的修复作用,使氧化物的荷电现象得到补偿。氧环境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是针对氧化物类绝缘材料荷电的一种简便的、自动调节的荷电补偿方法。Al_2O_3的俄歇电子能谱证明,在6×10^(-6)Pa的氧压下可以完全消除Al_2O_3的表面荷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环境 扫描电镜 化物 荷电补偿 二次电子像 绝缘材料
下载PDF
可变高氧环境下SD大鼠可形成ROP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哲 黎晓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29-731,共3页
目的:可变氧环境下形成SD大鼠ROP模型,为动物实验研究提供ROP模型。方法:将新生24只SD乳鼠及母鼠放入密闭氧箱内饲养,箱内氧浓度为400,800mL/L各12h交替循环14d,再将大鼠放至正常氧环境下饲养;间接检眼镜观察高氧后SD鼠眼底变化... 目的:可变氧环境下形成SD大鼠ROP模型,为动物实验研究提供ROP模型。方法:将新生24只SD乳鼠及母鼠放入密闭氧箱内饲养,箱内氧浓度为400,800mL/L各12h交替循环14d,再将大鼠放至正常氧环境下饲养;间接检眼镜观察高氧后SD鼠眼底变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ADPase酶组化染色。结果:间接检眼镜观察发现17只SD大鼠在结束高氧环境1-3d,周边部视网膜血管呈毛刷状、无血管网,5d视网膜周边部开始出现血管网并有出血;2mo后,视网膜血管染色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血管扩张、管壁变薄、迂曲并有大量血管芽。结论:可变氧环境下形成ROP模型成型率可达66.7%,间接检眼镜检查法可排除非ROP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氧环境 ROP模型 ADPase染色
下载PDF
不同氧环境下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蒙 刘槟 +1 位作者 燕晓茹 张培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1-154,I0006,I0007,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和丹参以及两药配伍后对不同氧环境下肺癌干细胞样细胞(CSLCs)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离A549CSLCs亚群,建立A549 CSLCs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常氧组和乏氧组,每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川芎组、丹参... 目的观察川芎和丹参以及两药配伍后对不同氧环境下肺癌干细胞样细胞(CSLCs)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离A549CSLCs亚群,建立A549 CSLCs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常氧组和乏氧组,每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川芎组、丹参组、川芎和丹参(川丹)组以及恩度组,通过CD31/PAS双染法检测各组VM形成。结果(1)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549球细胞形成的单个克隆灶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其亲代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在6 h、12 h和24 h A549球细胞均比其原代细胞有更强的细胞迁移能力(P<0.01)。(2)CD31/PAS双染法结果显示,常氧环境和乏氧环境下,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较对照组VM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不同氧环境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无血清培养法分离富集的球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2)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川芎、丹参以及两者配伍均能抑制VM的形成,然而,无论常氧还是乏氧环境,川芎和丹参配伍对抑制VM的形成协同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和丹参 肺癌干细胞样细胞 不同氧环境 血管生成拟态
下载PDF
原子氧环境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盛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61,共8页
在选择卫星结构材料时,必须要对所选材料在宇宙空间环境中的可靠性进行评定,重要的是了解空间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空间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模拟评定试验材料性能的方法;分析... 在选择卫星结构材料时,必须要对所选材料在宇宙空间环境中的可靠性进行评定,重要的是了解空间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空间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模拟评定试验材料性能的方法;分析了作用原理、防护措施及选择聚合物复合材料应考虑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原子氧环境 复合材料 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