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系催化剂表面氧的脱附能与助催化剂的添加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菊 郑小明 金松寿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6-4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测定催化剂上氧脱附能的新方法,TPD平衡法。应用此法和TPD/MS实验技术同时测定了一些钒系催化剂的表面活性氧的活性和供氧数目。阐明了MoO_3,Cr_2O_3,P_2O_5,As_2O_3,Sb_2O_3及SnO_2等常用助剂对钒系催化剂表面氧脱附能和脱... 提出了一种测定催化剂上氧脱附能的新方法,TPD平衡法。应用此法和TPD/MS实验技术同时测定了一些钒系催化剂的表面活性氧的活性和供氧数目。阐明了MoO_3,Cr_2O_3,P_2O_5,As_2O_3,Sb_2O_3及SnO_2等常用助剂对钒系催化剂表面氧脱附能和脱附量的影响。验证了催化剂集团结构适应理论所总结的有关在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经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系催化剂 氧脱附能 TPO平衡法
下载PDF
氧化铈对氧化锰表面氧脱附与恢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孟飞 袁贤鑫 周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373-1376,共4页
采用TPD-MS技术研究了Mn-Ce-O体系催化剂的表面氧脱附(供出)和恢复性能,并以甲醇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气氛下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铈的存在并不影响氧化锰O_2-TPD特征峰的位置,但氧化锰表面... 采用TPD-MS技术研究了Mn-Ce-O体系催化剂的表面氧脱附(供出)和恢复性能,并以甲醇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气氛下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铈的存在并不影响氧化锰O_2-TPD特征峰的位置,但氧化锰表面的吸附氧数量明显增加,氧化锰表面吸附氧的恢复能力随氧化铈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活性与其表面吸附氧数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催化剂表面氧恢复能力越大,对甲醇的氧化活性受气相氧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铈 化锰 恢复 催化剂
下载PDF
镧锰系钙钛矿可脱附氧与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益鸿 詹瑛瑛 +1 位作者 蔡国辉 魏可镁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用热分解法合成 L a0 .8Me0 .2 Mn O3( Me:Na,K,Ca,Sr,Ba)和 La0 .8Sr0 .2 Mn0 .7M0 .3O3( M:Fe,Co,Ni,Cu)系列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用 TPD方法研究部分取代对样品的氧吸 -脱附性能的影响 .对于 L a0 .8Me0 .2 Mn O3系列 ,氧的吸 -脱... 用热分解法合成 L a0 .8Me0 .2 Mn O3( Me:Na,K,Ca,Sr,Ba)和 La0 .8Sr0 .2 Mn0 .7M0 .3O3( M:Fe,Co,Ni,Cu)系列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用 TPD方法研究部分取代对样品的氧吸 -脱附性能的影响 .对于 L a0 .8Me0 .2 Mn O3系列 ,氧的吸 -脱附特性由 A位的离子半径、价态和物化性质决定 .对于B位取代基活性与可脱 α氧量并不成比例关系 ,其活性的决定因素可能是 B位离子的自氧化还原循环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复合化物 催化化活性 特性
下载PDF
稀土元素替代对R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利敏 王娇 +4 位作者 程永光 张宝森 李维 王小超 刘少辉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23,共4页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稀土元素(R=Yb、Er、Dy)替代的R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RD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元素替代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元素替代的RBaCo_4O_(7+δ)材料具有单一的六方密...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稀土元素(R=Yb、Er、Dy)替代的R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RD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元素替代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元素替代的RBaCo_4O_(7+δ)材料具有单一的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c(186))。热重结果显示:从室温到1000℃,所有样品经历两次氧吸附过程,DyBaCo_4O_(7+δ)样品最大氧吸附量明显高于YbBaCo_4O_(7+δ)的最大氧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aCo4O7+δ /性能 稀土元素替代
下载PDF
SrFeO_(3-x)氧脱附和吸附的热重法分析
5
作者 李国星 卢红霞 +3 位作者 杨德林 朱志立 郭益群 胡行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用热分析仪研究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材料 Sr Fe O3- x在 2 0 0℃~ 90 0℃温度区间氧的脱附和吸附 .等温氧吸附动力学的测量表明 ,Sr Fe O3- x在 2 0 0℃时仍然有较快的吸附速率 ,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用多个升温速率法测量了 ... 用热分析仪研究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材料 Sr Fe O3- x在 2 0 0℃~ 90 0℃温度区间氧的脱附和吸附 .等温氧吸附动力学的测量表明 ,Sr Fe O3- x在 2 0 0℃时仍然有较快的吸附速率 ,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用多个升温速率法测量了 Sr Fe O3- x的氧脱附活化能 ,在 5 0 0℃~ 6 0 0℃温区 ,活化能约为 2 0 0 k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钙钛矿结构 SrFeO3-x 活化能 复合化物 速率
下载PDF
Tb掺杂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王娇 王菲菲 +2 位作者 郝好山 夏思怡 刘少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0-1114,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了稀土元素Tb掺杂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采用XRD、SEM、差热分析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浓度Tb掺杂对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形貌、晶体结构及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较低掺杂浓度下,Tb很好...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了稀土元素Tb掺杂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采用XRD、SEM、差热分析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浓度Tb掺杂对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形貌、晶体结构及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较低掺杂浓度下,Tb很好地进入了Dy_(1-x)Tb_(x)BaCo_(4)O_(7+δ)的晶格,稀土Tb掺杂的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仍是六方密排晶体结构;Tb元素掺杂对DyBaCo_(4)O_(7+δ)粉体的形貌影响不大。从室温到1000℃,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与Tb掺杂的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均表现出两次氧吸附和脱附现象,与未掺杂的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氧吸附性能相比,Tb掺杂的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的氧吸附性能明显高于未掺杂DyBaCo_(4)O_(7+δ)氧吸附性能,DyBaCo_(4)O_(7+δ)的氧吸附的变化量为1.4%,而Dy 0.85 Tb 0.15 BaCo_(4)O_(7+δ)的氧吸附的变化量4.9%,同时研究了在N_(2)/O_(2)气体切换过程,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与Tb掺杂的DyBaCo_(4)O_(7+δ)纳米粉体的氧吸附/脱附行为。Dy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的改善可以归因为Tb元素掺杂改善了DyBaCo_(4)O_(7+δ)的间距变宽,提高了DyBaCo_(4)O_(7+δ)样品的储氧空间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BaCo_(4)O_(7+δ) 纳米粉体 稀土掺杂 /性能
下载PDF
Ce元素掺杂对Y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利敏 程永光 +3 位作者 王娇 刘少辉 代利超 郝好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89,111,共4页
本研究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Ce掺杂的Y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Ce掺杂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在x=0.10,0.15,0.20掺杂比例范围内,Ce很好地进入了YBaCo_4O_(7+... 本研究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Ce掺杂的Y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Ce掺杂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在x=0.10,0.15,0.20掺杂比例范围内,Ce很好地进入了YBaCo_4O_(7+δ)的晶格,具有单一的YBaCo_4O_(7+δ)的晶体结构,没有出现第二相。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从室温到1000℃,所有样品都经历了两次氧吸附过程,Ce掺杂的YBaCo_4O_(7+δ)样品最大氧吸附量明显高于YBaCo_4O_(7+δ)的最大氧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Co4O7+δ /性能 掺杂
下载PDF
YBaCo4O7+δ的制备及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赵利敏 汪海平 +5 位作者 程永光 张宝森 羊克华 王娇 刘少辉 郝好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25,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比表面积粒径的YBaCo4O7+δ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均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比表面积粒径的YBaCo4O7+δ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均为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c(186)),与固态反应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粒径较小,且分布较为集中,并研究了粒径对YBaCo4O7+δ料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从室温到1000℃,不同粒径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均经历两次氧吸附过程,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4O7+δ 料氧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的氧吸附性能,这是因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具有较小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Co4O7+δ /性能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稀土元素替代Y对YBa_2Cu_3O_(7-δ)氧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范玉山 宋红章 +2 位作者 李智慧 杨德林 胡行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55,共4页
用热重法研究了RBa2Cu3O7-δ(R=Gd、Er、Eu、Dy、Sm、Ho和Nd)及Y1-xLaxBa2Cu3O7-δ(x=0.1,0.5和1.0)共10种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吸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降循环,仅NdBa2Cu3O7-δ(R=Gd)和Y1-xLaxBa2Cu3O7-δ的氧吸附—脱附性... 用热重法研究了RBa2Cu3O7-δ(R=Gd、Er、Eu、Dy、Sm、Ho和Nd)及Y1-xLaxBa2Cu3O7-δ(x=0.1,0.5和1.0)共10种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吸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降循环,仅NdBa2Cu3O7-δ(R=Gd)和Y1-xLaxBa2Cu3O7-δ的氧吸附—脱附性能有较好的重复性,其余的6个样品的重复性都很差;并且这10种样品的质量变化率都没有YBCO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钡铜 稀土元素 替代 - 热重法
下载PDF
暂态热重法分析混合导电材料YBa_2Cu_3O_(7-δ)的透氧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红章 杨德林 +3 位作者 卢红霞 李国星 郭益群 胡行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用暂态热重法研究了 YBa2 Cu3O7-δ(YBCO)粉末在不同的温度下 N2 → O2 → N2 交变气流中的吸氧、脱氧过程 ,估算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吸附速率、氧脱附速率。结果表明 ,YBCO对氧有强烈的选择吸附性 ,并且其吸氧、脱氧过程是可逆的 ,氧... 用暂态热重法研究了 YBa2 Cu3O7-δ(YBCO)粉末在不同的温度下 N2 → O2 → N2 交变气流中的吸氧、脱氧过程 ,估算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吸附速率、氧脱附速率。结果表明 ,YBCO对氧有强烈的选择吸附性 ,并且其吸氧、脱氧过程是可逆的 ,氧吸附过程较迅速 ,而氧脱附过程则较缓慢 ;氧吸附或氧脱附过程在开始阶段是表面扩散 ,以后主要是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热重法 混合导电材料 性能 表面扩散 体扩散 混合导体透
下载PDF
铁钼氧化物TPD-MS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上官荣昌 葛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Fe-Mo氧化物催化剂 ,采用比表面积、XRD、FT -IR和LRS等方法 ,考察了催化剂的有关物化性质 ,测定了对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用TPD -MS技术研究了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脱附。结果表明 ,随着样品中Fe...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Fe-Mo氧化物催化剂 ,采用比表面积、XRD、FT -IR和LRS等方法 ,考察了催化剂的有关物化性质 ,测定了对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用TPD -MS技术研究了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脱附。结果表明 ,随着样品中Fe/Mo含量的改变 ,表面氧物种的脱附峰的峰温、氧脱附量和脱附活化能Ed 也发生变化。 3# 样品 (Fe/Mo =0 2 9)的氧脱附峰峰温较低 ,表面氧物种O-和O2 -脱附量最大 ,Ed 值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甲苯 铁钼化物 TPD-MS
下载PDF
La-Cu-O/γ-Al_2O_3催化剂上CO和CH_4氧化活性及氧性质研究
12
作者 蒋晓原 周仁贤 +2 位作者 周烈华 袁贤鑫 郑小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5-398,共4页
通过流动法技术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上添加La2O3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通过O2TPDMS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上表面氧脱附与表面氧恢复能力.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改善了CuO/γAl2O... 通过流动法技术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上添加La2O3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通过O2TPDMS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上表面氧脱附与表面氧恢复能力.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改善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La2O3的添加促进了CuO/γAl2O3催化剂上表面氧的脱附和表面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3 CUO 化活性 表面 汽车排气 净化
下载PDF
EDTA-柠檬酸法合成的SrCo_(0.8)Fe_(0.2)O_(3-δ)钙钛矿的结构及制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秋婉 郑瑛 +1 位作者 罗聪 郑楚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0-896,共7页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Sr Co0.8Fe0.2O3-δ(SCF182)粉体。通过XRD和ESEM研究了前驱体溶液不同的p H值对合成的SCF182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采用固定床实验研究前驱体溶液p H值对SCF182的氧吸...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Sr Co0.8Fe0.2O3-δ(SCF182)粉体。通过XRD和ESEM研究了前驱体溶液不同的p H值对合成的SCF182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采用固定床实验研究前驱体溶液p H值对SCF182的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对SCF182晶胞结构和参数影响不大,但影响SCF182的晶粒粒径和微观形貌,当p H值为8的弱碱性条件下时,能够合成蓬松多孔网状纳米结构的钙钛矿粉体。固定床实验显示,前驱体溶液的p H值影响合成的粉体SCF182的氧吸附速率;且SCF182的氧脱附性能随p H值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p H值为8时氧脱附量达到峰值为42.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载 SrCo0.8Fe0.2O3-δ pH值 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 /
下载PDF
负载型Pd-CuO/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O_2-TPD-MS的特性
14
作者 蒋晓原 周仁贤 +1 位作者 罗孟飞 郑小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6-190,共5页
运用XRD、TPD-MS及色谱-微反流动法等手段,研究了Pd-CuO/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物相结构、表面氧性能及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中由于Pd-CuO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组份的表面分散... 运用XRD、TPD-MS及色谱-微反流动法等手段,研究了Pd-CuO/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物相结构、表面氧性能及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中由于Pd-CuO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组份的表面分散状态发生了变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Pd/CuO比对CO和CH4的氧化具有不同的活性,可通过调变活性组份含量比,改善催化剂上氧的吸、脱附行为,从而起到提高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剂 表面 双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Ce和Co对Cu-ZSM-5催化分解NO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晓 韩飞 +4 位作者 张媛媛 王晓霏 乔晓磊 金燕 樊保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7-885,共9页
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e和Co掺杂的Cu-ZSM-5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plasma,ICP)、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X射线光电、H^(2)-程序... 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e和Co掺杂的Cu-ZSM-5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plasma,ICP)、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omete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X射线光电、H^(2)-程序升温还原(temperature programmedreduction,TPR)、O^(2)-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分解NO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显示不存在CO物种,H^(2)-TPR表征发现掺杂Ce改性后Cu^(+)与Cu^(2+)耗氢量差值增大,说明Ce改善了Cu物种分散,防止溶液中Cu(OH)^(+)聚集,同时Ce^3+与Cu^(2+)竞争交换位点,Cu^(2+)/Cu(OH)^(+)降低,活性中心{Cu^(2+)-O^(2)--Cu^(2+)}^(2+)增加。O^(2)-TPD结果表明掺杂Co的样品中非晶格氧的脱附量大于未掺杂样品,掺杂Co有利于{Cu^(2+)-O^(2)--Cu^(2+)}^(2+)与{Cu^(+)--Cu^(+)}^(2+)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Ce和Co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活性{Cu^(2+)-O^(2)--Cu^(2+)}^(2+)物种并促进了它在NO分解过程中与{Cu^(+)--Cu^(+)}^(2+)间的转换,增强了NO的分解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将Ce和Co共掺杂到Cu-ZSM-5催化剂中可在空速1200h^(-1)、最佳反应温度550℃时将NO分解转换率从52%提高到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 CU-ZSM-5 NO分解 Ce和Co掺杂 {Cu^(2+)-O^(2-)-Cu^(2+)}^(2+)
下载PDF
含酮基团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萍 顾明言 +2 位作者 林郁郁 严大炜 黄庠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1-528,共8页
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含酮基团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及其产物发生氧脱附的微观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NO更易于吸附在含酮基团煤焦表面。椅形含酮基团强化了煤焦异相还原NO;锯齿形含酮煤焦表面与NO异相反应决... 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含酮基团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及其产物发生氧脱附的微观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NO更易于吸附在含酮基团煤焦表面。椅形含酮基团强化了煤焦异相还原NO;锯齿形含酮煤焦表面与NO异相反应决速步能垒值(495.45 k J/mol)大于锯齿形纯碳基煤焦表面与NO决速步能垒值(331.32 k J/mol),基于锯齿形含酮煤焦模型中的氧浓度不在利于NO还原的范围内而不易于NO的还原。中间产物P1在无CO存在情况下,较纯碳基煤焦表面更易于发生氧脱附而产生表面缺陷;在CO存在条件下,含酮煤焦表面为氧脱附过程提供自由活性位点,降低了过程能垒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酮基团 NO CO 表面缺陷
下载PDF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raphite Oxide Supported Au Nanoparticles in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Support Effect 被引量:1
17
作者 Yu-jia Huo Fan-fan Yao Yun-sheng M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0-96,I0002,共8页
Various Au/GO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depositing Au nanoparticles on thermally- and chemically-treated graphite oxide (GO) supports using a sol-immobilization method. The surface chemistry and structure of GO sup... Various Au/GO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depositing Au nanoparticles on thermally- and chemically-treated graphite oxide (GO) supports using a sol-immobilization method. The surface chemistry and structure of GO suppor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have large influence on the presence of surface oxygenated groups and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GO supports. A strong support effect was observed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Au/GO catalysts in the liquid phase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Compared to the amount and the type of surface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the ordered structure of GO supports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u/GO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particles Graphite oxide CATALYST Benzyl alcohol oxida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RAMAN
下载PDF
Physico-Chemical Studies of Platinum-Ruthenium Catalysts of Oxidative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Synthesis-Gas
18
作者 Tungatarova SvetlanaJ Baizhumanova Tolkyn Shlygina Irina Shapovalov Anatolii Zhumabek Manapkhan Kassymkan Kaisar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3年第12期1111-1116,共6页
The results of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of H2 and O2 with Pt-, Ru- and Pt-Ru catalysts supported on 2% Ce/(θ+α)-AlEO3, at varying the ratios and concentrations of supported elements by using the temperature-progr... The results of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of H2 and O2 with Pt-, Ru- and Pt-Ru catalysts supported on 2% Ce/(θ+α)-AlEO3, at varying the ratios and concentrations of supported elements by using the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method are presen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HE is adsorbed as four forms, differing in the structure, temperature, order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desorption: HEads, HE+ads, Hads, Hat (Tdes 〉 873 K). The relationship of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Pt-Ru catalysts with the presence of active centers able to adsorb atomic hydrogen with desorption energy (Edes) = 60-70 kJ/mol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was determ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2 adsorbed as two forms differing in the structure, temperature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desorption.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changing the atomic ratio of elements in the catalysts significantly affect on the adsorption Of OE. The introduction of ruthenium into the platinum catalyst increases the oxygen adsorption; and the surface is stabilized in a homogeneous state.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activation of C-H bonds in a molecule of methane on Ru,,Pt, (m + n = 4) clusters have been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Ru catalysts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dsorption.
下载PDF
Sr含量对La_(2-x)Sr_xNiO_4(x=0.0~1.2)上NO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君江 杨向光 +1 位作者 许雪莲 魏可镁 《中国科学(B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研究了Sr含量对La_(2-x)Sr_xNiO_4上氧化还原性能和NO分解的影响,发现活性在x=0.6时达到最大值.TPD和TPR等的表征结果说明样品在x=0.6时具有比较匹配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使O_2的脱附和NO的吸附变的相对容易,提高了催化活性.研究结果... 研究了Sr含量对La_(2-x)Sr_xNiO_4上氧化还原性能和NO分解的影响,发现活性在x=0.6时达到最大值.TPD和TPR等的表征结果说明样品在x=0.6时具有比较匹配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使O_2的脱附和NO的吸附变的相对容易,提高了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说明在T<700℃时,O2的脱附比较困难,是NO分解反应的速控步骤;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T>700℃),O2的脱附变的容易,NO的活化吸附(NO+Vo+Ni2+→NO--Ni3+)成为反应的速控步骤.氧空位的存在是NO分解的前提条件,但氧空位的量与反应活性并不是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氮分解 La2-xSrxNiO4 程序升温 氢程序升温还原 空位
原文传递
Si面6H-SiC衬底外延石墨烯的异常硝酸掺杂效应
20
作者 郝昕 王泽高 +1 位作者 刘竞博 田洪军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7,共4页
比较研究了Si面、C面SiC外延石墨烯以及CVD石墨烯的硝酸掺杂效应。结果表明对C面SiC外延石墨烯和CVD石墨烯,硝酸掺杂显现出p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降低,这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所导致;而对于Si面SiC外延石墨烯,硝... 比较研究了Si面、C面SiC外延石墨烯以及CVD石墨烯的硝酸掺杂效应。结果表明对C面SiC外延石墨烯和CVD石墨烯,硝酸掺杂显现出p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降低,这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所导致;而对于Si面SiC外延石墨烯,硝酸掺杂则显现出n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增大,这种异常掺杂效应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使悬挂键吸附的氧脱附,增强了石墨烯与衬底之间的耦合效应,从而使得电子浓度增大,电子的迁移率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SiC 外延石墨烯 硝酸掺杂 方阻 电荷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