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毒性的再生水补给河流氨氮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瑶瑶 吴乾元 +2 位作者 孙迎雪 李昂 胡洪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07,共5页
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氮,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 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氮,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属急性毒性基准最大质量浓度(Criterion Maximum Concentration,CMC)为0.093 mg/L。以保护95%水生生物为目标的河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37 mg/L(水温T≤12℃)和1.73 mg/L(水温T〉12℃)。根据再生水补给河流的不同比例(体积比),计算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体要求和CMC值,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2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1.7-2.6 mg/L、0.6-1.7 mg/L和1.7 mg/L;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Ⅳ、Ⅴ类水体要求,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5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4-7.2 mg/L和4.4-6.7 mg/L。当河水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时,推荐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为1.7 mg/L(水温T〉12℃)和4.4 mg/L(水温T≤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风险评价 再生水 氨氮控制标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质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