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能源技术的开发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晓东 文婕 +1 位作者 于明伟 谭瑞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3,59,共5页
介绍了当前氨在储氢、直接燃烧与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详细总结了氨裂解制氢催化剂的研发、相关反应器设计、氨-氢/甲烷共混燃烧技术以及几种重要的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在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性,指出了氨能... 介绍了当前氨在储氢、直接燃烧与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详细总结了氨裂解制氢催化剂的研发、相关反应器设计、氨-氢/甲烷共混燃烧技术以及几种重要的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在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性,指出了氨能在未来新能源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能源 储氢载体 燃烧 零碳排放 燃料电池
下载PDF
地下盐穴储氨:一种高效、安全的能源储存方案
2
作者 刘茂宇 王鹏 万宣艳 《中国井矿盐》 CAS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载体,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氢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地面钢储罐储氨方式能耗高、占地、风险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储氨方案,即利用地下废弃盐穴进行氨储存。这种方案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实...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载体,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氢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地面钢储罐储氨方式能耗高、占地、风险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储氨方案,即利用地下废弃盐穴进行氨储存。这种方案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实现了氨的大规模稳定储存。由于储存氨的空间位于地下几百至上千米深度,地面占地少,氨气泄露和爆炸的风险小。本文详细分析了这种储氨方案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储能规模、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这种储氨方案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能源 地下盐穴 大规模储能 安全性
下载PDF
论青海省氨氢新能源产业发展
3
作者 张宝顺 籍王阳 +4 位作者 朱杰伟 王刚 张兵 王体虎 于一夫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是国家赋予青海省的伟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也是青海省参与国家“双碳”征程的重要途径和直接体现,意义巨大。非连续性清洁能源的大规模、低成本及长时间储存与跨地域高效输运是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 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是国家赋予青海省的伟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也是青海省参与国家“双碳”征程的重要途径和直接体现,意义巨大。非连续性清洁能源的大规模、低成本及长时间储存与跨地域高效输运是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面临的瓶颈难题。近年来,绿氨(NH_(3))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最佳储氢载体和理想零碳燃料,液态绿氨被定义为氢能2.0和清洁能源终极形态。非连续性清洁能源大规模制氢-绿氢大规模合成氨-液氨长时间大规模储存-液氨跨地域大规模输运-氨氢燃料综合应用构成的氨氢新能源产业模式是全球公认的最有希望突破非连续性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瓶颈的途径之一。首先总结了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氨氢新能源产业路线及产业化进展,最后对青海省发展氨氢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清洁能源产业 氢新能源 大规模储能 零碳燃料
下载PDF
绿色合成氨发展路径分析
4
作者 张馨艺 杜逸云 +2 位作者 林再江 王慧圣 全恒立 《生态与资源》 2023年第11期28-30,共3页
在双碳转型的长期驱动和欧美碳关税的中短期驱动下,我国各行业脱碳势在必行,而绿氢具备“零碳排”的制备优势,在化工行业应用场景中减碳空间极大。由于氨的合成只需要氢气和氮气,二者均有条件全部来自绿色可再生能源,即绿电制绿氢、绿... 在双碳转型的长期驱动和欧美碳关税的中短期驱动下,我国各行业脱碳势在必行,而绿氢具备“零碳排”的制备优势,在化工行业应用场景中减碳空间极大。由于氨的合成只需要氢气和氮气,二者均有条件全部来自绿色可再生能源,即绿电制绿氢、绿电驱动空分制绿氮、绿氢再与绿氮合成绿氨。绿氨既可以替代传统的合成氨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又可以作为绿氢的载体,降低绿氢的远距离运输难度和运输费用,到目标市场后再次分解制氢后作为能源利用,还可以直接作为绿色氨能源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氨能源 绿氢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的氨能技术与经济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卫东 李逸龙 +5 位作者 滕霖 尹鹏博 黄鑫 李加庆 罗宇 江莉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26-6238,共13页
由于氨的高能量密度和零碳特性,其作为氢能和可再生能源载体具有良好的未来市场。氨比氢更易储运且本质安全性强,有望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零碳能源发展路线之一。本文从氨能的全产业链角度出发,介绍了合成氨产业发... 由于氨的高能量密度和零碳特性,其作为氢能和可再生能源载体具有良好的未来市场。氨比氢更易储运且本质安全性强,有望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零碳能源发展路线之一。本文从氨能的全产业链角度出发,介绍了合成氨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各类合成氨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成本经济性;列举了目前氨的主要储运方式、效率、成本和安全性特征;综述了氨的新能源燃料应用,包括氨燃料电池、氨内燃机、氨燃气轮机等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和燃料成本经济性,以及氨分解制氢效率和生产成本优势。通过上述技术和经济性分析,探讨了氨能在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梳理了氨能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合成 储运 能源应用 经济性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氨氢能源体系技术和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军 刘京京 +1 位作者 陈爱琴 尹显飞 《上海节能》 2022年第9期1125-1131,共7页
氨作为储氢介质,是氢储能很好补充。可组建氨氢能源体系,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的重要支撑,促进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探索“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清洁高效合成氨—安全低成本储运氨—氢能”零碳技术路线,以快速... 氨作为储氢介质,是氢储能很好补充。可组建氨氢能源体系,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的重要支撑,促进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探索“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清洁高效合成氨—安全低成本储运氨—氢能”零碳技术路线,以快速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升级,详细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氨氢能源体系的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能源体系
下载PDF
浅谈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氨氢能源体系的耦合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军 刘京京 +1 位作者 陈爱琴 薛晓金 《上海节能》 2022年第10期1303-1308,共6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正引发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普遍做法。可再生能源因固有的随机性等特性,导致“弃风、弃光、弃水”较多。氢储能需要结合可行性的媒介,可大规模存储可再生能源,建...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正引发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普遍做法。可再生能源因固有的随机性等特性,导致“弃风、弃光、弃水”较多。氢储能需要结合可行性的媒介,可大规模存储可再生能源,建立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氨氢能源体系,不但有利于解决传统合成氨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消纳提供新途径,同时解决氢能产业“氢荒”的困境。目前国际上认为,氨为氢载体的氨氢能源体系用于解决储能问题,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未来能源系统,可以与可再生能源体系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体系 氢能
下载PDF
LNG接收终端改造为绿氨接收终端的展望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滕霖 吴隆平 +3 位作者 尹鹏博 林崴 罗宇 江莉龙 《油气与新能源》 2023年第2期27-36,共10页
氢能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加快液氨接收终端的规划建设,以氨储氢正成为解决氢气储运难题的重要途径。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布局使得其改造为绿氨接收终端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概述了国内外氨氢产业发展... 氢能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加快液氨接收终端的规划建设,以氨储氢正成为解决氢气储运难题的重要途径。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布局使得其改造为绿氨接收终端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概述了国内外氨氢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氨的储存方式与特点,分析了LNG与液氨接收终端运营情况,介绍了LNG和液氨接收终端的共性工艺及主要设备;重点梳理了LNG接收终端改造为绿氨接收终端的基本问题并分析其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展望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LNG接收终端通过对相应工艺系统进行部分改造可转换为大规模绿氨接收终端,该研究对加快实现绿氨的大规模接收储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绿色能源 LNG接收终端 绿接收终端 设备转换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Fe基和Mn基载氮体的化学链合成氨特性
9
作者 郭慧欣 王宝仪 沈来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4-1360,共7页
基于氨能源广阔的发展前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高效、低耗能的化学链合成氨技术,其特点是将传统工业法合成氨技术分为氮化及氨化两步反应,通过金属氮化物在2个反应器之间循环输运氮及热量完成氨的合成。基于HSC Chemistry 6.0热力学计算... 基于氨能源广阔的发展前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高效、低耗能的化学链合成氨技术,其特点是将传统工业法合成氨技术分为氮化及氨化两步反应,通过金属氮化物在2个反应器之间循环输运氮及热量完成氨的合成。基于HSC Chemistry 6.0热力学计算及TG-MS联用技术,分析了氮化和氨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了载氮体种类及反应温度对合成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基、Mn基载氮体在氮化和氨化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Fe基载氮体固氮效果较弱,但氨化过程性能良好;Mn基载氮体固氮性能突出,其氮化质量增加量可以达到同样反应条件下Fe基载氮体质量增加量的4.5~5倍,但氨化较为困难。将Fe基载氮体与Mn基载氮体按一定比例混合,2种载氮体的协同作用对化学链合成氨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能源 化学链合成 载氮体 热重-质谱联用
下载PDF
氨的可再生合成与利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龙平 林立 +1 位作者 罗宇 江莉龙 《热能动力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氨作为一种富含氢的无碳燃料,可以作为储能载体缓解电力系统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压力,并可实现规模灵活的跨区域、跨季节能源供给。本文针对氨作为能源载体的优势,概述了可再生能源合成氨技术和氨在能源领域的利用路径,总结了氨能利... 氨作为一种富含氢的无碳燃料,可以作为储能载体缓解电力系统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压力,并可实现规模灵活的跨区域、跨季节能源供给。本文针对氨作为能源载体的优势,概述了可再生能源合成氨技术和氨在能源领域的利用路径,总结了氨能利用方式和基于氨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挑战,进而提出了以氨为关键储能载体的新型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合成 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氨能源系统
原文传递
“氨-氢”绿色能源路线及液氨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滕霖 尹鹏博 +5 位作者 聂超飞 闫锋 赵立前 党富华 罗宇 江莉龙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5-1129,共15页
氨作为高效氢能载体具有能量密度高、储运成本低、安全性高及无碳储能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高压氢能储运难题,对开辟特色氢能储运路线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氨比氢更易储运的特性,综述了“氨-氢”绿色能源路线发展现状以... 氨作为高效氢能载体具有能量密度高、储运成本低、安全性高及无碳储能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高压氢能储运难题,对开辟特色氢能储运路线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氨比氢更易储运的特性,综述了“氨-氢”绿色能源路线发展现状以及依托该路线的液氨管道输送工艺体系、安全技术、设计标准研究进展。针对目前中国液氨管道安全输送技术及设计运营经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结合实验及仿真模拟等方法,开展含杂质液氨基础物性以及不同管道输送工艺相变特征与水力热力特性研究;(2)液氨管道可借鉴已成熟的油气管道建设经验,但在役油气管道若改输液氨需开展全方位适用性评估;(3)基于液氨管道泄漏扩散特性,完善泄漏监测体系,验证并优化防护技术效果;(4)从管材、设备、安全、防腐等多个角度,完善液氨管道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绿色能源路线 储运 输送工艺 安全技术 设计标准
原文传递
The ionic parachor and predicting properties of amino acid ionic liquid homologues of 1-alkyl-3-methylimidazolium glycine
12
作者 TONG Jing HONG Mei +3 位作者 WANG PanPan GUAN Wei FANG DaWei YANG JiaZhe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330-1337,共8页
The amino acid ionic liquids (AAILs) [C3mim][Gly] (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glycine) and [C4mim][Gly] (l-butyl-3- methylimidazolium glycine)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e neutraliz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 The amino acid ionic liquids (AAILs) [C3mim][Gly] (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glycine) and [C4mim][Gly] (l-butyl-3- methylimidazolium glycine)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e neutraliz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IH NMR spectroscopy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values of their density, surface tension and refractive index were measured at (298.15 ± 0.05) K. Since the AAILs can form strong hydrogen bonds with water, small amounts of water are difficult to remove from the AAILs by common method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the impurity water, the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SAM) was applied to these measurements. A new concept which is called the ionic parachor has been put forward. The [Cn mim]+ cations were treated as a group of reference ions and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 their ionic parachor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an extrathermodynamic assumption. Then, using the values of the ionic parachor of reference ions, the parachor, surface tension y and refractive index no of the ionic liquid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were estimated. The estimated values correlate quite wel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s ionic parachor GLYCINE density surface tension extrathermodynamic assum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