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家族基因分析及ZmPAL5的功能研究
1
作者 曹丽茹 叶飞宇 +5 位作者 库丽霞 马晨晨 庞芸芸 梁小菡 张新 鲁晓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5-2281,共17页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与抗旱和复水相关的ZmPA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PAL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ZmPAL基因在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及ZmPAL5在不同自交系间的表达特性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最后,利用遗传转化分析ZmPAL5在玉米中的抗旱功能,并借助CRISPR/Cas9技术对PAL5同源基因进行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的抗旱性分析。【结果】鉴定了19个玉米ZmPAL基因,其中6个基因聚集在第5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多为亲水性酸性蛋白,且PAL家族基因的进化相对保守。Zm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激素和非生物应激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确定了6个核心基因,其中4个基因在干旱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尤其是ZmPAL5在干旱胁迫后表达量增加了8.57倍。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条件下,发现抗旱自交系郑8713中ZmPAL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旱敏感自交系B73。同时,ZmPAL5是一个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幼茎中表现出高水平的表达。过表达ZmPAL5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生长良好,其相对含水量、木质素、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是野生型的1.52、1.49、1.47、1.43、1.44、1.41、1.53、1.41和1.35倍,但丙二醛含量是野生型的0.65倍。PAL5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对干旱敏感。在干旱胁迫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过表达ZmPAL5玉米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结论】筛选出6个响应干旱胁迫的核心基因(ZmPAL3、ZmPAL5、ZmPAL6、ZmPAL8、ZmPAL11和ZmPAL13),其中,ZmPAL5的表达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ZmPAL5通过影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正向调节植物的抗旱性和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苯丙酸解氨酶 ZmPAL5 抗旱性 生理生化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老年人血清肝脏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雯娟 王瑞 +3 位作者 曾泓辑 刘雅慧 卫姝帆 田庆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7-1342,共6页
背景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多数研究关注MS及其组分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但ALT、AST与MS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探讨老年人ALT、AST与MS患病风险... 背景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多数研究关注MS及其组分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但ALT、AST与MS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探讨老年人ALT、AST与MS患病风险的关系,为MS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8个市共162个乡镇(街道)≥60岁的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ALT、AST与MS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2605名老年研究对象,其中MS患病率为18.6%(20935/112605),ALT异常率为5.4%(6132/112605),AST异常率为6.8%(7661/112605)。MS者ALT水平高于非MS者,AST水平低于非MS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总人群及性别分层下MS患病风险均随着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随着AST水平的变化呈“U”形变化趋势(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总人群及性别分层下ALT与MS患病风险均呈正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非线性>0.05);AST与MS患病风险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曲线近似呈“U”形。结论在老年人中,ALT、AST可作为MS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是ALT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氨酶 基转移 天冬基转移 限制性立方样条 老年人 河南省
下载PDF
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联合癌胚抗原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李海林 刘东 唐金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00-902,9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联合癌胚抗原(CEA)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院经手术治疗的9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3年,统计存活情况,比较死亡和存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及血...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联合癌胚抗原(CEA)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院经手术治疗的9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3年,统计存活情况,比较死亡和存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及血清ALT/AST联合CEA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91例患者失访9例,其余82例中,共28例死亡,54例存活。死亡组患者低分化、Child-Pugh分级B级、远处转移构成比及血清CEA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ALT/AST低于存活组(P<0.05)。远处转移、ALT/AST、CEA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58、4.039、4.067,P<0.05);血清ALT/AST联合CEA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30%和0.946,其预测价值高于ALT/AST、CEA单独检测。【结论】临床检测血清ALT/AST和CEA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死亡的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外科学 酸转氨酶/血液 天冬基转移类/血液 癌胚抗原
下载PDF
神经氨酶1在脂多糖诱导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秀昆 陈小丽 杨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氨酸酶1(NEU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7月于武汉市第三医院动物房饲养24只6~7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大鼠购自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中心,首先采取NUE1抑制剂OSE(20 mg/kg)或... 目的探讨神经氨酸酶1(NEU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7月于武汉市第三医院动物房饲养24只6~7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大鼠购自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中心,首先采取NUE1抑制剂OSE(20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预处理3 d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12 h后行心脏离体灌流检查。取血清,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K-MB;取心脏,Western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LPS组大鼠心脏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明显降低,而LPS+OSE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血清酶学结果显示,LPS组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EU1抑制剂OSE组则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心脏电生理结果显示,LPS腹腔注射后,大鼠心脏的动作电位(APD)及有效不应期(ERP)显著缩短;与LPS组相比,LPS+OSE组大鼠的平均ERP及APD50、APD90水平显著增加。Western结果示LPS腹腔注射后,大鼠心肌组织中Bax的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则表达较少;与LPS组相比,LPS+OS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Bcl-2表达增加,Bax蛋白水平降低。结论NEU1抑制剂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炎症和细胞凋亡,改善LPS诱导造成的心肌损伤,从而保护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1 脂多糖 凋亡
下载PDF
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交联蛋白质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陈喜华 吴文倩 周建芹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蛋白质交联在食品加工、组织工程、酶工程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以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式蛋白,考察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蛋白质交联的底物特异性及交联规律,揭示酶对底物蛋白质结构及反应条件的要求... 蛋白质交联在食品加工、组织工程、酶工程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以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式蛋白,考察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蛋白质交联的底物特异性及交联规律,揭示酶对底物蛋白质结构及反应条件的要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酶催化蛋白质交联规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交联产物粒径。结果表明:酪氨酸酶、漆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有共同特征,即均可以催化结构松散的蛋白质分子(酪蛋白)交联,但不能催化结构紧密的蛋白质分子(BSA)交联;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的加入能促进酶催化BSA交联反应;DTT对酪氨酸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酪蛋白交联无影响,但抑制漆酶对酪蛋白的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交联 酰胺转氨酶
下载PDF
凝血酶调节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预警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事件复发
6
作者 任杰 王竞 +1 位作者 门剑龙 张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患者组,男71例,女93例,年龄51~83岁。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M水平;采用TECAN Sunrise酶标仪测定血清PAD4水平。以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比对,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性能;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HR值。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复发组血浆TM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值均<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浆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治疗后TM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IS患者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PAD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治疗前,未复发组血清PAD4水平与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治疗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清PAD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在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间(P<0.001)。治疗前,血浆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5,临界值为13.04TU/mL;治疗后,AUC^(ROC)为0.909,临界值为10.52TU/mL。治疗前,血清PAD4的AUC^(ROC)为0.606,临界值为11.45ng/mL;治疗后,AUC^(ROC)为0.939,临界值为10.00ng/mL。TM与PAD4联合评估的治疗前AUC^(ROC)为0.877,治疗后AUC^(ROC)为0.976。用Logistic回归做多元分析,AIS患者治疗后的TM和PAD4水平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后,TM、PAD4以及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均可有效预测患者在随访期内缺血事件复发的累积风险(Log-rankχ^(2)分别为20.597、5.836和27.786,P值分别为<0.001、0.016和<0.001)。Cox回归模型显示,TM与PAD4联合评估可有效预测AIS患者随访期内的缺血事件复发风险(HR=1.397)。结论NVAF并发AIS患者TM和PAD4水平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发展趋势而改变,通过对上述两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可有效预警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的风险,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调节蛋白 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酸脱亚氨酶4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事件 复发
下载PDF
百香果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ePAL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翠凤 滕峥 +1 位作者 韦春 刘正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为探讨百香果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编码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蛋白质功能,以台农1号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为材料,以cDNA为模板对PePAL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同时对PePAL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PePAL基因cDNA全长24... 为探讨百香果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编码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蛋白质功能,以台农1号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为材料,以cDNA为模板对PePAL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同时对PePAL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PePAL基因cDNA全长2499 bp,含有1个完整开放阅读框(2124 bp),编码70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73.43 ku。利用ProtParam、SignalP 4.1软件及TMHMM等软件对PePAL蛋白的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质是一个亲水性的非分泌型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PePAL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液泡等部位,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组成。PePAL在不同品种百香果的同一结果枝上的表达模式均呈现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在成熟叶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苯丙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禹白芷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dPAL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东 刘勇江 +3 位作者 沙漠 赵晶晶 李会平 张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dPAL1表达的相关性,并对AdPAL1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禹白芷快速生长期和收获期根和叶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A... 【目的】探究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dPAL1表达的相关性,并对AdPAL1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禹白芷快速生长期和收获期根和叶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AdPAL1基因在同时期根和叶中的表达情况,以观察欧前胡素含量与AdPAL1基因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此外,以禹白芷转录组为基础,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禹白芷根中克隆AdPAL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禹白芷快速生长期根中的欧前胡素含量远高于叶,而AdPAL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也远高于叶。与快速生长期相比,收获期根中欧前胡素含量略有下降,AdPAL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也同时下降。这些结果表明AdPAL1基因表达与欧前胡素含量具有相关性。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禹白芷AdPAL1基因(GenBank登录号:OQ822236)开放阅读框长1764 bp,编码557个氨基酸,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10 kD,等电点为5.92,且具有苯丙氨酸解氨酶保守结构域(IPR005922,1~547),属于PAL蛋白家族成员。AdPAL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与石防风属植物KpPAL2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高达99.28%。AdPA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4.00 kD,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初步确定禹白芷根和叶中欧前胡素含量与AdPAL1基因表达相关,并成功克隆AdPA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dPAL1基因在欧前胡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白芷 欧前胡素 苯丙酸解氨酶 组织特异性表达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氨基酸序列分析揭示苯丙氨酸/酪氨酸解氨酶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
9
作者 盛超雷 原野 +1 位作者 庞力豪 卢宝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64,共12页
苯丙烷途径在陆生植物木质素和黄酮类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至关重要,其中一步必需的反应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将底物苯丙氨酸脱氨催化为下游产物。最新研究发现了能够同时催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氨的双功能酶—苯丙氨酸/酪氨酸... 苯丙烷途径在陆生植物木质素和黄酮类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至关重要,其中一步必需的反应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将底物苯丙氨酸脱氨催化为下游产物。最新研究发现了能够同时催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氨的双功能酶—苯丙氨酸/酪氨酸解氨酶(PTAL),但是对诸多问题,例如怎样精准鉴定PAL和PTAL、植物PAL演化为PTAL其氨基酸序列发生了什么变异、哪些植物类群包含PTAL等,仍属未知。为了探索PAL基因家族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及关键变异,本研究利用PAL氨基酸全长序列构建了陆生植物不同类群系统发育树,比较和分析了PAL和PTAL氨基酸序列并模拟了其蛋白质三维构象。结果表明,以PAL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能够反映已知陆生植物的系统关系,PAL和PTAL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着8个差异位点,其中121和123这两个关键位点非常稳定,可以联合用于准确鉴定包含PAL和PTAL的植物,并且I121L和F123H的关键变异,导致只能与苯丙氨酸结合的PAL演化为也能同时结合酪氨酸的P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氨酶 基酸序列分析 苯丙烷途径 分子对接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决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10
作者 赵咏洋 陈维嘉 +3 位作者 丁静峰 敖以恒 冯傲 周嘉裕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81-187,共7页
利用HMMER、Pfam与SMART等工具,从决明(Senna tora)等不同物种中筛选获得26条PAL(苯丙氨酸解氨酶)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决明PAL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在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前就已形成,且6个PAL成员被分为3个亚类。决明... 利用HMMER、Pfam与SMART等工具,从决明(Senna tora)等不同物种中筛选获得26条PAL(苯丙氨酸解氨酶)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决明PAL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在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前就已形成,且6个PAL成员被分为3个亚类。决明PAL基因家族成员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含有较高的Ala、Ser和Leu残基;存在16种不同的保守基序,其中motif12(含有催化关键序列Ala-Ser-Gly)在所有PAL成员中均出现;启动子区含有较多的光反应、植物激素响应与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进一步的GO、转录组与Pearson分析也强化了以上分析结果,即决明PAL基因家族成员多集中在叶、茎和花等易感受光的组织,参与抗旱与抗菌等生物学过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上分析结果将为决明PAL基因的后续功能研究及抗逆功能基因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Senna tora) 酸解氨酶(PAL)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必弦 李炜 +5 位作者 来永才 徐香玲 齐宁 林红 刘广阳 杨雪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8-1061,共4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连接植物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等次级代谢途径关键酶、限速酶。综述了大豆PAL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PAL的分布及活性、分离纯化及酶活性的测定、对植物生理代谢的意义、...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连接植物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等次级代谢途径关键酶、限速酶。综述了大豆PAL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PAL的分布及活性、分离纯化及酶活性的测定、对植物生理代谢的意义、在抗病中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表达特性、基因的应用展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苯丙酸解氨酶 苯丙酸解氨酶基因 关键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顺楷 杨亚力 杨维力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根据有关文献阐述了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EC4 3 1 5 )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反应机理的提出 :其一 ,米切尔加成反应 (MichaelAdditionReaction) ;其二 ,傅氏反应 (Friedel CraftsReaction)。通常认为该两种反应机理较... 根据有关文献阐述了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EC4 3 1 5 )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反应机理的提出 :其一 ,米切尔加成反应 (MichaelAdditionReaction) ;其二 ,傅氏反应 (Friedel CraftsReaction)。通常认为该两种反应机理较好地解释了L Phe的氨消除模式 ,PAL含有的去氢丙氨酸 (DHA)单位是反应活性的关键。随着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据的提出 ,主要基于PAL和HAL(组氨酸解氨酶 ,EC4 3 1 3)具有高度同源性 (19%~ 2 9%序列分析 ) ,及其对“姐妹”酶HAL的X 射线结构分析 ,发现催化性的亲电试剂并非DHA ,而是 3,5 二氢 5 次甲基 4H 咪唑 4 酮 (MIO)。由此 ,提出一对非芳香L Phe异构体作探针 ,以支持这一机理的实验研究。此外 ,还列出红酵母PAL逆向催化合成非天然芳族氨基酸的相关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苯丙酸解氨酶 酸解氨酶 去氢丙 3 5-二氢-5-次甲基-4H-咪唑-4-酮(MIO)
下载PDF
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房翠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9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转氨酶水平检验,比较两组转氨酶水平检验结果、转氨... 目的: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转氨酶水平检验,比较两组转氨酶水平检验结果、转氨酶水平升高率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转氨酶水平。结果: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转氨酶水平检验对于有效分辨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病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准确性,还能够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直观判断,对临床诊治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酶 基转移 天门冬基转移 脂肪肝
下载PDF
多种肿瘤标志物和转氨酶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14
作者 李亚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8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多种肿瘤标志物+转氨酶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良性肝病患者82例(良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接受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检...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多种肿瘤标志物+转氨酶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良性肝病患者82例(良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接受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检验,比较指标检出情况,统计肝癌复发情况。结果与良性组相比,肝癌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高(P<0.05);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与符合率均较高(P<0.05);预后评估显示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联合检测肝癌复发率较高,且复发组的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水平较高(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53、CA199)与转氨酶(ALT、AST)联合检测肝癌的准确率较高,且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预后评估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酸转氨酶 天冬基转移 生物标记 肿瘤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清IgG低水平和转氨酶正常的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婧 徐强 +11 位作者 王转国 王宏峰 乐永红 王晓波 付强 宁忠慧 胡西百合提 倪卡 敬进华 余虹 郭峰 王晓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转氨酶正常和免疫球蛋白G(IgG)低水平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AIH患者61例,采集人口学、病史、血液指标、血清肝功能、免疫球蛋白G(I... 目的 分析血清转氨酶正常和免疫球蛋白G(IgG)低水平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AIH患者61例,采集人口学、病史、血液指标、血清肝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抗核抗体(ANA)和肝穿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血清转氨酶正常组与升高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93.7(71.0,161.0)U/L和193.6(41.0,320.4)U/L、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分别为27.9(18.3,104.2)U/L和158.8(62.2,293.2)U/L、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18.7(12.8,26.0)μmol/L和28.4(16.5,45.9)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分别为0.5(0.3,1.7)和3.1(1.1,5.1)、GGT/血小板(PLT)比值分别为0.2(0.1,1.4)和0.8(0.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组织炎症分级>G2分别占45.0%和56.1%,纤维化分期>S2分别占55.0%和41.5%、界面炎分别占90.0%和100.0%、浆细胞浸润分别占80.0%和90.2%、玫瑰花环样改变分别占25.0%和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低水平(≤1.1 ULN)与IgG高水平(>1.1 ULN)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转氨酶正常且IgG低水平组与转氨酶升高且IgG高水平组血清ALP、GGT、TBIL、APRI和GGT/P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使用血清学指标无法准确地反映AIH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血清IgG和转氨酶低水平的AIH患者也应进行肝组织学活检,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基转移 免疫球蛋白G 肝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住院患儿转氨酶升高的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陈月生 王红梅 +2 位作者 章文 赵瑞珍 吴跃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62-62,71,共2页
目前在临床上药物性损伤已非常普遍。现对1 242例住院患儿(非肝病科患儿)和953例健康儿童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进行了回顾性对比统计,发现住院患儿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大于40IU/L以上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6.08%和31%。而健康儿... 目前在临床上药物性损伤已非常普遍。现对1 242例住院患儿(非肝病科患儿)和953例健康儿童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进行了回顾性对比统计,发现住院患儿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大于40IU/L以上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6.08%和31%。而健康儿童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大于40IU/L以上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99%和3.16%。因此,在住院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丙转氨酶 谷草特氨酶 住院患儿 健康儿童
下载PDF
嫁接茄子抗病性与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46
17
作者 周宝利 高艳新 +1 位作者 林桂荣 付亚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0-302,共3页
嫁接可显著降低茄子黄萎病的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在感病逆境条件下,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增高,但增高的程度,嫁接茄子极显著低于CK。说明嫁接可有效阻止病原菌的侵染及在体内的扩展,致使以积累脯氨酸来缓解病菌侵害的作用减弱... 嫁接可显著降低茄子黄萎病的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在感病逆境条件下,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增高,但增高的程度,嫁接茄子极显著低于CK。说明嫁接可有效阻止病原菌的侵染及在体内的扩展,致使以积累脯氨酸来缓解病菌侵害的作用减弱。嫁接后植株体内PAL活性明显升高,并保持较高的活性水平,这可能是嫁接茄子表现抗病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嫁接 黄萎病 苯丙酸解氨酶
下载PDF
甘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宋修鹏 黄杏 +4 位作者 莫凤连 田丹丹 杨丽涛 李杨瑞 陈保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856-2868,共13页
【目的】克隆甘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5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此基因在甘蔗抗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通过RT-PCR和R... 【目的】克隆甘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5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此基因在甘蔗抗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中克隆PAL,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利用real-time PCR分析PAL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获得甘蔗PAL,命名为ScPAL,GenBank登录号为KC172559。该cDNA全长2 590 bp,含有1个2 11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的PAL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与其它植物的PAL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甘蔗ScPAL与高粱的PA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real-time PCR分析表明PAL为组成型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叶中表达量的66倍。其在低温(4℃)、聚乙二醇(PEG)、NaCl和H2O2四种外源胁迫下均诱导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结论】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cPAL),是典型的PAL家族成员,推测其参与了甘蔗抗黑穗病过程,且在甘蔗抗寒、抗旱和抗盐胁迫过程也起到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苯丙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种皮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佳 徐秉良 +2 位作者 薛应钰 张树武 陈荣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1226,共11页
【目的】克隆有壳美洲南瓜种皮PAL基因(CP-PAL),研究PAL基因在有壳和裸仁美洲南瓜种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揭示美洲南瓜种皮发育机理及木质素积累在南瓜种皮发育中的作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CP... 【目的】克隆有壳美洲南瓜种皮PAL基因(CP-PAL),研究PAL基因在有壳和裸仁美洲南瓜种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揭示美洲南瓜种皮发育机理及木质素积累在南瓜种皮发育中的作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CP-PAL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采用2-△△Ct方法对种皮发育过程中PAL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CP-PAL序列全长为1 720 bp,含有一个1 359bp的ORF,114 bp 5′端非翻译区、236 bp 3′端非翻译区及11 bp polyA结构,可编码45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8.86 kD,等电点为6.55,原子总数为6 885个,分子式为C2158H3449N607O657S14。通过BLASTX比对表明CP-PAL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与黄瓜PAL核苷酸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CP-PAL包含PAL-HAL、PLN02457及phe_am_lyase 3个结构域及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属于Lyase_I_Like超家族。CP-PAL不具有导肽及信号肽,为非跨膜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及内质网上,属可溶性蛋白。CP-PAL蛋白含有4个酪蛋白激酶Ⅱ识别位点、6个蛋白激酶C识别位点、12个豆蔻酰化位点及2个糖基化位点。此外,分析可知CP-PAL有18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6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及5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无规则卷曲是CP-PAL蛋白二级结构中最大量的结构元件,α-螺旋和延伸链分散于整个蛋白质中,且N-末端以无规则卷曲形式存在,C-末端以延伸链形式存在。CP-PAL氨基酸序列同挑选的其他14种植物的PAL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较,发现功能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N-端的差异最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P-PAL和黄瓜PAL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CP-PAL蛋白三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元件,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较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AL基因在有壳和裸仁美洲南瓜种皮发育中呈现反向对应的变化趋势:有壳美洲南瓜种皮PAL基因在自交授粉20 d后表达量增加,而裸仁美洲南瓜种皮PAL基因在20 d后表达量下降。整个种皮发育过程中,PAL基因在裸仁美洲南瓜中的表达量低于其在有壳美洲南瓜中的表达量。【结论】从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克隆得到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PAL基因,该基因可能通过参与调控种皮木质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美洲南瓜裸粒品种的种皮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南瓜 种皮 苯丙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93
20
作者 程水源 陈昆松 +1 位作者 刘卫红 杜何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1-357,共7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酸解氨酶 基因表达与调控 调控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