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氨-水-氢氧化钠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翰泽 李舒宏 +2 位作者 李新修 张清泉 刘恺晅 《制冷与空调》 2022年第7期21-25,49,共6页
反渗透是一种实现溶液中特定离子分离的成熟方法,将其应用于氨-水-氢氧化钠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实现氢氧化钠分离,可以解决氢氧化钠在吸收器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采用反渗透装置的氨-水-氢氧化钠... 反渗透是一种实现溶液中特定离子分离的成熟方法,将其应用于氨-水-氢氧化钠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实现氢氧化钠分离,可以解决氢氧化钠在吸收器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采用反渗透装置的氨-水-氢氧化钠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分析在不同发生温度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以及不同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下系统COP随溶液截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反渗透装置时,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15%时系统COP提升最大,相较于不采用反渗透装置的系统可提高33%,但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高于15%时COP下降;反渗透装置在分离氢氧化钠浓溶液时使部分氨水稀溶液无法进入低压侧,减少了吸收器中溶液量,导致循环倍率上升和系统COP下降;溶液截留率增大时,COP会持续下降,最大会降低39%。利用分析法对反渗透装置的能耗进行分析,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5%时,加压泵功耗占系统消耗的比例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系统 氨-水-氢氧化钠三元工质 反渗透 分析
下载PDF
硝酸锌-L-α-苏氨酸-水体系(25℃)的相平衡研究
2
作者 刘静 张晓玉 高胜利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Zn(NO3)2─Thr─H2O三元体系的溶度图和他和溶液折光率曲线,并绘制了相图,合成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种配合物:Zn(Thr)(NO3)2·2H2O(A)、Zn(Thr)2(NO...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Zn(NO3)2─Thr─H2O三元体系的溶度图和他和溶液折光率曲线,并绘制了相图,合成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种配合物:Zn(Thr)(NO3)2·2H2O(A)、Zn(Thr)2(NO3)2· H2O(B)、Zn(Thr)3(NO3)2· H2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α- 硝酸锌 相平衡 三元体系 酸锌固态配合物
下载PDF
动力循环中混合工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锦涛 刘齐寿 王运路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36-2239,共4页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 ,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 ,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 ,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 ,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这一特点 ,设计了以氨 -水混合物...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 ,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 ,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 ,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 ,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这一特点 ,设计了以氨 -水混合物作为工质电冷联合生产的新型热力循环。该热力循环可以利用低温热源 ,如地热、低温太阳能、电厂废热等。对这一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分析证明 :该系统循环效率比单一工质效率高。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循环 混合工质 热力循环 -混合物 地热能
下载PDF
使用混合工质的新型电冷联产循环系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锦涛 刘齐寿 +2 位作者 王运路 陈听宽 罗毓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利用氨 水混合物低沸点的特点 ,设计了以氨 水混合物为工质的电冷联产循环系统 .该循环系统可以利用 4 0 0~ 4 5 0K的低温热源 ,实现发电与制冷联合生产 ,整个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比利用同样温度热源常规热力发电的热效率高出 7%左右 ,... 利用氨 水混合物低沸点的特点 ,设计了以氨 水混合物为工质的电冷联产循环系统 .该循环系统可以利用 4 0 0~ 4 5 0K的低温热源 ,实现发电与制冷联合生产 ,整个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比利用同样温度热源常规热力发电的热效率高出 7%左右 ,为低温太阳能、地热能、电厂废热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数值模拟 ,进一步分析了该联产系统中汽轮机初压、背压、热源温度、吸收器工作温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汽轮机的初压增加及背压下降 ,会使系统的循环效率线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 电冷联产 循环系统 -混合物 热经济性分析 汽轮机 制冷剂
下载PDF
动力循环中混合工质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黄锦涛 刘齐寿 王运路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最大限度降低传热过程不可逆损失,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特点,设计了以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电冷联合...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最大限度降低传热过程不可逆损失,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特点,设计了以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电冷联合生产的新型热力循环,它可以利用低温热源。经济性分析证明,该系统循环效率比单一工质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循环 -混合物 地热能 混合工质 动力循环 热力性质 地热发电
下载PDF
回热型三元溶液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6
作者 程玉龙 吴裕远 +1 位作者 吴铁晖 刘科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8-1381,1387,共5页
基于无回热型氨-水-溴化锂三元溶液无泵吸收式制冷系统较传统系统的热力性能好、初投资费用少和安全性高,提出了3种回热型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做了系统比较和实验分析.方案Ⅰ,在wNH3=50%,wLiBr=15%时,系统性能系数(COP)提高约27.8%;方案Ⅱ... 基于无回热型氨-水-溴化锂三元溶液无泵吸收式制冷系统较传统系统的热力性能好、初投资费用少和安全性高,提出了3种回热型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做了系统比较和实验分析.方案Ⅰ,在wNH3=50%,wLiBr=15%时,系统性能系数(COP)提高约27.8%;方案Ⅱ,在同等条件下,COP提高约65%.可见,增加回热流程后,COP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改进型方案Ⅱ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型 --溴化锂三元溶液 吸收式制冷 系统改进
下载PDF
Kalina循环与Rankine循环在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中的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新平 《水泥技术》 201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采用工质热物性软件NIST获取较高精度的工质热物性,对一级蒸馏Kalina循环在水泥窑低温废气余热发电方面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分析了汽轮机进口压力变化对Kalina循环热功转换的影响,并从不可逆损失与发电功率两...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采用工质热物性软件NIST获取较高精度的工质热物性,对一级蒸馏Kalina循环在水泥窑低温废气余热发电方面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分析了汽轮机进口压力变化对Kalina循环热功转换的影响,并从不可逆损失与发电功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Kalina循环与Rankine循环,表明在一定实际工程条件下Kalina循环发电功率并不是始终大于Rankine循环。文中还从传热学、投资、运行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对Kalina循环应用于实际工程遇到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INA循环 -混合工质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Kalina循环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颖 何茂刚 +1 位作者 贾真 刘逊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角度出发,选取P-R方程作为氨-水混合物性质的基本计算公式,对一级蒸馏Kalina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编制了氨-水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及Kalina循环热力性能计算程序,对Kalina循环热功转换的主要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角度出发,选取P-R方程作为氨-水混合物性质的基本计算公式,对一级蒸馏Kalina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编制了氨-水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及Kalina循环热力性能计算程序,对Kalina循环热功转换的主要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透平进口压力、透平进口温度、透平背压、工作溶液浓度、基本溶液浓度、循环倍增率等关键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KALINA循环 -混合工质 P-R方程 热力性能
下载PDF
Kalina地热发电热力循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志勇 朱家玲 +1 位作者 张伟 付文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结合Kalina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EES软件平台编制计算软件,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Kalina地热发电循环进行分析,从冷凝水温度、汽轮机入口压力以及氨的质量浓度等方面研究对... 结合Kalina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EES软件平台编制计算软件,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Kalina地热发电循环进行分析,从冷凝水温度、汽轮机入口压力以及氨的质量浓度等方面研究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循环效率随着汽轮机入口压力存在峰值,随基本溶液中氨的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氨的质量浓度过高就要求发生器换热面积过大,造成系统整体经济性下降。此外,还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KALINA循环 循环效率 -混合工质
下载PDF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模型建立及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文成 朱家玲 +1 位作者 张伟 卢志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4-1150,共7页
以Kalina地热发电循环(KCSll)为研究对象,针对冷热源温度、工质浓度比及循环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KCS11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EES)工程软件平台,编写KCSl1运行参数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 以Kalina地热发电循环(KCSll)为研究对象,针对冷热源温度、工质浓度比及循环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KCS11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EES)工程软件平台,编写KCSl1运行参数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拟合程度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系统运行中氨水浓度应略高于最高效率点所对应的浓度值,且系统压力应等于或略大于最高效率所对应的压力值。通过对冷热源温度、浓度、压力等参数分析,热源温度升高或冷源温度降低10℃,系统循环效率可提高2.0%~3.5%。在特定冷热源温度下,当氨水浓度增加0.10,循环最大效率所对应的压力增大0.8MPa,系统泵耗随之增加,故系统效率存在极值点。因此在系统运行中应考虑氨水浓度与系统压力的匹配,保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INA循环 地热发电 -混合工质 模拟研究 热力性能分析
下载PDF
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思宇 李舒宏 +1 位作者 徐梦凯 杜垲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9-815,共7页
为了分析加入溴化锂与硝酸锂等物质后对三元工质氨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氨-水二元、氨-水-溴化锂和氨-水-硝酸锂两种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并模拟其不同盐浓度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三元工质吸收式... 为了分析加入溴化锂与硝酸锂等物质后对三元工质氨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氨-水二元、氨-水-溴化锂和氨-水-硝酸锂两种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并模拟其不同盐浓度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COP高于传统氨-水二元系统。同时为解决添加盐后吸收终了氨含量降低的问题,建立了新型含电渗析分离的三元工质吸收式制冷系统并进行模拟,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增加电渗析装置后,COP提高了36.0%,氨-水-硝酸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增加电渗析装置后COP提高了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三元工质 电渗析 ASPEN PLUS
原文传递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家玲 卢志勇 +1 位作者 张伟 付文成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46-50,共5页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的首次运用是在2000年7月的冰岛胡萨维克。运行两年后通过测试,Kalina循环被认为是利用中低温热能最具应用前景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工程方程求解器EES编制计算软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的首次运用是在2000年7月的冰岛胡萨维克。运行两年后通过测试,Kalina循环被认为是利用中低温热能最具应用前景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工程方程求解器EES编制计算软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影响Kalina地热发电热力循环效率的汽轮机入口压力和氨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范围进行了计算。最后,分析了系统的火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KALINA循环 效率 -混合工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