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叶癫痫患者前额叶背外侧的定量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谭乔月 孙怀强 +4 位作者 郝南亚 杨喜彪 王维娜 龚启勇 月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的生化改变,探讨额叶在TLE发病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TLE患者(TLE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20例。根据24h视频脑电图(VEEG)所提示致痫灶所在...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的生化改变,探讨额叶在TLE发病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TLE患者(TLE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20例。根据24h视频脑电图(VEEG)所提示致痫灶所在部位将TLE组分为左侧TLE亚组及右侧TLE亚组。利用单体素1 H-MRS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进行扫描,并采用LCMode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取所有被试者双侧DLPFC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Ins)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绝对浓度。然后分别对比健康对照组及TLE患者左侧DLPFC区与右侧DLPFC区、健康对照组与TLE患者同侧DLPFC区之间各代谢物浓度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右侧DLPFC区NAA浓度分别为(7.24±0.57)mmol/L、(6.76±0.87)mmol/L,左侧NAA浓度显著高于右侧(P=0.024);而TLE患者上述NAA不对称性消失,左右侧NAA浓度分别为(6.58±0.56)mmol/L、(6.31±0.62)mmol/L(P=0.092)。与健康对照相比,TLE患者左侧DLPFC区NAA、Cr及Ins浓度显著降低(P=0.000、0.014、0.025),右侧DLPFC区仅Ins浓度显著降低(P=0.013),而Cho、Glx浓度在左右侧DLPFC区均无显著改变。分层分析进一步揭示左侧TLE亚组的左侧DLPFC区NAA、Cr及Ins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0.047、0.007),右侧DLPFC区Ins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2);而右侧TLE组仅有左侧DLPFC区NAA浓度显著降低(P=0.037)。结论:颞叶癫痫患者的额叶也存在生化代谢异常,且以左侧额叶改变为主,说明额叶在TLE发病的代谢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波谱分析 前额叶背外侧 氮乙酰天门冬氨酸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及^1H-MRS特点 被引量:64
2
作者 于同刚 戴嘉中 冯晓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33个病灶,其MRI及1H-MRS表现具有如...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33个病灶,其MRI及1H-MRS表现具有如下特点:(1)病灶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晰。(2)轻中度瘤周水肿,并可见“火焰样”特征性水肿。(3)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4)1H-MRS常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降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缺失,并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在实性肿瘤中出现明显升高的Lip峰对诊断PCNSL具有高度特异性。结论传统MRI在PCNSL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1H-MRS表现,可以提高MRI对PCNSL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常规MRI ^1H-MRS -天门冬 PCNSL MRS表现 质子磁共振波谱 诊断水平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脑内NAA、Lac的变化规律及与疗效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扬 佘君慧 +7 位作者 万卫平 王敏 谢荭 王雯 汪东 王罗军 刘晖宇 林达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8-650,共3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联。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7d内的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35)、常规治疗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联。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7d内的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35)、常规治疗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应用磁共振频谱(MRS)无创检测脑内NAA、Lac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治疗15d为数据采集时间节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梗死区NAA明显下降、Lac显著增高符合既往文献报道的基本规律。在病程演变过程中,梗死区NAA回升缓慢,提示与病变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可逆病理改变有关;治疗组局部Lac清除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梗死区乳酸清除速率加快可能是高压氧疗效较好的机制之一;应用MRS技术检测患者NAA、Lacr变化对评估病情、研判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天门冬(NAA) (Lac)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ADC图定位^1HMRS在急性脑梗死分型分期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冰 朱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合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 资料与方法以ADC值最低点为感兴趣区测定1HMRS观察脑梗死病灶内化合物含量变化,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型、... 目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合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 资料与方法以ADC值最低点为感兴趣区测定1HMRS观察脑梗死病灶内化合物含量变化,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结果在脑梗死患者中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明显降低而乳酸(Lac)升高.在全前循环梗死(TACI)中100%出现Lac且浓度最高,在腔隙性梗死(LACI)中Lac出现率及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TACI中NAA水平最低,下降至9.9%(0.9%~18.9%),LACI中NAA水平最高,为69%(49%~89%).非腔隙性梗死中NAA平均水平和LAC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I中出现Lac者之NAA水平明显低于不出现Lac者.相对ADC值(rADC)降至最低时,NAA也下降至第一个最低值40%(36%~54%).Lac与rADC保持上升趋势. 结论在脑梗死灶内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是其主要变化特点.在非腔隙性梗死中Lac出现率明显高于LACI,且在发病超急性期即明显升高.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NAA下降至36%~54%代表了血管源性水肿的开始,此时和Lac升高至第一个较高值,两者也可能代表了治疗窗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急性脑梗死 ^1HMRS 分型分期 临床研究 ADC图 -天门冬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腔隙性梗死 平均水平
下载PDF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355,共3页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阿尔兹海默病 -天门冬 胆碱复合物 肌醇
下载PDF
^1H磁共振波谱在脑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武传华 周建峰 杨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进行MR及1HMRS检查,同时与同期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通过计算峰下面积,对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进行MR及1HMRS检查,同时与同期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通过计算峰下面积,对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及乳酸(LAC)的浓度进行定量并观察NAA/(Cr+Cho)、Cho/Cr及LAC/Cr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病变组病例NAA/(Cr+Cho)、Cho/Cr及LAC/Cr值分别为0. 53、1. 47及0. 23,对照组分别为0. 75、1. 19及3. 35。MS病人NAA/(Cr+Cho)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4. 76,P<0.05),Cho/Cr、LAC/Cr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 36、4. 11,P均<0. 05)。结论 1HMRS和MRI互相补充有利于提高M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磁共振波谱 脑多发性硬化 诊断 -天门冬 临床应用价值 HMRS 胆碱复合物 MRI NAA LAC Cho 方法选择 对照研究 代谢产物 显著性 Cr MS 正常者 年龄组 r值 t值
下载PDF
咬合支持恢复前后海马内代谢物质变化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江青松 姜婷 +3 位作者 金真 冯海兰 曾亚伟 李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支持丧失和重建对脑内神经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咬合支持长期丧失的患者,进行义齿修复以恢复咬合支持。于义齿修复前和义齿修复正常戴用6周后,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检测患者海马内神经物质代谢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咬合支持丧失和重建对脑内神经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咬合支持长期丧失的患者,进行义齿修复以恢复咬合支持。于义齿修复前和义齿修复正常戴用6周后,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检测患者海马内神经物质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恢复咬合支持6周后,7例患者胆碱复合物与肌酸的比值较义齿修复前平均下降11.9%(P<0.05);肌醇与肌酸的比值较义齿修复前平均下降28.8%(P<0.05);氮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肌酸的比值较义齿修复前上升4.8%(P>0.05)。结论恢复咬合支持6周后,患者脑内神经物质的变化趋势提示,恢复咬合支持可能有助于改善神经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内 咬合 恢复 步研究 代谢物 -天门冬 质子磁共振波谱 临床 质变 脑内神经 义齿修复 胆碱复合物 神经元功能 修复前 生化代谢 分析技术 变化情况 物质代谢 患者 比值 下降 平均
原文传递
慢性帕金森病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允建 曹学兵 +3 位作者 贾清 朱清 刘昌勤 孙圣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动态变化,探讨1H MRS在P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只健康成年雄性猕猴,以MPTP(皮下注射,0.1mg·kg1·d1)制备慢性PD全身模... 目的观察慢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动态变化,探讨1H MRS在P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只健康成年雄性猕猴,以MPTP(皮下注射,0.1mg·kg1·d1)制备慢性PD全身模型,造模前及其后6周内每周应用GESigna1.5T超导型NV/i磁共振扫描系统,行双侧纹状体区1H MRS采集,观察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及磷酸肌酸(Cr),采用随机软件FuncTool4.0对各代谢物含量行半定量分析,计算NAA/Cr和Cho/Cr的变化,并与行为学评分、MPTP累积剂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只猴经MPTP处理后均达到PD诊断标准,平均出现症状时间为(18.3±1.3)d,行为学评分稳定时间为(26.3±1.3)d,MPTP的累积用量为(17.78±0.27)mg。相同时间点双侧纹状体区NAA/Cr和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PTP后第1周至行为学评分稳定期间,NAA/Cr呈进行性下降,Cho/Cr呈进行性升高,行为学评分稳定后NAA/Cr和Cho/Cr趋于稳定;MPTP处理后第3周NAA/Cr和Cho/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t=4.77,P<0.05);MPTP累计剂量与NAA/Cr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970,P<0.05);与Cho/Cr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24,P<0.05)。结论1H MRS能够早期发现慢性PDMPTP猴模型纹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MPTP 纹状体区 帕金森病 猴模型 慢性 动态研究 ^1H-MRS NAA/Cr -天门冬 Cho 胆碱化合物 半定量分析 行为学 动态变化 四氢吡啶 诊断研究 雄性猕猴 皮下注射 扫描系统 相关分析 累积剂量
原文传递
~1H-MRS对单发急性脑梗死治疗前与后病灶整体取样的监测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石坚 翟健 +6 位作者 张金平 刘维洲 汤永祥 钱振 孔小权 高萍 吴小燕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研究单发急性脑梗死整体病灶区治疗前与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和治疗平稳期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1H-MRS检测采用单体素或多体素对病灶区行整体取样。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单发急性脑梗死整体病灶区治疗前与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和治疗平稳期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1H-MRS检测采用单体素或多体素对病灶区行整体取样。对比分析治疗前与后整体梗死病灶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复合物(Cho)和肌酸(Cr)积分值,记录乳酸(Lac)峰次数;同时检测对侧正常脑组织区相应代谢物。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扩散加权成像(DWI)上测量病灶容积并分析治疗前与后容积变化。比较治疗前与后病灶区NAA积分值与梗死病灶容积(V)的比值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6例患者在12~72 h和治疗(20±7.17)天接受了两次MR检查,获得52次1H-MRS结果。治疗前、后病灶区NAA分别与对侧半球相应正常区相比均有下降(P<0.05),梗死病灶区治疗前与后NAA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梗死病灶容积较治疗前变小(P<0.05);治疗后NAA/V比值及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值均有升高(P<0.05);NAA/V比值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315,P<0.05)。病灶区治疗前与后Cho及Cr值相比及其分别与对侧相应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部分Cho(9/26)及Cr(7/26)治疗前后的值起伏较大。Lac峰出现率为23%(12/52)。结论1H-MRS对单发急性脑梗死治疗前与后病灶整体取样动态监测其单一的NAA水平改变,对于评价临床神经功能康复有局限性;动态监测梗死病灶区NAA水平与梗死病灶容积比值,可能是一项反映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Cho与Cr值总体相对平稳;Lac峰的出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急性脑梗死 -天门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