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施氮水平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花后碳氮同化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花后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的同化、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氮同化量约为转运量的10%~40%,而花后碳同化量则为转运量的0.5~2.5倍。高蛋白品种豫麦4...
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花后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的同化、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氮同化量约为转运量的10%~40%,而花后碳同化量则为转运量的0.5~2.5倍。高蛋白品种豫麦47花后氮素和碳水化合物的转运量均较高,低蛋白品种豫麦50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较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豫麦47的氮素转运量提高了45%,氮素同化量减少了84%,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提高了37%;而豫麦50的氮素转运量变化较小,氮素同化量减少了63%左右,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提高了63%,两品种碳水化合物转运量变化幅度较小。因此,适当提高施氮水平,对2种品质类型小麦可起到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碳转运
量
碳
同化
量
氮
转运
量
氮同化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蛋白和低蛋白型小麦花后氮素的同化特性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57-2364,共8页
为了解小麦花后介质氮素输入籽粒的同化途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下,采用GS抑制剂(草丁膦)和15N示踪结合,研究了高低籽粒蛋白两种类型品种花后介质氮素的同化特征。结果表明,叶片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穗中的NDFF(氮含量中来自介...
为了解小麦花后介质氮素输入籽粒的同化途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下,采用GS抑制剂(草丁膦)和15N示踪结合,研究了高低籽粒蛋白两种类型品种花后介质氮素的同化特征。结果表明,叶片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穗中的NDFF(氮含量中来自介质N的百分比)显著升高,豫麦50则显著降低;穗部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叶中的NDFF上升,而豫麦50(开花期)低氮处理上升、高氮处理下降。花后豫麦47的介质N同化量远大于豫麦50,同化介质N的主要器官为根茎,根茎:叶:穗的花后介质氮同化量之比约为4:1:2;而豫麦50的主要同化器官则为叶片,根茎:叶:穗之比约为1:5:1。随施N量的增加,豫麦47叶片花后介质N同化量增加,豫麦50则减少;且豫麦47叶片花后同化介质N的输出量显著小于籽粒花后介质N的同化量,而豫麦50叶片花后介质氮的输出量显著大于籽粒介质N的同化量。说明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花后N素由根系到籽粒的代谢同化途径具有显著差异,高蛋白品种豫麦47花后由根系流向籽粒的氮素可以不经叶片直接到达籽粒,低蛋白品种豫麦50则必须经过叶片才能到达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同化量
氮
同化
途径
GS抑制剂
^15N示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化施肥对五优稻4号氮素吸收及转运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盛国
王欢
+2 位作者
刘元英
王丽娟
赵广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5,共7页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优化施肥和常规施肥两个处理,研究优化施肥对五优稻4号氮素吸收、积累及转运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民乐村、辉煌村试点优化施肥叶片含氮率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2.7%(P<0.01)和12.0%(P<0....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优化施肥和常规施肥两个处理,研究优化施肥对五优稻4号氮素吸收、积累及转运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民乐村、辉煌村试点优化施肥叶片含氮率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2.7%(P<0.01)和12.0%(P<0.01)、5.3%(P<0.05)和11.0%(P<0.01)。成熟期,试点优化施肥稻穗氮积累量比常规施肥高18.4%(P<0.01)和15.7%(P<0.01);茎叶氮转运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8.2%(P<0.05)和16.5%(P<0.05);氮同化贡献率分别提高3.7(P<0.05)和3.2个百分点(P<0.05);抽穗后氮同化量分别增加25.5%(P<0.05)和25.7%(P<0.05)。抽穗后氮同化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含
氮
率
氮
积累
量
茎叶
氮
转运
量
抽穗后
氮同化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氮水平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花后碳氮同化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0016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212)
文摘
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花后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的同化、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氮同化量约为转运量的10%~40%,而花后碳同化量则为转运量的0.5~2.5倍。高蛋白品种豫麦47花后氮素和碳水化合物的转运量均较高,低蛋白品种豫麦50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较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豫麦47的氮素转运量提高了45%,氮素同化量减少了84%,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提高了37%;而豫麦50的氮素转运量变化较小,氮素同化量减少了63%左右,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提高了63%,两品种碳水化合物转运量变化幅度较小。因此,适当提高施氮水平,对2种品质类型小麦可起到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作用。
关键词
小麦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碳转运
量
碳
同化
量
氮
转运
量
氮同化量
Keywords
wheat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arbon translocation
carbon assimilation
nitrogen translocation
nitrogen assimilation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蛋白和低蛋白型小麦花后氮素的同化特性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57-236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00166,3040027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05212)~~
文摘
为了解小麦花后介质氮素输入籽粒的同化途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下,采用GS抑制剂(草丁膦)和15N示踪结合,研究了高低籽粒蛋白两种类型品种花后介质氮素的同化特征。结果表明,叶片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穗中的NDFF(氮含量中来自介质N的百分比)显著升高,豫麦50则显著降低;穗部GS抑制剂处理使豫麦47叶中的NDFF上升,而豫麦50(开花期)低氮处理上升、高氮处理下降。花后豫麦47的介质N同化量远大于豫麦50,同化介质N的主要器官为根茎,根茎:叶:穗的花后介质氮同化量之比约为4:1:2;而豫麦50的主要同化器官则为叶片,根茎:叶:穗之比约为1:5:1。随施N量的增加,豫麦47叶片花后介质N同化量增加,豫麦50则减少;且豫麦47叶片花后同化介质N的输出量显著小于籽粒花后介质N的同化量,而豫麦50叶片花后介质氮的输出量显著大于籽粒介质N的同化量。说明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花后N素由根系到籽粒的代谢同化途径具有显著差异,高蛋白品种豫麦47花后由根系流向籽粒的氮素可以不经叶片直接到达籽粒,低蛋白品种豫麦50则必须经过叶片才能到达籽粒。
关键词
小麦
氮同化量
氮
同化
途径
GS抑制剂
^15N示踪
Keywords
wheat
nitrogen assimilation amount
nitrogen assimilation path
GS inhibitor
^15 N tracing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化施肥对五优稻4号氮素吸收及转运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盛国
王欢
刘元英
王丽娟
赵广欣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5,共7页
基金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3BAD20B04)
文摘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优化施肥和常规施肥两个处理,研究优化施肥对五优稻4号氮素吸收、积累及转运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民乐村、辉煌村试点优化施肥叶片含氮率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2.7%(P<0.01)和12.0%(P<0.01)、5.3%(P<0.05)和11.0%(P<0.01)。成熟期,试点优化施肥稻穗氮积累量比常规施肥高18.4%(P<0.01)和15.7%(P<0.01);茎叶氮转运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8.2%(P<0.05)和16.5%(P<0.05);氮同化贡献率分别提高3.7(P<0.05)和3.2个百分点(P<0.05);抽穗后氮同化量分别增加25.5%(P<0.05)和25.7%(P<0.05)。抽穗后氮同化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含
氮
率
氮
积累
量
茎叶
氮
转运
量
抽穗后
氮同化量
Keywords
rice
N content
N accumulation
N transportation
CAN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施氮水平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花后碳氮同化和转运的影响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蛋白和低蛋白型小麦花后氮素的同化特性
杨铁钢
戴廷波
曹卫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优化施肥对五优稻4号氮素吸收及转运影响
罗盛国
王欢
刘元英
王丽娟
赵广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