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气压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工频击穿特性
1
作者 陈凯 林莘 +2 位作者 徐建源 熊玮 宋会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文中通过工频击穿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场均匀度、配比、气压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工频绝缘特性。实验发现:板—板电极下,配比对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影响较小,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随充气压力的提高均呈增长趋势;棒—板电极下氮氧混合气体... 文中通过工频击穿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场均匀度、配比、气压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工频绝缘特性。实验发现:板—板电极下,配比对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影响较小,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随充气压力的提高均呈增长趋势;棒—板电极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明显降低;针—板电极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在0.6~0.9 MPa出现“驼峰”效应,随着针—板电极间距增大“,驼峰”效应越发显著,较高气压下绝缘强度出现饱和。综合分析表明,在不同电场均匀度下,0.8 MPa时80%N_(2)/20%O_(2)与SF_(6)在0.4 MPa时80%的绝缘强度相当。研究结果可为氮氧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设备设计提供参考,对推动电气设备的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绝缘特性 氮氧混合气体 电场不均匀度
下载PDF
氮氧混合气体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分子束质谱诊断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书凯 王文春 +3 位作者 徐勇 刘佳宏 杨学锋 吴彦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利用具有三级差分抽气系统的分子束质谱仪为检测手段 ,对N2 ,O2 混合气体的线板式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阴极板区的正离子成分进行了诊断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放电反应室N2 ,O2 混合气体压力 1330~ 332 5Pa ,峰值电压 4~10kV及... 利用具有三级差分抽气系统的分子束质谱仪为检测手段 ,对N2 ,O2 混合气体的线板式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阴极板区的正离子成分进行了诊断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放电反应室N2 ,O2 混合气体压力 1330~ 332 5Pa ,峰值电压 4~10kV及放电重复频率 10~ 10 0Hz范围内 ,N+ 2 和O+ 流强相当 ,N+ 流强约为N+ 2 流强的 2~ 10倍。N+ ,N+ 2 和O+ 流强随脉冲峰值电压、放电重复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质谱 高压脉冲电晕放电 离子检测 氮氧混合气体 等离子体 诊断
下载PDF
氦氮氧混合气湿度计算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尚德敏 严家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在海洋科学考察与海洋资源开发的潜水作业中,通常都采用以氦气为主要成分的氦氮氧混合气(以下简称氦混合气)做深潜的呼吸气.氦的热力学性质与空气的有很大差别.氦气的导热系数为空气的五倍多,因此潜水员对氦混合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在海洋科学考察与海洋资源开发的潜水作业中,通常都采用以氦气为主要成分的氦氮氧混合气(以下简称氦混合气)做深潜的呼吸气.氦的热力学性质与空气的有很大差别.氦气的导热系数为空气的五倍多,因此潜水员对氦混合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极为敏感;氦气的质量比热约为空气的六倍,适用于空气的湿度计算式及干湿球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对照表不能用于氦混合气.显然,精确测定并计算氦混合气的湿度,对推动潜水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海洋资源开发 潜水作业 氮氧混合 湿度计算 导热系数 呼吸气
下载PDF
0.7MPa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
4
作者 毕钢 潘令松 +2 位作者 杨涛 肖卫兵 刘景昌 《海军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观察 0 .7MPa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的作用规律。方法 :脑电图记录用头皮针电极以双极导联连接 ;体感诱发电位记录的电极连接同脑电图 ,另外在左后肢外侧置入刺激电极。结果 :0 .7MPa氮氧混合气条件下大鼠行为变... 目的 :观察 0 .7MPa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的作用规律。方法 :脑电图记录用头皮针电极以双极导联连接 ;体感诱发电位记录的电极连接同脑电图 ,另外在左后肢外侧置入刺激电极。结果 :0 .7MPa氮氧混合气条件下大鼠行为变化不明显 ;大鼠脑电图频率变慢 ,振幅变化不明显 ;刺激大鼠左后肢的体感诱发电位变化P1变化不明显 ,N1变化明显 ,高压下普遍存在波形变宽或有切迹变化。结论 :0 .7MPa氮氧混合气可使大鼠轻度氮麻醉 ,大鼠氮麻醉时 ,脑电图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早于行为变化 ,脑电图的频率变化较振辐变化灵敏 ,体感诱发电位N1变化较P1变化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脑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氮氧混合
下载PDF
700kPa空气和氮氧混合气条件下大鼠脑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涛 潘令松 +2 位作者 毕钢 肖卫兵 刘景昌 《海军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 70 0kPa空气和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清醒大鼠分别在 70 0kPa空气和氮氧混合气 (PO2 为 2 2kPa)中暴露 15min ,通过头皮针电极记录其脑电图及功率谱。结果 :和加压前对比 ,70 0kPa空气中 ,大鼠脑电频率... 目的 :探讨 70 0kPa空气和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清醒大鼠分别在 70 0kPa空气和氮氧混合气 (PO2 为 2 2kPa)中暴露 15min ,通过头皮针电极记录其脑电图及功率谱。结果 :和加压前对比 ,70 0kPa空气中 ,大鼠脑电频率和波幅均无显著变化 ;70 0kPa氮氧混合气中 ,大鼠脑电频率变慢 (P <0 .0 5 ) ,波幅无显著变化。结论 :70 0kPa空气对大鼠脑电影响不明显 ;70 0kPa氮氧混合气中 ,即氮分压达到 6 78kPa时可对大鼠脑电活动产生较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脑电图 混合
下载PDF
氮氧混合物中甲烷燃烧热与燃烧温度的计算
6
作者 郭伯伟 《工业加热》 CAS 2003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氮氧混合 甲烷 燃烧热 燃烧温度 计算
下载PDF
32%氮氧混合气潜水作业水下阶段减压表的计算与动物实验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廖昌波 方以群 +4 位作者 王慧玲 孙永军 刘晓波 攸璞 姚健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0,114,共4页
目的制订32%氮氧(32%氧+68%氮)混合气水下阶段减压表。方法根据Haldane理论,确定适合32%氮氧混合气水下阶段减压表计算的假定时间单位、理论组织分类、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及其选取方法,建立潜水减压表的计算方法;通过376羊次、9... 目的制订32%氮氧(32%氧+68%氮)混合气水下阶段减压表。方法根据Haldane理论,确定适合32%氮氧混合气水下阶段减压表计算的假定时间单位、理论组织分类、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及其选取方法,建立潜水减压表的计算方法;通过376羊次、94个加压方案的动物实验,观察动物出舱后的行为学改变,检测多普勒气泡音及肺、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按计算得到的减压表加减压出舱后的动物均未出现行为学异常;多普勒血流气泡音检测均为零级;肺、脑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充血水肿。结论理论计算得到的减压方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混合气潜水 减压表 假定时间单位
原文传递
空混车氧氮混合气自动混合配比模型设计
8
作者 何建军 柳晗 +1 位作者 谢玉玲 付长卫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5期27-31,共5页
介绍了增压混气气源车(以下简称空混车)氧氮混合气混合配比原理、流程,分析了高压状态下,体积配比法、混合均匀性及操作对混合配比的影响,提出了自动混合配比控制模型设计,推导出氧氮混合配比公式,通过自动配比逻辑控制,实现气体精确混... 介绍了增压混气气源车(以下简称空混车)氧氮混合气混合配比原理、流程,分析了高压状态下,体积配比法、混合均匀性及操作对混合配比的影响,提出了自动混合配比控制模型设计,推导出氧氮混合配比公式,通过自动配比逻辑控制,实现气体精确混合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混合配比 自动控制模型 设计
下载PDF
氧/氮混合气体装置控制下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伟红 范文茂 唐良秋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7X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有效的临床试验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氧/氮混合气体装置将受试者血氧饱和度控制在70%~100%之间,在不同的血氧饱和度区间分别采集数据,与血氧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作自身平行...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有效的临床试验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氧/氮混合气体装置将受试者血氧饱和度控制在70%~100%之间,在不同的血氧饱和度区间分别采集数据,与血氧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作自身平行对照。共采得有效数据204对。结果:经采用目标值统计法,血氧饱和度70%至100%范围内,试验探头检测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值(SpO2)与经血氧分析仪检测的动脉血血氧饱和度值(SaO2)相对照,差异在标准范围内(Arms=1.99),符合ISO9919:2005标准要求。结论:试验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检测血氧饱和度是准确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血饱和度监测 动脉血饱和度监测 /混合气体
下载PDF
氧-氮混合气体在正激波后平衡态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蔡元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对氧-氮混合气体在正激波后的平衡态进行了数值摸拟.用统计热力学方法中的配分函数计算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考虑了气体组分的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能量,用多变量牛顿-莱卜生法求解控制方程组,在较宽的马赫数范围内得出了令人满意... 对氧-氮混合气体在正激波后的平衡态进行了数值摸拟.用统计热力学方法中的配分函数计算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考虑了气体组分的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能量,用多变量牛顿-莱卜生法求解控制方程组,在较宽的马赫数范围内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正激波 平衡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转炉氧氮混合气体提钒的生产实践
11
作者 张国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第4期89-90,共2页
针对承德地区铁矿中Si O2含量高导致铁水Si高问题及转炉提钒工艺现状,通过相关实验,提出利用氧氮混合气体对含钒铁水吹炼的新工艺,实践表明,提钒指标相比优于纯氧吹炼,钒氧化率≥88%,钒渣品位≥13%,钒回收率≥80%。
关键词 气转炉 提钒工艺 混合
下载PDF
20—36.5米氮氧饱和及50-70米空气巡回潜水模拟实验的神经和心理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宝松 吴树慧 尹文武 《心理学报》 1981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人体呼吸高分压氮气时会发生麻醉现象,出现欣快、动作不协调、判断迟钝等。氮分压愈高,症状愈明显。Bennett等在30米空气暴露时定量地测到有效行为的障碍。Elcombe等在4个绝对压含5.2%氧的氮氧混合气饱和暴露时。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巡回潜水 饱和 心理功能 氮氧混合 饱和暴露 有效行为 分压 高分压 神经
下载PDF
小浓度氮中氧的配制
13
作者 朱世丰 《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以高纯氧气和氮气作为原料 ,采用称量法 ,通过三次稀释 ,配制小浓度的氧氮混合标准气体 .该方法制取的氮中氧具有准确度高、误差小、稳定性和均匀性好的特点 。
关键词 标准气体 称量 稀释 配制 配制方法 氮氧混合气体
下载PDF
减压病自愈性及其病理学基础
14
作者 袁锦富 冀仲义 +1 位作者 龚国川 金阳升 《海军医学杂志》 1992年第1期6-12,共7页
对暴露在1.1、3.1MPa(相当100、300m水深)氦、氧混合气和0.9、0.7MPa压缩空气环境减压后患减压病的豚鼠、兔和狗进行连续观察,发现动物患轻型减压病后(体态异常、跛行)症状仅仅持续数分钟即消除;患前庭和脊髓型减压病的豚鼠,除在3.1MPa... 对暴露在1.1、3.1MPa(相当100、300m水深)氦、氧混合气和0.9、0.7MPa压缩空气环境减压后患减压病的豚鼠、兔和狗进行连续观察,发现动物患轻型减压病后(体态异常、跛行)症状仅仅持续数分钟即消除;患前庭和脊髓型减压病的豚鼠,除在3.1MPa减压后患病动物外,多数动物出现症状10~20min后开始缓解;患前庭减压病动物的眼球震颤、听力障碍及躯体旋转等症状可在2~24h内消除:患脊髓减压病动物瘫痪的肢体可在1h~数十天内康复,个别动物留有轻度后遗症。对暴露在压缩空气环境减压后的豚鼠和兔的球结膜显微观察发现:凡出现微血管明显痉挛、通血血管数目显著减少、血流紊乱、流速减慢的动物,均有明显减压病症状。微循环功能障碍或丧失可直接影响血管内血液和气泡的循环,减压病症状可随微循环功能恢复而缓解。研究结果表明,减压病能自愈;减压导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使相邻组织缺血是减压病的病理基础;组织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使减压病自愈期有显著差异;减压病的后遗症是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不可逆病理损伤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混合 压缩空气 高气压环境 减压病自愈 微循环
下载PDF
饱和潜水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罗锐仁 《天津航海》 1990年第2期39-44,共6页
350米氦氧模拟饱和—370米巡回潜水实验研究是海军领导机关根据海军建设和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需要而下达的指令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由海军医学研究所、海司航保部防救研究室和海军411医院共同承担。该实验于1989年1月3日开始,1月25日结束... 350米氦氧模拟饱和—370米巡回潜水实验研究是海军领导机关根据海军建设和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需要而下达的指令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由海军医学研究所、海司航保部防救研究室和海军411医院共同承担。该实验于1989年1月3日开始,1月25日结束,历时22天,圆满地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潜水 巡回潜水 海军医学研究所 巡潜 高压神经综合征 海军建设 海洋开发 航保 氮氧混合 化碳分压
下载PDF
提高底吹提钒转炉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的应用与实践
16
作者 董诗朋 张国东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3-35,共3页
针对提钒转炉炉役初期发生的炉壳温度偏高、补炉烧结效果及抗侵蚀效果差等问题,结合耐材厂家优化大面料配方,提高烧结效果,并通过氧氮混合气体提钒工艺研究及底吹长寿命等相关技术的改进,降低了炉衬侵蚀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整个炉... 针对提钒转炉炉役初期发生的炉壳温度偏高、补炉烧结效果及抗侵蚀效果差等问题,结合耐材厂家优化大面料配方,提高烧结效果,并通过氧氮混合气体提钒工艺研究及底吹长寿命等相关技术的改进,降低了炉衬侵蚀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整个炉役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钒转炉 补炉 抗侵蚀 混合气体 底吹 长寿命
下载PDF
钨钒共溅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覃源 李毅 +10 位作者 方宝英 佟国香 王晓华 丁杰 王峰 严梦 梁倩 陈少娟 陈建坤 郑鸿柱 袁文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3-348,共6页
为了解决VO2薄膜掺杂后相变温度高,相变前后红外透射率差值减小等问题,利用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普通玻璃基底上溅射沉积钨钒薄膜,再在常压氮氧混合气氛中退火,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掺钨VO2薄膜。分析对比了不同混合气氛中氧化生成的钨掺杂VO... 为了解决VO2薄膜掺杂后相变温度高,相变前后红外透射率差值减小等问题,利用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普通玻璃基底上溅射沉积钨钒薄膜,再在常压氮氧混合气氛中退火,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掺钨VO2薄膜。分析对比了不同混合气氛中氧化生成的钨掺杂VO2薄膜的组分和结构,发现VO2有明显的(011)和(200)生长取向,并且随着混合气氛中氧含量的增加,薄膜颗粒大小从50nm增大到80nm。钨掺杂VO2薄膜的相变温度下降到31℃,相变前后红外透射率差值为41%。结果表明通过高效的钨掺杂可以降低VO2薄膜的相变温度,改善红外区域的透射光谱特性,减小钨掺杂带来的透射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热致变色 氮氧混合 共溅射 常压
原文传递
HY200m型潜水装具的研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四辈 顾锡城 +2 位作者 潘国琪 都兴树 路玉忠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HY200m型潜水装具 氮氧混合气潜水装具 潜水作业 呼吸气循环系统 背包半闭式
原文传递
VO_2/FTO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19
作者 郑鸿柱 李毅 +9 位作者 陈少娟 陈建坤 袁文瑞 孙瑶 唐佳茵 刘飞 郝如龙 方宝英 肖寒 王晓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3-1599,共7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掺氟的SnO_2(FTO)导电玻璃衬底上沉积纯钒金属薄膜,再在常压氮氧混合气氛中退火制备VO_2/FTO复合热致变色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光学特性以及电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结晶程度较高,表面平滑致密...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掺氟的SnO_2(FTO)导电玻璃衬底上沉积纯钒金属薄膜,再在常压氮氧混合气氛中退火制备VO_2/FTO复合热致变色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光学特性以及电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结晶程度较高,表面平滑致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导电玻璃上的FTO并没有改变VO_2择优取向生长,但明显改变了VO_2薄膜的表面形貌特征。与VO_2薄膜的典型相变温度68℃相比,VO_2/FTO复合薄膜的相变温度降低约20℃,热滞回线收窄到5℃,相变前后的红外透过率分别为45%和22%,相变前后电阻率的变化达3个数量级,VO_2/FTO复合薄膜优良的光电特性对新型光电薄膜器件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 FTO 氮氧混合 热致变色 光电特性
原文传递
UPTD计量蛙人训练安全性的理论计算
20
作者 孙永军 林洁 包晓辰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F0003-F0004,共2页
军事潜水,特别是特种蛙人潜水时,由于呼吸高浓度的氮氧混合气,容易发生氧中毒。为避免氧中毒的发生,在40 m深度蛙人呼吸32%氮氧混合气时的极限停留时间为80 min,这在完成单次训练任务时可保障蛙人的安全。但是,在长时程吸入高分压氧的... 军事潜水,特别是特种蛙人潜水时,由于呼吸高浓度的氮氧混合气,容易发生氧中毒。为避免氧中毒的发生,在40 m深度蛙人呼吸32%氮氧混合气时的极限停留时间为80 min,这在完成单次训练任务时可保障蛙人的安全。但是,在长时程吸入高分压氧的过程中,如在一天内进行2次或以上的训练,氧对器官的损伤作用有累积效应,超过一定限值仍可发生氧中毒。因此,需要对合理用氧的时间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高分压 训练任务 累积效应 停留时间 氮氧混合 蛙人 损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