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的热力学计算模型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花兵 姜周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2-675,共4页
在实验研究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与体系温度、氮分压和合金成分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氮分压对氮活度系数的作用系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基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讨论... 在实验研究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与体系温度、氮分压和合金成分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氮分压对氮活度系数的作用系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基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讨论了氮分压、温度、合金成分对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在压力较高(大于0.1 MPa)特别是合金元素较高的不锈钢熔体中,氮分压与氮的溶解度关系不符合Sievert定律.在一定氮分压下,温度对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合金体系的化学成分.在常压(氮分压为0.1 MPa)下,20%Cr-20%Mn的合金体系在1 873 K可获得氮质量分数为0.8%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溶解度 热力学计算模型 不锈钢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中氮溶解度的热力学计算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春飞 蒋兴元 +3 位作者 李阳 李双江 尹世友 姜周华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对固态不锈钢304、304L、301S和301L(γ-相)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氮溶解度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1 kg MoSi电阻炉对4种奥氏体不锈钢在1520~1580℃和33~100 kPa压力下的渗氮行为进行了实... 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对固态不锈钢304、304L、301S和301L(γ-相)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氮溶解度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1 kg MoSi电阻炉对4种奥氏体不锈钢在1520~1580℃和33~100 kPa压力下的渗氮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在固态奥氏体不锈钢的γ-相中的溶解度最高;在常压冷却、凝固过程中存在的液相、δ-相至γ-相的转变;当不锈钢熔体中相对于δ-相过饱和的氮在钢中以气泡形式析出,则降低了奥氏体钢的氮含量,所以采用常压快速冷却或加压浇注有利于冶炼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氮溶解度 力学计算 试验
下载PDF
304不锈钢熔体氮溶解度的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邹德玲 姜周华 +2 位作者 陈兆平 李花兵 梁连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介绍并比较了纯铁液中氮溶解度测定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并在经典的间接法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气体氮的配气、控制和计量系统,以及渗氮的方式。用该方法测定了304不锈钢熔体在不同温度和氮分压下的氮的溶解度值.
关键词 纯铁液 氮溶解度 不锈钢熔体
下载PDF
液态铁基合金中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士岩 卢永 王书桓 《钢铁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从温度、压力、合金成分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氮在液态铁合金中溶解度的热力学因素,发现合金钢成分合适时,增大系统的氮气分压可以明显地提高氮的溶解度。同时,提出了利用铬当量法预测铁合金中氮溶解度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 氮溶解度 热力学
下载PDF
氮在Fe-Cr-Mn合金体系中的溶解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花兵 姜周华 +1 位作者 张祖瑞 许宝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9-552,共4页
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和规则熔体模型,建立了氮在Fe-Cr-Mn合金体系各相中氮溶解度计算模型.对18Cr-18Mn合金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氮分压的增加,氮在各相中的溶解度增加,而且δ铁素体相区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因此提高氮分压可避免合金体... 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和规则熔体模型,建立了氮在Fe-Cr-Mn合金体系各相中氮溶解度计算模型.对18Cr-18Mn合金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氮分压的增加,氮在各相中的溶解度增加,而且δ铁素体相区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因此提高氮分压可避免合金体系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气孔.适当提高合金体系中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在合金体系凝固过程中氮溶解度较小的δ相区减小甚至消失,因此可减小氮在其凝固过程中的析出趋势.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溶解度 Fe—Cr—Mn 不锈钢 热力学计算模型
下载PDF
氮在液态铁合金中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卢永 张士岩 《铁合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由于高氮钢特殊的优异综合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从压力、合金成分、温度三方面研究了影响氮在液态铁合金中溶解度的热力学因素。发现在设计了合适的合金钢成分后,增大系统的氮气分压可以明显地提高氮的溶解度,同时提出... 由于高氮钢特殊的优异综合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从压力、合金成分、温度三方面研究了影响氮在液态铁合金中溶解度的热力学因素。发现在设计了合适的合金钢成分后,增大系统的氮气分压可以明显地提高氮的溶解度,同时提出了利用铬当量法预测铁合金中氮溶解度的理论方法,从而为我国高氮钢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溶解度 热力学 液态铁合金 溶解度
下载PDF
高锰钢中氮溶解度
7
作者 李亮 刘承志 《太钢译文》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1简介 将新钢种在塑性变形阶段对其组织进行调整,使其具有高韧性与高强度。铁-锰基的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与孪晶诱导塑性钢(TWIP)的性能与铬一镍奥氏体钢相近,优于铁素体多相钢。
关键词 高锰钢 氮溶解度 相变诱发塑性钢 塑性变形 奥氏体钢 铁素体 高强度 高韧性
原文传递
奥氏体不锈钢熔体氮溶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尹世友 姜周华 +3 位作者 李阳 梁连科 沈春飞 蒋兴元 《中国冶金》 CAS 2007年第3期38-42,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04不锈钢为例,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熔体在不同温度和氮分压下气相渗氮过程中的氮溶解行为。实验发现,氮分压越大其氮的溶解度越大,而温度越高则氮的溶解度越小。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建立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04不锈钢为例,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熔体在不同温度和氮分压下气相渗氮过程中的氮溶解行为。实验发现,氮分压越大其氮的溶解度越大,而温度越高则氮的溶解度越小。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建立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公式,并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其精确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氮溶解度 热力学计算 动力学计算
下载PDF
Fe-C合金熔体中氮的溶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亚召 胡晓军 +1 位作者 平东平 周国治 《河北冶金》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介绍了钢液中氮溶解行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新的氮同位素交换技术。基于后者重新设计了实验装置,推导出了Fe-C体系中氮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对该体系氮溶解过程中氮分压、温度、吹氮速率和碳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研究结... 介绍了钢液中氮溶解行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新的氮同位素交换技术。基于后者重新设计了实验装置,推导出了Fe-C体系中氮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对该体系氮溶解过程中氮分压、温度、吹氮速率和碳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氮分压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吹氮速率的提高以及碳含量的降低都能提高氮的溶解速率,促进氮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合金 氮溶解度 同位素交换技术 分压 温度 碳含量 速率
下载PDF
热力学计算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郎宇平 陈海涛 +1 位作者 翁宇庆 屈华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2,共7页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碳、铬、锰、镍元素和压力因素对22Cr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溶解度、凝固过程中相转变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并对设计的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元素主要增加液态钢的氮溶解度,增加...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碳、铬、锰、镍元素和压力因素对22Cr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溶解度、凝固过程中相转变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并对设计的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元素主要增加液态钢的氮溶解度,增加0.1%(质量分数)的碳即能显著增大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锰元素既增加液态钢中的饱和氮溶解度,又增加凝固初期的最小氮溶解度。适当的锰含量能扩大并稳定奥氏体相区,避免"铁素体阱"的出现。少量的镍含量既增加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缩小高温δ铁素体存在的温度区间,也能使钢在室温下有完全的奥氏体组织。加压冶炼能有效促进氮溶解度。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Cr23C6,Cr2N。采用热力学计算工具可以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组织控制、热处理和热加工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LC 奥氏体不锈钢 氮溶解度 合金设计
下载PDF
不锈钢冶炼及凝固过程氮的控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姜周华 陈兆平 黄宗泽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5,39,共5页
总结了氮在不锈钢中有害和有利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氮分压对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的影响,理论分析了不锈钢熔体吸氮和脱氮的动力学,指出了真空和高压分别是生产超低氮和高氮钢的主要方法。结合以往... 总结了氮在不锈钢中有害和有利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氮分压对不锈钢熔体中氮溶解度的影响,理论分析了不锈钢熔体吸氮和脱氮的动力学,指出了真空和高压分别是生产超低氮和高氮钢的主要方法。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提出了生产超低氮铁素体不锈钢和高氮不锈钢的具体工艺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溶解度 热力学 动力学 超低铁素体不锈钢 不锈钢
下载PDF
高压-底吹氮法高氮钢精炼的热力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爱民 赵定国 +2 位作者 白艳江 刘新生 王书桓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3-246,共4页
保持恒定的底吹N_2流量,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内对高氮钢的精炼进行了热力学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正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高氮钢氮溶解度的因素中压力影响最大,氮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合金组分(Cr,Mn)的影响次之且Cr的影响大... 保持恒定的底吹N_2流量,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内对高氮钢的精炼进行了热力学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正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高氮钢氮溶解度的因素中压力影响最大,氮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合金组分(Cr,Mn)的影响次之且Cr的影响大于Mn,氮溶解度随着Cr,Mn含量增加而增大;温度的影响最小,氮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溶解度 压力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真空感应炉冶炼含氮316L不锈钢的控氮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波 刘海定 +3 位作者 黄国平 罗维凡 万红 寇涛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3年第2期359-361,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氮分压与316L不锈钢中氮溶解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钢中氮的溶解度随着氮分压的增大而增大.500 kg真空感应炉内冶炼含氮316L奥氏体不锈钢(N:0.1%~0.2%),在充氮至(0.2~0.8)&#215;105 Pa时加入FeCrN(Cr:60%,N:6%... 通过试验研究了氮分压与316L不锈钢中氮溶解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钢中氮的溶解度随着氮分压的增大而增大.500 kg真空感应炉内冶炼含氮316L奥氏体不锈钢(N:0.1%~0.2%),在充氮至(0.2~0.8)&#215;105 Pa时加入FeCrN(Cr:60%,N:6%).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环境中加入FeCrN,在充氮至(0.2~0.3)&#215;l05 Pa时氮的收得率为65%~80%;在充氮至(0.5~0.6)&#215;105 Pa时氮的收得率为80%~90%;进一步提升炉内氮气压力至0.8&#215;105Pa,控制合适的钢液温度,氮的收得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感应熔炼 316L不锈钢 氮溶解度 收得率
下载PDF
20 t级1Mn18Cr18N高氮钢的冶炼技术研究
14
作者 曾杰 罗玉立 +5 位作者 李连龙 叶成立 张利根 路正平 王承 陈庚 《大型铸锻件》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1Mn18Cr18N是一种高强度、高抗腐蚀性的不锈钢,通常用于发电机护环上。它的主要成分为18%的锰、18%的铬和0.47%以上的氮。通过1Mn18Cr18N钢中氮的溶解度计算,确定了其成分控制目标。通过氮的合金化方案控制,得到了成分合适的电极;通过... 1Mn18Cr18N是一种高强度、高抗腐蚀性的不锈钢,通常用于发电机护环上。它的主要成分为18%的锰、18%的铬和0.47%以上的氮。通过1Mn18Cr18N钢中氮的溶解度计算,确定了其成分控制目标。通过氮的合金化方案控制,得到了成分合适的电极;通过在常压100%N_(2)气氛下进行电渣重熔,成功冶炼了一支重量20 t级的1Mn18Cr18N高氮钢电渣锭,该钢锭成分均匀、纯净度良好,N能达到0.65%及以上的良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n18Cr18N 电渣重熔 溶解度
下载PDF
高压-底吹氮法高氮钢冶金动力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艳江 王书桓 +1 位作者 赵定国 刘新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23-226,共4页
以18Cr18Mn钢为对象,对高压-底吹氮法高氮钢冶金动力学机理进行实验研究.温度分别为1860,1890,1920 K时测得氮在18Cr18Mn钢中的表观传质系数分别为3.809×10^(-3),4.061×10^(-3),5.743×10^(-3)m/min;温度为1890K、压力分... 以18Cr18Mn钢为对象,对高压-底吹氮法高氮钢冶金动力学机理进行实验研究.温度分别为1860,1890,1920 K时测得氮在18Cr18Mn钢中的表观传质系数分别为3.809×10^(-3),4.061×10^(-3),5.743×10^(-3)m/min;温度为1890K、压力分别为0.5,1.0,1.5 MPa的情况下,底吹40 min后钢中的氮含量基本达到饱和.实验结果表明,增氮反应既不是一级反应也不是二级反应,而是由界面化学反应及液相边界层扩散混合控制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传质系数 反应级数 溶解度
下载PDF
脱氮性熔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巧琦 吴华杰 王喆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11期2620-2624,共5页
在热力学上利用固氮能力良好的熔渣来脱氮是可行的,但在工业中直接用于脱氮的炉渣尚未见报道,脱氮性熔渣可能用于防止钢液吸氮。本文归纳了熔渣氮容量和氮分配比的热力学,概括了温度和氧氮分压、不同成分和光学碱度对熔渣氮容量的影响规... 在热力学上利用固氮能力良好的熔渣来脱氮是可行的,但在工业中直接用于脱氮的炉渣尚未见报道,脱氮性熔渣可能用于防止钢液吸氮。本文归纳了熔渣氮容量和氮分配比的热力学,概括了温度和氧氮分压、不同成分和光学碱度对熔渣氮容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氮溶解度的研究方法和目前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脱氮性熔渣研究进展的总结,为深化熔渣脱氮理论、为低氮钢在工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的熔渣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渣 容量 氮溶解度
下载PDF
电渣冶炼高氮钢气泡产生的机理及控制
17
作者 戴栋 张雲飞 +2 位作者 赵英利 肖连华 何新 《河北冶金》 2019年第9期20-23,28,共5页
针对高氮钢电渣重熔冶炼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缺陷,从气泡产生的位置、宏观形貌及生产现场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认为材料成分体系及烟罩的气密性是造成电渣锭气泡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成分体系、改善设备的气... 针对高氮钢电渣重熔冶炼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缺陷,从气泡产生的位置、宏观形貌及生产现场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认为材料成分体系及烟罩的气密性是造成电渣锭气泡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成分体系、改善设备的气密性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高氮钢气泡溢出的问题,获得了质量良好的电渣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锭 气泡 氮溶解度 烟罩 气密性
下载PDF
C-HRA-5含Nb奥氏体耐热钢中氮的溶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旭泽 李花兵 +3 位作者 杨守星 冯浩 姜周华 徐芳泓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9-717,共9页
为实现C-HRA-5含Nb奥氏体耐热钢冶炼过程气相氮合金化精确控制,进行了0.033~0.1 MPa氮气压力和1 793~1 853 K下的气相渗氮实验,建立了含Nb耐热钢的氮溶解度模型和气相渗氮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考虑Cr、Ni与Nb对氮活度相互作用系数,... 为实现C-HRA-5含Nb奥氏体耐热钢冶炼过程气相氮合金化精确控制,进行了0.033~0.1 MPa氮气压力和1 793~1 853 K下的气相渗氮实验,建立了含Nb耐热钢的氮溶解度模型和气相渗氮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考虑Cr、Ni与Nb对氮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含Nb奥氏体耐热钢的氮溶解度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氮溶解度随冶炼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氮气压力增大而增大且符合Sieverts定律。气相-钢液间的渗氮动力学过程主要受界面化学反应速率控制,氮溶解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氮气压力则对其无明显影响,C-HRA-5钢的氮溶解反应速率常数可表示为lgk=2.1-7 889/T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耐热钢 氮溶解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Key nitroge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revealed by the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nitrat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China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海燕 俞志明 +4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袁涌铨 卢光远 刘丽丽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nitrate (δ15NO3)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urface water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n 2009 and 2010. δ15NO3 varied between -4.6‰ and 8.9...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nitrate (δ15NO3)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urface water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n 2009 and 2010. δ15NO3 varied between -4.6‰ and 8.9%0 with changes in temperature, salinity,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pool. In February, biological processes decreased because of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mean δ15NO3 near the river mouth was 2.4%0. In May, δ15NO3 was the highest in the surface waters among all seasons. Analysis on the conservative mixing revealed assimilation, and this finding is supported b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l a and δ15NO3. The fractionation factor of assimil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2.0‰ by the Rayleigh equation. Nitrification was supported based on the mixing behaviors in November 2010 and the low δ15NO3 values in May and November 2009. The high ammoni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adjacent marine area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tal organic nitrogen and δ15NO3 in November 2010 indicated that mineralization was taking p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IMILATION NITRIFICATION MINERALIZATION EUTROPHICATION
下载PDF
Distributions of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被引量:4
20
作者 LI Zhengyan BAI Jie +1 位作者 SHI Jinhui GAO Huiw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200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To study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two cruise surveys were undertaken in August (summer) 2000 and January (winter) 2001,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595 water samples... To study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two cruise surveys were undertaken in August (summer) 2000 and January (winter) 2001,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595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91 stations and five nutrients, i.e., nitrate, nitrite, ammonia, phosphate and silicate, were analyzed for each s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in the Bohai Sea in winter (6.529 μmol L -1)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3.717 μmol L -1).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winter (0.660 μmol L -1) i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0.329 μmol L -1). Mean silicate concentration in winter (7.858 μmol L -1) is, however,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summer (7.200 μmol L -1). Nutrients also vary considerably in different areas in Bohai Sea. DIN concentration in the Laizhou Bay (4.444 μmol L -1), for exampl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ohai Bay (2.270 μmol L -1) and Bohai Strait (2.431 μmol L -1), which is caused by the discharge of large amounts of nitrogen into Laizhou Bay via Yellow River. The nutrients show different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summer, nutrients in bottom layer are generally richer than those in surface and middle layers. In winter, however, nutrien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ayers. Compared with historic data, DIN contents have increased continually since the early 1980 s. Based on atomic ratios of different nutrients, nitrogen is still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algal growth in the Bohai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Sea inorganic nutrient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