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木质素缓释肥料氮磷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启红 伍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143,共3页
通过对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进行盆栽试验,探索其对肥料中氮、磷利用率的影响,为亚铵法制浆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理想途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以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具有缓释作用,能够抑... 通过对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进行盆栽试验,探索其对肥料中氮、磷利用率的影响,为亚铵法制浆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理想途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以亚铵法制浆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复混肥,具有缓释作用,能够抑制肥料中氮的释放速度,提高氮的利用率;并能增强磷在土壤中的溶解,促进磷的活化,提高磷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科学 复混肥 试验 木素质 氮磷利用率
下载PDF
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晌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亮 谢为天 +1 位作者 王日初 黄银姬 《饲料广角》 2008年第6期30-31,43,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前期(1~21日龄)提高7... 本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前期(1~21日龄)提高7.35%(P<0.05)和2.71%(P>0.05)、后期(21~42日龄)提高4.25%(P<0.05)和5.55%(P<0.05)、全期(1~42日龄)提高5.19%(P<0.05)和4.69%(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12%(P<0.05)和4.08%(P<0.05)(1~21日龄)、5.00%(P<0.05)和6.36%(P<0.05)(21~42日龄)、6.06%(P<0.05)和5.56%(P<0.05)(1~42日龄)。复合酶组比对照组鸡粪中氮、磷的含量分别降低14.92%(P<0.05)、11.30%(P<0.05),氮、磷利用率提高15.11%(P<0.05)、8.49%(P<0.05);益生素组对肉鸡氮、磷含量及氮、磷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益生素 氮磷利用率 肉鸡
下载PDF
化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氮磷吸收转化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婉薷 巩宏杰 +2 位作者 李竹 嵇康轩 王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0-106,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化肥水平对双季稻产量、各生育期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水稻季,5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1)、7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2)、10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3)、15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4)处理较不施氮...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化肥水平对双季稻产量、各生育期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水稻季,5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1)、7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2)、10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3)、15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4)处理较不施氮磷肥(T0)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42.82%~79.62%、24.28%~48.37%、37.85%~77.48%,其中T2处理的边际效应最高;施肥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和磷素的积累总量(3季平均)分别较T0处理显著提高39.48%~108.40%和46.08%~113.90%;随着化肥投入量的增加,氮肥、磷肥吸收利用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T2处理最高、T4处理最低,T2处理的氮肥、磷肥吸收利用率较T4处理显著提高了21.26%~39.77%、28.25%~53.60%。综合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与10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3)相比,7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2)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且氮肥、磷肥吸收利用率最高,所以双季稻产区有减肥30%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吸收 氮磷利用率 养分管理
下载PDF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国军 马晓燕 +1 位作者 姚琴 徐霞 《乡村科技》 2022年第7期65-67,共3页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较多。在生产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植水稻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此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可在氮肥减量18.2%的条件下比常规施肥增产3.5%;配方施肥的氮肥农学效...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较多。在生产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植水稻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此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可在氮肥减量18.2%的条件下比常规施肥增产3.5%;配方施肥的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常规施肥均有所提高;配方施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均比常规施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钾利用率 农学效率 偏生产力 水稻
下载PDF
养分管理对油麦菜氮磷养分利用率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年耀萍 夏体渊 +2 位作者 何明珠 章君果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6,共10页
在云南滇池流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用量对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磷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以T1~T9分别表示9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①油麦菜产量以T3(N90P126K180)处理时相对较... 在云南滇池流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用量对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磷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以T1~T9分别表示9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①油麦菜产量以T3(N90P126K180)处理时相对较高,达到28 968.75 kg/ha;硝酸盐含量除T4(N180P126K180)、T5(N270P126K180)和T8(N180P189K180)外,其余处理污染等级均为四级;综合氮、磷养分利用率两项指标分析,T4(N180P126K180)与T9(N90P63K180)处理下油麦菜的养分利用率较高,分别为17.42%,2.10%与20.14%,2.05%.②同一钾肥施用量下,适量氮磷肥配施的处理,相应的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磷养分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偏施氮磷肥或过量施肥的处理.因此,控制氮磷肥施用量,合理优化氮磷配比,能提高养分利用率和蔬菜品质,是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 油麦菜 硝酸盐含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家赫 许世玲 +6 位作者 左妍 张立坤 李瑞红 郭文飞 吴彦 赵春龙 于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4-743,共10页
为了探寻更清洁高效的养殖模式,研究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了改良,对5个月试验周期内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和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池塘水体的理化指标呈波动性变化,试验结束时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为4.85和1.04 mg/L,总... 为了探寻更清洁高效的养殖模式,研究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了改良,对5个月试验周期内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和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池塘水体的理化指标呈波动性变化,试验结束时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为4.85和1.04 mg/L,总氮浓度符合淡水养殖尾水排放二级标准。饲料和底泥是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池塘氮元素输入量的50.6%和43.7%,磷元素输入量的49.4%和46.9%;底泥积累是池塘氮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池塘氮磷元素输出量的53.3%和78.7%。试验池塘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65.2%和16.6%,其中鲤对氮磷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鱼类(P<0.05),鲢、鳙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改良后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降低了营养负荷,提高了养殖生物的氮磷利用率,减轻了养殖尾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是一种成本较低且可持续发展的池塘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收支 氮磷利用率 养殖尾水
下载PDF
对虾、青蛤和江蓠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常杰 田相利 +5 位作者 董双林 王大鹏 包杰 马甡 孙怡超 孙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33-39,共7页
为减少养殖污水中营养盐的排放量,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青蛤(Cyclina sinesis)和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不同混养系统的氮(N)、磷(P)收支状况... 为减少养殖污水中营养盐的排放量,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青蛤(Cyclina sinesis)和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不同混养系统的氮(N)、磷(P)收支状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的单养组投放的饵料占N总输入的75.5%,占P总输入的93.6%,混养组投放的饵料占N总输入的54.7%~64.8%,占P总输入的81.6%~88.7%;在支出项目中,单养组和混养组收获的养殖生物分别占N总输入的25.0%和44.4%~51.5%,占P总收入的11.2%和25.1%~31.8%;底泥沉积N,P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单养组和混养组分别占总输入的45,1%和30.0~32.5%,68.3%和50.3%~57.1%,其中混养组N,P的底泥沉积量低于单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支 变动 氮磷利用率 混养
下载PDF
牙鲆和贝类混养池塘中氮、磷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杉 吴立新 +1 位作者 姜志强 张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对在不同混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模式下的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饵料是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氮总输入的71.6%~87.1%和磷总输入的67.0%~79.3%;... 对在不同混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模式下的氮、磷收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饵料是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氮总输入的71.6%~87.1%和磷总输入的67.0%~79.3%;由海水带入的氮和磷占氮、磷总输入的10.9%~14.6%和17.0%~20.2%;在氮、磷支出中,收获的养殖生物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20.4%~34.1%和15.5%~24.8%,沉积物为氮、磷支出的主要途径,各占氮、磷总输入的69.6%~73.4%和86.7%~93.5%;3种模式下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9.8%~31.1%和5.6%~24.3%。本试验中的最佳养殖模式为牙鲆(小规格鱼)-缢蛏(小规格,高密度),该混养模式产量高,对氮、磷的利用率高,污水排放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缢蛏 文蛤 混养 收支 氮磷利用率
下载PDF
油菜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谌元岩 王培秋 李泽恒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举措,为掌握油菜施肥后的氮、磷、钾利用率和生产100kg油菜籽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量,2015年在安化县冷市镇进行了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旨在建立精准的油菜施肥指标体... 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举措,为掌握油菜施肥后的氮、磷、钾利用率和生产100kg油菜籽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量,2015年在安化县冷市镇进行了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旨在建立精准的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指导农民实行油菜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合理施肥 田间试验 、钾利用率
下载PDF
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艳 杨新平 +1 位作者 余正美 吴尚斌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6年第5期40-41,共2页
针对农户多年来偏施无机氮肥,很少施钾肥,有机肥使用量逐年减少的生产实际,为探索不同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高效节能。
关键词 水稻 、钾利用率 效果
下载PDF
贵州省紫云县坝羊乡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
11
作者 陈佳桂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0期33-34,共2页
为掌握油菜施肥后的氮、磷、钾利用率情况,在紫云县坝羊乡进行了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指导当地农民实行油菜合理施肥,对于油菜生长和农民增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油菜 、钾利用率 试验
下载PDF
枞阳县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12
作者 谢海林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1年第6期49-50,共2页
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举措。为掌握油菜施肥后的氮、确、钾利用率和生产100kg油菜籽吸收的氮、磷、钾养分量,2019年在机阳县官埠桥镇进行了油菜氮、确、钾肥利用率对比试验,旨在建立精准的油菜施肥指标体系... 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举措。为掌握油菜施肥后的氮、确、钾利用率和生产100kg油菜籽吸收的氮、磷、钾养分量,2019年在机阳县官埠桥镇进行了油菜氮、确、钾肥利用率对比试验,旨在建立精准的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指导农民实行油菜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合理施肥 田间试验 、钾利用率
下载PDF
水产养殖系统氮磷营养盐收支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申 高珊珊 +3 位作者 蒋力 黎祖福 申倩倩 冯建祥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7,共8页
氮、磷营养盐是水产养殖主要的污染来源,探究其收支能揭示水体及养殖生物体中物质的来源与变动,是有效评价养殖池塘中各营养物质来源与作用、物质转化效率和养殖污染程度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水产养殖系统N、P收支的最新研究进展,比... 氮、磷营养盐是水产养殖主要的污染来源,探究其收支能揭示水体及养殖生物体中物质的来源与变动,是有效评价养殖池塘中各营养物质来源与作用、物质转化效率和养殖污染程度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水产养殖系统N、P收支的最新研究进展,比较不同养殖系统氮磷利用率,梳理养殖系统中氮磷收支与养殖产量和品质、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更有效地提高氮磷利用率、优化养殖结构和渔业生态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支 氮磷利用率 水产养殖污染 养殖模式 渔业生态化
下载PDF
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璐 李学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朱挺兵 杨德国 朱永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9,共7页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月份。氮磷收支研究表明,饲料是养殖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占氮总输入的(87.43±0.19)%,占磷总输入的(94.52±0.09)%。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综合积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72.07±1.04)%和(85.27±1.08)%,其次是养殖鱼类,终末水层积累的氮磷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小。养殖池塘的氮、磷平均利用率分别为17.51%和9.7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和鲢之间的氮、磷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生态混养 收支 氮磷利用率
下载PDF
典型池塘养殖模式的氮磷收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渝钦 陈曦 +9 位作者 孟顺龙 李菲 裘丽萍 李丹丹 王伟萍 徐慧敏 宋超 范立民 胡庚东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6期140-147,共8页
池塘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主要的经营模式,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而在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是水体中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探究其收支是评价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的利用率、转化率及养殖水体污染程度的有效方法。综述了近... 池塘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主要的经营模式,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而在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是水体中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探究其收支是评价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的利用率、转化率及养殖水体污染程度的有效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池塘养殖系统中的氮、磷收支情况及系统中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率,分析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收支研究的意义,为减少水体中氮磷的沉积、提高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收支 循环 氮磷利用率 优化养殖模式
下载PDF
大薸与满江红对网箱养殖长吻鮠氮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奇杰 李猛 +3 位作者 马旭洲 王武 高建忠 李星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为缓解网箱养鱼对承载水体造成的污染,以漂浮植物大藻(Pistia stratiotes L.)和满江红[Azolla imbircata(Roxb.)Nakai]为研究对象,设置满江红、大藻及混养三组生态网箱以及传统网箱,探究种植水生植物对网箱养殖长吻(?)氮磷排放的影响。... 为缓解网箱养鱼对承载水体造成的污染,以漂浮植物大藻(Pistia stratiotes L.)和满江红[Azolla imbircata(Roxb.)Nakai]为研究对象,设置满江红、大藻及混养三组生态网箱以及传统网箱,探究种植水生植物对网箱养殖长吻(?)氮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生态网箱(满江红、大藻、混养)和传统网箱氮的回收率分别为38.43%、36.20%、36.14%和34.18%,磷的回收率分别为30.09%、29.01%、28.18%和27.00%,三组生态网箱的氮磷回收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而大藻生态网箱的氮磷回收率与混养生态网箱无显著性差异,满江红生态网箱的氮回收率与大藻及混养生态网箱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三组生态网箱间磷的回收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四组网箱之间的氮磷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满江红对氮磷移除效果优于大藻和混养,当网箱面积与满江红种植面积为1:24.64左右时,养殖长吻(?)网箱的氮和磷为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薸 满江红 生态网箱 回收率 氮磷利用率
下载PDF
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氮磷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卓佳 虞为 +2 位作者 朱长波 文国樑 马广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5,共6页
采用18个36m2的围隔进行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研究其氮磷收支的差异。各围隔放养对虾(全长为0.045 cm)均为3 000尾,放养罗非鱼((201±25)g/尾)分别为0尾(F组)、4尾(A组)、8尾(B组)、12尾(C组)、18尾(D组)、24尾(E组),试验... 采用18个36m2的围隔进行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研究其氮磷收支的差异。各围隔放养对虾(全长为0.045 cm)均为3 000尾,放养罗非鱼((201±25)g/尾)分别为0尾(F组)、4尾(A组)、8尾(B组)、12尾(C组)、18尾(D组)、24尾(E组),试验期间各围隔均不进行水交换,试验周期为70 d。结果表明,饲料和水环境调控剂是输入氮磷的主要来源,两者在对虾单养组中占氮磷总输入的87.8%和97.9%,在对虾混养组中占氮磷总输入的81.8%~91.9%和96%~98.7%。养殖生物和底泥沉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渠道,对虾单养组养殖生物占氮磷总输出的23.4%和10.5%,底泥沉积占氮磷总输出为50.5%和80%;对虾混养组中养殖生物占氮磷总输出的36%~47%和14.8%~18.1%,底泥沉积占氮磷总输出的28.1%~39.4%和72.3%~78%。C组为效果最佳组,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47%和18.1%,其中对虾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36.9%和16%,均大于其他混养组,且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研究表明,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明显提高了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减少了氮磷在池塘底部的沉积,凡纳滨对虾(8.3×105尾/hm2)和罗非鱼(3 320尾/hm2)混养可取得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学 对虾 罗非鱼 混养 收支 利用率
下载PDF
膨化沉性饲料和粉状饲料对菊黄东方鲀生长和氮磷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永士 施永海 +3 位作者 谢永德 张海明 张忠华 蒋飞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5期253-258,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膨化沉性饲料在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养殖中的合理应用,在盐度7~10、水温22.6~29.4℃条件下,于室内水泥池开展了为期62 d的膨化沉性饲料与粉状饲料饲喂菊黄东方鲀的对比试验,比较2种饲料对鱼体生长和养殖系统氮(N... 为进一步探究膨化沉性饲料在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养殖中的合理应用,在盐度7~10、水温22.6~29.4℃条件下,于室内水泥池开展了为期62 d的膨化沉性饲料与粉状饲料饲喂菊黄东方鲀的对比试验,比较2种饲料对鱼体生长和养殖系统氮(N)、磷(P)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饲料组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净产量、成活率、比肠长、肥满度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膨化沉性饲料组鱼的肝体比、脏体比显著高于粉状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粉状饲料组(P<0.05)。(2)饲料是养殖系统中N、P的主要输入源,分别占总输入的67.7%~72.9%和76.4%~82.6%,其次为水体和养殖生物;养殖试验中膨化沉性饲料组投入的N、P量(51.46、9.64 g/m^2)显著低于粉状饲料组(65.97、14.18 g/m^2)(P<0.05)。(3)废水(换水+终末水体)为N、P的主要输出源,分别占输入总量的61.7%~62.8%和45.2%~51.7%,其次为鱼体固定和吸污输出;膨化沉性饲料组经废水输出的P(5.71 g/m^2)和经吸污输出的N、P量(4.18、3.48 g/m^2)均低于粉状饲料组(8.88、6.11、4.50 g/m^2)(P<0.05);被鱼体固定的N、P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膨化沉性饲料组N、P的利用率分别为18.0%和16.5%,较粉状饲料组分别高42.9%和139.1%;水体N、P负荷量分别为70.55、15.35 kg/t,较粉状饲料组分别低32.9%和44.1%。研究表明,采用膨化沉性饲料饲喂菊黄东方鲀能提高饲料中N、P的利用效率,降低养殖系统的N、P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收支 膨化沉性饲料 粉状饲料 氮磷利用率 负荷量
下载PDF
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亮 谢为天 +1 位作者 黄银姬 王日初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2008年第3期31-33,共3页
该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5%复合酶的日粮,益生... 该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5%复合酶的日粮,益生素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益生素,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前期(1-21日龄)提高7.35%(P〈0.05)和2.71%(P〉0.05)、后期(21-42日龄)提高4.25%(P〈0.05)和5.55%(P〈0.05)、全期(1-42日龄)提高5.19%(P〈0.05)和4.69%(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12%(P〈0.05)和4.08%(P〈0.05)(1-21日龄)、5.00%(P〈0.05)和6.36%(P〈0.05)(21-42日龄)、6.06%(P〈0.05)和5.56%(P〈0.05)(1-42日龄)。复合酶组比对照组鸡粪中氮、磷的含量分别降低14.92%(P〈0.05)、11.30%(P〈0.05),氮、磷利用率提高15.11%(P〈0.05)、8.49%(P〈0.05);益生素组对肉鸡氮、磷含量及氮、磷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益生素 生产性能 氮磷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一莹 张畅 +6 位作者 袁静超 刘剑钊 王乃卉 梁尧 范围 任军 蔡红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9-1625,共17页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东北黑土区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耦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选择位于东北黑土区的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牧系统为研究边界,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和文献,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NUtrient flows i...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东北黑土区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耦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选择位于东北黑土区的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牧系统为研究边界,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和文献,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定量分析1990—2020年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流动、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探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氮磷排放的驱动作用,并设置平衡施肥(减少化肥施用)和有机肥替代(提升有机物料替代)两种情景评估该县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相对于1990年,2020年农安县农牧体系氮磷输入量分别下降45%和23%,其中化肥施用是最大的输入项。作物和农牧系统养分利用率波动增加,而畜禽系统养分利用率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农牧体系氮磷损失量较1990年分别减少41%和增加29%。农田氨挥发、径流侵蚀和畜禽粪便直排为主要排放途径。通过平衡施肥和有机替代,土壤氮磷积累处于较低水平,至2030年农安县化学氮肥有80%的减施潜力,化学磷肥有85%的减施潜力,且氮磷养分环境排放均减少67%,作物和农牧系统养分利用率均增长50%以上。综上,农安县农牧体系未来可通过增加秸秆和粪便还田量提升化肥减施潜力。东北黑土区应继续深化化肥零增长政策,推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系统协同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 农业绿色发展 氮磷利用率 NUFER模型 减施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