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在分析氮物质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土柱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得到了NH+4-N、NO-3-N在土柱内的时空变化过程。在分析实测资料后,建立了考虑氮的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 在分析氮物质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土柱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得到了NH+4-N、NO-3-N在土柱内的时空变化过程。在分析实测资料后,建立了考虑氮的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运用最优化技术率定模型参数,参数验证结果与独立的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类污染物 迁移转化 物理模型 土壤污染
下载PDF
水中氮类污染物的联系与区别 被引量:9
2
作者 汪志国 李国刚 《干旱环境监测》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叙述了水体中含氮类污染物的来源、种类、相互转化方式和条件、表征意义等,以便对水中氮类污染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 氮类污染物 联系 区别 水体
下载PDF
苏州古城区域河道碳氮磷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白冬锐 张涛 +6 位作者 陈坦 王洪涛 金曦 郑凯旋 李忠磊 杨婷 金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03-1415,共13页
苏州是水质型缺水城市,节水、减排、控源和截污等工程实施后,水质问题依然严峻.为了解苏州古城区域河道中碳氮磷类污染物的总量及分布特征,提出河道疏浚决策依据,于2019年春季在苏州古城区域采集了20个代表性断面的河道底泥和水体样品,... 苏州是水质型缺水城市,节水、减排、控源和截污等工程实施后,水质问题依然严峻.为了解苏州古城区域河道中碳氮磷类污染物的总量及分布特征,提出河道疏浚决策依据,于2019年春季在苏州古城区域采集了20个代表性断面的河道底泥和水体样品,测定了河道底泥的深度,分析了河道底泥和水体样品中碳氮磷类污染指标的含量,评价了河道底泥和水体的污染程度,并预测了换水、引水、降雨和疏浚情境下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苏州古城区域河道底泥深度在22~1 025 mm之间(均值为266 mm),底泥总质量约为5.2×10^(5)t.底泥中总有机碳、总氮、氨氮、总磷和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4%、2 074 mg·kg^(-1)、140.2 mg·kg^(-1)、1 765 mg·kg^(-1)和57.2 mg·kg^(-1),属中度污染,总磷含量超标点超过90%,环城河污染程度最高,建议优先疏浚.水体中总有机碳、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凯氏氮、总磷和磷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7.8、0.6、13.1、2.5、0.643、1.3、0.18和0.09 mg·L^(-1),属重度污染,为劣V类地表水,总氮浓度严重超标.基于沿程碳氮磷类污染物总量的分布情况,苏州古城区域河道疏浚推荐顺序为环城河、古城北部河道、干将河和古城南部河道.降雨情景下,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高,将导致河道水质急剧下降;换水和引水情境下水中总氮总量均减少0.2 t,完全疏浚后水中总氮总量分别进一步减少4.58 t和2.19 t.底泥磷以外源输入为主,可受纳部分水体中的磷,故疏浚后,水体中总磷总量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区域河道 底泥 水体 污染物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嘉善市成功应用污水处理生物滤池
4
《水务世界》 2012年第4期58-59,共2页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内的崛起,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快速工业化导致污染,特别是对水系统的污染日益加重。人为污染使水体中氧气被消耗,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增加了水资源的毒性。各种形态的有机污染物和氮...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内的崛起,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快速工业化导致污染,特别是对水系统的污染日益加重。人为污染使水体中氧气被消耗,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增加了水资源的毒性。各种形态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类污染物会严重损害整个水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污水处理 中国 应用 人为污染 水体系统 氮类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