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稻氮吸收转运利用生理机制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超
项超
+2 位作者
曲丽君
张俊巍
石英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水稻需求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已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给剖析水稻耐低氮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水稻氮素吸收...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水稻需求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已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给剖析水稻耐低氮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利用的生理机制及氮高效型水稻的形态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近年来水稻耐低氮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及水稻耐低氮遗传基础方面作了分析,包括耐低氮QTL定位与克隆、转录组研究、蛋白组研究等。目前关于水稻对氮素响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的机制仍是一个谜团。开展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基因/QTL以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的研究是选育优良氮高效品种工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吸收转运利用
生理机制
耐低氮
遗传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序摆抛栽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郭保卫
张洪程
+7 位作者
朱大伟
许轲
霍中洋
魏海燕
戴其根
高辉
胡雅杰
崔培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11,共15页
有序化栽插是抛秧稻稳定高产和进一步超高产的基础,明确有序抛栽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特点对其氮素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对新型秧盘培育稻株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比较,研究水稻钵苗有序化栽...
有序化栽插是抛秧稻稳定高产和进一步超高产的基础,明确有序抛栽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特点对其氮素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对新型秧盘培育稻株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比较,研究水稻钵苗有序化栽插超高产的氮素吸收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水稻有序摆抛栽各生育时期全株含氮率低于撒抛,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吸氮量相对较低,拔节后吸氮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撒抛,阶段吸氮量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三连孔和二连孔植株各生育时期含氮率较高,且前期能保持适宜的吸氮量,拔节后吸氮能力显著增强,抽穗期、成熟期吸氮量和阶段吸氮量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2)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产量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氮素利用率各指标、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在不同连孔处理间均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百千克籽粒需氮量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3)不同抛栽方式处理穗后穗部含氮率和吸氮量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茎鞘和叶片呈现相反的趋势;不同连孔处理穗后叶片和穗部含氮率均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抽穗期茎鞘的含氮率差异不显著,各器官中的吸氮量亦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不同抛栽方式间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表现摆栽>点抛>撒抛,而茎鞘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在不同连孔处理间均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水稻有序摆抛栽,尤其是二连孔有序摆抛,前期有合理含氮量和积累量,抽穗后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其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相对较高,是水稻有序摆抛栽高产的营养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序摆抛栽
三连孔
二连孔
氮素
吸收
利用
与
转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氮吸收转运利用生理机制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超
项超
曲丽君
张俊巍
石英尧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安徽两系杂交水稻技术集成与产业化"(2011GA710008)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稻抗倒伏基因定位与评价体系研究"(090411016)
文摘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水稻需求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已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给剖析水稻耐低氮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利用的生理机制及氮高效型水稻的形态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近年来水稻耐低氮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及水稻耐低氮遗传基础方面作了分析,包括耐低氮QTL定位与克隆、转录组研究、蛋白组研究等。目前关于水稻对氮素响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的机制仍是一个谜团。开展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基因/QTL以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的研究是选育优良氮高效品种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吸收转运利用
生理机制
耐低氮
遗传基础
Keywords
rice
assimilation
transport and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low nitrogen tolerance
genetic basis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序摆抛栽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郭保卫
张洪程
朱大伟
许轲
霍中洋
魏海燕
戴其根
高辉
胡雅杰
崔培媛
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11,共15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重点项目[CX(15)100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
+3 种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6KJB210014)
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基金项目(2015CXJ042)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325
SXGC(2014)315]资助~~
文摘
有序化栽插是抛秧稻稳定高产和进一步超高产的基础,明确有序抛栽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特点对其氮素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对新型秧盘培育稻株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比较,研究水稻钵苗有序化栽插超高产的氮素吸收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水稻有序摆抛栽各生育时期全株含氮率低于撒抛,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吸氮量相对较低,拔节后吸氮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撒抛,阶段吸氮量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三连孔和二连孔植株各生育时期含氮率较高,且前期能保持适宜的吸氮量,拔节后吸氮能力显著增强,抽穗期、成熟期吸氮量和阶段吸氮量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2)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产量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氮素利用率各指标、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在不同连孔处理间均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百千克籽粒需氮量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3)不同抛栽方式处理穗后穗部含氮率和吸氮量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茎鞘和叶片呈现相反的趋势;不同连孔处理穗后叶片和穗部含氮率均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抽穗期茎鞘的含氮率差异不显著,各器官中的吸氮量亦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不同抛栽方式间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表现摆栽>点抛>撒抛,而茎鞘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在不同连孔处理间均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水稻有序摆抛栽,尤其是二连孔有序摆抛,前期有合理含氮量和积累量,抽穗后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其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相对较高,是水稻有序摆抛栽高产的营养生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有序摆抛栽
三连孔
二连孔
氮素
吸收
利用
与
转运
Keywords
Rice
Ordered transplanting and optimized broadcasting
3-hole gathered
2-hole gathered
Nitrogen uptake, utilization and translocation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稻氮吸收转运利用生理机制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王超
项超
曲丽君
张俊巍
石英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序摆抛栽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征
郭保卫
张洪程
朱大伟
许轲
霍中洋
魏海燕
戴其根
高辉
胡雅杰
崔培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