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试验研究(二)——基质层及流态对氮素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炜 黄民生 +1 位作者 谢爱军 年跃刚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4期40-44,共5页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基质层及流态对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化河水中氮素污染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砾石基质层厚度从80cm增加到120cm对湿地池净化氮素污染物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将上层砾石替换为沸石后,湿地池对NH3-N的净化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基质层及流态对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化河水中氮素污染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砾石基质层厚度从80cm增加到120cm对湿地池净化氮素污染物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将上层砾石替换为沸石后,湿地池对NH3-N的净化效果明显提高,说明不同的基质材料对NH4+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而将上层砾石替换为炉渣后湿地池对氮素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几乎没有变化;在4种湿地流态中,复合流态(垂直流+潜流)湿地池对TN、NH3-N、NO3-N的去除率均为最高,且与潜流-垂直流相前后次序没有显著相关性;潜流、垂直流湿地池对氮素污染物的去除率介于复合流、表面流之间;表面流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层 流态 富营养化河水 氮素污染物
下载PDF
湿地槽式生态浮床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物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曼玉 赵欣欣 +1 位作者 胡凯 曹文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5,共3页
生态浮床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其主要修复的污染物类型、基质、理化环境等的不同,可将生态浮床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介绍2种湿地槽式生态浮床。为了研究这2种分别以稻草和塑料球为基质的湿地槽式生态浮床(分别定义为... 生态浮床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其主要修复的污染物类型、基质、理化环境等的不同,可将生态浮床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介绍2种湿地槽式生态浮床。为了研究这2种分别以稻草和塑料球为基质的湿地槽式生态浮床(分别定义为浮床1,2)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设计了在水温为22~27℃条件和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浮床1,2对TN、NH+4-N和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2%,88.88%,80.41%和51.86%,86.23%,58.62%;浮床1,2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27.28%~78.32%和19.24%~71.27%。对2个浮床中基质表面微生物相分析发现,稻草表面微生物相优于塑料球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氮素污染物 基质 稻草基质 塑料球基质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中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佳琪 马瑞 孙自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及归宿的关键问题。受含水介质异质性、水流模式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极为复杂,研究十分困难。水流和污染物反应迁移耦合模型可将地下水流、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揭示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 氮素污染物 水流模式 反应迁移模型
下载PDF
复合滤料BAF内氮素污染物转化及特性研究
4
作者 杨宇轩 殷红桂 +2 位作者 唐子夏 汪银梅 曹文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5,共5页
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时,以陶粒填料曝气生物滤池(BAF)(简写为HBAF-PC)为对照组,考察了陶粒/竹丝复合填料BAF(简写为HBAF-FBPC)对氮素污染物转化效果及生物特性。结果表明,HBAF-FBPC和HBAF-PC对TN去除率分别为70.2%~95.7%和32.5%~67... 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时,以陶粒填料曝气生物滤池(BAF)(简写为HBAF-PC)为对照组,考察了陶粒/竹丝复合填料BAF(简写为HBAF-FBPC)对氮素污染物转化效果及生物特性。结果表明,HBAF-FBPC和HBAF-PC对TN去除率分别为70.2%~95.7%和32.5%~67.1%,HBAF-PC出水NO3--N质量浓度介于15.2~48.8 mg/L之间,而HBAF-FBPC出水NO_3^--N质量浓度稳定低于14.5 mg/L;相对于HBAF-PC而言,HBAF-FBPC具有更低的NO_2^--N积累质量浓度。而且因为竹丝的存在,HBAF-FBPC中具有更快的美人蕉生长速率、更高质量浓度的内含物和更丰富的指示性微生物。复合滤料BAF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填料 曝气生物滤池 陶粒 竹丝 氮素污染物
下载PDF
典型入太湖河流夏-秋季氮素污染变化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吕学研 张咏 +3 位作者 徐亮 刘雷 钟声 郭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河流输入是太湖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揭示河流在入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潜在的原因,以江苏省境内典型入湖河流氮素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氮素组成在入湖过程中存在不... 河流输入是太湖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揭示河流在入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潜在的原因,以江苏省境内典型入湖河流氮素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氮素组成在入湖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但是总氮(TN)在入湖过程中均呈升高趋势。分析结果还表明,硝酸盐氮(NO_3^--N)是漕桥河与太滆南运河TN的主要组成,而大浦港TN的主要组成为氨氮(NH_4^+-N)。同时,造成河流氮素变化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河流交汇对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排水对河流氮素污染物的增加也不容忽视,所以在入湖河流氮素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执行"一河一策"和"连片治理"双管齐下的策略,还要采取措施,提升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脱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入太湖河流 氮素污染物 水环境
下载PDF
土壤中的氮素与环境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小兰 李世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43,共8页
综述了全球范围内氮素污染物(包括含氮气态化合物N2O、NO、NO2、NH3和NO3-)的排放源、流量、贮量和对环境的效应;同时,分析了氮素污染物与土壤、氮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土壤氮素 氮素污染物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垂直流湿地去除低C/N比尾水中氮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水成 曹文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140,共5页
构建了2个平行的不同基质的垂直流湿地,研究了2种湿地对低C/N比尾水处理效果、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复合基质湿地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9.6%~94.69%和80.6%~95.1%,而单一陶粒基质湿地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32.88%~72.... 构建了2个平行的不同基质的垂直流湿地,研究了2种湿地对低C/N比尾水处理效果、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复合基质湿地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9.6%~94.69%和80.6%~95.1%,而单一陶粒基质湿地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32.88%~72.04%和34.5%~52.1%,复合基质湿地出水NO_2^--N浓度明显低于陶粒基质湿地。此外,复合基质湿地中的美人蕉的生长量和指示性微生物种群数量也明显优于单一基质湿地。说明复合基质湿地适合处理低C/N比尾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基质 垂直流湿地 陶粒 竹丝 氮素污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