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雨养与灌溉条件下施氮对小麦花后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蔡瑞国
李亚华
+3 位作者
张敏
郭良海
王文颇
周印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57,共7页
为给冀东平原冬小麦雨养和灌溉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京冬8号和宝麦38为材料,在雨养、灌溉条件下各设置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2),研究了两种水分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结...
为给冀东平原冬小麦雨养和灌溉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京冬8号和宝麦38为材料,在雨养、灌溉条件下各设置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2),研究了两种水分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增加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过多施氮会导致产量下降。增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花后各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及叶、茎、鞘的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同时增加了成熟期叶、茎、鞘的氮素残留量。营养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及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在水分条件间和品种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在雨养条件下,京冬8号和宝麦38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40和120kg·hm-2,灌溉条件下均为12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氮肥
氮素累积与转运
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
被引量:
26
2
作者
马耕
张盼盼
+6 位作者
王晨阳
刘卫星
张美微
马冬云
谢迎新
朱云集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805,共8页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灌溉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豫北高产麦田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试验采取灌水与施氮量两因子裂区设计,其中灌水为主区,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灌溉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豫北高产麦田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试验采取灌水与施氮量两因子裂区设计,其中灌水为主区,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和拔节水+开花水灌2水(W2)3个水平;施氮量为副区,设置4个水平,即每公顷施纯氮量0kg(N0)、180kg(N1)、240kg(N2)和300kg(N3)。结果表明,W1和W2下小麦籽粒产量较W0分别提高16.6%和25.6%,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4.2%和19.2%。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与氮素积累和转运有关。灌水增加了茎鞘、叶片和颖轴的氮素累积量,提高了茎鞘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但减小了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贡献率。施氮可显著增加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素转运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氮素累积量和蛋白质产量。与N0相比,成熟期N1、N2和N3籽粒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44.9%、59.3%和60.2%,叶片贡献率分别增加60.2%、40.9%和61.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5.3%、73.5%和79.8%。水氮互作显著影响叶片氮素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但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北高产条件下,不灌水或灌1水时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80~240kg·hm-2,灌2水时适宜施氮量为2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小麦
花后植株
氮素累积与转运
产量
水氮调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小星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陈国鹏
马维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7-1033,共7页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措施下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耕作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cover,TS)、免耕(no-tillage,NT)、免耕覆盖(no-tillage cover,NTS)和传统耕作(tradit...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措施下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耕作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cover,TS)、免耕(no-tillage,NT)、免耕覆盖(no-tillage cover,NTS)和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CK)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TS、NT、NTS处理分别T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增加24.2%、3.9%和5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春小麦各器官氮素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为:子粒>茎杆+叶鞘>叶片>根。NTS处理条件下,其子粒中的氮素分配量最大(152.78 kg/hm^2),与之相比,T、TS、NT处理分别减少了30.4%、12.1%及19.3%,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春小麦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在开花期之后均以NTS处理最大,分别比T、TS、NT处理显著增加37.0%、8.2%、19.1%和22.4%、5.3%、9.5%,但NTS处理小麦氮素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最小(73.04%)。各处理氮肥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呈NTS>TS>NT>T,以NTS处理最高,分别比T处理显著高37.8%、1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因此综合考虑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NTS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最佳耕作模式。本研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耕作措施
氮素累积与转运
原文传递
题名
雨养与灌溉条件下施氮对小麦花后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蔡瑞国
李亚华
张敏
郭良海
王文颇
周印富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5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08S10)
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3-2)
+2 种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220202D-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1407011)
唐山市科技支撑项目(12120202A)
文摘
为给冀东平原冬小麦雨养和灌溉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京冬8号和宝麦38为材料,在雨养、灌溉条件下各设置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2),研究了两种水分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增加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过多施氮会导致产量下降。增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花后各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及叶、茎、鞘的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同时增加了成熟期叶、茎、鞘的氮素残留量。营养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及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在水分条件间和品种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在雨养条件下,京冬8号和宝麦38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40和120kg·hm-2,灌溉条件下均为120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氮肥
氮素累积与转运
产量
Keywords
Winter wheat~ Soil moister
N fertilizer
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Grain yiel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8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
被引量:
26
2
作者
马耕
张盼盼
王晨阳
刘卫星
张美微
马冬云
谢迎新
朱云集
郭天财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805,共8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7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7)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S2010-01-G07)
文摘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灌溉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豫北高产麦田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试验采取灌水与施氮量两因子裂区设计,其中灌水为主区,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和拔节水+开花水灌2水(W2)3个水平;施氮量为副区,设置4个水平,即每公顷施纯氮量0kg(N0)、180kg(N1)、240kg(N2)和300kg(N3)。结果表明,W1和W2下小麦籽粒产量较W0分别提高16.6%和25.6%,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4.2%和19.2%。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与氮素积累和转运有关。灌水增加了茎鞘、叶片和颖轴的氮素累积量,提高了茎鞘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但减小了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贡献率。施氮可显著增加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素转运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氮素累积量和蛋白质产量。与N0相比,成熟期N1、N2和N3籽粒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44.9%、59.3%和60.2%,叶片贡献率分别增加60.2%、40.9%和61.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5.3%、73.5%和79.8%。水氮互作显著影响叶片氮素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但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北高产条件下,不灌水或灌1水时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80~240kg·hm-2,灌2水时适宜施氮量为240kg·hm-2。
关键词
高产小麦
花后植株
氮素累积与转运
产量
水氮调控
Keywords
High-yield wheat
Plant after anthesis
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Grain yield
Regulation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小星
李广
闫丽娟
陈国鹏
马维伟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7-103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378,31560378)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18YF1NA070)
甘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团队项目(2018C-16)共同资助。
文摘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措施下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耕作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cover,TS)、免耕(no-tillage,NT)、免耕覆盖(no-tillage cover,NTS)和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CK)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TS、NT、NTS处理分别T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增加24.2%、3.9%和5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春小麦各器官氮素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为:子粒>茎杆+叶鞘>叶片>根。NTS处理条件下,其子粒中的氮素分配量最大(152.78 kg/hm^2),与之相比,T、TS、NT处理分别减少了30.4%、12.1%及19.3%,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春小麦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在开花期之后均以NTS处理最大,分别比T、TS、NT处理显著增加37.0%、8.2%、19.1%和22.4%、5.3%、9.5%,但NTS处理小麦氮素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最小(73.04%)。各处理氮肥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呈NTS>TS>NT>T,以NTS处理最高,分别比T处理显著高37.8%、1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因此综合考虑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NTS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最佳耕作模式。本研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耕作措施
氮素累积与转运
Keywords
Spring wheat(Triticum aestivuml)
Tillage measures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分类号
S512.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雨养与灌溉条件下施氮对小麦花后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
蔡瑞国
李亚华
张敏
郭良海
王文颇
周印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产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
马耕
张盼盼
王晨阳
刘卫星
张美微
马冬云
谢迎新
朱云集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赵小星
李广
闫丽娟
陈国鹏
马维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