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田氮肥投入和生产效率 被引量:75
1
作者 武良 张卫峰 +4 位作者 陈新平 崔振岭 范明生 陈清 张福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3,共8页
过去40年,中国氮肥用量增加、氮肥效率下降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但中国不同作物氮肥用量及其利用效率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本文通过农户调查及文献资料,对1970~2009年,尤其是从2000到2009年,中国主要农作物施氮量(化肥氮)、产量、氮效... 过去40年,中国氮肥用量增加、氮肥效率下降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但中国不同作物氮肥用量及其利用效率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本文通过农户调查及文献资料,对1970~2009年,尤其是从2000到2009年,中国主要农作物施氮量(化肥氮)、产量、氮效率(氮肥偏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与2000~2003年相比,2008~2009年粮食、蔬菜、果树平均氮肥用量增加,单产增加,氮效率提高。粮食、蔬菜、果树氮肥用量分别增加26、36、107 kg/hm^2,产量分别增加1 280、5 722、18 802 kg/hm^2,氮效率分别增加2.2、6.6、25.2 kg/hm^2。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氮效率都显著提高,而西北、西南和华南等地没有提高。与2000~2003年相比,2008~2009年中国平均氮效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单产大幅提高,而非氮肥用量下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较低,而氮肥用量高,未来在稳定氮肥投入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单产是增效的主要途径。中国蔬菜和果树氮投入量太高,应该加强管理降低氮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农户 氮肥投入 氮效率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土壤地力评估及适宜氮肥投入量估算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雪梅 张蓉蓉 +2 位作者 俞映倞 薛利红 杨梖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256-261,共6页
确定稻田的适宜氮肥投入量是保障耕地持续生产力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而土壤地力直接影响着作物产量与氮投入关系。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稻田系统为对象,调查了当前水稻的氮肥投入现状及产量水平,并对土壤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在... 确定稻田的适宜氮肥投入量是保障耕地持续生产力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而土壤地力直接影响着作物产量与氮投入关系。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稻田系统为对象,调查了当前水稻的氮肥投入现状及产量水平,并对土壤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定针对不同土壤地力的生产目标,给出了不同土壤地力下的适宜氮肥推荐用量及氮肥施用类型,并估算出吴中区现有土壤条件下,高地力田块推荐产量为7.50~9.00 t/hm^2,对应适宜氮肥投入量为140~240 kg/hm^2;中地力田块推荐产量为6.00~8.25 t/hm^2,对应适宜氮肥投入量为130~230 kg/hm^2;低地力田块推荐产量为5.25~7.50 t/hm^2,对应适宜氮肥投入量为130~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地力 水稻产量 氮肥投入 估算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氮肥投入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兵 《山西农经》 2017年第2期74-74,共1页
在棉花生产中,种植密度和氮肥投入非常关键,直接关系着棉花的产量。本文结合相应的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投入对于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棉花种植密度,减少氮肥投入,能够实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氮肥投入 棉花 生产作用
下载PDF
移栽密度及氮肥投入量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3 位作者 张岳芳 周炜 盛婧 陈留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52-3960,共9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在D_(1)(90×10^(4)株·hm^(-2))、D_(2)(120×10^(4)株·hm^(-2))、D_(3)(150×10^(4)株·hm^(-2))等3个移栽密度下,分别设置N_(1)(0 kg·hm^(-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在D_(1)(90×10^(4)株·hm^(-2))、D_(2)(120×10^(4)株·hm^(-2))、D_(3)(150×10^(4)株·hm^(-2))等3个移栽密度下,分别设置N_(1)(0 kg·hm^(-2))、N_(2)(240 kg·hm^(-2))、N_(3)(270 kg·hm^(-2))、N_(4)(300 kg·hm^(-2))等4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对移栽密度和氮肥投入量的协同响应。结果表明:在N_(2)D_(3)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较少,结实率也较低,但N_(2)D_(3)处理有效穗数比N_(2)D_(1)和N_(2)D_(2)平均提高29.3%,较高的水稻有效穗数保证了其产量不减。N_(2)D_(3)处理生物产量比N_(2)D_(1)和N_(2)D_2平均提高17.0%,明显提高的生物产量为水稻获得高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密植减氮的N_(2)D_(3)处理水稻N素累积量提高13.8%,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提高7.1%,N素籽粒生产效率变化不大,N素收获指数则降幅显著;与N_(2)D_(1)和N_(2)D_(2)处理相比较,N_(2)D_(3)处理使水稻N肥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了32.4%、13.8%、54.6%和17.1%。当氮肥投入量较高时,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不同移栽密度下均较高;当氮肥投入量较低时,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在较高移栽密度下能保持较高水平。在常规施氮水平300 kg·hm^(-2)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水稻移栽密度至150×10^(4)株·hm^(-2),降低20%的氮肥投入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使水稻的氮肥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并能保持稻田土壤肥力不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移栽密度 氮肥投入 氮素吸收利用率
原文传递
有机无机配施下露地花椰菜-大白菜氮素吸收利用及其氮肥投入阈值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健航 赵营 +3 位作者 任发春 陈晓群 刘宏斌 张学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5-1463,共9页
2012~2013年在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花椰菜-大白菜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合施氮对蔬菜经济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并提出了两种露地蔬菜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N0)处理... 2012~2013年在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花椰菜-大白菜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合施氮对蔬菜经济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并提出了两种露地蔬菜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N0)处理,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露地蔬菜经济产量,但过量增施氮肥会造成露地花椰菜和大白菜减产。合理地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露地蔬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2012和2013年花椰菜当季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3.3%~26.3%和26.6%~51.8%,大白菜分别为22.3%~51.6%和34.2%~64.4%。同一个蔬菜季内,0~10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随着化肥氮用量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露地蔬菜经济产量、氮素平衡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状况,花椰菜和大白菜的氮肥投入阈值范围分别为[309.0,425.0]和[223.9,392.6],0~100 cm土体无机氮残留区间分别为[155.4,227.9]和[160.6,229.7]。因此,在氮肥投入阈值范围内,可以实现露地蔬菜增产和环境风险降低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花椰菜-大白菜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无机氮累积 氮肥投入阈值
原文传递
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氮肥投入特点及土壤养分负荷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佐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61-2868,共8页
为了解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氮肥投入特点及土壤养分现状,加强汉江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保障汉江源头水质安全.以汉江上游汉中段沿河岸土壤养分分析、农户施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作物种类分析种植... 为了解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氮肥投入特点及土壤养分现状,加强汉江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保障汉江源头水质安全.以汉江上游汉中段沿河岸土壤养分分析、农户施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作物种类分析种植生产体系中氮素输入输出特点及土壤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平均化肥氮投入量为173.9 kg·hm-2(以N计,下同),通过有机肥投入的氮远远小于化肥氮,仅为7.2 kg·hm-2.84.0%的农田氮素样本处于盈余,总体平均盈余量为77.4 kg·hm-2,其中,盈余量超过100 kg·hm-2的样本亦占了40.8%.但养分投入不足表现为氮养分亏缺的样本也占调查样本的16.0%.不同作物比较,水稻田氮肥投入量为202.2 kg·hm-2,高于油菜地施肥量159.9 kg·hm-2.而水稻收获时籽粒和茎叶的氮带出量为197.1 kg·hm-2,高于油菜收获时的带出量103.5 kg·hm-2,因此,水稻田氮盈余量(20.72 kg·hm-2)低于油菜地(72.02 kg·hm-2).调查区土壤养分表现为氮、钾丰富,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低于全国及南方水稻、油菜主产地水平.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不合理的氮肥投入特点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氮素负荷,长期以往将给土壤环境和汉江上游水体造成很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氮肥投入 氮素盈余 土壤养分 负荷分析
原文传递
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氮磷养分投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燕 郑景瑞 +8 位作者 卢慧宇 王云凤 罗彩霞 杜文婷 雷同 张润泽 徐佳星 胡昌录 张树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2-1388,共7页
为明确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施肥现状,并指导农户合理施肥,在汾渭平原冬小麦种植区选取22个区/县,连续2年进行农户冬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投入调查。结果表明,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949和6442kg·hm^-2,其中中... 为明确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施肥现状,并指导农户合理施肥,在汾渭平原冬小麦种植区选取22个区/县,连续2年进行农户冬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投入调查。结果表明,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949和6442kg·hm^-2,其中中等产量水平(5500kg·hm^-2)以上的农户超过80%。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和P2O5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72.6和139.1kg·hm^-2,施氮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11.84%、23.68%和64.47%,施磷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14.03%、7.89%和78.07%。渭河平原农户N和P2O5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96.3和147.2kg·hm^-2,施氮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28.63%、31.97%和39.40%,施磷不足、适中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5.95%、14.50%和79.56%。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氮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60.3%和39.7%,而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氮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97.3%和2.7%。此外,汾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P2O5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0.4和59.6kg·kg^-1,渭河平原农户冬小麦N、P2O5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8.4和56.1kg·kg^-1。总之,在汾渭平原农户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氮、磷肥过量施用依然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其科学合理施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平原 渭河平原 产量 氮肥投入 磷肥投入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绿肥油菜新品种中油肥1 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秦璐 廖祥生 +3 位作者 郑元本 谢立华 顾炽明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9期30-33,38,共5页
中油肥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肥油兼用型绿肥油菜新品种,湖北省两年三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肥料投入低的情况下,相比对照阳光2009,地上部生物量压青鲜重平均为43560.0 kg/hm^(2),鲜重增加15.81%;植株养分还田量平均分别... 中油肥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肥油兼用型绿肥油菜新品种,湖北省两年三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肥料投入低的情况下,相比对照阳光2009,地上部生物量压青鲜重平均为43560.0 kg/hm^(2),鲜重增加15.81%;植株养分还田量平均分别为氮(N)88.20 kg/hm^(2)、磷(P_(2)O_(5))14.25 kg/hm^(2)、钾(K_(2)O)119.10 kg/hm^(2);植株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增加21.2%、12.5%和17.3%。该品种在低氮肥投入条件下菜子产量略高于主栽对照品种,其菜子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油菜子标准,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可以作为兼收菜子型油菜品种进行菜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油菜 中油肥1号 氮肥投入 鲜草产量 养分还田量
下载PDF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唐玉霞 孟春香 +2 位作者 贾树龙 刘巧玲 王惠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值的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及其在土壤氮素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①单独施用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和豆秸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降低 ,高碳氮比的麦秸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壤...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值的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及其在土壤氮素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①单独施用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和豆秸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降低 ,高碳氮比的麦秸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壤无机氮强烈固定的优势 ,而碳氮比较低的鸡粪对土壤无机氮没有固定作用 ;②当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及豆秸与化肥配合施用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增强 ,与单施化肥相比 ,麦秸、玉米秸和豆秸配施化肥 ,对肥料氮的最大固定率分别提高 2 5 31 %、 1 2 46%和 1 0 64%;③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有重要的“保肥”和“稳肥”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物质 土壤无机氮 生物固定 培养试验 氮肥投入
下载PDF
加工番茄品质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婷婷 姜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334-5337,共4页
为探索加工番茄品质与其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性,选取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色差3种品质性状作为母因素,平均气温、灌水总量、氮肥投入量、磷肥投入量、钾肥投入量作为子因素,通过关联分析法得出上述番茄品质性状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 为探索加工番茄品质与其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性,选取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色差3种品质性状作为母因素,平均气温、灌水总量、氮肥投入量、磷肥投入量、钾肥投入量作为子因素,通过关联分析法得出上述番茄品质性状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并对关联结果进行了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影响因素与番茄红素的关联度次序为平均气温>灌水总量>钾肥投入量>氮肥投入量>磷肥投入量,且最大关联度数值达0.760 4;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关联度次序为氮肥投入量>灌水总量>钾肥投入量>磷肥投入量>平均气温,氮肥投入量与可溶性固形物显著相关,数值达0.786 6;与色差的关联度次序为灌水总量>氮肥投入量>磷肥投入量>平均气温>钾肥投入量,色差与灌水总量相关性最大,数值为0.697 0。根据关联矩阵优势分析结果,得出灌水总量为相对优势因素,其对番茄品质的相对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品质 关联性 可溶性固形物 灌水总量 氮肥投入
下载PDF
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冬初 黄晶 +7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高菊生 王伯仁 张杨珠 柳开楼 韩天富 张会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10-2422,共13页
【目的】评价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为提高耕地质量,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338个国家级定位监测点,分析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土壤容重影响。【结... 【目的】评价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为提高耕地质量,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338个国家级定位监测点,分析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土壤容重影响。【结果】近30年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了3.49 g·kg^-1,年均增速0.09-0.12 g·kg^-1。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增速高低依次为东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目前,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2.4 g·kg^-1,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中游、华南、东北、西南和长江下游。气候、土壤类型、氮肥投入以及种植制度等对土壤有机质产生影响。西南稻区和高纬度的东北稻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东部地区和低纬度的地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潜育型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稻土。合适的氮肥投入量(200-300 kgN·hm^-2·a^-1)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容重及耕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响应关系(P<0.01)。【结论】我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呈现从南到北依次增加的趋势。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土壤类型,氮肥用量和种植制度等管理措施是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土壤有机质 国家级耕地监测点 驱动因子 氮肥投入 中国
下载PDF
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的研究
12
作者 黄金喜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2期133-133,共1页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方面。研究显示氮肥在粮食增产中起着巨大作用。由于氮肥带来的增产益处,中国农业在对氮肥的使用上没有加以控制。过多的氮肥投入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于农业氮肥...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方面。研究显示氮肥在粮食增产中起着巨大作用。由于氮肥带来的增产益处,中国农业在对氮肥的使用上没有加以控制。过多的氮肥投入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于农业氮肥的使用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投入 问题 作用
下载PDF
稻鱼种养型农场的特征与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晨 胡亮亮 +6 位作者 唐建军 郭梁 任伟征 丁丽莲 怀燕 王岳钧 陈欣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5-882,共8页
稻鱼系统是将水稻栽培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多量和更多样化的食物、更友好的环境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稻鱼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多样化的稻鱼系统经营模式。本文以各类新型农... 稻鱼系统是将水稻栽培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多量和更多样化的食物、更友好的环境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稻鱼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多样化的稻鱼系统经营模式。本文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起来的多类型稻鱼型农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比较法,从农场基本情况、水稻产量与水产产量、氮肥与农药使用、经济总产出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探讨了稻鱼种养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调查的153个稻鱼种养型农场主要为稻鲤、稻鳖、稻虾、稻蟹和稻鳅共5种类型,90%的农场的土地规模主要分布在1~50 hm^2之间,46.6%的农场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经营,而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占29.4%,农业公司占24%;农场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4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占97.2%。与常规水稻单作农场相比,稻鱼种养型农场的水稻产量表现为增产或稳产效应,同时产出一定数量水产品,平均水产品产量为(1.19±0.08) t/hm^2。稻鱼种养型农场氮肥平均投入为(128.40±8.03) kg N/hm^2,比水稻单作模式平均减少33.63%;农药平均投入(6.21±0.62) kg a.i./hm^2,比水稻单作模式平均减少59.73%。稻鱼种养型农场总经济产出平均为(6.98±4.12)万元/hm^2,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大;与水稻单作经济产出(2.60±0.34)万元/hm^2相比,稻鲤、稻鳖、稻虾、稻蟹和稻鳅总经济产出分别增加效益205%、78%、156%、710%和480%。稻鱼种养型农场总投入产出比为0.47±0.16,显著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总投入产出比0.66±0.17。研究表明,以农场为载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起来的稻鱼系统,采用标准化技术和产业化经营能使稻鱼系统的效应大大提高,也有利于稻鱼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系统 农场 水稻产量 氮肥投入 农药使用 经济总产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