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用量对芜菁植株生长及肉质根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何岸 贾凯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44-48,共5页
为探究适宜芜菁植株生长的氮肥施用量,以芜菁为研究对象,将田园土和椰糠以2∶1体积比配成栽培基质,加入0.1 kg/m^(2)腐熟后的羊粪。以46%含氮量的尿素为变量,将尿素分别按1 hm^(2)施入40 kg、80 kg、120 kg和160 kg,对照为芜菁常规化肥... 为探究适宜芜菁植株生长的氮肥施用量,以芜菁为研究对象,将田园土和椰糠以2∶1体积比配成栽培基质,加入0.1 kg/m^(2)腐熟后的羊粪。以46%含氮量的尿素为变量,将尿素分别按1 hm^(2)施入40 kg、80 kg、120 kg和160 kg,对照为芜菁常规化肥(不施加尿素)的施肥量,共设5个处理。通过测定并比较芜菁植株的生长指标、肉质根品质及产量,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芜菁植株生长发育及肉质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氮肥120 kg/hm^(2),对芜菁植株生长最有力,肉质根品质最佳,产量最高。最终得出施用46%含氮量的尿素120 kg/hm^(2)可以获得相对高产优质的芜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氮肥用量 生长发育 品质及产量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毅 李静 +6 位作者 谷贺贺 陆志峰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2-2011,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以及2020/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 N hm^(-2)5个氮肥施用水平。在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氮含量和油菜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以及2020/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 N hm^(-2)5个氮肥施用水平。在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氮含量和油菜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及氮含量,与不施氮相比,氮肥施用后平均增产1548 kg hm^(-2),平均增产率达32.9%,在施氮量为0~270 kg N hm^(-2)范围内,油菜籽产量随氮肥施用量显著增加,继续增施氮肥,油菜籽产量无明显变化或有下降趋势,施氮主要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来提高油菜籽粒产量。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达270 kg N hm^(-2)时籽粒氮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施氮显著降低籽粒含油量,氮肥用量每增加100 kg N hm^(-2),籽粒含油量下降1.6个百分点。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籽粒硫甙、油酸、亚麻酸、芥酸以及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呈升高趋势,亚油酸呈降低趋势,油菜籽粒品质整体呈降低趋势。综上所述,以追求高品质食用油为目标,同时兼顾油菜籽粒产量,氮肥适宜用量约为180kgNhm^(-2);以追求油菜籽粒产量并考虑油菜饼粕作饲料为目标时,氮肥适宜用量约为270 kg N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冬油菜 品质 含油率 蛋白质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青香软526’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3
作者 薛瑞敏 徐新春 +4 位作者 金燕 王渝浏 蒋丽丽 潘巧红 丁琳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17-118,共2页
为进一步提高优质香软水稻新品种‘青香软526’的栽培技术水平,特于2022年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该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为绿肥的条件下,‘青香软526’的氮肥用量以240 kg/hm~2较为经济高效,且有利于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水稻 ‘青香软526’ 产量 经济性状
下载PDF
返青后补灌与氮肥用量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赵凯男 吴金芝 +10 位作者 黄明 李友军 汪洪涛 黄修利 吴姗薇 张军 赵志明 赵雯馨 李淑靖 李爽 李文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83-3398,共16页
【目的】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旱地麦田灌溉条件,但小麦季通常仅能进行一次灌溉的生产实际,探索返青后补灌与氮肥互作对旱地小麦生产力、水氮利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 【目的】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旱地麦田灌溉条件,但小麦季通常仅能进行一次灌溉的生产实际,探索返青后补灌与氮肥互作对旱地小麦生产力、水氮利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9—2022年,在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交汇处的典型旱地小麦种植区,设置两因素裂区试验,灌溉水平为主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不灌溉(I0)和返青后补灌(I1,小麦返青后0—40 cm土层首次出现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85%,全生育期仅灌溉一次)。施氮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N0)、120(N120)、180(N180)和240 kg N·hm^(-2)(N240)。分析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以及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结果】与I0相比,I1优化了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增加了氮素吸收能力,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3年平均分别显著提高55.8%和34.7%,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显著降低11.6%。随着施氮量增加,I0水平下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N180处理最高;而I1水平下表现为先增加后保持稳定,N180和N240处理均保持较高水平。两种灌溉水平下,增加施氮量均显著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但N180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与N120相比无显著降低(2021—2022年度I1除外)。无论灌溉与否,增加施氮量均提高了成熟期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I0水平下各施氮处理硝态氮主要富集在0—60 cm土层,且N180和N240处理在0—200 cm土层出现逐年累积效应;而I1较I0显著降低了0—6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0—200 cm土层仅在N240处理下出现硝态氮累积。从互作效应看,3年试验中,I1N180和I1N240组合均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I1N180较I1N240降低了生育期耗水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并提高了氮效率。【结论】小麦返青后补灌配施氮肥180 kg N·hm^(-2)可以优化产量构成要素,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及积累强度,不仅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获得最优氮效率,还能降低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是旱地小麦在灌溉条件改善后兼顾小麦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水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青后补灌 氮肥用量 旱地 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热解温度和氮肥用量影响生物炭的减排和增产效应
5
作者 钟佳旺 张丽 +4 位作者 詹祥生 刘榕 董勤各 张曼 冯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4-676,共13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性质与氮肥用量对河套灌区春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为河套灌区高效利用生物炭固碳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材料为秸秆生物炭和竹炭。田间试验设常规施氮300... 【目的】研究生物炭性质与氮肥用量对河套灌区春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为河套灌区高效利用生物炭固碳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材料为秸秆生物炭和竹炭。田间试验设常规施氮300 kg/hm^(2)对照(N)、常规氮量配施秸秆炭(SB+N)、常规氮量配施竹炭(BB+N)、减氮50%配施秸秆炭(SB+50%N)、减氮50%配施竹炭(BB+50%N)。采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测定春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测定玉米产量。室内培养试验中分别制备热解温度为200℃、400℃和600℃的秸秆炭(S)和竹炭(B)加入土壤中,平衡3天后施入N 300 kg/hm^(2)开始恒温恒湿培养,共培养14天。监测了不同培养时间土壤中N_(2)O、CO_(2)及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结果】与N处理相比,SB+N、BB+N、SB+50%N和BB+50%N处理0—5 cm深土壤温度分别提高了0.50℃、1.84℃、0.35℃和1.37℃,0—10 cm深土壤温度分别提高了0.43℃、1.83℃、0.39℃和1.11℃;0—10 cm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13.70%、8.90%、12.33%和8.90%。与N处理相比,在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SB+N、BB+N、SB+50%N和BB+50%N处理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1.91%、23.16%、25.98%和28.17%(P<0.05);SB+N和BB+N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了7.96%和9.94%(P<0.05),而SB+50%N和BB+50%N处理的分别降低了11.54%和10.74%(P<0.05);整个春玉米生育期各生物炭处理的CH_(4)累积排放量为负值,显著低于N处理(P<0.05);SB+N、BB+N、SB+50%N和BB+50%N处理土壤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降低了23.26%、23.98%、27.00%和29.1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降低了27.24%、28.97%、32.57%和34.68%(P<0.05)。生物炭添加能够提高玉米产量,SB+N、BB+N、SB+50%N和BB+50%处理较N处理分别增加5.47%、7.01%、8.26%和8.47%(P<0.05)。培养试验发现生物炭能够减少土壤N_(2)O和CO_(2)的排放。N_(2)O和CO_(2)的排放通量随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少,在相同热解温度下,竹炭的减排效果优于秸秆炭。各处理下土壤CH_(4)的排放均表现为碳汇,其中600℃制备的竹炭对CH_(4)的吸收量最高。【结论】施用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并显著降低N_(2)O和CH_(4)累积排放量,但常规施氮量下施用生物炭会提高CO_(2)累积排放量。施用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并降低春玉米田GWP和GHGI。培养试验进一步说明了竹炭的减排效果优于秸秆炭,高热解温度的生物炭减排效果优于低热解温度生物炭,综合考虑田间与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减氮50%配施竹炭的处理是河套灌区春玉米田提高产量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合适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裂解温度 氮肥用量 增温潜势 春玉米产量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柴达木枸杞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6
作者 卢九斤 盛海彦 +4 位作者 华明秀 聂易丰 高亚军 许米聪 魏娇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8-1067,共10页
研究氮肥用量和硝化抑制剂对枸杞产量和氮素平衡等的影响,以期为柴达木地区枸杞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设置8个处理,N_(667)、N_(400)、N_(267)、N_(133)、CK处理分别施用纯氮667(当地农民习惯施氮量)、400、267、133、0 kg/hm^(2),N_(400) ... 研究氮肥用量和硝化抑制剂对枸杞产量和氮素平衡等的影响,以期为柴达木地区枸杞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设置8个处理,N_(667)、N_(400)、N_(267)、N_(133)、CK处理分别施用纯氮667(当地农民习惯施氮量)、400、267、133、0 kg/hm^(2),N_(400) I_(2.00)、N_(267) I_(1.33)、N_(133) I_(0.67)处理分别施用纯氮400、267、133 kg/hm^(2)并配施纯氮量0.5%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2.00、1.33、0.67 kg/hm^(2),测定枸杞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枸杞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有效提高枸杞产量。2019年N_(400) I_(2.00)、N_(267) I_(1.33)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_(400)、N_(267)处理分别增加5.8%、5.0%。两年N_(400) I_(2.00)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_(667)处理分别增加9.3%和6.7%。枸杞的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N_(400) I_(2.00)~N_(133) I 0.67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_(667)处理增加8.9~45.1 kg/kg。与农民习惯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及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提高植株及果实吸氮量。N_(400) I_(2.00)处理的植株吸氮量及果实吸氮量最高,较N_(667)处理提高18.5%及12.8%。同等施氮量下硝化抑制剂的施用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N_(400) I_(2.00)~N_(267) I_(1.33)处理的表观损失量较N_(400)~N_(267)处理降低30.7~44.4 kg/hm^(2)。在农民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40%~60%施氮量可保证较高的枸杞产量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相同施氮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枸杞植株吸氮量,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267~400 kg/hm^(2)同时配施1.33~2.00 kg/hm^(2)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为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生产的适宜施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氮肥用量 2-氯-6-三氯甲基吡啶 产量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滑县夏花生氮肥用量试验分析
7
作者 杨丽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0期17-17,共1页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滑县老店镇东马庄村马保星责任田。供试土壤为轻壤,土体无明显障碍,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试验地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2.6 g·kg^(-1),全氮0.79 g·kg^(-1),有...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滑县老店镇东马庄村马保星责任田。供试土壤为轻壤,土体无明显障碍,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试验地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2.6 g·kg^(-1),全氮0.79 g·kg^(-1),有效磷22.3 mg·kg^(-1),速效钾70 mg·kg^(-1)。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 m^(2)产量为5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夏花生 土壤养分含量 前茬作物 速效钾 有效磷 全氮 材料与方法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机插优质晚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8
作者 郭保卫 王岩 +5 位作者 蔡嘉鑫 唐健 唐闯 胡雅杰 邢志鹏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3-843,共11页
为探明优质晚稻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机插条件下设0(N0)、135(N1)、180(N2)、25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测定光合物质生产、... 为探明优质晚稻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机插条件下设0(N0)、135(N1)、180(N2)、25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测定光合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机插优质晚稻产量,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齐穗后叶面积衰减幅度,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期至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N2处理下4个品种上述各指标分别较N0增加了46.5%~115.7%、78.8%~200.0%、79.8%~143.9%、26.2%~79.1%、34.1%~98.5%。齐穗期、成熟期的单茎干物质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均表现为N2、N3>N1>N0,且多数指标在N2与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N2处理齐穗、成熟期单茎干物质量分别较N0增加了5.8%~31.9%、6.8%~45.7%。齐穗后茎鞘输出量、输出率与转化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以N2处理最低,叶片输出量、输出率与转化率则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综上,优质晚稻在180 kg·hm^(-2)左右氮肥水平下齐穗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产量依赖齐穗前茎鞘物质转运程度低,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晚稻生产的氮素调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优质晚稻 氮肥用量 物质生产 物质转移与分配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百色引种烤烟NC102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宋战锋 李天宇 +11 位作者 韦忠 农世英 周文亮 岑章斌 黄卉 赖洪敏 陆亚春 冯菊彩 汤贵吉 姚文艺 黄宝瑞 许明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以引进品种NC102为供试材料,在百色市德保县开展了田间试验,共设置了5个处理:N_(1)、N_(2)、CK、N_(3)、N_(4),氮肥用量分别为67.5、82.5、97.5、112.5、127.5 kg/hm^(2),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对NC102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 以引进品种NC102为供试材料,在百色市德保县开展了田间试验,共设置了5个处理:N_(1)、N_(2)、CK、N_(3)、N_(4),氮肥用量分别为67.5、82.5、97.5、112.5、127.5 kg/hm^(2),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对NC102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NC102的生育期影响较小,整体生育期无差异;氮肥用量对NC102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对株高、茎围、节距和有效叶数有促进作用,对最大叶片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C102有较好的抗病性,尤其抗花叶病和黑胫病,对青枯病和白粉病也有很好的抗性。氮肥用量对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B2F的两糖含量和比例比较适宜,烟碱含量稍高,氮碱比稍低,糖碱比(总糖/烟碱)整体偏低,钾和氯含量整体稍低;C3F和X2F的两糖含量稍高,钾含量稍高,糖碱比较大,钾氯比较高。氮肥用量对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有一定的影响,3个部位的烟叶整体评分偏低,质量档次全部为中等偏上或中等,差异不明显,下部叶和中部叶稍好,上部叶稍差;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在经济性状方面,N_(3)处理的产量、均价、产值最高,经济性状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各处理的整体表现为N_(3)>CK>N_(4)>N_(1)>N_(2),百色烟区种植NC102的推荐施氮量为11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NC102 氮肥用量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孙国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6期63-65,共3页
2020~2021年以“烟农2121”为供试小麦品种,设置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明显影响,在山东菏泽市东明县种植“烟农2121”小麦时,氮肥施入量为85 kg/hm^(2... 2020~2021年以“烟农2121”为供试小麦品种,设置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明显影响,在山东菏泽市东明县种植“烟农2121”小麦时,氮肥施入量为85 kg/hm^(2)时小麦产量及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小麦 产量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马占旗 《江西农业》 2023年第18期146-149,共4页
为了有效分析氮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需要加强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试验研究,在常规基施化肥基础上,追施氮肥用发酵液(有机液体水溶氮肥)代替,并筛选出最优有机氮肥施用量。以此促进农户科学施肥,提高玉米产量,... 为了有效分析氮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需要加强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试验研究,在常规基施化肥基础上,追施氮肥用发酵液(有机液体水溶氮肥)代替,并筛选出最优有机氮肥施用量。以此促进农户科学施肥,提高玉米产量,精准控制施肥量,并降低底肥和追肥用量,最终为后期玉米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特开展此项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玉米产量 试验
下载PDF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7
12
作者 王永军 王空军 +3 位作者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2-497,共6页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 3 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 3 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 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 1 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 2 茬的叶片;第 2 茬的茎鞘及第 3 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能量(GE)的产量影响程度大于施肥时期,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底肥肥效降低而追肥肥效增加;酸性洗涤纤维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干物质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含量降低的幅度。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底肥一次施入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墨西哥玉米 饲用 营养品质 底肥 肥效 粗灰分 含量 影响 CP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徐新朋 周卫 +5 位作者 梁国庆 孙静文 王秀斌 何萍 徐芳森 余喜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3-772,共10页
【目的】高量化肥投入不仅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相反还会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导致肥料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等不断降低。为了明确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移... 【目的】高量化肥投入不仅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相反还会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导致肥料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等不断降低。为了明确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设4个施氮水平(N 0、135、180和225 kg/hm2,以N0、N135、N180和N225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hole/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增加移栽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在高施氮量下,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吸收利用率(REN)、氮素偏生产力(PFP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内在养分效率(IEN)和氮素收获指数(NHI)降低;氮素农学效率(AEN)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而产量并未增加。与其它处理组合相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39×104hole/hm2密度的组合产量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9823.0和11354.7 kg/hm2,此时早稻和晚稻的氮素吸收率分别为42.4%和47.5%。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产量则不再增加,但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氮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建议在江西双季稻栽培中采用施氮量为N 180 kg/hm2,栽培密度39×104hole/hm2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用量 移栽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田烤烟生长、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周柳强 黄美福 +6 位作者 周兴华 农世英 黄金生 曾艳 董文斌 林北森 谭宏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6-1172,共7页
在施用相同磷钾肥基础上,设5个氮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采集有代表性烟株3~10株分根、茎、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烤烟增产39.54%~94.76%,每千克N增产烟叶4.8~13.9 kg,氮肥施用量与烤烟生物产量的相关... 在施用相同磷钾肥基础上,设5个氮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采集有代表性烟株3~10株分根、茎、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烤烟增产39.54%~94.76%,每千克N增产烟叶4.8~13.9 kg,氮肥施用量与烤烟生物产量的相关方程为:Y=1580.9+22.106X-0.0932X2。烤烟吸收的氮、磷、钾、钙、镁、硫分别提高49.1%~176.3%、20.8%~40.7%、45.0%~96.0%、17.4%~70.3%、11.9%~68.8%、30.9%~57.1%;增加吸收的各养分大多累积在烟叶中。每生产100kg烟叶需要吸收N 3.08~5.53 kg,N∶P2O5∶K2O∶Ca∶Mg∶S=1∶0.40∶1.37∶1.44∶0.10∶0.27;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均是在团棵至旺长期之间,过高的施氮量对磷吸收强度的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増施45~90kg N,烟叶的含氮量、烟碱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糖/碱比、施木克值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过高的N肥施用量亦会抑制这种提高或降低的趋势。每公顷施用90kg N的烟叶化学品质较接近优质烟叶的化学品质指标。生产上适宜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63.0~8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用量 生长 养分吸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银水 鲁剑巍 +5 位作者 廖星 邹娟 李小坤 余常兵 马常宝 高祥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9-383,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肥用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熊又升 袁家富 +3 位作者 郝福新 阮际洲 赵书军 王朝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00,共4页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氮用量水平,设置不施肥对照、5个氮素用量水平的6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以及加工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氮用量水平,设置不施肥对照、5个氮素用量水平的6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以及加工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土壤基础肥力产量、最高产量及其施氮量的差异显著,但氮肥能提高的最高绝对产量都相当。同时,依据施氮水平与产量试验数据,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得到小麦氮肥产量效应方程和复相关系数,鄂麦18:y=-0.059x2+30.209x+3 165.7,R2=0.965 8**;鄂麦23:y=-0.069x2+32.856x+2 321.7,R2=0.996 3**和郑麦9023:y=-0.070x2+31.912x+3 947.4,R2=0.96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用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83
17
作者 张刚 王德建 +2 位作者 俞元春 王灿 庄锦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7-885,共9页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 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 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原状土柱模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全量还田(S)和无秸秆还田(S0);副区为氮肥用量(N),设置N 120、180、240和300 kg/hm^24个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了水稻基肥期、分蘖期、穗肥期的氨挥发量和土壤80 cm处渗漏水全氮含量,土壤0—15 cm全氮含量,水稻产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秆氮含量,计算水稻生育期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淋溶损失率、土壤残留率以及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适宜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下水稻平均增产6.3%,其中N 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单施氮肥分别提高1.4 3.4 kg/kg和1.8%4.2%;水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氮肥淋溶损失量和土壤残留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 240 kg/hm^2水平下,秸秆还田氨挥发损失量增加18.2%、土壤残留氮量增加10.1 kg/hm^2,减少氮素淋溶损失量30.9%,氮肥总损失率降低6.0%。【结论】在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同时减少氮肥损失。本试验中,以麦秸全量还田配施N 240 kg/hm^2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率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姚姝 于新 +7 位作者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春芳 赵凌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2-540,共9页
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氮(450kg/hm^2)、中氮(300kg/hm^2)、低氮(150kg/hm^2)和不施肥(CK)4个氮肥水平,分期播种并进行短日照处理,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 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氮(450kg/hm^2)、中氮(300kg/hm^2)、低氮(150kg/hm^2)和不施肥(CK)4个氮肥水平,分期播种并进行短日照处理,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优良食味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两年均以高氮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也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抽穗后6~15d的温度有关,高温可使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短日照处理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播期 优良食味粳稻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旱地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黄明 吴金芝 +5 位作者 李友军 付国占 赵凯男 张振旺 杨中帅 侯园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206-5219,共14页
【目的】明确旱地小麦增产提质和环境友好协同的耕作与氮肥组合模式。【方法】2016—2017年(欠水年)和2017—2018年(丰水年),在豫西典型旱地小麦种植区设置夏闲季深松(ST,麦收后2周左右并隔年进行)和翻耕(PT,传统的7月底8月初等雨连年进... 【目的】明确旱地小麦增产提质和环境友好协同的耕作与氮肥组合模式。【方法】2016—2017年(欠水年)和2017—2018年(丰水年),在豫西典型旱地小麦种植区设置夏闲季深松(ST,麦收后2周左右并隔年进行)和翻耕(PT,传统的7月底8月初等雨连年进行)2种耕作方式为主处理和小麦播种前施氮0(N0)、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4个氮肥用量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收获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和氮肥用量及后二者互作对旱地小麦拔节后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均有显著影响。深松与翻耕相比,显著提高了拔节后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N240下的氮收获指数,不同氮肥处理的平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8.6%—15.3%、23.9%—86.5%、8.1%—26.1%和9.1%—20.3%,最终在不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使产量在欠水年和丰水年分别提高11.9%和12.4%,蛋白质产量提高12.4%和13.5%,收获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11.9%和25.4%。相同耕作方式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增加,花前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变化因降水年型和耕作方式而异。从互作效应看,两年中STN240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其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除欠水年与ST180处理外)、蛋白质含量(除丰水年与PTN240处理外)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及其丰水年的氮肥农学效率不低于或显著高于翻耕下的所有施氮处理,收获期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PT240处理降低16.4%。从整体效应看,翻耕配施氮肥180 kg·hm^(-2)可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以及较优的蛋白质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深松配施氮肥240 kg·hm 2可通过深松提高氮效率并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通过增加氮肥用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最终使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2.6%—45.0%和7.3%—81.4%。【结论】深松有利于提高旱地小麦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效率,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但其适宜的氮肥用量高于翻耕。翻耕配施氮肥180 kg·hm^(-2)是兼顾高产高效,深松配施氮肥240 kg·hm^(-2)是兼顾高产优质高效和低硝态氮残留的耕作与氮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氮肥用量 旱地 小麦 产量 蛋白质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元阳梯田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陆旭 杨志新 +2 位作者 续勇波 何霞红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6-381,388,共7页
为研究元阳传统栽培品种和外来引入新品种对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在不同的氮肥处理下,对元阳地区月亮谷(传统品种)和楚粳26号(新品种)的氮素吸收量、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造... 为研究元阳传统栽培品种和外来引入新品种对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在不同的氮肥处理下,对元阳地区月亮谷(传统品种)和楚粳26号(新品种)的氮素吸收量、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造成月亮谷减产,并引发了稻瘟病,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随氮肥投入量的增加而下降,处理2(7 500 kg/hm2有机肥)产量最高,分别比处理1(不施肥)、处理3(7 500 kg/hm2有机肥+75 kg/hm2氮肥)、处理4(7 500 kg/hm2有机肥+150 kg/hm2氮肥)增产14%,10%,11%。而对于楚粳26号,氮素用量最高的处理4(7 500 kg/hm2有机肥+150 kg/hm2氮肥)相比处理1(不施肥)、处理2(7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3(7 500 kg/hm2有机肥+75 kg/hm2氮肥)分别增产77%,46%,10%,氮素利用效率随氮肥投入量的增加呈上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阳梯田 水稻 不同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吸收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