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与不同豆科作物间作对氮素的竞争与恢复效应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3 位作者
陈亮之
李伟绮
曹素珍
谷科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0-650,共11页
【目的】竞争和恢复是间作群体优势的重要机理。本研究分析比较玉米与不同豆科作物间作共生期对氮的竞争,单独生长期氮吸收的恢复效应,以及氮竞争和恢复效应对间作模式氮吸收间作优势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农...
【目的】竞争和恢复是间作群体优势的重要机理。本研究分析比较玉米与不同豆科作物间作共生期对氮的竞争,单独生长期氮吸收的恢复效应,以及氮竞争和恢复效应对间作模式氮吸收间作优势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试验站进行。共设置玉米/豌豆间作(maize/pea,M/P)、玉米/蚕豆间作(maize/faba bean,M/F)、玉米/大豆间作(maize/soybean,M/S)3个间作体系和单作豌豆(sole pea,SP)、单作蚕豆(sole faba 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SS)、单作玉米(sole maize,SM)4个单作体系。测定豆科作物和玉米收获期作物的干物质量和氮浓度,计算间作体系作物的偏氮吸收当量比(partial nitrogen uptake equivalent ratio,pNER)和间作体系的氮吸收当量比(nitrogen uptake equivalent ratio,NER),玉米相对于豆科的氮竞争比率(competitive ratio of maize to legume,CR_(ml)),豆科作物收获后玉米的氮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结果】M/P、M/F和M/S的NER均大于1,两年平均分别为1.33、1.26和1.38。3个间作体系中,豆科作物的pNERl无显著差异,M/S中玉米的pNER_(m)显著高于M/P和M/F。间作豆科作物的氮浓度与其单作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氮吸收量显著低于单作。M/P、M/F和M/S体系中玉米植株的氮浓度无显著差异,而玉米氮吸收量分别相当于单作玉米的62.2%、51.0%和79.9%,M/S体系玉米氮吸收量较M/P和M/F分别提高了33.4%和62.6%。M/S体系CR_(ml)大于1,M/P和M/F的CR_(ml)值均小于1。各间作体系玉米恢复效应2019年高于2018年,但值均小于1。CR_(ml)与NER和pNER_(m)呈显著正相关,与pNER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灌区玉米/豌豆、玉米/蚕豆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氮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相对单作具有氮吸收间作优势。玉米/豌豆、玉米/蚕豆和玉米/大豆体系共生期存在氮竞争,豌豆和蚕豆对氮的竞争强于玉米,大豆的氮竞争弱于玉米。豆科作物收获后,各体系玉米单独生长期无氮吸收恢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豆科作物间作
氮
吸收当量比
氮营养竞争比率
氮
吸收恢复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与不同豆科作物间作对氮素的竞争与恢复效应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陈亮之
李伟绮
曹素珍
谷科强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谷丰源农工场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0-65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26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020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 GAAS37)。
文摘
【目的】竞争和恢复是间作群体优势的重要机理。本研究分析比较玉米与不同豆科作物间作共生期对氮的竞争,单独生长期氮吸收的恢复效应,以及氮竞争和恢复效应对间作模式氮吸收间作优势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试验站进行。共设置玉米/豌豆间作(maize/pea,M/P)、玉米/蚕豆间作(maize/faba bean,M/F)、玉米/大豆间作(maize/soybean,M/S)3个间作体系和单作豌豆(sole pea,SP)、单作蚕豆(sole faba 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SS)、单作玉米(sole maize,SM)4个单作体系。测定豆科作物和玉米收获期作物的干物质量和氮浓度,计算间作体系作物的偏氮吸收当量比(partial nitrogen uptake equivalent ratio,pNER)和间作体系的氮吸收当量比(nitrogen uptake equivalent ratio,NER),玉米相对于豆科的氮竞争比率(competitive ratio of maize to legume,CR_(ml)),豆科作物收获后玉米的氮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结果】M/P、M/F和M/S的NER均大于1,两年平均分别为1.33、1.26和1.38。3个间作体系中,豆科作物的pNERl无显著差异,M/S中玉米的pNER_(m)显著高于M/P和M/F。间作豆科作物的氮浓度与其单作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氮吸收量显著低于单作。M/P、M/F和M/S体系中玉米植株的氮浓度无显著差异,而玉米氮吸收量分别相当于单作玉米的62.2%、51.0%和79.9%,M/S体系玉米氮吸收量较M/P和M/F分别提高了33.4%和62.6%。M/S体系CR_(ml)大于1,M/P和M/F的CR_(ml)值均小于1。各间作体系玉米恢复效应2019年高于2018年,但值均小于1。CR_(ml)与NER和pNER_(m)呈显著正相关,与pNER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灌区玉米/豌豆、玉米/蚕豆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氮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相对单作具有氮吸收间作优势。玉米/豌豆、玉米/蚕豆和玉米/大豆体系共生期存在氮竞争,豌豆和蚕豆对氮的竞争强于玉米,大豆的氮竞争弱于玉米。豆科作物收获后,各体系玉米单独生长期无氮吸收恢复效应。
关键词
玉米豆科作物间作
氮
吸收当量比
氮营养竞争比率
氮
吸收恢复效应
Keywords
maize/legumes intercropping
nitrogen uptake equivalent ratio
nitrogen competitive ratio
nitrogen uptake recovery effect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与不同豆科作物间作对氮素的竞争与恢复效应
赵建华
孙建好
陈亮之
李伟绮
曹素珍
谷科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