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安安 李水清 +4 位作者 涂济源 孙雄杰 蒋濛 陈雯雯 刘艳菊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的变化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运用HPLC技术研究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整体的化学成分,分离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目标化合物;以健脾和燥湿为指标研究该部位炮制前... 目的:探讨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的变化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运用HPLC技术研究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整体的化学成分,分离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目标化合物;以健脾和燥湿为指标研究该部位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结果:从氯仿部位分离得到2个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化合物A为5-羟甲基糠醛,化合物B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麸炒苍术氯仿部位组胃泌素水平高于生品,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各给药组尿量与尿液中AQP2含量变化较阴性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变化成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5-羟甲基糠醛可能为麸炒苍术毒副作用和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之一;氯仿部位是健脾有效部位之一,该部位燥湿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炮制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药效学
下载PDF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叶青氯仿部位HPLC指纹图谱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煜炯 彭昕 +1 位作者 吉庆勇 郭巧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7-612,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三叶青药材氯仿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17批三叶青样品的HPLC...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三叶青药材氯仿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17批三叶青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中有15个共有峰,其中3个峰被确认为槲皮素、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和β-谷甾醇。结论样品产地可被聚成5类,并且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氯仿部位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氯仿部位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批间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许重远 晏媛 +2 位作者 谷晓策 黄劲梅 张焜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336-133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批次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建立更稳定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打下基础。方法:对2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氯仿部位进行展开,运用薄层扫描仪对样品进行单波长280nm扫描,比较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结果:该部位薄层... 目的:比较不同批次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建立更稳定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打下基础。方法:对2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氯仿部位进行展开,运用薄层扫描仪对样品进行单波长280nm扫描,比较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结果:该部位薄层色谱分离良好,经薄层扫描后发现2批样品有6个共有峰,2个非共有峰,并确定了部分峰的归属药材,但共有峰含量差异较大。结论:不同批次的制剂仍很难保证在成分数目和含量上的相对一致,制剂工艺以及投料标准尚待进一步优化,医院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 氯仿部位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铁棒锤氯仿部位的毒-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先菊 胡超 +2 位作者 苏慧娟 杨宝成 刘翠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探讨铁棒锤的毒效关系,提取分离其氯仿部位并采用HPLC分析其主成分,比较了该部位与铁棒锤其他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了不同剂量铁棒锤氯仿部位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不同部位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差别较大... 为探讨铁棒锤的毒效关系,提取分离其氯仿部位并采用HPLC分析其主成分,比较了该部位与铁棒锤其他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了不同剂量铁棒锤氯仿部位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不同部位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差别较大,氯仿部位的毒性最强,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次之,三者的LD50分别为37.514,6766.928,5492.337 mg/kg.不同剂量的铁棒锤氯仿部位均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0mg/kg铁棒锤60 min时的镇痛百分率为108.7%,远低于阳性对照10 mg/kg吗啡组(261.6%),但高于同剂量的铁棒锤总提物组(75.2%).不同剂量的铁棒锤氯仿部位均能有效抑制冰醋酸对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0 mg/kg组的扭体抑制率为76.4%,明显高于200 mg/kg阿司匹林(50.5%)和20 mg/kg总提物组(51.0%).说明铁棒锤氯仿部位具有显著的毒性和镇痛活性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其镇痛活性与毒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氯仿部位 急性毒性实验 镇痛作用
下载PDF
石见穿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抗HIV-1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莫雨晓 吴胜男 +4 位作者 李青雅 郭晓强 刘京 谢延峥 何金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47-2849,共3页
目的筛选出中药石见穿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HIV-1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选用CEMx174细胞感染BK132HIV-1病毒为体外实验模型,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根据极性大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从石见穿75%醇提物浸膏中萃取4个部位,通... 目的筛选出中药石见穿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HIV-1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选用CEMx174细胞感染BK132HIV-1病毒为体外实验模型,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根据极性大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从石见穿75%醇提物浸膏中萃取4个部位,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采用病毒引起合胞体数量和RT-PCR法,以细胞病变效应(CPE)、细胞内HIVRNA表达水平和上清中病毒载量为评价指标,观察各部位的抗HIV-1活性及有效部位的药效作用。结果显微镜下观察,仅石见穿氯仿部位组观察不到合胞体的形成,与阳性组基本一致;该部位在浓度20μg·ml-1时,细胞内HIVRNA相对量明显低于病毒组(P <0. 05),与AZT阳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上清中病毒载量也明显低于病毒组(P <0. 05),其余4个浓度(10,5,2. 5,1. 25μg·ml-1)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石见穿醇提物仅氯仿部位对HIV-1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阳性药物AZT无明显差异,有效浓度为20μg·ml-1,具有一定的开发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 15%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 抗HIV-1 体外实验 细胞病变效应 RT-PCR
下载PDF
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琪 刘雨琪 +5 位作者 江婉秋 朱世明 谭芬 郑平 张洪权 杨新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03-2007,共5页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体外对两种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ene(E)-3(1)、acetylene(E)-9(2)、青蒿亭(3)、chrysoplenetin(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和正十六烷酸(6)。化合物1和2对于HepG2和Huh-7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毛华菊氯仿部位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聚炔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华菊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抗肿瘤
下载PDF
显柱南蛇藤根皮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本游 向家桂 +3 位作者 王珊珊 张昌鹏 刘瑶 王发松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86,共7页
显柱南蛇藤干燥根皮85%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edex LH-20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从显柱南蛇藤根皮氯仿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是pal... 显柱南蛇藤干燥根皮85%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edex LH-20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从显柱南蛇藤根皮氯仿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是palmitic acid(1),cinnamic acid(2),β-sitosterol(3),6α-hydroxystimast-4,22-diene-3-one(4),celastrol(5),pristimerin(6),29-hydroxyglutionl(7),orthosphenic acid(8),wiforol A(9),polpunonic acid(10),3α,22β-dihydroxyolean-12-en-29-oic acid(11),1β-acetoxy-8β-,9α-dibenzo-yloy-6α-hydroxy-2β(α-methylbutanoyloxy)-β-dihydroagaofu-ran(12),β-amyrenone(13),oleanolic acid(14)and juglangenin A(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柱南蛇藤 根皮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微籽龙胆氯仿部位中三萜类成分研究
8
作者 张愿 李逢逢 +2 位作者 张祖珍 杨宗斌 王福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9-23,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ODS、MCI和SephadexLH-20等)从微籽龙胆氯仿部位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3β,28-二羟基乌苏烷(2)、3β-羟基-12-烯-28-醛乌苏烷(3)、乌苏酸(4)、3...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ODS、MCI和SephadexLH-20等)从微籽龙胆氯仿部位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3β,28-二羟基乌苏烷(2)、3β-羟基-12-烯-28-醛乌苏烷(3)、乌苏酸(4)、3β-hydroxy-urs-11-en-13β,28-olide(5)、2α-羟基乌苏酸(6)、obtusalin(7)、桦木酸(8)和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化合物(7)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籽龙胆 氯仿部位 三萜类成分
下载PDF
黄秋葵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石金敏 李震 +2 位作者 敬林林 钟丽君 贾陆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7-990,共4页
采用MCI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3,7-二羟基-5-豆甾烯(2)、熊果酸(3)、达玛-24-烯-3-... 采用MCI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3,7-二羟基-5-豆甾烯(2)、熊果酸(3)、达玛-24-烯-3-乙酰氧基-20-醇(4)、达玛-3,25-二醇-20,24-环氧-3-乙酰酯(5)、-棕榈精(6)、黄花菜木脂素A(7)、黄花菜木脂素C(8)、异降香萜烯醇乙酸酯(9)、东莨菪亭(10)、丁香脂素(11)和黑立脂素苷(12),其中化合物2~12均为首次报导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氯仿部位 核磁共振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黎药-裸花紫珠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琳 刘明生 +4 位作者 王金辉 张蕾 沈硕 张小坡 关薇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黎药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叶的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黎药裸花紫珠叶用水提取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氯仿萃取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 目的研究黎药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叶的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黎药裸花紫珠叶用水提取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氯仿萃取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裸花紫珠叶的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Hydroxysandaracopimaric acid(Ⅰ)、香草醛(Ⅱ)、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Ⅲ)、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Ⅳ)、齐墩果酸(Ⅴ)。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黎药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蒲公英抑菌提取液氯仿萃取部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景怡 钟振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咖啡酸作为对照物,构建蒲公英抑菌提取液氯仿萃取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本实验方法采用HPLC方法:Diamonsil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采用乙腈-水-10%乙酸溶液三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7mL/min,检测波... 以咖啡酸作为对照物,构建蒲公英抑菌提取液氯仿萃取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本实验方法采用HPLC方法:Diamonsil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采用乙腈-水-10%乙酸溶液三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323nm,柱温37℃。指纹图谱得到12个共有色谱峰,并可根据这些色谱峰来控制蒲公英抑菌提取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抑菌 氯仿部位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作者 高妮 龚又明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27期2549-2550,共2页
目的:研究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1α,13-二羟基... 目的:研究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总状土木香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1α,13-二羟基去氢闭鞘姜内酯(1)、11,13-二氢-7,11-去氢-13-羟基-3-脱氧愈创内酯C(2)、1β-羟基柯拉汀(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丁香树脂醇(6)。其中化合物1、2、3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总状土木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土木香 化学成分 氯仿部位
原文传递
北青龙衣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少娟 田玉欣 +5 位作者 王炎 陈晓怡 赵怡程 姜蕊 邢丹 折改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Juglans regia L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经大孔树脂初步分离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青龙...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Juglans regia L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经大孔树脂初步分离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氯仿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麦角甾醇(1)、7,22-二烯-3,5,6-三羟基-麦角甾烷(2)、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常春藤苷元(5)、核桃素B(6)、丁香酸(7)、大黄酚(8)、4,8-二羟基四氢萘酮(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8、9和11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衣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过氧化麦角甾醇 核桃素B
原文传递
鱼腥草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小露 杨宇萍 +1 位作者 葛跃伟 孟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318,共5页
运用色谱方法对鱼腥草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5,6,6a,7-四氢-2,10-二甲氧基-4H-二苯并[DE,G]喹啉-1,9-二醇(1)、(+)-isoboldineβ... 运用色谱方法对鱼腥草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5,6,6a,7-四氢-2,10-二甲氧基-4H-二苯并[DE,G]喹啉-1,9-二醇(1)、(+)-isoboldineβ-N-oxide (2)、liriotulipiferine (3)、telitoxinone (4)、异波尔定碱(5)、(-)-clovane-2β,9α-diol (6)、苯甲酸(7)、acantrifoside E (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其中化合物2~9为首次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命名为鱼腥草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阿朴菲类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三白草氯仿提取部位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坤 潘琳娜 +1 位作者 肖代彪 罗永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研究三白草氯仿提取部位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方法采用Irwin行为分级法观察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用斜板跌落法和爬杆法观察药物对小鼠协调运动的影响。结果三白草氯仿提取部位单次给药对小鼠的协调运动和自主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三白草氯仿提取部位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方法采用Irwin行为分级法观察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用斜板跌落法和爬杆法观察药物对小鼠协调运动的影响。结果三白草氯仿提取部位单次给药对小鼠的协调运动和自主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剂量依赖性增强,且在给药后60和120min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受试药对小鼠的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表现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药对小鼠的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仿提取部位 中枢抑制
下载PDF
半枝莲氯仿极性部位提取物促进人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逆转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铃 方翌 +3 位作者 蔡巧燕 林珊 魏丽慧 彭军 《福建中医药》 2017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半枝莲氯仿极性部位提取物(ECSB)促进人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及其逆转HCT-8/5-FU细胞对5-FU耐药的机制。方法用ECSB干预结肠癌细胞株HCT-8,用Gexp技术检测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用5-FU、ECSB联合5-FU干预耐药细胞株HCT-8/5-FU,... 目的研究半枝莲氯仿极性部位提取物(ECSB)促进人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及其逆转HCT-8/5-FU细胞对5-FU耐药的机制。方法用ECSB干预结肠癌细胞株HCT-8,用Gexp技术检测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用5-FU、ECSB联合5-FU干预耐药细胞株HCT-8/5-FU,检测其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ECSB干预48 h后,能显著下调HCT-8的Bcl-2表达,并且升高Caspase 8的表达,但不影响Bax的表达;ECSB联合5-FU给药后,HCT-8/5-FU的LRP表达比5-FU给药显著下降。结论 ECSB通过上调Bax/Bcl-2和Caspase 8的表达促进HCT-8细胞的凋亡,下调LRP的表达增强HCT-8/5-FU对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仿极性部位提取物 结肠癌 细胞凋亡 耐药性
下载PDF
青果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洛萍 孟涵 +2 位作者 谭穗懿 陈金香 段文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研究青果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小孔吸附树脂、Toyopear1 HW-40F凝胶树脂、反相C_(18)、Sephadex LH-20凝胶树脂柱对青果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青果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小孔吸附树脂、Toyopear1 HW-40F凝胶树脂、反相C_(18)、Sephadex LH-20凝胶树脂柱对青果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青果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甲酸(2)、3-O-没食子酰奎尼酸(3)、没食子酸(4)、没食子酸乙酯(5)、东莨菪内酯(6)、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7)、异柯里拉京(8)。结论:化合物1、2、7为首次从青果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青果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果 化学成分 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葡萄糖苷 3 4-二羟基苯甲酸 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 结构鉴定 仿萃取部位
下载PDF
基于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探讨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对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芬 孙雨晴 +3 位作者 孙攀 张楚天 杨娟 林燕萍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224-231,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其调控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年龄<3 d的BALB/c小鼠,从其颅盖骨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所提... 目的:通过观察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其调控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年龄<3 d的BALB/c小鼠,从其颅盖骨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所提取的细胞进行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成骨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将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稀释至不同的浓度梯度,即设置0、2、4、8、16、32、64 ng/mL 7个药物浓度组对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筛选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作为最佳药物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取第3代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抑制剂组(BMP2抑制剂Noggin干预)、药物组(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干预)和抑制剂加药物组(Noggin加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干预),按组别干预后进行后续实验。采用RT-PCR检测各组BMP2、Smad1、Runx2、Osterix及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ALP、CollagenⅠ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P2、Smad1、Runx2、Osterix及ALP、CollagenⅠ的蛋白表达,观察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经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鉴定,所提取的原代细胞阳性率高达90%为成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发现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在药物浓度为32 ng/mL时,成骨细胞增殖速度最快,在干预2 d时达到增殖高峰,故选用32 ng/mL干预2 d作为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最佳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抑制剂组BMP2、Smad1、Runx2、Osterix及ALP、CollagenⅠ各指标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空白组相比较,药物组6个指标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明显升高(P<0.01或P<0.05);抑制剂加药物组与抑制剂组比较,各指标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1)使用Noggin抑制细胞内BMP2的表达后,Smad1、Runx2、Osterix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成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ALP、CollagenⅠ基因和蛋白表达也明显下降,提示BMP2通路与成骨细胞分化密切相关。(2)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干预原代成骨细胞后能够升高细胞内BMP2、Smad1、Runx2、Osterix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ALP、CollagenⅠ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提示健骨颗粒氯仿萃取部位可以通过调控BMP2/Smad1/Runx2/Osterix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从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骨颗粒 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仿萃取部位
下载PDF
半枝莲氯仿极性部位提取物调控linc01843逆转大肠癌5-FU耐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铃 方翌 +7 位作者 林久茂 蔡巧燕 魏丽慧 熊晓满 刘菲 郑小红 俞诗雅 林燕滨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半枝莲氯仿极性部位提取物(ECSB)调控linc01843逆转大肠癌5-FU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5-FU干预HCT-8和HCT-8/5-FU细胞后,通过QPCR法检测linc01843的表达。用lipofectamine 3000将si-linc01843、negative control分别转染到HCT-8... 目的探讨半枝莲氯仿极性部位提取物(ECSB)调控linc01843逆转大肠癌5-FU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5-FU干预HCT-8和HCT-8/5-FU细胞后,通过QPCR法检测linc01843的表达。用lipofectamine 3000将si-linc01843、negative control分别转染到HCT-8和HCT-8/5-FU细胞中去,用5-FU干预转染后的两株细胞,通过MTT法检测5-FU对转染si-linc01843、negative control后的两株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用ECSB、5-FU、以及ECSB联合5-FU干预HCT-8/5-FU细胞,通过MTT法检测其细胞活力;用5-FU、ECSB联合5-FU干预HCT-8/5-FU细胞,通过QPCR法检测linc01843的表达。结果在5-FU干预下,HCT-8和HCT-8/5-FU细胞中的linc01843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在5-FU干预下,转染了si-linc01843的HCT-8和HCT-8/5-FU细胞均显著提高了其对5-FU的敏感性(P<0.05)。在HCT-8/5-FU细胞中,ECSB能显著逆转其对5-FU的耐药性(P<0.05),可显著降低HCT-8/5-FU细胞中linc01843的表达(P<0.05)。结论linc01843参与了5-FU耐药的过程,且ECSB逆转大肠癌5-FU耐药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linc0184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半枝莲仿极性部位提取物 结肠癌 5-FU耐药 linc01843
下载PDF
漆姑草氯仿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素英 周万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26-3329,共4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对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Ohwi)氯仿提取物进行梯度洗脱,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洗脱组分1和2分别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漆姑草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59种成分,主要为烷烃和...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对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Ohwi)氯仿提取物进行梯度洗脱,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洗脱组分1和2分别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漆姑草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59种成分,主要为烷烃和酯类,其中有40种成分在该植物中首次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Ohwi) 仿萃取部位 G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