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及其有关物质的结构鉴定
1
作者 刘文宝 刘岩 游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0-776,共7页
目的对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及其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氯可托龙新戊酸酯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并应用HPLC-ESI-MS、NMR、UV、IR法对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及其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氯可托龙新戊... 目的对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及其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氯可托龙新戊酸酯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并应用HPLC-ESI-MS、NMR、UV、IR法对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及其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原料药中含有(6R,9R,16R)-9-氯-6β-氟-11β,21-二羟基-16α-甲基-1,4-孕甾二烯-3,20-二酮-21-新戊酸酯[(6R,9R,16R)-9-chloro-6β-fluoro-11β,21-dihydroxy-16α-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21-pivalate,1]、(9R,16R)-9-氯-4-氟-11β,21-二羟基-16α-甲基-1,4-孕甾二烯-3,20-二酮-21-新戊酸酯[(9R,16R)-9-chloro-4-fluoro-11β,21-dihydroxy-16α-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21-pivalate,2]和(9R,16R)-9-氯-6α-氟-11β,21-二羟基-16α-甲基-1,4-孕甾二烯-3,20-二酮-11,21-二新戊酸酯[(9R,16R)-9-chloro-6α-fluoro-11β,21-dihydroxy-16α-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11,21-dipivalate,3]3种杂质。结论从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原料药中分离得到3个杂质,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发现。其中杂质1为6-H的差向异构体,杂质2为同分异构体,杂质3为11-OH与新戊酸酯化产物。结合合成过程分析,三者可能均为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可戊酸 有关物质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铁死亡机制相关胆管癌潜在治疗靶点和小分子药物筛选
2
作者 单娇娇 赵杰 +1 位作者 刘珊 王新凤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863-1871,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铁死亡相关的治疗胆管癌潜在作用机制,高通量筛选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方法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在线数据库中检索与胆管癌相关的数据集,使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铁死亡相关的治疗胆管癌潜在作用机制,高通量筛选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方法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在线数据库中检索与胆管癌相关的数据集,使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获得胆管癌相关样本及正常样本的数据,将上述筛选得到的数据集矩阵进行规范化数据整理,通过Sanger平台对数据集中的靶点基因进行limma差异分析,通过FerrDb铁死亡相关分析数据库收集与铁死亡相关的靶点,将收集得到的铁死亡相关靶点与差异分析得到的胆管癌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同靶点,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与铁死亡相关的胆管癌疾病靶点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分别使用DAVID v6.8与Funrich富集分析软件对上述潜在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与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并利用cMAP(Connectivity Map)数据库高通量筛选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将小分子化合物与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通过TIMER(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数据库分析铁死亡与胆管癌疾病共同靶点各自间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或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得到3133个胆管癌相关靶点,铁死亡相关靶点487个,取交集处理共得到93个铁死亡与胆管癌疾病相关的共同靶点,共同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提示铁死亡途径对胆管癌治疗方面可能与转录调控相关过程、凋亡与细胞增殖等密切相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铁死亡途径对胆管癌治疗方面可能与TRAJL分子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相关信号通路、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分子信号通路、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等过程密切相关,通过筛选得到3个小分子化合物(海恩酮、氯可托龙戊酸酯、利扎曲普坦),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氯可托龙戊酸酯与其他2种成分相比,对上述3个潜在核心共同作用靶点(TP53、PTEN、SRC)的结合普遍较其余小分子成分强,从而提示其有望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相关疾病。结论以铁死亡途径作为切入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治疗胆管癌的分子作用机制及蛋白靶点,从而筛选得到潜在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铁死亡 胆管癌 分子机制 药物靶点 氯可托龙戊酸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