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氟醚菌唑在香蕉和芒果果实中的残留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思威 王潇楠 +1 位作者 常虹 刘艳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建立了香蕉、芒果果实中氯氟醚菌唑残留的检测方法,并依据NY/T 788—2018《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1年6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氯氟醚菌唑在香蕉、...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建立了香蕉、芒果果实中氯氟醚菌唑残留的检测方法,并依据NY/T 788—2018《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了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1年6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了氯氟醚菌唑在香蕉、芒果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分布情况。样品经乙腈提取,GCB和C18组合吸附剂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1~1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醚菌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5.9%;在芒果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91%,RSD为2.9%~6.0%。定量限(LOQ)均为0.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400 g/L氯氟醚菌唑SC按有效成分133.3 mg/kg施药3次,施药间隔7~10 d,距末次施药后21、28 d,氯氟醚菌唑在香蕉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3~0.09 mg/kg,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01~0.004mg/kg;按有效成分160 mg/kg施药3次,施药间隔7~10 d,距末次施药后14、21 d,氯氟醚菌唑在芒果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4~0.28 mg/kg,在芒果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01~0.003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氯氟醚菌唑在香蕉、芒果上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香蕉、芒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香蕉 芒果 残留
下载PDF
山东省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及其他3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2
作者 李宝燕 石洁 +3 位作者 汪少丽 陈平 栾炳辉 刘保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为明确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6个地市的66株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氯氟醚菌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的... 为明确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6个地市的66株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氯氟醚菌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白腐病菌群体对氯氟醚菌唑表现为敏感,氯氟醚菌唑对所有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在0.0210~1.9464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7578±0.4322)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平均EC50值作为山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基线。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对随机选择的31株葡萄白腐病菌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1667±0.4456)、(2.1577±0.5007)和(5.8187±1.5538)μg/mL。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活性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相当,优于戊唑醇,该结果可为田间葡萄白腐病菌抗药性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菌 氯氟醚菌唑 敏感性 三唑类杀菌剂
下载PDF
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3
作者 方海仙 陈兴连 +3 位作者 李昕昀 李俊 普娅丽 刘宏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目的:制备一批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基体标准物质。方法:以绿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喷洒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样品经粉碎、过筛、均质、装瓶,通过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后,由3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确定量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绿茶... 目的:制备一批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基体标准物质。方法:以绿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喷洒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样品经粉碎、过筛、均质、装瓶,通过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后,由3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确定量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的量值分别为(0.185±0.0197),(0.207±0.0466)mg/kg,k=2,置信区间为95%。结论:研制出的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基体标准物质足够均匀,足够稳定,定值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联苯菊酯 氯氟氰菊酯 基体标准物质 制备方法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4
作者 胡长效 曹丹 +1 位作者 王昊晗 张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时防效最佳,第1、2、3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氯氟醚菌唑 醚菌酯 生物活性 田间药效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上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荣荣 郭庆 +5 位作者 刘慧君 吴小虎 徐军 潘兴鲁 董丰收 郑永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为评价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中残留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7年-2018年进行了2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黄瓜中氯氟醚菌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C1... 为评价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中残留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7年-2018年进行了2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黄瓜中氯氟醚菌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净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醚菌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3%~12%,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Q)为0.01 mg/kg。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50 g/hm2施药3次,于末次施药后1、3、5 d采样测定,黄瓜中氯氟醚菌唑残留量为<0.01~0.64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一般人群的氯氟醚菌唑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s of daily intake, NEDI)为0.217 0 mg,风险商(risk quotient, RQ)为6.9%,表明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中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黄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瑞瑞 周宁 +3 位作者 吴梦琪 徐文平 陶黎明 张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72 h-LC_(50)值为0.756μg/mL,属高毒。经氯氟醚菊酯不同剂量(0、0.2、0.4、0.8μg/mL)暴露72 h后发现:0.4和0.8μg/mL剂量处理组的仔鱼出现脊柱和尾部弯曲、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特征,且心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不完整(体长变短、头部和眼睛面积缩小);0.2、0.4和0.8μg/m L的氯氟醚菊酯还能够诱导仔鱼心房心室分化,心脏功能相关基因myl7、myh6、vmhc的表达水平下调,并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使仔鱼心脏处堆积活性氧(ROS)。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与氧化损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氯氟醚菊酯 环境风险 斑马鱼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新型脱甲基酶抑制剂氯氟醚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致病菌藤仓镰孢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星 杨家伟 +2 位作者 KOKLANNOU Damalk Saint Claire Senakpon 孙扬 陈雨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35,共9页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种传真菌病害,其在我国的主要致病菌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02株藤仓镰孢菌对新型脱甲基酶抑制剂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明确了其敏感性分布,同时测...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种传真菌病害,其在我国的主要致病菌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02株藤仓镰孢菌对新型脱甲基酶抑制剂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明确了其敏感性分布,同时测定了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孢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麦角甾醇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0305~0.7579μg/mL和0.1091~1.6870μg/mL,平均EC50值分别为(0.2469±0.0167)μg/mL和(0.6397±0.0324)μg/mL。此外,用EC50浓度的氯氟醚菌唑处理,可使藤仓镰孢菌菌丝扭曲破裂、孢子皱缩扁平,可破坏菌丝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显著降低了麦角甾醇含量,影响毒素合成。研究结果证实了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可为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治以及氯氟醚菌唑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甲基酶抑制剂 氯氟醚菌唑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孢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梦竹 李建宇 +4 位作者 方灵 梁启富 韦航 司瑞茹 傅建炜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施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为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及其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开展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评估了... 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施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为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番木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及其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开展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评估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我国各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番木瓜中分别添加0.02、0.05、0.1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98.64%~1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63%。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以6.25 mg a.i./kg的剂量在番木瓜上喷雾施用1次,施药后21、28 d,在番木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7.31、4.13μg/kg。基于国际和我国膳食消费数据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慢性风险商分别为0.0003%~0.0211%和60.25%;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人群中的急性风险商为1.14%~4.50%。综上,在番木瓜上使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番木瓜 残留消解 最大残留限量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小地老虎AiGSTe3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响应及其功能分析
9
作者 曹付 余佳敏 +6 位作者 张今 李斌 王勇 江连强 李世广 李茂业 刘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8,共12页
为明确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AiGSTe3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物学功能,从小地老虎转录组数据库中检索得到AiGSTe3的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水平及其... 为明确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AiGSTe3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物学功能,从小地老虎转录组数据库中检索得到AiGSTe3的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水平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酶学特性、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代谢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AiGSTe3的可读框全长654 bp,编码由2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编码的蛋白质属于ε(epsilon)家族。AiGSTe3在幼虫中肠和蛹期表达水平最高。使用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小地老虎幼虫后,AiGSTe3表达水平在12 h时显著上调。利用大肠埃希菌成功表达了AiGSTE3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催化1-氯-2,4-二硝基苯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4.33μmol/(min·mg),米氏常数(K_(m))为0.33 mmol/L。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显示,AiGSTE3具有在体外代谢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能力。此外,过表达AiGSTE3能够显著增强大肠埃希菌细胞对氧化损伤的耐受性。综上所述,AiGSTe3能够响应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其编码的AiGSTE3不仅能够直接代谢高效氯氟氰菊酯,而且可以缓解高效氯氟氰菊酯诱导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高效氯氟氰菊酯 解毒代谢 氧化胁迫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烟叶田间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刘云 陈超 +3 位作者 张世杰 陈玉松 张勍 杨国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4-90,共7页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烟叶田间用药过量所产生的农药残留危害,加强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用量管控,研究了不同用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下的田间鲜烟叶高光谱曲线特征并构建了预测模型。应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400~900 nm)采集不同浓...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烟叶田间用药过量所产生的农药残留危害,加强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用量管控,研究了不同用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下的田间鲜烟叶高光谱曲线特征并构建了预测模型。应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400~900 nm)采集不同浓度(CK、1∶2000,1∶1000,1∶350)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24 h后的鲜烟叶样本的高光谱图像。使用4种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采用连续投影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进行数据降维,最后分别构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随机森林(RF)模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光谱数据经二阶导数(D2)预处理后,LSSVM和RF模型的准确率均达到100%,经一阶导数(D1)预处理后,RF测试集准确率也达到100%;(2)SPA特征选择数量少于CARS,其中D1预处理后经SPA特征选择的波长数量最少;(3)综合考虑模型复杂度和稳定性,最终选择D1-SPA-RF为最优预测模型,选择11个特征波长,测试集准确率为97.70%。基于高光谱图像的D1-SPA-RF模型预测性能优异,可用于烟叶田间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生产 高光谱成像 高效氯氟氰菊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设施芹菜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连续施用后消散、积累与风险评估
11
作者 黄艳萍 王新全 +4 位作者 堵紫妍 楚瀚 樊华 韩吉昌 汪志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1,共8页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3种连续施药方式(组合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交替I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III: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下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连续施药方式下,均在第2次施药(定植后22 d)后原始沉积量最高,首次施药后原始沉积量最低,而芹菜叶面积指数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因素。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获得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5~3.63 d和2.33~3.11 d。连续3次施药达到安全间隔期(PHI)(7 d)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I中的残留量仅在首次施药后低于MRL (噻虫嗪: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5 mg/kg);而交替II中2种农药残留量在3次施药后均低于MRL;交替III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在第3次施药后超过了MRL。鉴于噻虫嗪施药后可代谢为噻虫胺,本研究亦对噻虫胺残留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在施药后3~5 d达到最大值,但在达到安全间隔期后,噻虫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其MRL (0.04mg/kg),表明由噻虫嗪代谢导致噻虫胺残留超标的风险较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本次于浙江绍兴进行的田间规范残留试验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组合和交替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7 d后,所采集的芹菜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风险商的贡献率(0.11%~3.76%)低于100%,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表明,相较于组合施药,交替用药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施用表现出最低的残留水平和膳食摄入风险贡献率,是相对最佳的施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设施农业 芹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靶标昆虫的风险评估
12
作者 杨风花 陈峥 +2 位作者 林硕 陈艺欣 林涛 《武夷科学》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根据《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开展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靶标昆虫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呋虫胺对蜜蜂和家蚕风险均不可接受,对农田内、外玉米螟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也均不可接受。由此可知,... 根据《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开展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靶标昆虫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呋虫胺对蜜蜂和家蚕风险均不可接受,对农田内、外玉米螟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也均不可接受。由此可知,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蜜蜂、家蚕、玉米螟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均不可接受。建议避免采摘毗邻施药水稻田的桑叶用于喂蚕,尽量避免在柑橘树花期施药,确需要时应与放蜂时间错开施用,尽量在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较少的季节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呋虫胺 非靶标昆虫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优化研究
13
作者 王坤 吕霞 +2 位作者 刘贝妮 吴晗 杨淑娴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溶剂的破囊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醇为破囊溶剂,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RX-SIL色谱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在278 nm波长... 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溶剂的破囊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醇为破囊溶剂,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RX-SIL色谱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在278 nm波长下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05~1.0 mg/mL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标准偏差为0.06,相对标准偏差为0.55%,平均回收率为100.8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易、安全、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有效成分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微囊悬浮剂 破囊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在设施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14
作者 董惠颖 谷婧妍 +5 位作者 李贤宾 杜雨涵 万成瑞 朱光艳 周杨 张红艳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32-40,共9页
探究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设施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上施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噻虫胺和氯氟氰菊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 探究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设施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上施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噻虫胺和氯氟氰菊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撒施方式对设施韭菜进行施药,研究了2种农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0.02~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0.99;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韭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6%;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9%,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大棚韭菜和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颗粒剂药效缓慢释放,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韭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试验结果可为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韭菜中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韭菜 土壤 消解动态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刘迪 汤胡欣 +3 位作者 周亚男 李黄开媚 陈恩海 古能平 《广西植保》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解高效氯氟氰菊酯领域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中的可视化分析法,分析1999-2023年高效氯氟氰菊酯领域中文文献资料。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均集... 为了解高效氯氟氰菊酯领域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中的可视化分析法,分析1999-2023年高效氯氟氰菊酯领域中文文献资料。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均集中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有机化工、园艺、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方面;文献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从供试害虫的研究到杀虫剂的残留、消解动态的精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CITESPACE 核心作者 杀虫剂 残留
下载PDF
土壤中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博静 王立霞 +2 位作者 孙阳阳 张翠华 程梦圆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从土壤中超声提取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残留量.用乙腈-水(体积比4∶1)作为提取剂,对土壤样品进行超声萃取,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测定.使用SynergiTMPolar-RP 80... 从土壤中超声提取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残留量.用乙腈-水(体积比4∶1)作为提取剂,对土壤样品进行超声萃取,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测定.使用SynergiTMPolar-RP 80?(250 mm×4.6 mm, 4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表明:辛硫磷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萃取率均高于92%.辛硫磷浓度在0.6~5.4μg/mL范围内和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A=25.108ρ+45.008,r=0.998 9;高效氯氟氰菊酯浓度在0.4~3.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48.835ρ+56.574,r=0.999 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能满足土壤中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辛硫磷 高效氯氟氰菊酯 土壤 残留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17
作者 申英龙 刘高兴 刘开林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探究了一种简便快捷制作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的方法。以紫胶为囊壁,将高效氯氟氰菊酯、紫胶、植物油与乙醇混合,再将混合溶液注入水中,乙醇快速扩散到水中,油相析出,紫胶沉淀在油水界面处形成油核微胶囊。所形成的油核微胶囊平均粒径为... 探究了一种简便快捷制作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的方法。以紫胶为囊壁,将高效氯氟氰菊酯、紫胶、植物油与乙醇混合,再将混合溶液注入水中,乙醇快速扩散到水中,油相析出,紫胶沉淀在油水界面处形成油核微胶囊。所形成的油核微胶囊平均粒径为348 nm,高效氯氟氰菊酯包封率为85.73%,载药量为42.80%,红外光谱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被较好地包在紫胶中。微胶囊在叶面黏附量明显优于去离子水,在弱疏水黄瓜上为24.51 mg/cm~2,在强疏水豇豆上为16.4 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紫胶 微胶囊 叶面黏附性
下载PDF
一例猫氯氟醚菊酯中毒病例的诊疗
18
作者 王云 熊志伟 +3 位作者 曾德鸿 龙道霖 覃帅 罗芬芳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0-42,共3页
2022年12月3日笔者接诊一例9月龄的猫中毒病例,患猫入院时大量流涎、持续抽搐、口冒白沫,眼神惊厥、瞳孔散大。通过一般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氯氟醚菊酯中毒,经过持续镇静、止抽、降低颅内压、洗胃、利尿排毒、吸氧,并辅以激素、抗氧... 2022年12月3日笔者接诊一例9月龄的猫中毒病例,患猫入院时大量流涎、持续抽搐、口冒白沫,眼神惊厥、瞳孔散大。通过一般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氯氟醚菊酯中毒,经过持续镇静、止抽、降低颅内压、洗胃、利尿排毒、吸氧,并辅以激素、抗氧化药物预防感染和肺水肿肺炎纤维化等治疗措施,成功治愈病猫。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成功治疗经验介绍,为今后宠物医院对该毒物致猫中毒病例的抢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菊酯 中毒机制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增效混配剂的筛选及其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19
作者 杨恒力 李红宝 +3 位作者 董文阳 王翠翠 史雪岩 梁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_(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_(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_(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_(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烯啶虫胺 混配 麦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20
作者 沈运河 祝玉超 夏东国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41-43,69,共4页
综述了氯氟醚菌唑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提出合成氯氟醚菌唑的新工艺路线。以2-溴-5-氟-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开环和醚化3步反应,得到氯氟醚菌唑。该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路线短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2-溴-5--三甲苯 工艺路线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