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指数在水—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辉 陈洁 钱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180-183,共4页
根据饱和指数(SI)值可以判断和确定水与岩石、矿物之间处于何种反应状态。文章根据某水源地的水质分析资料计算了几种主要矿物的饱和指数值,并采用相对灵敏度系数对饱和指数的灵敏度作了初步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灵敏度函数。结果... 根据饱和指数(SI)值可以判断和确定水与岩石、矿物之间处于何种反应状态。文章根据某水源地的水质分析资料计算了几种主要矿物的饱和指数值,并采用相对灵敏度系数对饱和指数的灵敏度作了初步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灵敏度函数。结果表明:SI对pH值波动的"反应"最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饱和指数 相对灵敏度系数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水-岩作用下白云岩单裂隙渗流特性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左小鹏 孙旭曙 +2 位作者 郭晓萍 张敏 冯兴礼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6-189,共4页
为研究水—岩作用条件下水库消落带岩体渗流特性演化规律,以乌东德水电站库区白云岩为例,通过单裂隙渗流试验获取裂隙渗流特性变化规律,并借助SEM和三维表面轮廓扫描技术,研究了裂隙面微细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变化规律,探讨了裂隙渗流特性... 为研究水—岩作用条件下水库消落带岩体渗流特性演化规律,以乌东德水电站库区白云岩为例,通过单裂隙渗流试验获取裂隙渗流特性变化规律,并借助SEM和三维表面轮廓扫描技术,研究了裂隙面微细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变化规律,探讨了裂隙渗流特性演化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岩作用过程中,当渗透水压恒定时,渗流量随围压的增大呈指数关系递减;当围压恒定时,渗流量随渗透水压的增加呈线性关系递增;随水—岩作用周期的增加,裂隙渗流量呈先快后慢的减小,随后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水—岩作用使得裂隙面一定深度的矿物软化溶解,改变了微细观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特征,在围压作用下裂隙面闭合更加紧密,裂隙有效隙宽进一步减小是裂隙渗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裂隙渗流 微细观结构 形貌特征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振 刘金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在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其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包含了许多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有机化学作用等。论述了地球化学模拟的一些基本参数和研究进展,展望了地球化学模拟的应用。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基本参数 地球化学模拟
下载PDF
高压渗流作用下砂岩剪切力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胡斌 丁静 +3 位作者 李京 崔凯 马利遥 汤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6,共8页
水—岩相互作用机制是边坡长期稳定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水—岩作用研究中试验设计和研究对象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导致边坡岩体渗流损伤机制不明晰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岩石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开展了高压渗流条件下的饱... 水—岩相互作用机制是边坡长期稳定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水—岩作用研究中试验设计和研究对象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导致边坡岩体渗流损伤机制不明晰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岩石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开展了高压渗流条件下的饱水砂岩剪切试验,分析了渗透水压对砂岩抗剪切强度、剪断面破坏程度以及法向应力—变形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透水压对砂岩力学性质具有劣化作用,渗透水压力越大,饱水状态下砂岩抗剪强度、峰值法向变形与峰值剪切变形越小;当砂岩剪应力达到屈服点后,剪应力受裂纹贯通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剪应力降;在屈服破坏阶段,砂岩法向变形与法向应力变化在时间点上存在对应关系,两者变化规律反映了砂岩内部裂纹在该阶段的扩展情况;在剪切过程中,次级裂纹呈对称出现,随着渗透水压力增大次级裂纹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剪断面趋于平整。研究成果可为连续强降雨作用下高陡边坡长期稳定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压剪试验 渗透水压 矿山高陡边坡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水—岩化学腐蚀损伤作用下红砂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治国 鲁海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探讨水—岩化学腐蚀损伤作用下红砂岩的蠕变力学行为,设计开展了不同浓度和pH值Na2SO4溶液化学腐蚀作用下的单轴压缩和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的水—岩化学腐蚀损伤情况与化学介质浓度和溶液pH值密切相关,酸碱性越强、浓... 为探讨水—岩化学腐蚀损伤作用下红砂岩的蠕变力学行为,设计开展了不同浓度和pH值Na2SO4溶液化学腐蚀作用下的单轴压缩和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的水—岩化学腐蚀损伤情况与化学介质浓度和溶液pH值密切相关,酸碱性越强、浓度越高,试件内部的孔隙率越大,纵向超声波速度越小,红砂岩对化学溶液的敏感性具体表现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弱酸性溶液>弱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经水—岩化学腐蚀作用后,由于产生了化学腐蚀损伤,其峰值应力均不同程度降低,变形破坏特征也逐渐从脆性向延性转变,试件的塑性变形破坏和加速蠕变变形特性也越明显,长期强度仅为短期强度的60%~70%;基于试验结果,构建考虑水—岩化学损伤的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通过拟合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化学腐蚀作用 红砂岩 蠕变 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对大冶铁矿F9滑坡的影响
6
作者 叶聪林 章坚强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2期230-234,共5页
水—岩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类滑坡当中,它是导致岩土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滑坡的演化与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大冶铁矿F9滑坡的实地考察和取样化验分析,详细探讨了2种水—岩相互作用机制水—岩物理作用和水—岩化学作... 水—岩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类滑坡当中,它是导致岩土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滑坡的演化与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大冶铁矿F9滑坡的实地考察和取样化验分析,详细探讨了2种水—岩相互作用机制水—岩物理作用和水—岩化学作用对该滑坡演化与发生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滑坡防治措施,如从井下向上打排水孔,注浆堵塞裂隙,喷注“植被混凝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水—岩物理作用 水—岩化学作用 F9滑坡 露天矿山
下载PDF
水—岩(土)体化学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7
作者 廖忠浈 《西部资源》 201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本文从水岩化学作用、水土化学作用和斜坡水文化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水—岩(土)体化学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探索水—岩(土)化学作用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应加强水—岩(土)... 本文从水岩化学作用、水土化学作用和斜坡水文化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水—岩(土)体化学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探索水—岩(土)化学作用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应加强水—岩(土)化学反应原位监测试验、水—土化学作用损伤定量模型、水—土化学作用下抗剪强度参数变化机制的研究等。考虑到水岩化学作用与岩石风化现象的紧密关系,提出应加强岩石抗风化研究,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土)化学作用 斜坡稳定性 抗剪强度 岩石风化
下载PDF
水-岩-气相互作用引起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研究——以桂林岩溶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104
8
作者 刘再华 Chris GROVES +3 位作者 袁道先 Joe MEIMAN 姜光辉 何师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降水量、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监测,数据采集间隔根据参数变化的程度由2min到1h不等。结果发现,岩溶裂隙水在洪水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而电导率呈升高的不寻常变化。与此相反,对于岩溶...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降水量、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监测,数据采集间隔根据参数变化的程度由2min到1h不等。结果发现,岩溶裂隙水在洪水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而电导率呈升高的不寻常变化。与此相反,对于岩溶管道水,同样是在洪水期间,它的pH值是升高的,而电导率呈正常的降低。考虑到Ca2+和HCO-3分别为地下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90%),及它们与电导率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到了洪水期间方解石的饱和指数(SIc)和水的CO2分压(Pco2)的变化情况。发现洪水时裂隙水的Pco2高于正常情况的Pco2,而它的SIc值比正常情况低。与此相对,对于管道水,尽管同一洪水期间其SIc降低,但Pco2也降低。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断,至少有两个关键的过程控制着洪水期间的水化学变化。一个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水-岩-气的相互作用。然而,对于裂隙水来说,后者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即在洪水期间,高浓度的土壤CO2溶解于水中,则更具侵蚀性的水能溶解更多的石灰岩,从而增强水的电导率。而对于管道水,雨水的稀释作用更重要,因为研究区较高的pH和低电导率的雨水能更快地通过管道流出,所以,要了解岩溶系统水化学的变化,仅考虑水-岩相互作用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CO2气体对岩溶系统中水化学变化的影响。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气相互作用 岩溶试验场 水化学动态变化 自动化监测 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
下载PDF
洱海流域典型农灌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9
作者 袁建飞 顾鸿宇 +2 位作者 岑鑫雨 刘慧中 邓国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9-170,共2页
洱海流域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近年来,流域快速城镇化、农村生活方式改变、高强度种植业增加、环湖旅游业“井喷式”无序发展等因素导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快速增加(张浩霞,2020)。洱海流... 洱海流域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近年来,流域快速城镇化、农村生活方式改变、高强度种植业增加、环湖旅游业“井喷式”无序发展等因素导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快速增加(张浩霞,2020)。洱海流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养殖业、农业面源、服务业、水土流失、干湿沉降等(张浩霞,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水—岩相互作用 农灌区 洱海流域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荣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成矿动力学计算机... 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热液矿床的形成同热液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水—岩作用 金矿
下载PDF
峰峰矿区东部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郭钰颖 吕智超 +4 位作者 王广才 马栾 许庆宇 黄旭娟 高树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应用离子比例系数法分析了峰峰矿区东部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含水层岩性条件,为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中"可能矿物相"的确定提供依据;采用PHREEQC软件对含水层中水–岩作用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模拟计算出饱和指数,通过质量平... 应用离子比例系数法分析了峰峰矿区东部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含水层岩性条件,为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中"可能矿物相"的确定提供依据;采用PHREEQC软件对含水层中水–岩作用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模拟计算出饱和指数,通过质量平衡模拟计算水–岩作用过程中主要矿物相的转化量。结果表明:方解石和白云石处于饱和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会沉淀,而岩盐、石膏处于未饱和的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将继续溶解。沿地下水流路径,从五矿奥灰水—一矿奥灰水—一矿副井水,地下水系统中白云石、岩盐、石膏溶解,方解石沉淀,且发生了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矿井水中水–岩相互作用,初步探讨废弃矿井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机制,对分析矿井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的影响因素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水—岩作用 PHREEQC 峰峰矿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水-岩硼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区域物源讨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盼武 樊启顺 +4 位作者 秦占杰 都永生 张湘如 李庆宽 马正明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4-55,共12页
柴达木盆地盐湖是我国重要的硼资源富集区和成矿区。针对盆地内不同盐湖硼资源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采集柴达木盆地北缘河水和泉水样品,分析其硼和锂含量、矿化度和pH值,结合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补给水及蚀源区岩石已有的硼锂含量,总结盆地... 柴达木盆地盐湖是我国重要的硼资源富集区和成矿区。针对盆地内不同盐湖硼资源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采集柴达木盆地北缘河水和泉水样品,分析其硼和锂含量、矿化度和pH值,结合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补给水及蚀源区岩石已有的硼锂含量,总结盆地水—岩体系硼锂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富硼盐湖物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流域水体和岩石硼含量均较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流域高,而其锂含量均较昆仑山那棱格勒河流域低,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水—岩相对富硼贫锂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对比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硼锂资源分布,显示出整个盆地硼锂含量的不均一性和不同步性特征。针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富硼盐湖的物源研究,主要归纳为祁连山系围岩(含电气石花岗岩)的风化淋滤、深部富硼地下水补给和含盐风成沉积溶滤输入成因,其中深部富硼地下水补给为最主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硼含量地球化学 热泉水 水—岩作用 含盐风成沉积 物质来源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地层水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史婷婷 成建梅 +1 位作者 解习农 张晓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9-404,共6页
盆地流体是沉积盆地中非常活跃的因子,盆地流体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是受控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层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锶—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初步探讨了水—岩反应与锶—氢—氧同位素... 盆地流体是沉积盆地中非常活跃的因子,盆地流体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是受控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层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锶—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初步探讨了水—岩反应与锶—氢—氧同位素的关系。这一研究对于丰富同位素示踪、水—岩相互作用等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分析表明,位于盆地西部地区地层水明显受到古大气降水的影响,中央凹陷地区δ18O正偏移可能是由水岩作用加强引起的。地层水为大气水与原生沉积水的混合,较轻的δD值反映出原始沉积水属陆相沉积水。地层水的87Sr/86Sr值略低而Sr2+含量又较高,是高87Sr/86Sr值流体端元与低87Sr/86Sr值流体端元的混合,即地表来源水与深部水的混合,也更多地受到高Sr2+含量低87Sr/86Sr值的火山—地热水等幔源深部水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岩相互作用 锶—氢—氧同位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山东省菏泽凸起地热田岩溶地热水水化学水平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史启朋 宋帅良 +1 位作者 孟甲 郑慧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18,共9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A-A'和B-B'两条路径,采用Piper三线图解、Schoeller图解、Na-K-Mg平衡图解、饱和指数计算评价等方法,研究山东菏泽凸起地热田地热水沿路径上的循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沿A-A'、B-B'剖面岩...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A-A'和B-B'两条路径,采用Piper三线图解、Schoeller图解、Na-K-Mg平衡图解、饱和指数计算评价等方法,研究山东菏泽凸起地热田地热水沿路径上的循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沿A-A'、B-B'剖面岩溶冷水→岩溶热水,水化学类型由SO_(4)·HCO_(3)-Ca·Mg·Na或SO_(4)·HCO_(3)-Ca·Mg向SO_(4)-Ca·Na或SO_(4)-Ca演化,矿化度逐渐增大,HCO_(3)^(-)浓度逐渐减少,SO_(4)^(2-)、Ca^(2+)、K^(+)浓度逐渐增大,反映出岩溶冷水向岩溶热水演化的补给特征;水化学三线图上岩溶冷水、热水处在不同的区域,显示岩溶冷水向岩溶热水演化补给;距补给区由近到远,水岩作用程度逐步提高,饱和指数逐渐增大,岩溶地热水溶滤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凸起地热田 岩溶地热水 水—岩作用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水驱过程中原油组分变化规律及机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何宇廷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水驱过程中油水岩反应不断改变导致产出原油的组分不断变化,深入探究其规律及机理有助于实现油藏的精准高效开发。本文将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研究水驱过程中原油组分的变化规律及背后的油—水—岩作用机理。首先,长岩心驱替实验... 水驱过程中油水岩反应不断改变导致产出原油的组分不断变化,深入探究其规律及机理有助于实现油藏的精准高效开发。本文将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研究水驱过程中原油组分的变化规律及背后的油—水—岩作用机理。首先,长岩心驱替实验与族组分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实验相结合系统地研究水驱过程中原油组分的变化规律。而后,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尺度探究油—水—岩作用机理。实验发现:无水采收期,产出原油组分含量变化较小。见水之后,饱和烃含量下降与—CH3和—CH2—吸收峰明显降低相验证,芳香烃含量上升与—CH—离平面振动和苯环对称伸缩振动增强相统一,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小幅度上升对应于含氧/氮官能团吸收峰微弱增加。模拟发现:原油组分在方解石表面形成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的吸附序列;水驱过程中水分子先后与饱和烃、芳香烃以及游离态胶质、沥青质接触并将其先后驱离方解石表面。最终,吸附态胶质、沥青质稳定存在,一端锚定在方解石表面,一端牵引着少量未被驱离的芳香烃和饱和烃。原油组分极性越强与方解石表面相互作用越强,静电力贡献越大、范德华力影响越小。原油组分极性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含芳香族化合物之间发育π键相互作用,饱和烃通过范德华力与其他组分相互作用。原油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原油组分在方解石表面表现为整体性的运动特征,同时造成非极性原油组分的滞留。本研究将实验与分子动力学研究相结合从分子尺度解释水驱过程中原油组分变化规律及背后的油—水—岩作用机理,为靶向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组分 族组分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分子动力学模拟 油—水—岩作用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分析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水补给来源
16
作者 余思 唐婷婷 +1 位作者 许志山 陈江贻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在地震地下流体研究中,地下水补给及循环过程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目前研究该过程的常用手段。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自2013年8月22日投入观测以来,其基础数据未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南昌井水样数据进行氢氧同位素... 在地震地下流体研究中,地下水补给及循环过程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目前研究该过程的常用手段。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自2013年8月22日投入观测以来,其基础数据未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南昌井水样数据进行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井水主要补给源为直接大气降雨,补给前经历了一定蒸发作用;水—岩反应不充分,属于未成熟水;水样中无明显优势阳离子,Ca^(2+)、Na^(+)占主体,优势阴离子为HCO_(3)^(-),表明井水属重碳酸型水;水源补给高程约582 m。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总体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 氢氧同位素 水—岩作用离子组分 地下水 降水 补给来源
下载PDF
意大利皮耶韦福斯切纳地热系统——地震地球化学前兆监测的理想之地 被引量:1
17
作者 F.Gherardi L.Pierotti +2 位作者 姜莉(译) 杜建国(校) 崔月菊(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6期501-523,共23页
塞尔基奥(Serchio)山谷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方之一。研究地球化学和水文过程是托斯卡纳区域政府资助的地震预防、预测试点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调查皮耶韦福斯切纳村附近的普拉迪拉马(Pra di Lama)的热水化学组成,评估... 塞尔基奥(Serchio)山谷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方之一。研究地球化学和水文过程是托斯卡纳区域政府资助的地震预防、预测试点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调查皮耶韦福斯切纳村附近的普拉迪拉马(Pra di Lama)的热水化学组成,评估该地点是否适合进行地震地球化学前兆监测。调查方案既利用了随机取水样调查的化学分析结果,还选用了自动化台站连续测定的物理化学参数。选定的物理化学参数的连续信号是利用一套专用参数传感器自动测量的。为定量描述在深部中生代含水层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采用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处理了水中溶解的主要无机组分浓度。结合这些资料,确定了该地热系统的地球化学背景,并详细描述了补给泉水的地热水层的综合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模型。根据长时间观测的物理和地球化学参数的微小变化,在地下水较长、较深的循环路径中,局部地壳应变监测参数的位置敏感性以及对地震活动构造的相近性等,可以确定皮耶韦福斯切纳地热系统是确定流体可能与深部地震孕育过程中诱发的能量释放和渗透率变化有关的有利场所。本文提出的综合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和建模方法有益于其他地方类似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模型 定期和连续监测 地震前兆 皮耶韦福斯切纳 意大利
下载PDF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loping Field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 被引量:9
18
作者 JIANG Hong-Tao XU Fei-Fei +1 位作者 CAI Yi YANG Da-Yu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layers in purple mudstone sloping field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ina, oxide content of major elements, composition of clay min...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layers in purple mudstone sloping field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ina, oxide content of major elements, composition of clay mineral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difference in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layers under different slope gradien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xide content of Si, Al, and Fe ranged from 60% to 75% and the weathering coefficient with depth showed no trend along the slope gradient. Also, for gentle (10° and 15°) and intermediate (25° and 40°) slopes the clay relative diffraction peak for kaolinite at the surface between 0-10 cm and 10-20 cm declined with an increase in slope gradient, while the relative diffraction peak for kaolinite in weathered layers on steep slopes (50° and 60°) disappeared altogethe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for a given depth layer,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slope gradient. Analysis of the oxide content, weathering coefficients, clay mineral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howed tha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pedogenesis of the weathering layer in purple mudstone sloping fields was weak with weaker soil formation going from gentle slope to steep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ple mudstone sloping field Three Gorges WEATHERING
下载PDF
Geochemical tracing and modeling of surface and deep water–rock interactions in elementary granitic watersheds(Strengbach and Ringelbach CZOs, France)
19
作者 F.Chabaux D.Viville +10 位作者 Y.Lucas J.Ackerer C.Ranchoux C.Bosia M.C.Pierret T.Labasque L.Aquilina R.Wyns C.Lerouge C.Dezaye P.Négreol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63-366,共4页
From the study of the Strengbach and Ringelbach watersheds we propose to illustrate the interest of combining the geochemical tracing and geochemical modeling approaches on surface and deep borehole waters,to decipher... From the study of the Strengbach and Ringelbach watersheds we propose to illustrate the interest of combining the geochemical tracing and geochemical modeling approaches on surface and deep borehole waters,to decipher the diversity of the water flow and the associated water–rock interactions in such elementary mountainous catchments. The results point to a clear geochemical typology of waters depending on the water circulations(deep vs. hypodermic) within the substr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THERING Water pathways U activity ratios Sr isotope ratios Anthropogenic gases(CFC SF6) CZO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 of weathering in seepage water collected within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20
作者 M.V.Prasanna R.Nagarajan +2 位作者 S.Chidambaram A.Anand Kumar C.Thivya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by collecting eight seepage water samples that drain through the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sandstone and shale, to evaluate the hydro-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anal... A study was conducted by collecting eight seepage water samples that drain through the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sandstone and shale, to evaluate the hydro-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Three water 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iper plot and the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 starts from a Ca- C1 facies (type 1) via mixed Ca-Mg-C1 and Ca-Na-HCO3 facies (type 2) to Na-C1 facies (type 3). Increasing trend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values were observed from type 1 water to type 3 water. Lower ionic concentrations with an average EC value of 35.7 kts/cm in Ca-C1 facies indicate the recharge water by monsoonal rainfall, and ion exchange/weathering process is reflected in the mixing zone. Higher ionic concentration with an average EC value of 399 kts/cm is noted in Na-C1 facies, which indicates the ion exchange during water-rock interaction. Higher log pCO2 values are also found in this facies, revealing the longer residence time of seepage water in the rock matrix, which release more ions into the water. The relative mobility of elements during weathering suggest that the order of mobility in both sandstone and shale is Na 〉 Ca 〉 Mg 〉 K.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hydrogeochemistry of seepage wat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bedrock g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OCHEMISTRY Seepage water WATER rock interaction WEATHERING Mobility of elem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