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更尕海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林嘉欣 金彦香 +3 位作者 徐勇 金鑫 刘铖霖 李渊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84-1993,共10页
湖泊作为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收支有着重要作用。理解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F(CO_(2)))及影响因素是探讨湖泊碳收支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究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碳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21年7月2... 湖泊作为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收支有着重要作用。理解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F(CO_(2)))及影响因素是探讨湖泊碳收支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究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碳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8月28日、9月25日、9月26日8:00~17:00采用静态箱法对更尕海湖泊水深10、20、30、80和150 cm水—气界面F(CO_(2))开展连续、定点监测,初步探讨了该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更尕海水—气界面F(CO_(2))变化介于-19.44~22.29 mg·m^(-2)·h^(-1)之间,平均值为-2.89 mg·m^(-2)·h^(-1),因此,更尕海为大气CO_(2)的汇。特别是在12:00~14:00之间,湖泊“汇”的功能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主要与强烈的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带来的水体pH值较高有关。此外,湖泊内水—气界面F(CO_(2))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深30 cm处水—气界面F(CO_(2))平均值为正值,呈现出CO_(2)释放状态;其余4个监测点水—气界面F(CO_(2))平均值均为负值,呈现出CO_(2)吸收状态。这主要与水深30 cm监测点周围生长有大量黄苔,可能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繁殖有关。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F(CO_(2))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未来评估其碳源汇潜力时应综合考虑湖泊内部和不同时间湖泊碳收支通量,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草型湖泊 水—气界面 二氧化碳 更尕海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2016年10~11月宜昌莲心湖水——气界面CO2排放通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兴熠 肖尚斌 +2 位作者 张文丽 李元正 王炜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8-373,共6页
为了了解池塘水—气界面的CO2排放通量,于2016年10月18日~11月3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校园内的富营养化景观池塘——莲心湖内,采用静态浮箱法,对水—气界面CO2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观测日水—气界面日平均CO2排放... 为了了解池塘水—气界面的CO2排放通量,于2016年10月18日~11月3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校园内的富营养化景观池塘——莲心湖内,采用静态浮箱法,对水—气界面CO2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观测日水—气界面日平均CO2排放通量范围为-54.93~17.80 mg/(m^2·h),水体多表现为CO2的源;CO2排放通量日变化大致呈单谷型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8∶00,最小值多出现在15∶00;在少云到多云天气下,水体昼夜几乎都表现为CO2的汇,日平均CO2排放通量为(-54.93±63.76) mg/(m^2·h);在少云到小雨天气下,水体大多表现为CO2的源,日平均CO2排放通量为(6.03±21.47) mg/(m^2·h);在中雨到小雨天气下,水体基本都表现为CO2的源,日平均CO2排放通量为(3.69±2.51) m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通量 池塘 水—气界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