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过程
1
作者
吴宏岐
张超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水域行政管理是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却是一个比较曲折复杂的过程。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尚未成为独立的行政区,主要通过设置水上警察机构进行城市水域管理;1921—1943年是城市...
水域行政管理是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却是一个比较曲折复杂的过程。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尚未成为独立的行政区,主要通过设置水上警察机构进行城市水域管理;1921—1943年是城市型政区创立阶段,往往以水上警区充当水上政区;1943年新版《市组织法》颁布后,城市型政区初步完善,有不少城市正式设置了水上区、水上保和水上甲等三类水上政区,其中又以仅设置水上保与水上甲的城市居多,只有重庆、广州等个别城市设置有“区—保—甲”三级水上政区。水上政区普遍层级偏少、偏低的原因,一是因为水上人口规模相对有限,没必要设置较多层级的水上政区;二是与各地市政府普遍财政紧张,需要尽可能精简行政机构等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城市
水上政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传统政治地理中的水域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伟然
李伟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野中,水域几乎是空白。本文在梳理水域从化外之地到政区化管理的基本轨迹后,从水上人的管理、水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讨论了水域政治地理的主要问题,并将水域分为内陆水域和海洋两大类型,分别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思维支点。最后对下垫面之于政治地理研究的意义进行阐发。希望以此为基础,有助于建立基于本土经验的中国政治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
水上
人
水上政区
历史政治地理
下垫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域政区化:新中国水上民主改革的历史透视(1950~1955)年
被引量:
9
3
作者
黎心竹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46-55,157,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水上社会的民主改革与治理工作逐渐提上日程。1950年至1952年11月,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第一次水上民主改革,新中国水上基层组织的雏形基本形成。1952年12月至1955年,全国普遍开展了第二次水上民主改革,其工作重心逐渐转向...
新中国成立后,水上社会的民主改革与治理工作逐渐提上日程。1950年至1952年11月,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第一次水上民主改革,新中国水上基层组织的雏形基本形成。1952年12月至1955年,全国普遍开展了第二次水上民主改革,其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水域政区化建设。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目标贯穿于水上民主改革始终。水上民主改革根治了长期以来旧社会形成的水上社会诸多弊病,理顺了水上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了水上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水域政区化建设保证了水上民主改革深入进行,推动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水上社会逐步纳入新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水上
社会
水上
行
政区
水上
民主改革
原文传递
题名
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过程
1
作者
吴宏岐
张超凡
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明清广东海防地理史料的整理与研究”(20VJXT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水域行政管理是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却是一个比较曲折复杂的过程。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尚未成为独立的行政区,主要通过设置水上警察机构进行城市水域管理;1921—1943年是城市型政区创立阶段,往往以水上警区充当水上政区;1943年新版《市组织法》颁布后,城市型政区初步完善,有不少城市正式设置了水上区、水上保和水上甲等三类水上政区,其中又以仅设置水上保与水上甲的城市居多,只有重庆、广州等个别城市设置有“区—保—甲”三级水上政区。水上政区普遍层级偏少、偏低的原因,一是因为水上人口规模相对有限,没必要设置较多层级的水上政区;二是与各地市政府普遍财政紧张,需要尽可能精简行政机构等情况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城市
水上政区
影响因素
Keywords
Republic of China
urban
water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传统政治地理中的水域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伟然
李伟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70009)研究成果
文摘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野中,水域几乎是空白。本文在梳理水域从化外之地到政区化管理的基本轨迹后,从水上人的管理、水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讨论了水域政治地理的主要问题,并将水域分为内陆水域和海洋两大类型,分别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思维支点。最后对下垫面之于政治地理研究的意义进行阐发。希望以此为基础,有助于建立基于本土经验的中国政治地理学。
关键词
水域
水上
人
水上政区
历史政治地理
下垫面
分类号
K928.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域政区化:新中国水上民主改革的历史透视(1950~1955)年
被引量:
9
3
作者
黎心竹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46-55,157,共11页
基金
南京大学博士生创新创意项目“建国后水上人迁居陆地研究”(CXCY17-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新中国成立后,水上社会的民主改革与治理工作逐渐提上日程。1950年至1952年11月,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第一次水上民主改革,新中国水上基层组织的雏形基本形成。1952年12月至1955年,全国普遍开展了第二次水上民主改革,其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水域政区化建设。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目标贯穿于水上民主改革始终。水上民主改革根治了长期以来旧社会形成的水上社会诸多弊病,理顺了水上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了水上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水域政区化建设保证了水上民主改革深入进行,推动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水上社会逐步纳入新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之中。
关键词
新中国
水上
社会
水上
行
政区
水上
民主改革
Keywords
New China
waters society
waters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waters democratic reform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5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过程
吴宏岐
张超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中国传统政治地理中的水域
张伟然
李伟
《历史地理》
CSSCI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域政区化:新中国水上民主改革的历史透视(1950~1955)年
黎心竹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