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过程
1
作者 吴宏岐 张超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水域行政管理是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却是一个比较曲折复杂的过程。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尚未成为独立的行政区,主要通过设置水上警察机构进行城市水域管理;1921—1943年是城市... 水域行政管理是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的建置却是一个比较曲折复杂的过程。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尚未成为独立的行政区,主要通过设置水上警察机构进行城市水域管理;1921—1943年是城市型政区创立阶段,往往以水上警区充当水上政区;1943年新版《市组织法》颁布后,城市型政区初步完善,有不少城市正式设置了水上区、水上保和水上甲等三类水上政区,其中又以仅设置水上保与水上甲的城市居多,只有重庆、广州等个别城市设置有“区—保—甲”三级水上政区。水上政区普遍层级偏少、偏低的原因,一是因为水上人口规模相对有限,没必要设置较多层级的水上政区;二是与各地市政府普遍财政紧张,需要尽可能精简行政机构等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城市 水上政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政治地理中的水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然 李伟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野中,水域几乎是空白。本文在梳理水域从化外之地到政区化管理的基本轨迹后,从水上人的管理、水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讨论了水域政治地理的主要问题,并将水域分为内陆水域和海洋两大类型,分别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思维支点。最后对下垫面之于政治地理研究的意义进行阐发。希望以此为基础,有助于建立基于本土经验的中国政治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 水上 水上政区 历史政治地理 下垫面
下载PDF
水域政区化:新中国水上民主改革的历史透视(1950~1955)年 被引量:9
3
作者 黎心竹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46-55,157,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水上社会的民主改革与治理工作逐渐提上日程。1950年至1952年11月,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第一次水上民主改革,新中国水上基层组织的雏形基本形成。1952年12月至1955年,全国普遍开展了第二次水上民主改革,其工作重心逐渐转向... 新中国成立后,水上社会的民主改革与治理工作逐渐提上日程。1950年至1952年11月,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第一次水上民主改革,新中国水上基层组织的雏形基本形成。1952年12月至1955年,全国普遍开展了第二次水上民主改革,其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水域政区化建设。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目标贯穿于水上民主改革始终。水上民主改革根治了长期以来旧社会形成的水上社会诸多弊病,理顺了水上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了水上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水域政区化建设保证了水上民主改革深入进行,推动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水上社会逐步纳入新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水上社会 水上政区 水上民主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