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强化CO_(2)/水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汤瑞佳 陈龙龙 +2 位作者 江绍静 王蓓蕾 谢旭强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为了强化低渗透油藏CO_(2)/水交替注入(WAG)驱油效果,针对CO_(2)黏性指进问题,提出了锥形WAG驱和活性水WAG驱2种强化驱油效果的方式。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锥形水气比(5∶1~1∶1和1∶1~1∶5)与等比例(1∶1)注入时采出程度... 为了强化低渗透油藏CO_(2)/水交替注入(WAG)驱油效果,针对CO_(2)黏性指进问题,提出了锥形WAG驱和活性水WAG驱2种强化驱油效果的方式。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锥形水气比(5∶1~1∶1和1∶1~1∶5)与等比例(1∶1)注入时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基于泡沫性能和界面活性评价结果,优选了强化WAG驱用表面活性剂,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活性水强化WAG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锥形WAG驱替时采出程度高于等比例水气比驱替。优选了具有良好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的L1表面活性剂,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时,泡沫强度达到中等强度,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91×10^(-2) mN/m;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高渗层采出程度提高了26.82%,以提高洗油效率作用为主;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6%时,低渗层采出程度提高了21.48%,以泡沫调驱作用为主。该研究成果为实现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透率级差 CO_(2)/水交替 活性 泡沫 采出程度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CO_(2)/水交替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2
作者 梁珀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52,共7页
苏北盆地断块特低渗透油藏具有“小、碎、深、薄、低”的典型特征,在经过短期弹性开发后如何优选合理高效的提高油藏采收率方法成为该类油藏面临的瓶颈问题。水气交替注入(Water Alternating Gas,WAG)方法能有效抑制水窜和气窜,兼具水驱... 苏北盆地断块特低渗透油藏具有“小、碎、深、薄、低”的典型特征,在经过短期弹性开发后如何优选合理高效的提高油藏采收率方法成为该类油藏面临的瓶颈问题。水气交替注入(Water Alternating Gas,WAG)方法能有效抑制水窜和气窜,兼具水驱和CO_(2)驱的优点,在特低渗透油藏取得了成功应用,但其微观驱油机理及实际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文中以苏北ZD油田为研究对象,基于特低渗透天然岩心的三维数字模型,应用孔隙尺度微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_(2)/水交替驱油过程中气水相界面的动态演化过程,并深入阐明了特低渗油藏WAG提高采收率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水气交替驱具有更大的波及面积和更少的剩余油体积,CO_(2)驱过程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克服黏滞力的能力,同时水驱过程中的渗吸作用和封堵作用能有效提高驱油效率。因此,CO_(2)/水交替驱可以有效启动特低渗储层,起到调剖调驱协同增益的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选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矿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CO_(2)/水交替 数字岩心 孔隙尺度模拟
下载PDF
超声联合气水交替注射在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3
作者 周萍 黄江婕 覃金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17-220,共4页
探究应用超声技术与气水交替注射方法于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护理成效,方法 选择40名重症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与干预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运用超声技术与气水交替注射方式进行鼻肠管置入护理... 探究应用超声技术与气水交替注射方法于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护理成效,方法 选择40名重症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与干预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运用超声技术与气水交替注射方式进行鼻肠管置入护理,在干预前后,观察患者的基本营养指标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MN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26.11±2.64与24.35±2.41,P=0.0051),BMI亦有显著增加(23.61±2.31 kg/m2与22.12±2.23 kg/m2,P=0.0051)。在不同时段营养指标分析中,干预后干预组的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提高(P<0.05)。结论 超声联合气水交替注射在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能提高MNA评分,增加BMI,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水交替注射 鼻肠管置入 老年重症患者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海上低渗油田CO_(2)气水交替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继龙 赵军 陈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海上L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注入压力高且储层能量亏空。为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海上L油田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靶区CO_(2)驱油机制、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和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评价研... 海上L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注入压力高且储层能量亏空。为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海上L油田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靶区CO_(2)驱油机制、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和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评价研究,为目标油田CO_(2)驱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较水驱可提高采收率6.48%,CO_(2)气水交替驱最佳气液比为1∶1,最佳注气速度为1.0 mL/min,交替段塞大小为0.3 PV。该研究对海上L特低渗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海上低渗油藏 水交替 长岩心驱替 驱油机制
下载PDF
亲疏水交替碳纸的制备及其在气体扩散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城 卢雪峰 +2 位作者 王晋 冯勇 田合鑫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07-2213,共7页
将碳纤维纸(CP)浸渍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后,通过模具夹持进行干燥,得到了亲疏水交替的CP,并通过微孔层(MPL)涂敷工艺制备了基底层亲疏水交替的气体扩散层(GDL)。通过SEM、EDS、接触角、垂直平面(TP)电阻率、TP透气率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碳纤维纸(CP)浸渍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后,通过模具夹持进行干燥,得到了亲疏水交替的CP,并通过微孔层(MPL)涂敷工艺制备了基底层亲疏水交替的气体扩散层(GDL)。通过SEM、EDS、接触角、垂直平面(TP)电阻率、TP透气率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基底层亲疏水交替GDL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PTFE乳液的CP经模具夹持干燥后,形成条纹状亲水区和疏水区。将基底层亲疏水交替处理的GDL组装成单电池,在2 A/cm^(2)电流密度(简称电密)下的电压为0.47 V,功率密度为948 mW/cm^(2);相同条件下,将基底层无差别疏水处理的GDL组装成单电池,其电压为0.44 V,功率密度为884 mW/cm^(2),与基底层无差别疏水处理的GDL相比,基底层亲疏水交替处理后电压及功率密度分别提高了6.82%和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层 碳纸 亲疏水交替 燃料电池 管理 功能材料
下载PDF
马36区块氮气泡沫水交替驱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建芬 刘建仪 +4 位作者 郭平 何建华 刘尧文 邹振 赵晓峰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
应用马 36 5 5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4 .7m3 /t进行配样 ,并用马 36井区新下23 和新下24 5的两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注氮气泡沫水交替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第一组岩心新下23 氮气 /水交替... 应用马 36 5 5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4 .7m3 /t进行配样 ,并用马 36井区新下23 和新下24 5的两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注氮气泡沫水交替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第一组岩心新下23 氮气 /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6 %左右 ,氮气 /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1 0 %左右 ,如若继续实验 ,采收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第二组岩心新下24 5氮气 /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3%左右 ,氮气 /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8%左右 ,同样如若继续实验 ,采收率仍会进一步提高。注泡沫水交替效果明显 ,获得的采收率更高。但是注泡沫水交替的时间较长 ,注入体积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36井区 室内评价 氮气/水交替 氮气/泡沫水交替 采收率
下载PDF
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振泉 殷勇 +2 位作者 王其伟 罗玉琼 王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6,共5页
气水交替注入综合了气驱和水驱各自特点,可以很好的控制流度及稳定驱替前缘从而大大提高宏观驱油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气水交替注入的历史,研究了气水交替注入的技术分类,区分了根据混相状态的分类、注入气... 气水交替注入综合了气驱和水驱各自特点,可以很好的控制流度及稳定驱替前缘从而大大提高宏观驱油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气水交替注入的历史,研究了气水交替注入的技术分类,区分了根据混相状态的分类、注入气体的分类及其它分类等。另外,文章还进行了气水交替提高采收率研究小结,提出了气水交替注入技术的今后研究方向,对三次采油及油田实行早期气水交替注入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水交替 三次采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注入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杜建芬 刘伟 +1 位作者 郭平 陈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7,198,共4页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气水比为1:1,1:2,2:1)时注入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会出现注入能力下降的问题,但当交替注入一定量后,注入能力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增大气段塞可以降低注入压力,增大注入能力,但对采收率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能力 水交替 低渗油藏 实验研究 长岩芯实验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驱不同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田树宝 何永宏 +2 位作者 冯沙沙 张红玲 雷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12-614,共3页
气窜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气水交替(WAG)注入方式可以很好地稳定驱替前缘,从而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复杂,影响气水交替开发效果的参数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注入方式和参数进行优化。文... 气窜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气水交替(WAG)注入方式可以很好地稳定驱替前缘,从而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复杂,影响气水交替开发效果的参数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注入方式和参数进行优化。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等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长庆油田某超低渗透油藏CO2水交替注入方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式为CO2水同步注入,注入周期为1 a,段塞气水比为1∶1,段塞最佳注入总量为0.44 HCPV,最佳注入层位为底部4个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交替 CO2驱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氮气泡沫、水交替驱采油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2 位作者 刘明高 钱根宝 顾红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36-38,共3页
根据M井区油藏的地质特征、流体特征、氮气泡沫驱油试验数据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地层原油相态拟合、驱油试验数值模拟拟合、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 根据M井区油藏的地质特征、流体特征、氮气泡沫驱油试验数据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地层原油相态拟合、驱油试验数值模拟拟合、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3种氮气泡沫、水交替驱采油方案 ,共计 1 9套采油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采油方案的主要开采动态指标之后 ,该井区通过氮气泡沫、水交替驱采油与注水采油相比 ,9a后增产原油(1 .6~ 4.2 )× 1 0 4 m3,而万方氮气换油率为 3 3 7~ 42 6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水交替 驱油 采油 数值模拟 研究
下载PDF
马36长岩心气水交替驱替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茂林 彭裕林 +4 位作者 梅海燕 何建华 郭平 刘耀文 孙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马 3 6井区长岩心气 (氮 )水交替非混相驱替试验主要用于对比和确定注水、注气(氮 )交替驱替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在完成油藏流体相态拟合之后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1~ 3] ,对马 3 6井区的 2组长岩心气水交替驱替试验数据进行... 马 3 6井区长岩心气 (氮 )水交替非混相驱替试验主要用于对比和确定注水、注气(氮 )交替驱替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在完成油藏流体相态拟合之后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1~ 3] ,对马 3 6井区的 2组长岩心气水交替驱替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数值模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试验数据 ,对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管压力曲线[4] 等参数进行修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岩心 水交替 试验 数值模拟 非混相驱 江汉油田
下载PDF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茂林 谭光天 +4 位作者 梅海燕 张桂林 郭平 郭肖 汤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根据新疆葡北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4个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方案。在分析对比... 根据新疆葡北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4个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开发方案的主要开发动态指标之后 ,建议该油田继续保持注气 2~ 3a之后 ,将注气井转为注水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葡北油田 水交替 混相驱 数值模拟 研究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水驱后二氧化碳气水交替驱见效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雷欣慧 郑自刚 +1 位作者 余光明 张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为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CO2气水交替驱见效特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结合物理模拟实验获得的驱替动态数据和高温高压相态系统测定的CO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静态数据,开展水驱后CO2气水交替驱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O2驱过程中适当增加... 为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后CO2气水交替驱见效特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结合物理模拟实验获得的驱替动态数据和高温高压相态系统测定的CO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静态数据,开展水驱后CO2气水交替驱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O2驱过程中适当增加气油比可产出溶解CO2的油气,在油藏条件下为单相油带,该阶段对驱油效果的贡献率为71.98%。建议油藏方案设计时可适当增大第1周期CO2段塞的尺寸,并选择在气窜临界点交替水驱,可有效提高CO2的利用率,并改善驱油效果。该研究结果对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的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特低渗 水交替 驱替特征赋存状态 相带分布
下载PDF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烃混相驱开发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郭平 杜志敏 +4 位作者 张茂林 王仲林 孙玉凯 谭光天 刘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5-27,37,共4页
对我国第一个注烃混相驱开发的砂岩油田葡北油田进行实例分析 ,该油田储层渗透率 110 .5× 10 -3 μm2 ,构造完整 ,连通性好 ,断裂系统不发育 ,属典型挥发性油藏 ,最小混相压力 (MMP)为 33MPa ,注入气为油田伴生气。长岩心的实验表... 对我国第一个注烃混相驱开发的砂岩油田葡北油田进行实例分析 ,该油田储层渗透率 110 .5× 10 -3 μm2 ,构造完整 ,连通性好 ,断裂系统不发育 ,属典型挥发性油藏 ,最小混相压力 (MMP)为 33MPa ,注入气为油田伴生气。长岩心的实验表明先注气比先注水原油采收率更高 ,为了对比先注气还是先注水好 ,采用东边先注水西边先注气的开发方式 ,地层压力保持在 35MPa ,早期采用 7采 8注共 15口井开发 ,到目前有采油井 9口 ,注气井 2口、注水井 7口 ;区块日产油 4 4t,日注水 14 4m3 ,日注气 14 .5 5× 10 4m3 ,到 2 0 0 1年 10月 ,已开发 3年 ,原油采出程度 19.0 5 % ,油田综合含水 3% ,有部份井气油比有所上升 ,但未出现气明显突破现象。设计是气水交替 ,但由于水井转注气注不进而未能实施。介绍了油田地质概况、基础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开发情况、动态监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注烃混相驱 水交替
下载PDF
马36油藏(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斌 张茂林 +2 位作者 梅海燕 郭平 彭裕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根据马 3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4种气 (氮气 )水交替非混相驱井网 ,共计 2 9套开发方... 根据马 3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4种气 (氮气 )水交替非混相驱井网 ,共计 2 9套开发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开发方案的主要开发动态指标之后 ,认为该油田通过气 (氮气 )水交替非混相驱与注水开发相比 ,10年后可提高采出程度 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水交替 混相驱 油田开发 数值模拟 马36油藏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CO_2/水交替驱实验研究——以濮城沙一下油藏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中超 聂法健 +1 位作者 杜利 郭立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7-632,共6页
CO2/水交替驱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驱替机理与连续CO2驱相比要复杂得多。文中应用微观可视化、核磁共振等多种室内实验手段,以濮城沙一下油藏为例,研究了高含水油藏CO2驱微观剩余油驱替特征、油水两相多孔介质中CO2溶解... CO2/水交替驱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驱替机理与连续CO2驱相比要复杂得多。文中应用微观可视化、核磁共振等多种室内实验手段,以濮城沙一下油藏为例,研究了高含水油藏CO2驱微观剩余油驱替特征、油水两相多孔介质中CO2溶解扩散规律、CO2多次接触混相及最小混相压力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交替驱过程中CO2、水、油在细小孔隙中形成三相贾敏效应,提高了波及体积;注入的CO2大多溶于油中,溶于水中的CO2扩散更快,也能起到驱油作用;CO2与原油是多次接触混相的,长期注水冲刷后原油组分发生变化,尤其是中间烃(C2—C6)质量浓度减少,CO2驱最小混相压力随之变化。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濮城沙一下特高含水油藏CO2/水交替驱先导试验,对其他高含水油藏通过CO2驱提高采收率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 CO2/水交替 最小混相压力 溶解扩散
下载PDF
气水交替驱油藏注入能力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菊花 姜涛 +1 位作者 高文君 刘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气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油藏体系,通过增加注入气的富化度提高粘滞力重力比来达到改善驱替效果的方法比片面地增加注气速度更高一些;水气比越高,达到相同开采效果所需气量越小,但因此而出现较明显的注入能力下降的趋势。对于低粘滞力重力比的注气条件,选择水气比为2最佳;而对于高粘滞力重力比,则水气比为1是最佳选择。建议在水气比的优选时充分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注入流体特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交替 无因次注入能力 检验分析法 气比 粘滞力重力比
下载PDF
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艳玉 李洪君 韩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3,共4页
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剖面模型,在压力体积温度(PVT)实验和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气驱时机、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入... 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剖面模型,在压力体积温度(PVT)实验和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气驱时机、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入速度等因素对于改善开发效果均存在最佳取值,现场应用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该区块最佳转气驱时机为注水0.4Vp(总烃类孔隙体积)后,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05Vp^0.1Vp,最佳气水比为1∶1,合理注入速度为30~45 m3/d,建议注气时各油层全部射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 非混相驱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采收率
下载PDF
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涛 李菊花 +1 位作者 高文君 刘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0,114,共5页
采用GEM组分模块对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捕集气饱和度越大采收率越高,对应的生产气油比越小,气体突破时间越晚,通过气水交替驱降低气相流度和增加驱油效率的效果越明显。但随着非润湿相在油层捕集程度... 采用GEM组分模块对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捕集气饱和度越大采收率越高,对应的生产气油比越小,气体突破时间越晚,通过气水交替驱降低气相流度和增加驱油效率的效果越明显。但随着非润湿相在油层捕集程度的增大,气水切换过程中注入压力增高;对于渗透率小于200×10-3μm2的储层,气水交替驱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气水切换难度加大,而对于渗透率大于200×10-3μm2的高渗透储层考虑毛细管压力滞后效应影响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模块 水交替 不稳定渗流特征 毛细管压力 滞后效应 驱油效率
下载PDF
致密油藏微量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大融 李相方 李元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7,114,共6页
致密油藏中孔喉狭小,且非均质性很强,油水两相间形成较高的毛管阻力,水驱过程中水相将首先突破毛管压力较小的大孔道。随着大孔道的连续性被突破,一个水窜通道将逐渐形成,之后注入的水将沿着水窜通道流动而失去驱油作用,若储层中存在微... 致密油藏中孔喉狭小,且非均质性很强,油水两相间形成较高的毛管阻力,水驱过程中水相将首先突破毛管压力较小的大孔道。随着大孔道的连续性被突破,一个水窜通道将逐渐形成,之后注入的水将沿着水窜通道流动而失去驱油作用,若储层中存在微裂缝该现象更明显。研究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及水驱过程可能的毛管压力分布,针对气水交替中油气水毛管压力压降特征,提出了注入微量气段塞及大量水段塞调堵致密油藏天然裂缝及较大孔隙的气水交替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微量气注入实验,并且从注入强度、注入周期和注入次数3个方面进行优化,预测采收率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微量气气水交替法对致密油藏水驱水窜后提高开发效果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交替 毛管压力 微量气 注入周期 注入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