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势能的大气复氧法——势能增氧生态床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鸣钊 丁训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2-745,共4页
天然河流水质受到污染,但水能依然存在且可以利用。研究了利用水体的势能进行大气复氧的方法,并将其引进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被污染的河水通过势能增氧生态床法进行原位生态修复后,其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而且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 天然河流水质受到污染,但水能依然存在且可以利用。研究了利用水体的势能进行大气复氧的方法,并将其引进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被污染的河水通过势能增氧生态床法进行原位生态修复后,其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而且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该研究革除了鼓风曝气进行大气复氧(利用动能),突破了污水生物处理的"障碍",充分发挥利用水体势能进行大气复氧的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开辟了水能利用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势能 大气复氧 增氧 生态床
下载PDF
夏季太湖水体势能异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巧华 杭蓉蓉 +1 位作者 王玲 秦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7-235,共9页
基于2013年6月7日~8月28日在大浦口、梅梁湾、避风港、平台山及小雷山附近湖体中获取的气象数据及水温廓线,探讨了太湖水体势能异常的空间特征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势能异常不仅存在日变化,而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湾区附... 基于2013年6月7日~8月28日在大浦口、梅梁湾、避风港、平台山及小雷山附近湖体中获取的气象数据及水温廓线,探讨了太湖水体势能异常的空间特征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势能异常不仅存在日变化,而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湾区附近的梅梁湾和避风港,较易形成相对稳定的水体层化,且可能维持多天;而位于西岸的大浦口、湖心区的平台山及湖南部的小雷山区域的水体势能异常呈典型的日分层现象,即白天可能形成层化,晚间基本消失.水体获得的热量存在空间差异,但差异度较小,而动力混合作用的空间差异明显.动力混合作用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水体势能异常或层化空间分异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体势能异常 空间分异 动力混合 层化 热力作用
下载PDF
太湖水体势能异常及水体层化的特征及其机制
3
作者 赵巧华 秦泉 +1 位作者 杭蓉蓉 王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0-785,共6页
大型浅水湖泊的水体势能异常和层化对水生生态环境演变、局地天气及气候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9年8月11—22日和3月17—28日的气象数据及水温廓线,探讨了太湖水体势能异常和表层混合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 大型浅水湖泊的水体势能异常和层化对水生生态环境演变、局地天气及气候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9年8月11—22日和3月17—28日的气象数据及水温廓线,探讨了太湖水体势能异常和表层混合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势能异常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晚间水体势能异常消失,而白天逐步凸现出来;水—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是影响水体势能异常和水体层化程度的关键性因子;夏季水体势能异常和层化程度远强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场引起的混合作用比春季弱,而夏季水—气热量交换对水体势能异常的增强作用比春季强;水体势能异常程度与表层混合层深度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势能异常 水体层化 表层混合层深度 太湖
下载PDF
水电能源蓄能模型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杰康 孔繁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22-128,共7页
探讨水电站水库水电能量转换规律,将水库水体分成长方形水体s1、梯形水体tr、长方形水体s2及三角形水体t4级,利用微元分析法,建立水库水电站发电模型。该发电模型由水体动能、势能、压能和库容压能构成。应用于某梯级水电站的仿真结果表... 探讨水电站水库水电能量转换规律,将水库水体分成长方形水体s1、梯形水体tr、长方形水体s2及三角形水体t4级,利用微元分析法,建立水库水电站发电模型。该发电模型由水体动能、势能、压能和库容压能构成。应用于某梯级水电站的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提高水电站群的年平均发电量,长方形水体s1、梯形水体tr、压力引水管倾角α的合理选择对年平均发电量有很大影响。模型可为未来水电站的运行管理与设计优化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微元分析法 发电模型 水体势能 水体动能 库容压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