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气候水分盈亏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邵晓梅 许月卿 严昌荣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1-2001年的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98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以GIS技术为手段进行黄河流域气候水分盈亏的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干旱缺水是一种普遍现象,... 以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1-2001年的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98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以GIS技术为手段进行黄河流域气候水分盈亏的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干旱缺水是一种普遍现象,气候水分盈亏量在空间上总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气候水分亏缺量呈逐渐增大趋势,大部分地区全年气候水分亏缺量介于200-600 mm之间;就季节分布而言,水分亏缺的主要时期在春季和初夏,亏缺量一般在180-300 mm之间;就典型站点气候水分盈亏量逐月变化而言,存在着区域差异。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区域充分发挥水分利用效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水分盈亏 时空格局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植被气候关系与我国的植被分区(英文) 被引量:35
2
作者 方精云 宋永昌 +1 位作者 刘鸿雁 朴世龙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9期1105-1122,共18页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 ,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 ,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植被分布的前提 ,是进行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的归纳和总结 ,是其他自然地理区划和农...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 ,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 ,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植被分布的前提 ,是进行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的归纳和总结 ,是其他自然地理区划和农林业区划的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植被气候关系及植被分区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对我国以往的主要植被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案进行了评述 ,对有争议的主要植被界线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 ,在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原生植被已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下 ,根据原生植被及其衍生植被类型的分布 ,确定其分布与限制性气候因子的关系 ,以此来进行植被带 (区 )的划分 ,不仅反映植被气候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实践上也便于操作。尽管在一些植被带的命名、具体界线的划定上有分歧 ,但最近的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 8至 9个 ,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原、荒漠以及高寒植被。通过分析主要植被带附近的植被、气候等特征 ,本文认为 ,1)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 ,而不是温度带 ,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 ;2 )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 ,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动态植被区划 水分气候 亚热带北界 秦岭淮河线 温度气候 植被气候关系
下载PDF
耕地利用下挠力河流域水分平衡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浩 金平 +1 位作者 夏卫生 谢炳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3-322,共10页
为明确我国核心粮食产区的气候湿润状况,以商品粮生产基地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利用区域遥感蒸散模型反演自2000年以来该流域典型时间段的气候水分盈亏状况,揭示该流域耕地利用下的水分平衡效应。结果表... 为明确我国核心粮食产区的气候湿润状况,以商品粮生产基地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利用区域遥感蒸散模型反演自2000年以来该流域典型时间段的气候水分盈亏状况,揭示该流域耕地利用下的水分平衡效应。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挠力河流域耕地内部结构变化剧烈,水田急剧扩张,旱地面积持续下降;该流域逐日潜在蒸散量累加值呈现显著的S形曲线特征,且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部和干流北端偏高的特点;该流域常年处于“负”的气候水分盈亏态势,整体呈现由西向南递减的特点;该流域旱地和水田的气候水分盈亏绝对值逐年下降,水田的气候水分盈亏态势愈加严峻。水分亏缺是挠力河流域气候水分平衡的普遍特征,水田用水问题仍将是挠力河流域乃至三江平原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焦点。本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水分平衡 潜在蒸散量 水分盈亏 遥感 耕地利用格局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1961—2010年横断山区水分盈亏量时空特征研究
4
作者 魏邦宪 苗婷 张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27-229,共3页
据1961—2010年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变化较大... 据1961—2010年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变化较大且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干季气候水分盈亏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雨季气候水分盈亏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南向北逐渐减小。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均发生突变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水分盈亏量 时空变化 Penman-Monteith模型 横断山区 1961-2010年
下载PDF
40年来洞庭湖流域耕地利用变化及其水分平衡效应
5
作者 周浩 覃湘 +1 位作者 王亚星 陈藜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明确我国关键粮食产区水土资源平衡状况,有利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南方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在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常规气象站点数据和DEM数据支持下,从耕地的新增、类型转换、存续和灭失4方面系统识别耕地利用变化特... 明确我国关键粮食产区水土资源平衡状况,有利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南方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在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常规气象站点数据和DEM数据支持下,从耕地的新增、类型转换、存续和灭失4方面系统识别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有效降水量模型等揭示其气候水分平衡特征及耕地利用下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结果表明:(1)40年间,洞庭湖流域的水田处于较为稳定的空间分布状态,而旱地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17.36 km~2。耕地存续的相对面积比例达到70.63%,灭失类型多分布于怀化、湘西州等地,新增的耕地来源主要是林地,内部转换集中于衡邵娄等地;(2)流域南端以及洞庭湖区的蒸散能力较强,而西部至西北端偏弱,有效降水量呈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的特点;(3)1980年水分亏缺区面积比例仅为1.79%,至2020年该比例已增至32.84%,洞庭湖区以及永州市等地水分亏缺风险较高;(4)耕地的气候水分平衡历经了以水分盈余为主到水分亏缺与盈余并存阶段,亏缺区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湘江流域西北部以及永州等地,且亏缺区扩张更多围绕以水田为核心的耕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研究结论可为该流域的耕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气候水分平衡 空间格局 效应 洞庭湖流域
原文传递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
6
作者 WANG Chunyu WANG Junb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Under global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s,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BIM)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nt... Under global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s,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BIM)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ntifying yield-limiting factors,making adaptiv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lans,and improving yields.Based on the GLOPEM-CEVSA model,through an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LAI simulation,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water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BIM from 1982 to 2015.Three types of cropland NPPs were considered:actual NPP(NPPA),NPP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water(NPPWT),and NPP on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NPPT).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factor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NPP level in the BIM.Temperature variability was found to be conducive to NPPT,exhibiting an increasing trend of 10.66 g C m^(-2) yr^(-1).However,this trend was partially offset by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resulting in a net increase of 0.96 g C m^(-2) yr^(-1).In comparing temperature-driven NPP to temperature and water-driven NPP,water stress caused NPPT to decrease by 65.46% compared to NPPWT for the entire region.Cropland NPP in northwestern India and the central Deccan Plateau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water stress.Moreover,the influence of water on NPP in the BIM exhibited a substantial upward trend from 1982 to 2015,with Myanmar experienc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The gap between NPPWT and NPPA in BIM demonstrated a notable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underscor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NPP.Inferences drawn fro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tional and efficient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there is a 36.80% potential improvement in NPPA compared to NPPWT in the BIM region,with India and Myanmar showing potential increases of 39.20% and 38.29%,respectively.These insights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measures aimed a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to enhance cropland productivity in the BIM,and they present a methodology for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t a regio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water stress GLOPEM-CEVSA model Bangladesh India Myanm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