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区域的水化学不稳定性——以黔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白占国 万国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5-332,共8页
黔中地区是岩溶作用发育的喀斯特区域。1993年秋和1994年春末采自该地区不同类型水样的水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呈中偏碱性,为[C]Ca-I型;秋季离子总量、HCO-3及Ca2+浓度大于春季。裂隙泉水流经地表... 黔中地区是岩溶作用发育的喀斯特区域。1993年秋和1994年春末采自该地区不同类型水样的水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呈中偏碱性,为[C]Ca-I型;秋季离子总量、HCO-3及Ca2+浓度大于春季。裂隙泉水流经地表一定距离后,HCO-3降低,pH及SO2-4、Cl-、K+、Na+明显增高。黄果树的天星桥、水帘洞及落水潭三个部位河水的SO2-4、Na+以及Fe3+、NO-3等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也更加明显。春季因瀑布暴气,CO2的逸出,钙华生成更强烈一些。红枫湖作为喀斯特区域地表水的汇集地,HCO-3与SO2-4的当量比值仅2.1~2.4;Ca2+与Mg2+比值上升为2.4~4.2,Cl-浓度较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增高1倍;Na+浓度增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流域内地表土层溶蚀及人为污染影响的增强。土层孔隙水属强矿化水,而湖水呈现过渡特征。碳酸盐沉淀作用、硫酸盐矿化作用及固氮氨化作用,导致水质组成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域 水化学不稳定性 黔中地区 水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