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流域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岩石风化碳汇估算的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海龙 刘再华 +3 位作者 杨睿 陈波 杨明星 曾庆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7-65,共9页
基于水-岩-气-生相互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型表明,陆地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大气CO_2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野外监测、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 基于水-岩-气-生相互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型表明,陆地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大气CO_2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野外监测、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支干流分旱季和雨季进行了4次野外监测取样,研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支干流的水化学组成受流域岩石风化、气候和水生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水流较慢,水质清澈,水生光合作用强烈,电导率、[HCO_3^-]和[Ca^(2+)]的空间变化主要受水生光合作用控制;从红水河上游蔗香段至肇庆西江大桥监测点,反映的是流域岩石风化对水化学空间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上,西江的电导率、[HCO_3^-]和[Ca^(2+)]呈现出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征,主要反映稀释效应的控制。西江干流河水的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上述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DO是夏季高冬季低,其他监测点是冬季高而夏季低;DO的季节变化受水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控制。在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温度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子,而其他监测点的光合作用限制因子为浊度影响的光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监测点的水文环境不同。通过对梧州水文站流量和[HCO_3^-]变化的分析发现,[HCO_3^-]的季节变化幅度相对流量小得多,显示在西江流域中,HCO_3^-也存在化学稳定性行为。因此在西江流域中,流量变化是岩溶碳汇通量变化的主控因子。研究还发现,西江流域中具有强烈的生物碳泵效应,由内源有机碳形成的碳汇通量约占传统计算模式碳汇(溶解无机碳-DIC)通量的40%。因此,在估算珠江流域碳酸盐风化碳汇时,必须考虑水生生态系统光合生物对DIC的利用形成的有机碳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水化学时空变化 碳酸盐风化碳汇 化学稳定性行为 生物碳泵效应
下载PDF
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特征与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亚南 刘再华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介绍了贵州小七孔景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野外监测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结果,阐述了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时空变化,发现钙华沉积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的白天。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景区内... 介绍了贵州小七孔景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野外监测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结果,阐述了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时空变化,发现钙华沉积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的白天。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景区内河成钙华主要是起源于生物成因产生的CO2溶解石灰岩而后在河流下游产生方解石沉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水化学特征 碳稳定同位素 古环境 水化学时空变化
下载PDF
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导水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胜军 丁亚恒 姜春露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4,共4页
以城郊煤矿F_(20)断层为例,通过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含水层连通性和补给来源分析,结合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了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的导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城郊煤矿F_(20)断层附近太灰含水层导水性良好,且能够得... 以城郊煤矿F_(20)断层为例,通过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含水层连通性和补给来源分析,结合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了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的导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城郊煤矿F_(20)断层附近太灰含水层导水性良好,且能够得到有效且快速的补给,补给来源为奥灰含水层,补给通道为F_(20)断层。太灰水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F_(20)断层距离的减小,矿化度和Na^++K^+含量均降低,Ca^(2+)含量增加;在时间上表现为随着涌水时间的延长,水样矿化度和Na^++K^+含量降低,而Ca^(2+)+Mg^(2+)含量增加;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也表明奥灰水通过F_(20)断层补给太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断层 导水性 放水试验 水化学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