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地区水口塔的形制特征与文化内涵初探
1
作者 曹罗誉 赵春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20-223,共4页
巴蜀地区传统聚落多因水而建,因水而兴,且水口处常见古塔矗立。尽管其形制、名称各有不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地聚落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物。在广泛挖掘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实地踏勘调研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口塔,分析概... 巴蜀地区传统聚落多因水而建,因水而兴,且水口处常见古塔矗立。尽管其形制、名称各有不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地聚落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物。在广泛挖掘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实地踏勘调研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口塔,分析概括了主要的形制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揭示出水口塔作为重要地域性景观建筑在当代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文化景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水口塔 形制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阿尔塔什水电站联合进水口塔群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及配筋设计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俊杰 潘旭东 +1 位作者 郭宇 陈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64-72,共9页
通过建立山体、回填混凝土以及进水口塔群三维网格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子程序成功开发了4节点单自由度用户单元,较好地模拟了动水压力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动力分析,对塔群结构和地基的应力及变形分布... 通过建立山体、回填混凝土以及进水口塔群三维网格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子程序成功开发了4节点单自由度用户单元,较好地模拟了动水压力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动力分析,对塔群结构和地基的应力及变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进水塔结构、地基应力及位移等计算结果,论证塔体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对阿尔塔什水电站联合进水塔群结构进行应力配筋计算以及地基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对于基础是变截面的塔体底板,上表面的应力控制工况为运行期,下表面控制工况是检修期;对于基础为非变截面的塔体底板,应力控制工况为检修期。两侧边墙应力控制工况为运行期+横竖向地震;后胸墙及中墩应力控制工况为运行期+纵竖向地震。依此,为今后联合进水口塔群结构稳定与配筋计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震烈度区 静力分析 动力分析 联合进水口塔 应力配筋 阿尔什水电站 新疆
下载PDF
阿尔塔什联合进水口塔群方案优化设计
3
作者 吴俊杰 潘旭东 +1 位作者 李少杰 李坤儒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12期110-114,145,共6页
鉴于本工程在塔群基础开挖时遇到后边坡顺层滑坡的困难,为了保证后期施工安全,是否调整塔群位置对于设计人员以及建设施工人员来说都很难抉择,提出将塔群整体前移10m方案确保后期施工安全,因受地形限制塔体边墙约束条件改变势必对整体... 鉴于本工程在塔群基础开挖时遇到后边坡顺层滑坡的困难,为了保证后期施工安全,是否调整塔群位置对于设计人员以及建设施工人员来说都很难抉择,提出将塔群整体前移10m方案确保后期施工安全,因受地形限制塔体边墙约束条件改变势必对整体受力有影响,通过建立新方案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其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前移10m方案静力工况时对塔群受力影响不大,动力工况时对侧限减少较多的1号进水塔变形有较大影响,同时边墙配筋有所提高,最终配筋量已经超出合理摆放范围且明显不合理,因此,建议维持原设计方案,依此,为今后此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什水利枢纽工程 联合进水口塔 静动力分析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下载PDF
宁都水口塔与《修塔碑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远生 《江西文物》 1989年第2期108-109,101,共3页
水口塔建于明代,耸立在宁都县城南郊梅江之滨。塔七层八面,双重出檐,高39米。底部周长34.56米。塔身由外壁、内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内廊中有砖铺石梯可通上下。塔心向四方各设一门,内廊便可与塔心室相通。第二层塔心室之四壁砌有四个... 水口塔建于明代,耸立在宁都县城南郊梅江之滨。塔七层八面,双重出檐,高39米。底部周长34.56米。塔身由外壁、内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内廊中有砖铺石梯可通上下。塔心向四方各设一门,内廊便可与塔心室相通。第二层塔心室之四壁砌有四个佛龛。塔外壁亦设四门,供游人登临远眺。塔底层外壁四门之首,各按自然方位镶嵌浮雕八卦图案。该塔结构严谨,造型别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水口塔 四门 明万历 万历二十年 州志 心向 修志 八面 见其
下载PDF
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塔体混凝土悬臂模板施工
5
作者 李华雄 彭武平 +2 位作者 杨海华 王平 路成中 《云南水力发电》 2017年第B09期39-40,85,共3页
介绍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塔体混凝土悬臂模板施工方法及措施。由于塔体混凝土设计方量大,根据浇筑分仓规划,单仓塔体混凝土立模面积大,采用传统小钢模组装施工工序较多,制约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过快容易导致模板变形或位移。为满足施工... 介绍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塔体混凝土悬臂模板施工方法及措施。由于塔体混凝土设计方量大,根据浇筑分仓规划,单仓塔体混凝土立模面积大,采用传统小钢模组装施工工序较多,制约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过快容易导致模板变形或位移。为满足施工进度及安全要求,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塔体混凝土最终采用悬臂模板浇筑施工。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塔体已施工完毕,提前实现移交闸门及拦污栅安装施工。经测量外观变形值为0±6mm,满足设计要求。悬壁模板实现了标准化的制作安装,方便周转利用;提高了机械化施工程度,能适应快速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口塔 混凝土 悬臂模板 施工方法
下载PDF
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头屯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瑞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4期88-89,共2页
通过头屯河水库进水口高塔架工程泵送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分析,认为在混凝土泵送施工过程中,要结合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方法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混凝土在泵送施工过程中的内在质量,确保泵送混凝土... 通过头屯河水库进水口高塔架工程泵送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分析,认为在混凝土泵送施工过程中,要结合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方法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混凝土在泵送施工过程中的内在质量,确保泵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头屯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有效提高了施工机械的综合使用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同时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85.3%,其中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优良率高达96%,有效提高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综合质量水平,促进了工程高质、高效、高速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险加固 水口 泵送混凝土 头屯河水库
下载PDF
进水塔背回填高度对其静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孔科 冯桂山 +1 位作者 范春竹 徐远杰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以国内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岸塔式进水口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进水口塔结构的主要静力工况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塔背混凝土有效回填高度下结构的应力与变形;基于ABAQUS用户子程序成功开发了4节点单自由度用户单... 以国内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岸塔式进水口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进水口塔结构的主要静力工况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塔背混凝土有效回填高度下结构的应力与变形;基于ABAQUS用户子程序成功开发了4节点单自由度用户单元,较好地模拟了动水压力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水口塔结构在施工期与运行期两个工况进行了动力计算,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塔背混凝土有效回填高度下结构的动力特性.总结了有效回填混凝土高度对进水口结构动静性能的影响趋势,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口塔 回填混凝土 应力变形 动力特性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宁化县东坑水库隧洞进水口型式变更
8
作者 钱丽新 《水利科技》 2016年第3期19-21,共3页
宁化县东坑水库隧洞进水口段岩体较破碎,原方案进水口竖井爆破施工影响库区公路通行,竖井后侧山体边坡开挖量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等。该文针对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论述隧洞进水口型式由竖井式变更为岸塔分层式的必要性,并... 宁化县东坑水库隧洞进水口段岩体较破碎,原方案进水口竖井爆破施工影响库区公路通行,竖井后侧山体边坡开挖量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等。该文针对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论述隧洞进水口型式由竖井式变更为岸塔分层式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岸塔分层式进水口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竖井式进水口 分层式进水口 东坑水库
原文传递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oling Performance between a High-level Water Col-lecting Cooling Tower and a Typical Cooling Tower 被引量:10
9
作者 WANG Miao WANG Jin +1 位作者 WANG Jiajin SHI Che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9-47,共9页
A three-dimensional (3D)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for cool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between a high-level water collecting natural draft wet cooling tower (HNDWCT) and a usual natural draft w... A three-dimensional (3D)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for cool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between a high-level water collecting natural draft wet cooling tower (HNDWCT) and a usual natural draft wet cooling tower (UNDWCT) under the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 at Wanzhou power plant, Chongqing, China. User defined functions (UDFs) of source terms are composed and loaded into the spray, fill and rain zones. Consider- ing the conditions of impact on three kinds of corrugated fills (Double-oblique wave, Two-way wave and S wave) and four kinds of fill height (1.25 m, 1.5 m, 1.75 m and 2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oling performance are analys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 wave has the highest cooling efficiency in three fills for both towers, indicating that fill characteristics arc crucial to cooling performance. Moreover,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the HNDWCT is far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UNDWCT with fill height increases of 1.75 m and above, because the air mass flow rate in the fill zone of the HNDWCT improves more than that in the UNDWCT, as a result of the rain zone resistance declining sharply for the HNDWCT. In addition, the mass and heat transfer capacity of the HNDWCT is better in the tower centre zone than in the outer zone near the tower wall under a uniform fill layout. This behaviour is inverted for the UNDWCT, perhaps because the high-level collection devices play the role of flow guiding in the inner zone. Therefore, when non-uniform fill layout optimization is applied to the HNDWCT, the inner zone increases in height from 1.75 m to 2 m, the outer zone reduces in height from 1.75 m to 1.5 m, and the outlet water temperature declines approximately 0.4 K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uniform lay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DWCT UNDWCT 3D Numerical Model Non-uniform FiB Layout Cooling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