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团簇中协同拉伸振动引起的协同质子转移
1
作者 李睿 王志刚 +1 位作者 王秀敏 施宇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1-72,共2页
关于质子转移过程的起源有很多观点。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了光谱和核振动。发现水团簇的协同质子转移与O—H拉伸振动表现出极大的关联性。我们对循环水和棱柱水系统中的层内和层间氢键转移运动有了更好的理解。对称拉伸振动是协同氢交换... 关于质子转移过程的起源有很多观点。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了光谱和核振动。发现水团簇的协同质子转移与O—H拉伸振动表现出极大的关联性。我们对循环水和棱柱水系统中的层内和层间氢键转移运动有了更好的理解。对称拉伸振动是协同氢交换最相关的振动,本文对其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能垒,还研究了协同氢交换过程的质子动力学。在过渡态中,O—H键断裂和质子连接到相邻的O原子同时发生,并且不消耗共价键能量。进一步分析表明,相邻键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氢键沿氢键链的转移活动受氢键协同方式的影响较大。我们认为,这篇论文可能会对质子转移过程的起源产生重要的见解,并应激励未来的光谱和生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 氢键 水团 协同振动
下载PDF
北极楚科奇海北部特征水团对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调控
2
作者 费淑怡 李纪 +3 位作者 高源 葛跃浩 郭正东 高咏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通过楚科奇海北部–加拿大海盆西侧交接地带的生态调查,我们发现0~150 m海域水体中以融冰水(MW,0~20 m)、白令海夏季水(sBSW)和阿拉斯加沿岸流(ACW)等水团为主。水温和营养盐变化与水团息息相关,物理–生化的耦合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浮游... 通过楚科奇海北部–加拿大海盆西侧交接地带的生态调查,我们发现0~150 m海域水体中以融冰水(MW,0~20 m)、白令海夏季水(sBSW)和阿拉斯加沿岸流(ACW)等水团为主。水温和营养盐变化与水团息息相关,物理–生化的耦合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浮游植物分布和群落结构。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多位于约50 m深、富含营养盐的sBSW和ACW暖水团中。sBSW和ACW中分别以小型(占比约74%)和微微型(占比约65%)浮游植物为主。藻华初期,溶解无机氮(DIN)虽呈相对限制状态,但仍高于浮游植物生长所需阈值。双单元混合模型显示:浮游植物对氮去除明显,氮吸收量与叶绿素a浓度呈正比,且在温度略高的ACW水团中氮吸收量高于sBSW水团。在北极变暖、波弗特流涡增强以及ACW和sBSW营养盐补给下,该区域的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浓度(均值:(0.327±0.163)mg/m^(3),范围:0.04~0.69 mg/m^(3))与历史数据相比有所提高。这将增加北极海区的碳吸收通量,有利于其作为碳汇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波夫特流涡 分级叶绿素a 温度 水团
下载PDF
南海北部水团及中尺度现象对营养盐时空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张金尚 邹定辉 +5 位作者 马玉 李锐祥 刘愉强 孟强 刘同木 史华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2019年在南海北部开展了4个季节的现场调查,获取了调查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要素的实测数据。珠江口西侧近岸海域营养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特征,除秋季为潜在的氮限制外,冬、春、夏季均表现为磷限制,且春季最为显著,... 2019年在南海北部开展了4个季节的现场调查,获取了调查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要素的实测数据。珠江口西侧近岸海域营养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特征,除秋季为潜在的氮限制外,冬、春、夏季均表现为磷限制,且春季最为显著,主要受冲淡水输入和陆架水入侵影响。受西南季风强弱和调查海域海底地形差异的影响,春、夏季珠江口外跨陆架断面(A断面)上升流强度大于海南岛以东跨陆架断面(B断面),且夏季营养盐浓度等值线的爬升高度和范围大于春季。黑潮水入侵稀释了陆架坡折处以外海域的营养盐浓度,冬季75~150m深水体的营养盐浓度相比夏季降低了25%以上;El Niño期间黑潮水入侵增强,春、秋季A断面的东沙群岛附近海域75~150m深水体的营养盐浓度比相邻站位均低20%以上。春季冷涡中心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相较于边缘区域分别升高了6.42μmol·L–1、0.71μmol·L^(–1)和10.03μmol·L^(-1),夏季上升流和中尺度涡共同作用造成了A断面营养盐的凹型结构。综上所述,南海北部海域营养盐浓度主要受冲淡水、上升流、黑潮入侵、中尺度涡旋等因素的独立或耦合作用,呈现复杂多变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水团 中尺度现象 营养盐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南黄海春季水团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启龙 翁学传 杨玉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1-428,共8页
根据1992年5月在南黄海取得的CTD资料和两个断面(34°N,36°N)的温、盐度和溶解氧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研究该海域的水团配置和特性,并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春季,南黄海海域存在8个水团,即黄海水、... 根据1992年5月在南黄海取得的CTD资料和两个断面(34°N,36°N)的温、盐度和溶解氧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研究该海域的水团配置和特性,并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春季,南黄海海域存在8个水团,即黄海水、南黄海冷水团、青岛冷水团、黄海暖流水以及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水、成山角冷水和朝鲜西岸沿岸水;南黄海冷水团是由黄海本地冷水和黄海暖流变性水组成,其内部的温、盐性质并不十分均匀;青岛冷水团来源于黄海沿岸水(渤南沿岸水),具有独特的温、盐结构和长消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水团而不是南黄海冷水团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水团 水团
下载PDF
黄海冷水团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翁学传 张以恳 +1 位作者 王从敏 张启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119-131,共13页
本文根据1957—1967,1972—1973和1975—1985这24年的温、盐度资料,利用“相似系数”法分析了夏季(8月)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低温中心、体积和温、盐特性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的分布范围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间变化,强年的“相... 本文根据1957—1967,1972—1973和1975—1985这24年的温、盐度资料,利用“相似系数”法分析了夏季(8月)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低温中心、体积和温、盐特性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的分布范围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间变化,强年的“相对体积”约为弱年的2.2倍。黄海冷水团的温、盐性质比较稳定,多年最大变幅分别为7.7℃和2.58‰。三个低温中心温、盐度的多年变幅,盐度以北黄海低温中心为最大(约1‰),温度以南黄海西侧低温中心最显著(3.51℃);而南黄海东侧低温中心温、盐度的变幅最小,分别为1.58℃和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黄海 黄海冷水团 “相似系数”法
下载PDF
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多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以恳 杨玉玲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21,共7页
本文根据横贯北黄海冷水团的大连—成山角断面的42年观测资料,采用“相似系数”方法分析了北黄海冷水团的分布范围、低温中心位置、厚度、相对体积、温、盐特征等的多年变化特征。根据诸特征的标准离差,将这42年北黄海冷水团划分... 本文根据横贯北黄海冷水团的大连—成山角断面的42年观测资料,采用“相似系数”方法分析了北黄海冷水团的分布范围、低温中心位置、厚度、相对体积、温、盐特征等的多年变化特征。根据诸特征的标准离差,将这42年北黄海冷水团划分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水团 变化特征 多年变化 水团
下载PDF
黄海北部水团锋面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锡侯 宋有强 +5 位作者 张建民 韩玺山 韩茂略 王建华 张树忠 景本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根据1989年8月黄海北部14个周日连续站3d的表层水温和有关大面站准同步资料及由卫片获取的海面温度资料,对该海域夏季水团锋面进行了分析.黄海北部表层水温为北黄海沿岸水(水团)、渤海沿岸水(水团)、朝鲜西部冷水团和黄海暖流余脉所控制... 根据1989年8月黄海北部14个周日连续站3d的表层水温和有关大面站准同步资料及由卫片获取的海面温度资料,对该海域夏季水团锋面进行了分析.黄海北部表层水温为北黄海沿岸水(水团)、渤海沿岸水(水团)、朝鲜西部冷水团和黄海暖流余脉所控制.该项研究对长海县海洋牧场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锋面 表层水温 海洋开发 海面温度 水团 黄海北部
下载PDF
聚类分析法在浅海水团分析中的应用及黄、东海变性水团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苏育嵩 喻祖祥 李凤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71-85,共15页
本文引入变性水团概念,用聚类分析确定黄、东海浅海海域变性水团的边界及其变化。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聚类,确定了水团的个数、边界及混合区。 由聚类方法所得结果看出,在该海区中有八个变性水团。根据温、盐相对指标,将这些水团分为九... 本文引入变性水团概念,用聚类分析确定黄、东海浅海海域变性水团的边界及其变化。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聚类,确定了水团的个数、边界及混合区。 由聚类方法所得结果看出,在该海区中有八个变性水团。根据温、盐相对指标,将这些水团分为九种不同的特征。也可以把这些水团划分为三种盐度类型。在温—盐点聚图上,不同变性水团的温盐点,分布于一条曲线附近,它体现出逐级变性的特点。各变性水团的变化范围都很大,这说明该海区中水团变性强烈。在暖季中的增温降盐和冷季中的降温增盐,可认为是整个黄海和东海水体变性的特征。所有季节性水团都经历一个形成与消亡的过程。 文中讨论了变性水团和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水团变性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变性水团的分析,作者认为,在该海区水团的变性中,热力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变性水团界线的舌状分布与流向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可作为分析环流的旁证。最后描述了变性水团和底层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变性水团 聚类分析 变性回归线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烟威及石岛近海春季水团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东 张瑞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109-118,共10页
本文使用1960—1980年春季的水文资料,以温度和盐度作为主要指标,根据聚类分析逼近温盐图解,结合对该海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对烟台、威海及石岛近海春季的水团结构演变及其和渔场、渔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及青岛外... 本文使用1960—1980年春季的水文资料,以温度和盐度作为主要指标,根据聚类分析逼近温盐图解,结合对该海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对烟台、威海及石岛近海春季的水团结构演变及其和渔场、渔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及青岛外海的冷水团,以及黄海暖水团的强度与位置的变动,对春季渔期的早迟以及渔场位置的变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黄海 青岛冷水团
下载PDF
划分变性水团边界的温盐点聚对照法与东海西部海区变性水团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苏育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56-70,共15页
温盐点聚对照法是根据温盐点聚图而确定变性水团边界的一种分析方法。用这种方法分析东海西部海区中的变性水团,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在该海区中除四个原型水团之外,还有两个变性水团。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变性回归线,仅在寒冷季节存在。可以... 温盐点聚对照法是根据温盐点聚图而确定变性水团边界的一种分析方法。用这种方法分析东海西部海区中的变性水团,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在该海区中除四个原型水团之外,还有两个变性水团。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变性回归线,仅在寒冷季节存在。可以看出,变性交换区与顺时针环流的存在密切相关。提出了检验该海区各变性水团消长变化的模式。最后,描述了混合带与中心渔场位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变性水团 温盐点聚对照法 变性回归线(混合曲线) 变性交换区 东海
下载PDF
夏季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对鲐鲹渔场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红 章守宇 +3 位作者 戴小杰 金承法 吴伟忠 隋洪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采集东海30个站表层及底层1996-1998年夏季的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磷(P)、三态氮(N)、硅(Si)、pH值等九个指标的测样数据,对东海水团进行划分,其表层水团配置为大陆沿...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采集东海30个站表层及底层1996-1998年夏季的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磷(P)、三态氮(N)、硅(Si)、pH值等九个指标的测样数据,对东海水团进行划分,其表层水团配置为大陆沿岸冲淡水(I),黄东海混合水团(Ⅱ),台湾暖流水(Ⅲ),黑潮表层水(Ⅳ)等水团。底层水团配置为黑潮次表层水团(V),黄海冷水团(Ⅵ),台湾暖流水(Ⅲ)等水团。并分析了1996-1998年夏季由大陆径流和外海水团势力强弱影响所致的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沿岸冲淡水转向问题,同时讨论了东海水团分布与鲐■渔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水团 东海 鲐Sheng渔场 夏季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2007年蓝藻水华形成及取水口污水团成因分析与应急措施建议 被引量:95
12
作者 孔繁翔 胡维平 +3 位作者 谷孝鸿 杨桂山 范成新 陈开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58,共2页
2007年4月25日起太湖梅梁湾暴发了大规模藻类水华暴发时间比过去提前近1个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监测,5月2日梅梁湾所有测点藻类叶绿素a含量全部超过40μg/L,其中三山鼋头渚水域达179μg/L;5... 2007年4月25日起太湖梅梁湾暴发了大规模藻类水华暴发时间比过去提前近1个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监测,5月2日梅梁湾所有测点藻类叶绿素a含量全部超过40μg/L,其中三山鼋头渚水域达179μg/L;5月27日的卫星影像图片显示,太湖北部的竺山湾和贡湖湾以及整个西部湖区均发生了大面积的蓝藻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梅梁湾 蓝藻水华 应急措施 成因分析 取水口 水团 湖泊生态系统 叶绿素A含量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水团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翁学传 张启龙 +2 位作者 颜廷壮 王从敏 梁红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本文依据1983,1984,1987,1988几年的有关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5—8月)的水团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8月间该海域存在两种水团分布类型,其中5月属冬季型,全海域存在浙闽沿岸水和海峡... 本文依据1983,1984,1987,1988几年的有关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5—8月)的水团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8月间该海域存在两种水团分布类型,其中5月属冬季型,全海域存在浙闽沿岸水和海峡暖流水两个水团;6—8月属夏季型,全海域均为海峡暖流水盘踞,按温度不同,它又分为上层水和深层水两部分。(2)浙闽沿岸水具低温、低盐、高溶解氧特征,均一性较差,年际变异较大;海峡暖流水以高盐为主要特征,温、盐度和溶解氧分布较均匀,且诸特征相对稳定。(3)海峡东、西两侧均存在上升流现象,西侧的上升流出现于6—8月,中心在海潭岛附近;东侧的上升流7月见于澎湖群岛北方海区。(4)6—8月间,海峡暖流深层水(核心)主要沿海峡偏西一侧北上,而不是紧靠东侧径直向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水团 春季 夏季
下载PDF
水杨梅和水团花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白雪 林晨 +2 位作者 李药兰 岑颖洲 沈伟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比较水杨梅和水团花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探寻该两种水团花属植物的有效抑菌成分。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量水杨梅和水团花的乙醇粗提物、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余水部位以及水杨梅甾体混合物、水团花单体化合物对6种实... 目的比较水杨梅和水团花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探寻该两种水团花属植物的有效抑菌成分。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量水杨梅和水团花的乙醇粗提物、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余水部位以及水杨梅甾体混合物、水团花单体化合物对6种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杨梅各萃取部位及水团花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或猪霍乱沙门氏菌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从水团花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的化合物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显示出了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水杨梅和水团花均含有抑制细菌的有效成分,为水团花属抑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梅 水团 抑菌 MIC
下载PDF
1998年夏、冬季南海水团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磊 李凤岐 +1 位作者 苏洁 许建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3-401,共9页
为了解南海水团的特征和分布 ,基于 1 998年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模糊分析方法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外海水可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南海次表层水团、南海次 中层混... 为了解南海水团的特征和分布 ,基于 1 998年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模糊分析方法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外海水可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南海次表层水团、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南海中层水团、南海深层水团和南海底盆水。越南附近夏季存在一个暖涡 ;1 998年夏季还可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 1 9.5°E经线进入南海 ;这些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联。夏季有苏禄海海水在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冬季 南海 水团 夏季 聚类分析 差别分析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启龙 王凡 +1 位作者 赵卫红 唐晓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2001年夏季和2002年冬季两次现场调查所收集的CTD和营养盐资料,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配置、分布范围、温盐特性和营养盐含量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根据2001年夏季和2002年冬季两次现场调查所收集的CTD和营养盐资料,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配置、分布范围、温盐特性和营养盐含量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冬季在全海域共有3个水团(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和黄海混合水),而夏季则存在4个水团(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和黄海混合水);冬季,江浙沿岸水的分布范围较小,温度偏低,盐度略高,营养盐偏高,而夏季,其分布范围较大,温度偏高,盐度偏低,营养盐偏低;冬季,台湾暖流表层水北伸最强,厚度最厚,温度最低,盐度最高,硅酸盐和硝酸盐偏高,而夏季,则北伸最弱,厚度最薄,温度最高,盐度最低,硅酸盐和硝酸盐偏低;台湾暖流深层水是一个季节性水团,它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盐;黄海混合水的分布范围和营养盐含量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水团 营养盐 季节特征
下载PDF
南海次表层和中层水团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长建 杜岩 +1 位作者 张庆荣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了弄清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状况,利用历史观测温-盐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度极大值层北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的入侵整年发生,并且其入侵有很大的季节变化,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最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入侵的季... 为了弄清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状况,利用历史观测温-盐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度极大值层北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的入侵整年发生,并且其入侵有很大的季节变化,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最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入侵的季节变化与次表层地转流和南海的经向翻转环流结构有密切联系。具有盐度极小值特性的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也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但其季节变化与NPTW完全反位相。冬季,由于在中层水深度北向运动的南海经向翻转环流的阻碍作用,NPIW入侵南海最弱。作者认为,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机制可以基本上从南海的地转流及经向翻转环流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水团 地转流 经向翻转
下载PDF
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Ⅲ: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S-P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国锋 范成新 +3 位作者 张雷 申秋实 王兆德 韩士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99-3206,共8页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藻源性黑水团发生过程中沉积物表层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Fe-S-P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加入藻细胞后很快形成厌氧、还原环境,使得沉积物中Fe-S-P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实验第1d,表层上覆水中的Fe2+、SO...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藻源性黑水团发生过程中沉积物表层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Fe-S-P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加入藻细胞后很快形成厌氧、还原环境,使得沉积物中Fe-S-P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实验第1d,表层上覆水中的Fe2+、SO42-、S2-含量高达4.993,242.0,387.57mg/L,为对照样柱中的1.8倍、2.2倍和18.8倍;在沉积物4cm处其浓度分别为8.5,40.0,65.3mg/L.随后,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Fe2+、S2-含量表现出一个先快速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其浓度分别在实验的第3,2d达到最大值为11.1,634.6mg/L.沉积物中PO43--P浓度受Fe-P解析等具有滞后性,从实验的第2d后开始直至实验结束时表现为其含量持续增加,到实验结束时其浓度为39.450mg/L,为对照样柱中的242倍.上覆水和间隙水中Fe-S-P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藻华聚集形成的厌氧环境中发生了剧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沉积物中形成的Fe2+、S2-和PO43--P不断向上覆水体中扩散,对形成黑水团的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造成阻碍和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水-沉积物界面 铁硫磷循环 环境效应
下载PDF
2011年春、夏季黄、东海水团与水文结构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伟 王玉衡 +1 位作者 汪嘉宁 魏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23,共9页
根据2011年春季(4月)夏季(8月)两个航次调查的CTD温盐资料,获得观测期间黄、东海主要水团特征:(1)夏季黄海冷水团10℃等温线在黄海海域中部30m以深,影响范围西至122°E南至34°N,最低温度为6.2℃,比气候态平均冷水团温度低约2℃... 根据2011年春季(4月)夏季(8月)两个航次调查的CTD温盐资料,获得观测期间黄、东海主要水团特征:(1)夏季黄海冷水团10℃等温线在黄海海域中部30m以深,影响范围西至122°E南至34°N,最低温度为6.2℃,比气候态平均冷水团温度低约2℃;(2)夏季冲淡水以长江口为中心,呈半圆形向外扩展,并无明显NE转向,30.00等盐线在32°N断面上东至124°E,南至29.5°N,扩展范围与往年相比偏西1°左右,而在SE方向较往年有明显延伸扩展。水文结构特征为:(1)春季,温跃层主要在南黄海中部以西,跃层强度仅为0.10—0.40℃/m;密跃层主要在长江口以东,跃层强度0.20—0.30kg/m4;(2)夏季,温跃层强度最高值在长江口东北,跃层强度达到2.41℃/m,上界深度5.5m,厚度2.5m;黄海温跃层强度普遍强于东海,主要是冷水团区域表底显著的温度差异造成;密跃层强度高值区在33°N断面西侧海区,强度达到1.38kg/m4,上界深度5.5m,厚度约为1.5m;沿长江冲淡水舌轴方向的密跃层强度为0.30—0.60kg/m4,自西向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与水文结构季节变化 温跃层 密跃层 东海
下载PDF
1996年春季南黄海水文特征和水团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邹娥梅 郭炳火 +1 位作者 汤毓祥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6,共10页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及物质输运”合作研究项目第一航次1996初春所获得的CTD资料描述了南黄海初春温、盐和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团结构,并揭示了春季在34°~36°N,121°45’~1...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及物质输运”合作研究项目第一航次1996初春所获得的CTD资料描述了南黄海初春温、盐和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团结构,并揭示了春季在34°~36°N,121°45’~124°E的南黄海西部水域的中层冷水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初春黄海暖流上表层开始向济州岛方向退缩,黄海底层冷水团首先在青岛外海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征 中层冷水 水团特征 黄海暖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