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改性碳化硅陶瓷料浆流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庆勇 王浩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用有机硅偶联剂处理SiC粉体,在适合的条件下,经聚合反应再将有机的单体接枝于SiC颗粒表面上,在SiC颗粒表面上形成聚电解质包覆层,以改善SiC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质。同时研究了改性SiC粉在水介质中的稳定条件,荷电性及在高固体含量下... 用有机硅偶联剂处理SiC粉体,在适合的条件下,经聚合反应再将有机的单体接枝于SiC颗粒表面上,在SiC颗粒表面上形成聚电解质包覆层,以改善SiC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质。同时研究了改性SiC粉在水介质中的稳定条件,荷电性及在高固体含量下,用改性SiC粉所制备的陶瓷料浆的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碳化硅粉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能大大优于未改性碳化硅粉,所制备料浆体系的固体含量、分散稳定性能、粘度等参数能满足注浆成型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改性 碳化硅陶瓷 料浆 流变性 研究 聚电解质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慧萍 刘素琴 +2 位作者 黄可龙 潘春跃 杨学军 《湖南化工》 1999年第6期41-43,共3页
研究了以环氧树脂E- 44( 简称为环氧树脂) 为主要原料, 对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环氧磷酸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反应, 探讨了丙烯酸及其酯, 苯乙烯和引发剂的用量,接枝反应温度, 接枝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 研究了以环氧树脂E- 44( 简称为环氧树脂) 为主要原料, 对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环氧磷酸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反应, 探讨了丙烯酸及其酯, 苯乙烯和引发剂的用量,接枝反应温度, 接枝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有关的产品性能和应用性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水基改性 接枝共聚 涂料
下载PDF
水基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系列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艾照全 周奇龙 +1 位作者 何培新 张洪涛 《中国胶粘剂》 CAS 2004年第5期28-30,共3页
介绍了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水基乳液型系列胶粘剂的制备原料和聚合工艺、原理,研究了产品粘度、流变性、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产品固含量及粘接工艺对产品粘接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水基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系列胶粘剂 制备 玻璃化温度 粘接强度 流变性 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甲苯二异氰酸酯 酒石酸 二羟甲基丙酸 N-羟甲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过硫酸铵 乳化剂MS-l
下载PDF
二维纳米材料改性水基切削液在铌合金材料切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鹏 罗伟 熊雪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29,共4页
由于铌合金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切削加工中多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切削液,但其润滑性能较差。本文提出用二维纳米材料改性水基切削液的方式来调控铌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去离子水与不同类型二维纳米材... 由于铌合金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切削加工中多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切削液,但其润滑性能较差。本文提出用二维纳米材料改性水基切削液的方式来调控铌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去离子水与不同类型二维纳米材料改性水基切削液的球-盘摩擦副摩擦磨损试验,优化得到了局域内最优的二维纳米材料改性切削液。利用单点金刚石车床开展了铌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0.1%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水基切削液具有优异的作用效果,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由约200nm降至约40nm,表面质量提升了约80%。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切削加工过程,论证了降低刀具-工件-切削液体系下摩擦系数的重要性,该研究对提升铌合金材料零部件切削加工表面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 二维纳米材料 改性水基切削液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热反应型水基聚氨酯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明元 张建安 +1 位作者 吴庆云 杨建军 《聚氨酯工业》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用氨丙基聚硅氧烷与PU预聚体反应生成含硅氧烷的PU预聚体 ,通过NaHSO3封闭NCO基 ,并在水中分散制得有机硅改性热反应型水基聚氨酯乳液。
关键词 氨丙基聚硅氧烷 PU预聚体 硅氧烷 NaHS03 亚硫酸氢钠 合成 有机硅改性热反应型水基聚氨酯乳液 封闭率 解封速率 异氰酸酯 聚氧化丙烯醚三醇 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两种水基摩擦改性剂对轮轨黏着和损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程焯 师陆冰 +4 位作者 王文健 沈明学 丁昊昊 郭俊 刘启跃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利用MJP-30A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研究了两种水基摩擦改性剂(分别记为FM1和FM2)的最佳涂敷量,分析了FM1和FM2在最佳涂敷量下对轮轨磨损和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FM1和FM2单次的最佳涂敷量分别为14和8μl. FM1介质下轮轨试样的磨损率... 利用MJP-30A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研究了两种水基摩擦改性剂(分别记为FM1和FM2)的最佳涂敷量,分析了FM1和FM2在最佳涂敷量下对轮轨磨损和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FM1和FM2单次的最佳涂敷量分别为14和8μl. FM1介质下轮轨试样的磨损率明显降低,仅为干态下的23%和41%;FM2介质下车轮试样的磨损率略高于干态下,钢轨试样的磨损率为干态下的64%.干态和FM2介质下轮轨试样表面出现起皮、剥落及明显的疲劳裂纹,试样剖面出现多层裂纹、支裂纹和次表层裂纹;FM1介质下轮轨试样损伤轻微,试样表面出现轻微起皮和点蚀,试样剖面出现少量的单层微裂纹,FM1可有效减缓轮轨的磨损与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摩擦改性 轮轨材料 黏着系数 磨损 损伤
下载PDF
DowComing公司水基有机硅改性有机涂层技术
7
《有机硅氟资讯》 2004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DowComing公司 水基有机硅改性有机涂层 纺织涂层材料 单组分水基乳液体系 耐化学腐蚀性 阻燃性
下载PDF
仿油基钻井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东 蒋发太 +1 位作者 赵林 周大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油基钻井液因应用上的缺点使其推广受到限制,改性水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是油基钻井液的主要替代品,其中更应大力发展合成基钻井液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合成基钻井液的分类、适用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了合成基钻井液良好的特性,... 油基钻井液因应用上的缺点使其推广受到限制,改性水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是油基钻井液的主要替代品,其中更应大力发展合成基钻井液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合成基钻井液的分类、适用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了合成基钻井液良好的特性,此外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2种改性水基钻井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改性水基钻井液 合成基钻井液
下载PDF
检查手套用新型聚烯烃复合润滑涂层的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智 王晓钧 周洪庆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研究以改性聚烯烃和改性水基聚氨酯为主体材料的新型复合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改性聚烯烃和改性水基聚氨酯的质量分数均为 0 .0 4,浸渍时间为 15s,干燥温度为 112℃ ,手套的光滑性能最佳 ,滑爽级别达到 5级。以此条件制备的手套... 研究以改性聚烯烃和改性水基聚氨酯为主体材料的新型复合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改性聚烯烃和改性水基聚氨酯的质量分数均为 0 .0 4,浸渍时间为 15s,干燥温度为 112℃ ,手套的光滑性能最佳 ,滑爽级别达到 5级。以此条件制备的手套物理性能达到ASTMD 3 5 78— 2 0 0 1标准 ,残余粉质量分数符合ASTMD 612 4— 2 0 0 1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手套 改性聚烯烃 改性水基聚氨酯 滑爽级别
下载PDF
食品用金属包装容器内壁涂料质量安全专项调查分析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捷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08年第12期26-29,共4页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通过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的针对食品用金属包装容器内壁涂料的质量安全专项调查,对我国目前内壁涂料行业和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抽样检验结果和调研发现对该行业和产品提出了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食品用金属包装容器 内壁涂料 质量安全 环氧-酚醛涂料 水基改性环氧涂料 监管
下载PDF
行业快讯
11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2年第10期40-41,共2页
卫生部组织制定的两项涉及食品安全的涂料产品国家标准GB11676—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机硅防粘涂料》和GB1167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于2012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机硅... 卫生部组织制定的两项涉及食品安全的涂料产品国家标准GB11676—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机硅防粘涂料》和GB1167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于2012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机硅防粘涂料》标准适用于以含羟基的聚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等有机硅涂料为主要原料,配以一定的添加剂制成的有机硅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涂料 聚甲基硅氧烷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 行业 环氧树脂涂料 防粘涂料 水基改性
下载PDF
68项食品添加剂第一次有了国家标准
12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3期3-3,共1页
近日,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7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其中,68项食品添加剂第一次有了国标。消毒剂、有机硅防粘涂料、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3项,由新国标取代了原用的老国标。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国家标准 环氧树脂涂料 食品安全 新国标 防粘涂料 水基改性 委员会
下载PDF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methyltin mercaptide effluents using modified semi-coke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欣 C.Srinivasakannan +4 位作者 曲雯雯 彭金辉 张利波 段昕辉 卢帅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33-3640,共8页
The central composite process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echnique using a desig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yltin mercaptide with modified semi-coke. The semi-coke from the coal industry... The central composite process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echnique using a desig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yltin mercaptide with modified semi-coke. The semi-coke from the coal industry was suitably modified by treating it with phosphoric acid, with a thermal activation proces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is to reduce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NH4+-N in the methyltin mercaptide industrial effluent. The process variables considered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are the semi-coke dosage, adsorption time and effluent pH. The optimized process conditions are identified to be a semi-coke dosage of 80 g/L, adsorption time of 90 min and a pH value of 8.34. The ANOVA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sorbent dosage and pH are th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while the adsorption time is insignificant, possibly owing to the large range of adsorption time chosen. The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semi-coke were analy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 The average BET surface area of modified semi-coke is estimated to be 915 mE/g, with the average pore volume of 0.71 cm3/g and a average pore diameter of 3.09 nm, with micropore volume contributing to 5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semi-coke SEMI-COKE optimization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NH4+-N
下载PDF
Selective recovery of Cu(Ⅱ) through polymer inclusion membranes mediated with 2-aminomethylpyridine derivatives 被引量:2
14
作者 Xue-jing QIU Jia TANG +3 位作者 Jun TAN Hui-ping HU Xiao-bo JI Jiu-gang H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591-3601,共11页
The Cu(Ⅱ) separation behaviors with polymer inclusion membranes(PIMs) are explored by modifying 2-aminomethylpyridine derivatives with hydrophobic alkyl chains, including 2-[N-(tert-butyloxycarbonylmethyl)-2-picolyam... The Cu(Ⅱ) separation behaviors with polymer inclusion membranes(PIMs) are explored by modifying 2-aminomethylpyridine derivatives with hydrophobic alkyl chains, including 2-[N-(tert-butyloxycarbonylmethyl)-2-picolyamino]acetate(AMB), N,N-dioctyl-2-aminomethylpyridine(AMD), tert-butyl 2-(N-octyl-2-picolyamino) acetate(AMC), and N,N-didecyl-2-aminomethylpyridine(AME). The transport flux and selectivity of Cu(Ⅱ) are determined by optimizing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carriers and plasticiz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of 2-aminomethylpyridine derivatives can boost the selective transport of copper ions in PIMs and membrane stability. In the optimum composition of 30 wt.% PVC, 30 wt.% AME, and 40 wt.% NPOE, the initial flux of Cu(Ⅱ) is 5.8×10^(−6) mol·m^(−2)·s^(−1). The FT-IR and XPS spectra identify that the alkyl amine functional groups of AME involve in the transport of copper chloride species. The SAXS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generated micro-channels in PIMs induced by the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of 2-aminomethylpyridine derivativ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d Cu(Ⅱ) 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2-aminomethylpyridine derivative polymer inclusion membrane Cu(Ⅱ) separation
下载PDF
Effective Use of Cement for Modification of Base Course Material
15
作者 Alireza Rezagholilou Hamid Nikraz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4期439-446,共8页
Cement improves properties of soil materials, such as durability, stiffness, strength and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Each of them needs different cement contents that might not be suitable for other properties. Typicall... Cement improves properties of soil materials, such as durability, stiffness, strength and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Each of them needs different cement contents that might not be suitable for other properties. Typically, high cement content is desirable for durability, but not for shrinkage and cracking issues on the surface. Thus, improving durability with low cement content while complying with other requirements is an ideal aim, which may be achieved by pozzolanic supplementary products. Pozzolans contribute in hydration reactions and optimise cement consumptions in favour of durable and low shrinkage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mixes of nano-silica and fly ash are considered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 on strength, durability and shrinkage of modified CRB (crushed rock base) material. In the end, the benefits and features of nano-silica as a pozzolanic material will be focused and discussed more for effective cement consumption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LICA cement modification DURABILITY shrink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