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凝胶注模用高固相含量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浆料及烧结陶瓷的性能
1
作者 张景林 张培志 +3 位作者 祁海 郭方全 田云龙 韩伟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在不同氧化锆质量分数(25.0%,27.5%,30.0%)和分散剂添加量(0.2%~0.4%,质量分数)下制备高固相含量(45%~57%,体积分数)、不同pH(1~12)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浆料,研究了pH、分散剂添加量和固相含量等对陶瓷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在较... 在不同氧化锆质量分数(25.0%,27.5%,30.0%)和分散剂添加量(0.2%~0.4%,质量分数)下制备高固相含量(45%~57%,体积分数)、不同pH(1~12)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浆料,研究了pH、分散剂添加量和固相含量等对陶瓷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在较佳pH和分散剂添加量下制备不同氧化锆含量的陶瓷浆料,经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后,在1600℃进行常压烧结,测试了烧结陶瓷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H为7~12时,ZTA陶瓷浆料的Zeta电位和黏度均随pH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且当pH为9时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黏度最小,说明此时陶瓷浆料最为稳定;随着分散剂添加量增加,浆料黏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固相含量增加,浆料黏度增大;在pH为9、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3%条件下,制备的高固相含量(45%~55%)ZTA陶瓷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低黏度,成型并烧结后,当固相含量较高时,陶瓷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 黏度 高固相含量 ZTA陶瓷
下载PDF
半水基凝胶注模工艺制备变密度氮化硅陶瓷研究
2
作者 李宝伟 陈大明 +3 位作者 仝建峰 王岭 黄浩 刘晓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1-114,共4页
本文以淀粉为模板剂,研究了半水基注模凝胶技术制备变密度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密度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氮化硅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随密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利用此方法成功制备出密度1.38 g/cm3,... 本文以淀粉为模板剂,研究了半水基注模凝胶技术制备变密度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密度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氮化硅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随密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利用此方法成功制备出密度1.38 g/cm3,介电常数2.6的低密度氮化硅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注模凝胶 变密度氮化硅 介电常数
下载PDF
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稳定氧化锆坯体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光 李斌太 +2 位作者 李国军 陈大明 李爱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8-70,78,共4页
采用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稳定氧化锆坯体 ,测试其气孔分布 ,并与干压成型法制备的坯体在密度、强度和形貌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的坯体微观结构较为均匀 ,气孔分布范围较窄 ,颗粒分布好 ,团聚少 ,坯体强度和密度较干... 采用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稳定氧化锆坯体 ,测试其气孔分布 ,并与干压成型法制备的坯体在密度、强度和形貌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的坯体微观结构较为均匀 ,气孔分布范围较窄 ,颗粒分布好 ,团聚少 ,坯体强度和密度较干压法高。随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 ,水基凝胶注模法坯体密度逐渐增加 ,但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 氧化锆 坯体 气孔分布 干压成型法
下载PDF
水基凝胶注模坯体的排胶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光 仝建峰 +1 位作者 李宝伟 陈大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研究了排胶工艺的影响因素,以及水基凝胶注模坯体排胶后的微观组织及气孔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坯体厚度及表面积均对排胶过程有很大影响。结合DTA-TG曲线,分析排胶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并比较几种成型法坯体的排胶工艺。
关键词 工艺 水基 微观组织 DTA—TG曲线 陶瓷成型
下载PDF
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0.9Al2O3-0.1TiO2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甲民 吕文中 +1 位作者 梁军 汪小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了0.9Al_2O_3-0.1TiO_2陶瓷.研究了烧结后的0.9Al_2O_3-0.1TiO_2陶瓷的微结构、相组成以及微波介电性能.通过采用合适的预烧温度(1200℃)和连续、缓慢的降温工艺来退火,成功消除了Al_2TiO_5第二相.和传统... 采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了0.9Al_2O_3-0.1TiO_2陶瓷.研究了烧结后的0.9Al_2O_3-0.1TiO_2陶瓷的微结构、相组成以及微波介电性能.通过采用合适的预烧温度(1200℃)和连续、缓慢的降温工艺来退火,成功消除了Al_2TiO_5第二相.和传统干压法相比,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的0.9Al_2O_3-0.1TiO_2陶瓷具有较大的晶粒,较少的气孔和更加均匀的微结构.因此,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的0.9Al_2O_3-0.1TiO_2陶瓷拥有更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_r=10.71,Q×f=20421GHz,τ_f=1.3×10^(-6)/℃,而用传统干压法制备的0.9Al_2O_3-0.1TiO_2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为ε_r=10.89,Q×f=11938GHz,τ_f=1.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介电性能 微结构 0.9Al2O3-0.1TiO2 水基成型工艺
下载PDF
ZrO_2基固体电解质薄片水基凝胶注模低成本制备
6
作者 刘晓光 李国军 +1 位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7-537,共1页
本文采用水基凝胶注模制备高固相含量氧化钇稳定氧化锆薄片。研究了分散剂、pH值和固含量对水基料浆稳定性、粘度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参数。最终,制备出100 mm×100 μm×100 μm的YSZ坯体薄片,通过SEM观察,密度和抗弯强度的测... 本文采用水基凝胶注模制备高固相含量氧化钇稳定氧化锆薄片。研究了分散剂、pH值和固含量对水基料浆稳定性、粘度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参数。最终,制备出100 mm×100 μm×100 μm的YSZ坯体薄片,通过SEM观察,密度和抗弯强度的测量,表明坯体结构比较均匀、致密。在1600℃×2 h烧结后,1000℃时的离子电导率可达0.155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薄片 制备 离子电导率 固体电解质
下载PDF
水基料浆注模凝胶法制备氧化铝陶瓷高压真空开关管壳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大明 《真空电子技术》 2003年第4期6-8,12,共4页
采用水基料浆注模凝胶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 96 %Al2 O3瓷高压真空开关管壳。解决了高固相含量水基料浆的配制 ,注模凝胶化和脱模操作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良好 ,密度达到 3 .79g/cm3,多项机电性能均超过产品技术... 采用水基料浆注模凝胶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 96 %Al2 O3瓷高压真空开关管壳。解决了高固相含量水基料浆的配制 ,注模凝胶化和脱模操作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良好 ,密度达到 3 .79g/cm3,多项机电性能均超过产品技术要求。证实了水基料浆注模凝胶法制备高压真空开关管壳是一种新的低成本制备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料浆 高压真空开关管壳 成本 氧化铝陶瓷 制备方法
下载PDF
水基凝胶注模成型BaTiO_3基PTC陶瓷坯体
8
作者 黄川 《内江科技》 2008年第3期114-114,168,共2页
本文研究了BaTiO基陶瓷的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从液体干燥剂的使用出发,考察了坯体在液体干燥剂中成型的良好特性,并与传统的干燥方法作了比较。
关键词 水基成型 BATIO3基 液体干燥剂
下载PDF
铜基材料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形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召利 纪箴 +5 位作者 Karima 贾成厂 王聪聪 程诚 黄小泓 刘博文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8-253,269,共7页
利用自主开发的非水基凝胶体系制备了铜基材料,通过分析坯体的热重、差热曲线制定了合适的烧结制度,通过扫描电镜对烧结坯体的形貌进行观察,探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体系适合于铜基材料,坯体在980℃温度下... 利用自主开发的非水基凝胶体系制备了铜基材料,通过分析坯体的热重、差热曲线制定了合适的烧结制度,通过扫描电镜对烧结坯体的形貌进行观察,探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体系适合于铜基材料,坯体在980℃温度下保温3小时烧结状态较好。温度过低,胶体排除不净,影响粉末颗粒黏结;温度过高,则会导致颗粒熔化变形。保温时间过短,粉末未全部黏结;保温时间过长,则会使颗粒长大、合并,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致密度
下载PDF
凝胶注模成形制备铜锡多孔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聪聪 贾成厂 +2 位作者 卡瑞玛 袁海英 王召利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非水基凝胶注模工艺,对铜锡复合粉体进行了成形与烧结的研究。非水基凝胶注模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溶剂为1,2-丙二醇,交联剂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引发剂催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分散剂采用聚乙烯比咯烷酮。... 采用非水基凝胶注模工艺,对铜锡复合粉体进行了成形与烧结的研究。非水基凝胶注模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溶剂为1,2-丙二醇,交联剂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引发剂催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分散剂采用聚乙烯比咯烷酮。制备出不同固相含量的悬浮液,经过凝胶成形与烧结,得到铜锡烧结多孔材料。探讨了坯体的性能、烧结过程中的收缩率、孔隙率、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脱模干燥后的坯体抗弯强度最大能达到12.76 MPa,坯体中的金属粉末颗粒均匀分散在有机三维骨架中,对于烧结多孔材料,随着固相含量的增加,烧结体密度增大,烧结收缩率降低,抗压性能提高。烧结试样孔隙率在20%~40%之间,烧结收缩率小于12%,抗弯强度最大为240 MPa,制备的烧结多孔材料孔隙分布均一、能制备复杂形状的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金属材料 水基 抗弯强度 多孔铜合金
下载PDF
MMA-粉煤灰漂珠体系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陶瓷复合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晓亮 余阳 陈仕俊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3,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有机单体,粉煤灰漂珠为骨料,采用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支撑体表面制备膜层。主要考察了单体添加量对膜层的影响及烧结温度对陶瓷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浆料中MMA预聚液的质量分数为50%时,其...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有机单体,粉煤灰漂珠为骨料,采用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支撑体表面制备膜层。主要考察了单体添加量对膜层的影响及烧结温度对陶瓷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浆料中MMA预聚液的质量分数为50%时,其黏度为1019.4m Pa·s,可以在支撑体表面聚合成膜。当烧结温度从950℃升高至1100℃,膜层的孔隙率下降,抗弯强度随之增强,耐酸碱腐蚀性大幅提升;复合膜的纯水通量和平均孔径显著下降,且提高烧结温度使孔径分布变窄。在1050℃下烧结2h,可以得到抗弯强度为38.2 MPa,平均孔径为0.86μm的陶瓷复合膜,其纯水通量为1061.9 L·m^(-2)·h^(-1),对聚乙二醇20000和分散大红染料分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31.7%和47.2%(0.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粉煤灰漂珠 水基成型 陶瓷复合膜 膜层
下载PDF
高致密氧化镁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婷 骆兵 +1 位作者 韩绍娟 王志强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287,共5页
探讨了高致密氧化镁陶瓷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了预烧处理温度对原料的水化活性、粒度及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预烧处理温度、分散剂及固含量等对MgO陶瓷浆料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DSC-60A热分析仪对MgO陶瓷素坯进行热分析,制... 探讨了高致密氧化镁陶瓷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了预烧处理温度对原料的水化活性、粒度及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预烧处理温度、分散剂及固含量等对MgO陶瓷浆料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DSC-60A热分析仪对MgO陶瓷素坯进行热分析,制定了合适的烧结制度;用SSX-550观察了烧结体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MgO粉体随着预烧处理温度的升高,水化活性降低,粒度增大,比表面积降低。在1 350℃处理后的MgO粉活性最低,当分散剂的加入量为3%时,可制备出固含量为54%、黏度低于200mPa.s的流动性良好的稳定浆料。MgO烧结体的密度可达到理论密度的98.32%,且烧结体宏观无缺陷,微观结构均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陶瓷 水基 高致密 水化活性
下载PDF
水基凝胶注模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云龙 祁海 +2 位作者 张培志 郭方全 韩伟月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51-2357,共7页
获得低黏度的氮化硅陶瓷浆料,并利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探究和讨论了MgO对氮化硅陶瓷的浆料流变性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O在浆料中造成颗粒团聚导致黏度上升,并随着MgO添加量的提高,浆料黏度对pH值越来... 获得低黏度的氮化硅陶瓷浆料,并利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探究和讨论了MgO对氮化硅陶瓷的浆料流变性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O在浆料中造成颗粒团聚导致黏度上升,并随着MgO添加量的提高,浆料黏度对pH值越来越敏感;合理调节pH值和分散剂的添加量能获得低黏度的陶瓷浆料;利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了热导率为83.7 W·m^(-1)·K^(-1),抗弯强度为945 MPa,断裂韧性为8.4 MPa·m^(1/2)的氮化硅陶瓷,表明环保的水基成型工艺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水基成型工艺 黏度 氧化镁 热导率
原文传递
烧结温度对8%Y_2O_3-ZrO_2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光 陈大明 +1 位作者 仝建峰 李宝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46,50,共4页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水基注模凝胶法成型的 8% (摩尔分数 ) Y2 O3- Zr O2 材料收缩率、密度、相结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 ,收缩率变大 ,密度提高。烧结温度较低时 ,有少量单斜氧化锆相脱溶出来 ,16 ...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水基注模凝胶法成型的 8% (摩尔分数 ) Y2 O3- Zr O2 材料收缩率、密度、相结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 ,收缩率变大 ,密度提高。烧结温度较低时 ,有少量单斜氧化锆相脱溶出来 ,16 0 0℃× 4 h烧结时 ,变为单一立方荧石结构 ,且晶界平直 ,晶粒发育较好 ,抗弯强度高达 2 5 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水基注模凝胶 微观组织 抗弯强度
下载PDF
固相含量对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光 李国军 +1 位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7-770,774,共5页
主要研究料浆固相含量对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料浆流变性质,以及YSZ的微结构、密度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讨论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固相含量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料浆表现为剪切变稀的特征,随固相含量增加,坯体密度增加,强度降低,而烧结体... 主要研究料浆固相含量对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料浆流变性质,以及YSZ的微结构、密度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讨论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固相含量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料浆表现为剪切变稀的特征,随固相含量增加,坯体密度增加,强度降低,而烧结体密度是先增加后减少的,固相含量为53%(体积分数)时,坯体比较均匀,气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含量 流变性质 水基注模凝胶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水基料浆 气孔
下载PDF
Al2O3对YSZ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晓光 陈大明 +1 位作者 仝建峰 李宝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691-694,共4页
文研究了Al2O3掺杂YSZ料浆的流变性质,并采用水基注模凝胶法制备大尺寸薄片材料,对其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l2O3的掺入大大降低了YSZ料浆的粘度,改善了YSZ料浆的可浇注性.另外,Al2O3与ZrO2在1600℃... 文研究了Al2O3掺杂YSZ料浆的流变性质,并采用水基注模凝胶法制备大尺寸薄片材料,对其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l2O3的掺入大大降低了YSZ料浆的粘度,改善了YSZ料浆的可浇注性.另外,Al2O3与ZrO2在1600℃烧结不发生固溶反应,主要作为第二相分布在晶界和晶内.少量Al2O3的掺入不仅可以提高YSZ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而且可以提高YSZ的电导率.Al2O3含量为1%时,1000℃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0.15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注模凝胶 大尺寸 薄片 电导率
下载PDF
Effect of gelcasting conditions on quality of porous Al-Cu alloy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海英 贾成厂 +4 位作者 王聪聪 常宇宏 张新新 Bekouche KARIMA 王召利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18-2026,共9页
The porous A1-Cu alloy was prepared by the gelcast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gelcasting conditions, such as monomer, the volume ratio of cross-linker and monomer, dispersant and redox initiating system on the hei... The porous A1-Cu alloy was prepared by the gelcast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gelcasting conditions, such as monomer, the volume ratio of cross-linker and monomer, dispersant and redox initiating system on the height, gelling time and the quality of green body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persant and monomer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height and quality of green bodies,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10% monomer, 2% cross-linker, 0.2% initiator (volume fraction), and 1.2 g dispersant, in which the green body exhibited the best quality. The mechanisms of process conditions in eliminating the cracks and forming the pores of in the five stages were proposed. Mercury porosimetry provided a description of pore diameter ranging from 10 to 10000 nm and open porosity of 38.7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A1-Cu alloy non-aqueous gelcasting process conditions CRACK PO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