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夜间β中尺度弓形回波形成机制机理研究
1
作者 孙敏 赵畅 +1 位作者 吴君婧 孔晓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7-1202,共16页
2017年9月24日夜间至25日凌晨,沿长江一线发生了一次夜间强对流过程。准东西向锋面雨带南侧垂直于锋面走向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线状逐渐演变为弓形,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短时强降水,并伴随7级雷暴大风。从环境场来看,夜间不存在有利... 2017年9月24日夜间至25日凌晨,沿长江一线发生了一次夜间强对流过程。准东西向锋面雨带南侧垂直于锋面走向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线状逐渐演变为弓形,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短时强降水,并伴随7级雷暴大风。从环境场来看,夜间不存在有利的热力条件,预报难度较大。本研究利用观测和数值模拟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和演变机制机理进行分析,雷达观测显示初始阶段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β中尺度线状对流带,在其西南侧不断有新生的对流单体合并进入对流主体,形成侧后向传播,之后在对流主体移动方向前侧(东南侧)又有新的对流单体生成,逐渐发展成西北—东南向的带状,并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导致原β中尺度线状对流带演变并加强为弓形回波。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的对流系统演变过程与实况十分接近,利用涡度方程进行诊断分析显示涡度的倾侧项在侧后向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流发展初期,在倾侧项作用下回波西南侧有新的对流单体生成并与主体回波合并,随着回波不断合并增强,辐散项的作用逐渐增大,主体回波在西南侧的倾侧项和东北侧的辐散项共同作用下正涡度明显增大,且其垂直平流项将正涡度向上传播,有利于对流的垂直伸展。在主体回波前侧,受水平平流项的作用不断有新的对流单体生成,但由于垂直伸展高度低,受低层风引导向东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对流单体排列呈西北—东南向且逐渐合并涡度增大,最终导致线状主体回波演变为弓形回波。此次弓形回波的形成过程与经典模型存在显著差异,其弓形后侧没有明显的后侧入流急流,而是具有明显的前侧近地层入流,主要受到了前侧暖区内对流系统发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向传播 弓形回波 涡度倾侧 涡度水平平流项
下载PDF
位涡倾向在Muifa台风路径转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敏 平凡 李国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利用ECMWF资料诊断分析了位涡倾向方程中的水平平流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分别在Muifa台风两次路径转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次路径转折过程中,非绝热加热项的量级比水平平流项小一个量级,水平平流项所表征的外部大尺度环流因素是第一次... 利用ECMWF资料诊断分析了位涡倾向方程中的水平平流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分别在Muifa台风两次路径转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次路径转折过程中,非绝热加热项的量级比水平平流项小一个量级,水平平流项所表征的外部大尺度环流因素是第一次路径转折的主要原因;第二次路径转向过程由水平平流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共同控制,其中水平平流项控制台风的移向,非绝热加热项表征的内部非对称结构对台风转向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倾向 水平平流项 非绝热加热 非对称结构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首场强降水个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申鹏 孙国武 《干旱气象》 2018年第1期50-55,74,共7页
利用NCEP/NCAR格点资料和华南地区97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分析2014和2015年华南前汛期首场强降水的降水特征、环流形势和动力因子。结果表明,两场降水过程都与青藏高原东侧低槽东移在华南发展加深有关。涡度方程诊断表明,低层气旋性涡... 利用NCEP/NCAR格点资料和华南地区97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分析2014和2015年华南前汛期首场强降水的降水特征、环流形势和动力因子。结果表明,两场降水过程都与青藏高原东侧低槽东移在华南发展加深有关。涡度方程诊断表明,低层气旋性涡度增加和高层反气旋性涡度增加,主要与水平辐散项(C)有关,系统内部的垂直上升运动,则主要与水平平流项(A)随高度增加有关;C上负下正和A上正下负的结构有利于降水系统向其所在区域移动并发展;两次过程水汽辐合层的厚度和强度的差异,决定了降水强度的差异。两次强降水过程,动力因子引起青藏高原东侧低槽东移发展加深造成强降水是其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首场强降水 涡度方程 低槽 水平辐散 水平平流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