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4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水隐喻与水文化思想探析
1
作者 宋平锋 张学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在先秦诸子典籍中,水成为思想家们(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孙子等)笔下的符号和象征,成为他们讲述道理、传播思想、教化他人的重要工具... 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在先秦诸子典籍中,水成为思想家们(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孙子等)笔下的符号和象征,成为他们讲述道理、传播思想、教化他人的重要工具。他们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认识到水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并以水譬喻,来阐述他们对仁、道、人性、君民关系、君子之德、用兵规律等的看法,水因此成为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典籍 水文化 隐喻
下载PDF
水文化遗产学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2
作者 黄祥深 董建辉 《文化遗产》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水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性,国内学界有关水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力量分散,学科界限难以突破,与国家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愈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之时,亟需构建水文化遗产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化遗产学的研... 水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性,国内学界有关水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力量分散,学科界限难以突破,与国家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愈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之时,亟需构建水文化遗产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内容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分类方式来划分,据此还可设定相应的研究方向,重点予以突破。水文化遗产学应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论述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文化学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可采用文化遗产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综合研究。水文化遗产学的构建有利于中国特色学科建设、文化多样性保护、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遗产学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以水定城:侗族水文化与生态实践研究
3
作者 崔海洋 王贺广 王筑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水作为侗族的生命依托和文化源流,孕育和成就了侗族水文化多层次的内涵。侗寨、风雨桥、稻鱼鸭共生模式、水笕、水车、水井等具有侗族水文化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在构建水文化生态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侗族“城”与“水”的关系为切... 水作为侗族的生命依托和文化源流,孕育和成就了侗族水文化多层次的内涵。侗寨、风雨桥、稻鱼鸭共生模式、水笕、水车、水井等具有侗族水文化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在构建水文化生态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侗族“城”与“水”的关系为切入点,依托共生于侗族聚落中的水观念、水技术和水制度来探讨侗族水文化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实践价值,以期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建设提供民族地区的参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聚落 水文化 生态
下载PDF
环境·社会·文化:历史地理视野下的淮河流域河湖水文化探究
4
作者 陈业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9,F0003,共8页
水文化研究是理解和认识人类文明的重要视角和路径。南宋以来,受黄河长期夺淮入海的影响,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各类灾害多发,水、旱灾害频次也较此前大有不同。灾害环境的背景下,淮河流域从北宋时期的... 水文化研究是理解和认识人类文明的重要视角和路径。南宋以来,受黄河长期夺淮入海的影响,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各类灾害多发,水、旱灾害频次也较此前大有不同。灾害环境的背景下,淮河流域从北宋时期的“鱼米之乡”逐渐演变为灾荒之地,因灾害治理不力,灾民外逃成风,进而形成逃荒习俗,影响深远;民间张路斯龙王信奉的兴衰及其文化景观祠庙分布空间的变化,则是唐宋以来淮河流域水环境变迁的直接结果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河湖环境 淮河流域
下载PDF
论水文化视域下的张謇精神及对水利高等教育的影响
5
作者 纪玲妹 张亿全 郑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122,124,共12页
张謇一生与水结缘,被称为“水利状元”,或“水状元”,他有着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饱含治水情怀。水文化视域下的张謇精神体现了润泽万物的仁爱慈悲、百折不回的坚韧执着、顺势而为的灵活变通、虚怀若谷的谦逊务实。张謇的精神及其水利教... 张謇一生与水结缘,被称为“水利状元”,或“水状元”,他有着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饱含治水情怀。水文化视域下的张謇精神体现了润泽万物的仁爱慈悲、百折不回的坚韧执着、顺势而为的灵活变通、虚怀若谷的谦逊务实。张謇的精神及其水利教育思想对当代水利高等教育影响深远。河海大学秉承张謇的教育理念,以德为先,重家国意识;脚踏实地,重实践能力;德智体美,重全面发展;服务水利,重行业特色,成为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张謇 利高等教育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视角的无锡水文化研究
6
作者 沈高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4,137,共5页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无锡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助力无锡水文化建设,是无锡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无锡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助力无锡水文化建设,是无锡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智慧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 水文化 建设路径 研究 无锡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7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水文化建设与传播——评《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文化研究》
8
作者 张书晨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I0009-I0010,共2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愈发突出。水文化作为人类与水环境互动的精神产物,不仅是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水文化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愈发突出。水文化作为人类与水环境互动的精神产物,不仅是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水文化建设与传播,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评阅由张盛文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文化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水文化建设与传播策略,为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水文化研究 精神产物 水文化建设 传播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重要载体
下载PDF
武汉水文化城市品牌建设的内涵、价值与构建路径研究
9
作者 饶鉴 李畅宇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近年来,武汉市政府积极推进水文化城市品牌建设,促使城市的水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文章旨在深入研究武汉水文化城市品牌建设的内涵和价值,并为武汉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具体指导和战略方向。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 目的:近年来,武汉市政府积极推进水文化城市品牌建设,促使城市的水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文章旨在深入研究武汉水文化城市品牌建设的内涵和价值,并为武汉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具体指导和战略方向。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观点法,全面探讨武汉水文化的关键内涵,分析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关的构建路径和策略。结果:文章详细阐述了武汉水文化的特质,包括传承智慧、水域丰盈、治江兴城、江城诗韵等,以及武汉水文化城市品牌建设的价值,包括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以及促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结论:文章强调构建路径的关键要素,包括挖掘城市独特性、塑造水文化城市品牌形象、强化文化推广和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武汉更好地展示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通过品牌的全面构建和推广,武汉水文化将持续焕发魅力,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夯实基础,为城市的可持续繁荣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水文化 城市品牌建设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无锡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10
作者 沈高洁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无锡悠久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孕育出了光彩夺目的水文化旅游资源,为其城市发展赋予了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开发与保护好无锡水文化旅游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构建... 无锡悠久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孕育出了光彩夺目的水文化旅游资源,为其城市发展赋予了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开发与保护好无锡水文化旅游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无锡水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 研究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水文化的自然观
11
作者 谢炳庚 陈胜冲 《湖南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水文化的研究需要立足于时代的需要,立足于对水本身的资源属性、环境属性、生态属性、经济属性的认识,构建以“主客一体、和谐共生”的人水关系为目标,以约束性的环境保护观、可持...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水文化的研究需要立足于时代的需要,立足于对水本身的资源属性、环境属性、生态属性、经济属性的认识,构建以“主客一体、和谐共生”的人水关系为目标,以约束性的环境保护观、可持续的资源管理观、整体性的生态平衡观、高质量的绿色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化自然观,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升华、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等提供科学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关系 水文化 自然观
下载PDF
新媒体赋能基于档案的淮河水文化传播工作初探
12
作者 柯锐 《治淮》 2024年第9期81-82,共2页
当前正是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新媒体以传播信息量大、传播效率高、融合互通性强等特点,牢牢把握着舆论宣传与文化弘扬的主导权,如何将传统的以治淮档案为主体的淮河水文化资源,依托新媒体优势进行传播弘扬,是水文化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课... 当前正是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新媒体以传播信息量大、传播效率高、融合互通性强等特点,牢牢把握着舆论宣传与文化弘扬的主导权,如何将传统的以治淮档案为主体的淮河水文化资源,依托新媒体优势进行传播弘扬,是水文化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淮河水文化传播现状、新媒体优势特点以及依托新媒体构建治淮档案文化传播体系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淮河水文化 新媒体 档案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时空分布及保护开发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磊 解华顶 赵敏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通过对分布于浙江乡村地区,被文物和文化部门所公布的物质类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进行初步梳理,对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类和价值评价,建立相对完善的分类系统和价值评价体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分析其在时空分布... 通过对分布于浙江乡村地区,被文物和文化部门所公布的物质类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进行初步梳理,对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类和价值评价,建立相对完善的分类系统和价值评价体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分析其在时空分布上的主要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呈现出浙北多浙南少,中东部盆地平原多,西南山地丘陵少,区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在时间分布上,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以清代为主,约占遗产总数一半,其他年代相对较少。在对浙江乡村水文化遗产的分类、价值评价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乡村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在浙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水文化遗产在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品牌IP打造、诗路文化带建设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水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保护开发 浙江省
下载PDF
水环境变迁视阈下区域水文化的历史构建:基于娄江的考察
14
作者 杜志亚 吴俊范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区域水文化是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单元构建的以水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区域地理变迁和社会精神内核更替的集中反映。基于以娄江为中心的研究发现,娄江流经的昆山、太仓地区物质水文化的形成,历经宋代堤防和圩岸、元代港口和码... 区域水文化是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单元构建的以水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区域地理变迁和社会精神内核更替的集中反映。基于以娄江为中心的研究发现,娄江流经的昆山、太仓地区物质水文化的形成,历经宋代堤防和圩岸、元代港口和码头、明清水闸和海塘的历史演进过程,区域水文化的构建具有明显的历时性和层累性特征。在物质水文化构建的同时,与水相关的精神信仰和社会风俗活动存续于地方社会。昆山、太仓地区受江河湖海多种自然要素的影响,区域性重要河道娄江的变迁与该区域水文化的历史构建有着紧密关联,该区域水文化的整体风貌是独特人水关系互动调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环境 娄江 江南 滨海社会
下载PDF
地方知识的传续与再造: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村水文化变迁田野观察
15
作者 张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对西北干旱区而言,有限的水资源制约着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在干旱区的人们,围绕水的生存实践,构筑了关于取水、储水、用水、惜水、爱水的地方知识体系。国家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 对西北干旱区而言,有限的水资源制约着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在干旱区的人们,围绕水的生存实践,构筑了关于取水、储水、用水、惜水、爱水的地方知识体系。国家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干旱区的人水矛盾。“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将宁夏南部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100万人口迁往灌区,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问题。基于宁夏红寺堡溪村的田野调查,尝试对这一人群关于水的地方知识的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干旱的山区搬迁至有黄河水浇灌的溪村,关于水的地方知识再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和原来的地方知识体系完全断裂。地方知识随着人群的迁移而动态发展,并且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传续与再造。在乡村振兴语境下,要关注移民搬迁后科学知识与地方知识有机结合的可能,探索干旱地区乡村社会多元发展的路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农民从生存伦理迈向发展自觉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红寺堡 生态移民 地方知识 水文化
下载PDF
丝路水文化理论阐释及其实践路径
16
作者 周海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丝路水文化建设对于推进丝路沿线国家地区文明互鉴、合作共赢,具有显著的世界意义、时代特征和现实价值。梳理了古丝绸之路路线,结合水文化研究成果,探析了丝路水文化的概念定义、结构形态、构成要素、关系脉络等内涵特征,分析了丝路水... 丝路水文化建设对于推进丝路沿线国家地区文明互鉴、合作共赢,具有显著的世界意义、时代特征和现实价值。梳理了古丝绸之路路线,结合水文化研究成果,探析了丝路水文化的概念定义、结构形态、构成要素、关系脉络等内涵特征,分析了丝路水文化的传承载体、基本特点和重大意义。以新疆地区水文化建设为例,聚焦水文化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不强等问题,探索提出了坚持思想引领、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提升文化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发展活力的丝路水文化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水文化 理论阐释 重大意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水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
17
作者 吴新明 张秦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新时代,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将以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厚植大思政课传统文化底蕴,是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着眼水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工作实际... 新时代,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将以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厚植大思政课传统文化底蕴,是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着眼水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围绕现有成效、工作必要性和融入路径进行系统论述,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探讨和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 水文化 融入必要性 融入路径
下载PDF
“三全育人”背景下水文化特色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旗引路,尚水育人”党建育人品牌为例
18
作者 韦冬明 潘日姣 《时代人物》 202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高校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思想素质关系着党的事业,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创建为契机,结合水文化特...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高校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思想素质关系着党的事业,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创建为契机,结合水文化特色,以开展党建品牌活动为载体,打造六位一体的“党建 学生工作”团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水文化特色 党建品牌
下载PDF
长江早期水文化及其特征探微——以简帛所记楚地为例
19
作者 王佳 郑晓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文明,进而理解中华早期文明有重要的意义。楚地有关水文化的记载多不见于传世典籍,而大量记录于简牍帛书中,因此简牍帛书的钩沉不仅可以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管到更为细致可靠的其时社会中水的观念、习俗、行为和治理等,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故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简帛文献相关记述的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地早期的水文化在特征上和后面的水文化较大的差别在于,当时的人们所关注和实践的水文化总体来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对于世界与生命的来源、人类如何获得更强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以延续生命、如何维持人类的生计三个方面,以此形成早期楚地的水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简帛 崇拜 习俗 楚地
下载PDF
水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评《中华水文化教育》
20
作者 孔馨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I0004-I0004,共1页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艺术表现和社会实践意义。将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更是思政课程内容创新的重要途径。由蔡梅、杨莹、白雪、余丹丹和翟泓编著的《中华水文化教育》一书从...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艺术表现和社会实践意义。将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更是思政课程内容创新的重要途径。由蔡梅、杨莹、白雪、余丹丹和翟泓编著的《中华水文化教育》一书从文学作品、水利工程、治水名人、民俗礼仪等多个方面,系统探讨了水文化的具体表现及育人价值,从立德树人视角阐述了水文化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程 实践路径 文化融入 育人价值 文学作品 系统探讨 水文化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