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的补给形式及水文变化特征
1
作者 李善中 《中学政史地(高三)》 2004年第7期100-104,共5页
一、各种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情变化特征 河水的来源,叫做河流补给。河流补给是决定河流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河流的补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关键词 河流 补给形式 水文变化特征 高中 地理 学习指导
下载PDF
基于RVA法喀斯特流域水库水文特征变化分析——以红枫湖为例
2
作者 刘璐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各类用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根据统计数据,贵州目前拥有大约2000座水库,其中大部分水库已从发电和防洪功能转变为主要以供水为目的,其次兼顾发电和防洪。研究以贵州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区域... 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各类用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根据统计数据,贵州目前拥有大约2000座水库,其中大部分水库已从发电和防洪功能转变为主要以供水为目的,其次兼顾发电和防洪。研究以贵州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被广泛应用于水库水文特征变化评估的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主要水文信息,从流速变化幅度、持续时间、频次、历时性和变化率等多个角度,分析了33个关键生态价值参数的水文情势变化规律。水文情势的变化规律是影响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综合分析国际水文演变指数(IHA)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喀斯特流域水库水文情势特征的变化规律,为流域规划决策提供了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A法 喀斯特 水文情势 水文特征变化
下载PDF
埃默里冰架北缘海洋水文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蒲书箴 葛人峰 +2 位作者 董兆乾 于卫东 史久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2008)观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北缘的温度、盐度、密度的空间分布,并与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5/2006)观测的CTD资料进行了比较。比较后发现埃默里冰架北缘海域的最新变化是跃层深度明...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2008)观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北缘的温度、盐度、密度的空间分布,并与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5/2006)观测的CTD资料进行了比较。比较后发现埃默里冰架北缘海域的最新变化是跃层深度明显变深,冰架北缘的东部海洋上层有明显的次表层暖水存在,但该暖水仅仅位于冰架北缘的最东端及其附近的站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此外,海洋的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都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向梯度。这种梯度应与海表层浮冰的密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海-冰-气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默里冰架 海洋水文特征变化 中层暖水 海-冰-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水文变化指标方法对区域水库建库前后的水文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姜英慧 《水利技术监督》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方法对辽宁东部某区域水库建库前后的水文特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库前后区域月流量偏差率在-58.9%~0.7%之间,建库后非汛期变化偏差率大于主汛期;建库前后区域径流年极值变化较大,相比于建库前,其径流年... 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方法对辽宁东部某区域水库建库前后的水文特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库前后区域月流量偏差率在-58.9%~0.7%之间,建库后非汛期变化偏差率大于主汛期;建库前后区域径流年极值变化较大,相比于建库前,其径流年极值变化在-3.08%~25.07%之间,建库前后水文极值变化偏差率较小;区域水库最大、最小1日流量出现时间建库前后的偏差率在-8.37~1.59%之间,建库前后对区域最小1日流量出现时间影响大于最大1日流量出现时间;相比建库前,区域涨落水率明显上升,涨水速率较建坝前增加了112%。落水率增加29%。研究成果对定量分析水库建设前后的区域水文特征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指标方法 水库建库前后 水文特征变化 辽宁东部区域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上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党晓菲 《科技风》 2021年第30期196-198,共3页
本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江上游屏山站和寸滩站两个断面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从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入手,运用Matlab软件中的Db3小波和Morlet连续复小波,进行周期性、突变性等规律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屏山站1996年以后流量... 本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江上游屏山站和寸滩站两个断面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从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入手,运用Matlab软件中的Db3小波和Morlet连续复小波,进行周期性、突变性等规律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屏山站1996年以后流量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寸滩站流量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1985年以后出现快速持续减小;(2)屏山站年均流量序列在尺度6年、18年、29年左右时的小波方差最为显著,寸滩站年均流量存在四个主周期分别为6年、13年、18年、2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水文情势变化特征 长江上游 趋势性 周期性
下载PDF
围垦工程调洪计算程序设计及实例分析
6
作者 谢清海 张闽生 《水利科技》 1996年第3期22-25,共4页
因垦区洪水来临的时刻与外海潮位的交遇成为不定时,使得围垦工程的调洪计算趋于复杂化。本文采用24小时交汇法进行垦区调洪计算,系统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编制程序的原则及逻辑思路,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调洪过程中的水文变化特... 因垦区洪水来临的时刻与外海潮位的交遇成为不定时,使得围垦工程的调洪计算趋于复杂化。本文采用24小时交汇法进行垦区调洪计算,系统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编制程序的原则及逻辑思路,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调洪过程中的水文变化特征,以期对垦区防洪、排洪闸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工程 调洪计算 程序设计 洪水 交汇法 基本原理 编制程序 逻辑思路 水文变化特征
下载PDF
EU and international policies for hydrometeorological risks:Operational aspects and link to climate action
7
作者 Philippe QUEVAUVILLER Marco GEMMER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74-79,共6页
Changes in hydro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are projected to increase under climate change.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scientifically well studied an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 Changes in hydro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are projected to increase under climate change.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scientifically well studied an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lex policy framework for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for hydrometeorological risks. Awareness for policy actions is growing worldwide but no legal framework is in place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water at a global scale. With the example of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and the legislation on EU-level,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at hydrometeorological risks a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framework of one single policy. However, various policy instrument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sidering these risks at different operational levels. It is discussed that a tailor-made framework for hydrometeorological risks would improve coordination at international or national level. A major drawback for a single operational framework is that hydrometeorological risks are scientifically tackled in two large communities: th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community and th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community, both of which are bound to different research and operational funding budgets. In futur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ill need been seen as a complementary set of actions that requires collab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eteorological risk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POLICY European Un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