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水死》的互文性看大江健三郎的政治伦理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水死》被誉为大江健三郎晚年分量最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围绕"父亲"的"水死",在三个舞台剧的层层推进及众多互文性文本的相互阐述中,把一些主要人物的语言、活动与他们所坚持的政治伦理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 《水死》被誉为大江健三郎晚年分量最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围绕"父亲"的"水死",在三个舞台剧的层层推进及众多互文性文本的相互阐述中,把一些主要人物的语言、活动与他们所坚持的政治伦理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多条线索的并行发展中反映出各种时代精神和个人精神的特点,完成了对"父亲"形象的重新塑造和自我政治伦理观念的表达,共同支撑起《水死》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无论是对绝对天皇制的强烈反抗,还是对森林峡谷所代表的边缘文化的坚定守护,抑或对民主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坚持,都是构成大江健三郎政治伦理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对日本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政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互文性 政治伦理
下载PDF
《水死》的文学通化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晓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46-52,共7页
《水死》是大江健三郎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三个方面呈现出文学通化的特点:其一是步入晚年的大江,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水死》中使用了多种多样文学创作手法,构想出既古老又新颖的通化性故事;二是《水死》与日... 《水死》是大江健三郎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三个方面呈现出文学通化的特点:其一是步入晚年的大江,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水死》中使用了多种多样文学创作手法,构想出既古老又新颖的通化性故事;二是《水死》与日本的文史和社会现状浑然交融,而且用"回归"的思想探讨解决日本社会问题的出路;三是《水死》的创作具有"通和致化"的特点。可以说《水死》超越了回归母体的冲动。具体说,是通向和平、通向自然、通向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文学通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汪瑗“屈原非水死”说平议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建新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9-71,共3页
明人汪瑗《楚辞集解》指出:屈子景仰的"彭咸"实是以久寿而著称的彭祖;投水自沉乃"徒死",为屈子所不为;屈辞提到"投水而死"实乃"设言";故而,"屈原非水死"。近年来,不少学者重倡斯论... 明人汪瑗《楚辞集解》指出:屈子景仰的"彭咸"实是以久寿而著称的彭祖;投水自沉乃"徒死",为屈子所不为;屈辞提到"投水而死"实乃"设言";故而,"屈原非水死"。近年来,不少学者重倡斯论。实际上,"彭咸"确是"投水而死"的;"水死"是屈原抗争精神的最后迸发与对祖国不渝情怀的灿烂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瑗 《楚辞集解》 “非水死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水死》的戏剧叙事与伦理指向
4
作者 兰立亮 《外文研究》 2020年第4期54-61,105,共9页
大江健三郎的《水死》讲述了陷于老年创作瓶颈的作家古义人所经历的现代个体反思战前时代精神、反抗国家暴力的故事。《水死》打破了小说和戏剧的叙事边界,借演员演绎角色和灵媒为附体幽灵发声的相似性来刻画小说人物,借戏剧悬念、冲突... 大江健三郎的《水死》讲述了陷于老年创作瓶颈的作家古义人所经历的现代个体反思战前时代精神、反抗国家暴力的故事。《水死》打破了小说和戏剧的叙事边界,借演员演绎角色和灵媒为附体幽灵发声的相似性来刻画小说人物,借戏剧悬念、冲突和突转等戏剧性手法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呈现出一种戏剧叙事特有的展演性,暴露了国家主义这一政治话语对现代个体精神的异化和戕害。在此意义上,《水死》戏剧叙事很好地体现了大江对晚期创作风格的不懈追求和对民主主义精神理念的执着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戏剧叙事 晚期风格
下载PDF
《水死》中的“古义”像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莺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30-31,34,共3页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水死》中有一个奇妙的人物"古义",他如同一个超现实的存在,总是出现在主人公古义人的梦境中。古义既是幼年古义人在家庭内的称呼,又是只有古义人自己才能见到的分身。古义人的母亲所写的诗中的"古义&q...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水死》中有一个奇妙的人物"古义",他如同一个超现实的存在,总是出现在主人公古义人的梦境中。古义既是幼年古义人在家庭内的称呼,又是只有古义人自己才能见到的分身。古义人的母亲所写的诗中的"古义",可以指古义人,也可以指古义人的儿子阿亮。梦境中出现在父亲身旁的"古义",则是宿主般的存在,包含着父亲身上的两种精神。父亲试图将自身的精神通过"古义"传承给古义人。多重意义的古义通过森林这一场域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义 宿主 水死
下载PDF
为“时代精神”殉死的多重隐喻——大江健三郎《水死》论 被引量:4
6
作者 霍士富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6-218,共13页
《水死》是作家/长江古义人以母亲生前留下的、装有父亲遗物的"红色皮箱"为线索,探寻父亲水死真相及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大江健三郎从日本乃至世界思想史出发,思考日本几个时代的"精神"以及为之而殉死的几代人(&qu... 《水死》是作家/长江古义人以母亲生前留下的、装有父亲遗物的"红色皮箱"为线索,探寻父亲水死真相及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大江健三郎从日本乃至世界思想史出发,思考日本几个时代的"精神"以及为之而殉死的几代人("老师"、"父亲"和"三岛")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精神 水死 反讽 隐喻
原文传递
《水死》的“穴居人”母题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4
7
作者 许金龙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9-205,共17页
大江健三郎的最新长篇小说《水死》再度为其小说创作的互文体系增添了新的结构样式。在这部小说中,大江健三郎以"穴居人"一词暗示和勾连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中的"穴居人";而这一概念又可以追溯到《古兰经》和古... 大江健三郎的最新长篇小说《水死》再度为其小说创作的互文体系增添了新的结构样式。在这部小说中,大江健三郎以"穴居人"一词暗示和勾连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中的"穴居人";而这一概念又可以追溯到《古兰经》和古罗马的基督教传说。本文即以此为线索,探讨"穴居人"母题的流变及其在《水死》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死 穴居人 孟德斯鸠 《古兰经》 绝对天皇制
原文传递
《水死》中的神话原型与文化隐喻再探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悦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203,共13页
大江健三郎的《水死》以追溯父亲"水死"之谜为主线,讲述了三代人寻找和重建记忆与身份的故事。其核心意象"水死"既是对日本民俗传统的继承,同时具有现实指向,借助《金枝》中揭示的神话原型才能理解其核心内涵。仪... 大江健三郎的《水死》以追溯父亲"水死"之谜为主线,讲述了三代人寻找和重建记忆与身份的故事。其核心意象"水死"既是对日本民俗传统的继承,同时具有现实指向,借助《金枝》中揭示的神话原型才能理解其核心内涵。仪式性的"水死"指向回归母体和新生,而非为天皇殉死。大江健三郎借用了神话的框架,将个体经验重新熔铸,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隐喻体系,如"村庄—国家—宇宙"的同构关系,森林—女性作为生命源头象征,以红皮箱—空信封暗示记忆的开放性,在层层套嵌的叙事结构中,作者、主人公和民族共同体的命运融为一体,记忆和历史的权威性被重新拷问。"水死"作为一种跨文化神话原型在大江的笔下成了一个支点,不仅撬动了近代日本历史的军国主义外壳,更成为重建民族集体记忆的基点,凸显出神话仪式对于文化共同体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神话原型 《金枝》 集体记忆
原文传递
诗性语言的散文体叙事——大江健三郎《水死》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霍士富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9,158,共8页
"水死小说"是大江健三郎早在70年代就已着手、但因创作技法"不够娴熟"而一直未能完成的搁浅之作。时隔四十年后,他"终于确信自己有能力复原父亲之死真相",于是以母亲在"红色皮箱"里保存的有关... "水死小说"是大江健三郎早在70年代就已着手、但因创作技法"不够娴熟"而一直未能完成的搁浅之作。时隔四十年后,他"终于确信自己有能力复原父亲之死真相",于是以母亲在"红色皮箱"里保存的有关父亲生前的资料为线索,完成了他"晚年工作"的集大成《水死》。本文从诗性语言的散文体叙事切入,经分析发现,《水死》不仅在叙事技法上进行了革新,而且在主题表现上有了很大突破,是一部洞察大江"晚年工作"射程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时代精神 寓意和隐喻 反讽 互文性
原文传递
大江健三郎《水死》的虚构与真实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静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水死》是大江健三郎在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水死》既充满虚构的想象力,又饱含着对真实性的追求。在表达方法上,大江借助神话传说、"附体"的概念来展现想象力;通过重读、增设女性视角等方法来追求真实性。步入晚年的大... 《水死》是大江健三郎在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水死》既充满虚构的想象力,又饱含着对真实性的追求。在表达方法上,大江借助神话传说、"附体"的概念来展现想象力;通过重读、增设女性视角等方法来追求真实性。步入晚年的大江在此作品中将虚构和真实融合,在想象与事实之间,探索历史的真相,思考自我的身份。通过《水死》,大江在寻找作为一个小说家一生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想象力 真实性
原文传递
论土著居民传统生物技术利益的保护——以“死藤水案”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死藤水案"是一个典型案例,体现出《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土著居民传统生物技术利益无法实施有效保护。事实上包括生物技术利益在内的土著居民的整个传统知识文化权利需要一种全新的保护制度,而目前部分... "死藤水案"是一个典型案例,体现出《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土著居民传统生物技术利益无法实施有效保护。事实上包括生物技术利益在内的土著居民的整个传统知识文化权利需要一种全新的保护制度,而目前部分学者提出的社区权理论是值得考虑的一种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居民 生物技术 社区权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量选择检测器测定死鱼水体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元中 孔福生 吴增彦 《干旱环境监测》 1992年第1期14-19,62,共6页
为查明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取死鱼水经GDX-501树脂富集后,用气相色谱/质量选择检测器分析。检出水中82种污染物。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有机污染
下载PDF
5%卡死克水悬剂防治小菜蛾试验
13
作者 郭建荣 梁安源 《海南农业科技》 1996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小菜蛾 悬剂 防治
下载PDF
试论水“生”之美
14
作者 杨沉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水生万物"的哲思,强调突出了水的本原性、创生性及再生功能。《太一生水》、《管子.水地篇》都对此作了深入阐释。这与重生的中国文化互为印证:"生"乃一重要母体,"圜道"为生命运行之道。水的孽生化育再... "水生万物"的哲思,强调突出了水的本原性、创生性及再生功能。《太一生水》、《管子.水地篇》都对此作了深入阐释。这与重生的中国文化互为印证:"生"乃一重要母体,"圜道"为生命运行之道。水的孽生化育再生能力使得人们相信,人水死后可得复生,而且复生的异常光辉灿烂美好。水"生"之道实现了生命的"永恒回归",生命乃一通灵之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死 再生 永恒回归 生之美
下载PDF
虚构与现实交界的语言 被引量:3
15
作者 小森阳一 邓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章对大江健三郎小说《水死》的文本,以及该小说与它引用的大江其他小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解读。如通过详细例举,分析指出,小说《水死》中的全体人物,包括男性在内,"仿佛重合相互的声音一样","通过讨论、议论、争论交换... 文章对大江健三郎小说《水死》的文本,以及该小说与它引用的大江其他小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解读。如通过详细例举,分析指出,小说《水死》中的全体人物,包括男性在内,"仿佛重合相互的声音一样","通过讨论、议论、争论交换彼此的语言",所有的角色都被编织进了幽灵和宿主的关系网之中。而这种幽灵和宿主的网络里的传达线路,不只存在于作为声音的语言里;过去已经印成铅字的长江古义的小说中的语言,也被编织在了这个幽灵和宿主的网络里。大江的作品,不断地相互运动,是试图将现实世界的小说作者和虚构世界的作品中人物乃至叙述者或记述者这一被认为是自明的分界彻底搅乱的一种实践。《水死》这部小说对现实和虚构世界的分界进行了多层次划定,从而避免了自明性所带来的危险。小说里的人物的无与伦比的存在感,是通过独特的语言传达回路创造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语言 虚构与现实 分界 历史记忆
下载PDF
Study on the Acute Toxicity of Microsystin-LR on Hydra magnipapillata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正宏 李玉成 郝家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0期1525-1527,共3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oxicity effect of microsystin on Hydra(aquatic animal model).[Method] Hydra magnipapillata was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Under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C-LR so...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oxicity effect of microsystin on Hydra(aquatic animal model).[Method] Hydra magnipapillata was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Under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C-LR solution,its acute toxicity effect on Hydra magnipapillata was observed.[Result] The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 of MC-LR on Hydra magnipapillata at 24 h was 12.158,4.029 mg/L at 48 h and 1.799 mg/L at 72 h.[Conclusion] Hydra magnipapillata would die when treated by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MC-LR solution.It illustrated that MC-LR produced by algal blooms caused the damage on some aquatic animals,and even some low-level aquatic animals died,such as Hydra magnipapillata and so on.The research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body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Hydra magnipapillata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RAPD Markers and SCAR Markers Linked to Bentazon Susceptible Lethality Gene in Rice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太和 杨剑波 +6 位作者 李莉 倪大虎 杨前进 朱启升 汪秀峰 张毅 黄大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2期223-228,共6页
Rice cultivar Norin 8 and its mutant Norin 8m harbour bentazon resistance trait and bentazon susceptibility trait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60 arbitrary 10-mer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were screened on the genomic DNA ... Rice cultivar Norin 8 and its mutant Norin 8m harbour bentazon resistance trait and bentazon susceptibility trait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60 arbitrary 10-mer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were screened on the genomic DNA of Norin 8 and Norin 8m with RAPD technique. Among which, five primers produced seven polymorphic RAPD bands between Norin 8 and Norin 8m. Amplified RAPD polymorphic product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sequences were used to design primers for PCR. Five SCAR markers, SCAR/G18/883, SCAR/G18/890, SCAR/G18/919/948, SCAR/D10/1237 and SCAR/F03/1186, were developed from OPG18/943, OPG18/972, OPD10/1248 and OPF03/1198. F-2 progeny of 320 individuals was analyzed to map SCAR markers in relationship to ben or Ben genes. SCAR markers of SCAR/G18/883, SCAR/G18/890, SCAR/G18/919/948 were shown to cosegregate with ben or Ben genes, and SCAR/D10/1237 to be linked of Ben gene with a distance of (14.8 +/- 2.1) cM. The genetic linkage to ben gene and SCAR markers was identified by a pair of near isogenic lines H121 and Hben121.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and segregation ratio of F-2 progeny revealed that OPG18/943 and OPG18/972 were single-copy in genome, and locus of OPG18/943 and OPG18/972 were allelic and sequence tagged sites. It is the first report on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ben or Ben genes. The markers are useful to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the breeding and tag ben gene with map-based cl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 Oryza saliva ) bentazon susceptible lethality gene RAPD marker SCAR marker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GC/MS法检测“死藤水”中二甲色胺
18
作者 宋辉 李想 +2 位作者 张婷 朱昱 张志远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 建立超声辅助提取-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死藤水”中活性物质二甲基色胺,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死藤水”经乙酸乙酯溶剂超声提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选用HP-5MS(30m×0.25mm×0.25μm)色谱柱,对... 目的 建立超声辅助提取-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死藤水”中活性物质二甲基色胺,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死藤水”经乙酸乙酯溶剂超声提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选用HP-5MS(30m×0.25mm×0.25μm)色谱柱,对超声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此方法在0.5~20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65;检出限LOD=16 ng/mL,定量限LOQ=50 ng/mL;方法回收率78.5~102.6%,RSD值≤7.5%。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法庭科学中该类案件检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超声辅助提取 二甲色胺 DMT
原文传递
Photoinhibition and Photooxidation in Leave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Light Intensities 被引量:5
19
作者 季本华 焦德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7期714-720,共7页
Physiological indices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F-v/F-m) of light energy conversion in PS II and the peroxidation of membrane lipid were measured in leaves of Oryza sativa L. sp. indica rice cv. 'Shanyou 63' ... Physiological indices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F-v/F-m) of light energy conversion in PS II and the peroxidation of membrane lipid were measured in leaves of Oryza sativa L. sp. indica rice cv. 'Shanyou 63' and sp. japonica rice cv. '9516''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fight intensities for 4 days. No changes in F-v/F-m an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 (MDA) were observed, so neither photoinhibition nor photooxidation happened in both rice cultivars under 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medium light intensity. However, F-v/F-m dropped obviously with no change in MDA contents, and photoinhibition appeared in indica rice cv. 'Shanyou 63' under medium temperature and strong light intensity. Furthermore, both photoinhibition and photo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two rice cultivars under chilling temperature and strong light intensity. Experiments with inhibitors under chilling temperature and strong light intensity showed that indica rice had a decrease in DI protein content and SOD activity, and the extent of inhibition of xanthophyll. cycle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was larger, and a higher level of MDA was observed. The photoinhibition and photooxidation in indica rice were more distinct as compared with japonica rice.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PS II light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F-v/F-m) an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were the key indices for the detection of photo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 protein efficiency of light energy conversion in PSII xanthophyll cycl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RICE
下载PDF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Nucleus Degradation Dur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of Starchy Endosperm Cells in Rice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存虚 蓝盛银 徐珍秀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2期1396-1402,共7页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nucleus degradation dur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of starchy endosperm cells in rice ( Oryza sativa L.) were observ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veral distinct morpho...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nucleus degradation dur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of starchy endosperm cells in rice ( Oryza sativa L.) were observ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veral distinct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CD have been found in the developing starchy endosperm cells, e.g. nucleus deformation, chromatin condensation, nuclear envelope disruption, and nuclear matrix leakage. DNA ladder displayed a smear of large DNA fragments from nucleus and evident bands of small DNA fragments (140-180 bp) from both nucleus and cytoplasm. In contrast with the rapid nucleus degradation, cell organelles in cytoplasm, such as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myloplast, and mitochondrion, maintained their metabolic functions for a longer time. Seed reserves were continually synthesized and accumulated in the starchy endosperm cells despite the nucleus degradation during the PCD proces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archy endosperm cells remain active during reserve material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PCD process.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cleus and cytoplasm in the developing endosperm cells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nucleus in the endosperm PCD process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tarchy endosperm cell nucleus degradation programmed cell dea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