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807号登陆台风的数值研究:内核结构及能量水汽收支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亚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7-887,共11页
使用PSU/NCAR研制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典型个例8807号台风(Bill)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了网格距分别为18和6 km的两重双向嵌套网格。通过给定初始涡旋和选择合适的物理过程,模式不仅比较好地模拟了Bill的强度变... 使用PSU/NCAR研制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典型个例8807号台风(Bill)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了网格距分别为18和6 km的两重双向嵌套网格。通过给定初始涡旋和选择合适的物理过程,模式不仅比较好地模拟了Bill的强度变化过程,而且再现了风暴的移动轨迹,对降水量的模拟也相当成功。文中利用细网格的模拟结果,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内核结构特征和能量水汽收支,揭示Bill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可能原因。分析表明,Bill台风登陆后出现了中低层的稳定度特别是湿稳定度显著加大、表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明显减小、摩擦耗散的动能显著增加等不利于台风维持的特征。但是台风登陆后眼墙结构长时间维持,在登陆初欺眼墙区的上升气流乃至较登陆前更强;台风登陆后通过低层辐合获得了大量水汽,眼墙区强劲的上升运动将低层辐合的水汽向中上层输送,在眼墙附近凝结产生大量的非绝热加热;非绝热加热不仅增暖气柱、增加位能还影响位能向动能的转换,虽然台风登陆后陆面摩擦显著加大,但气压梯度力所做的正功足以补偿摩擦耗散的动能,因而Bill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807号台风 维持时间较长 内核结构 能量水汽收支
下载PDF
1002号台风对四川盆地大暴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康岚 郝丽萍 +2 位作者 罗玲 徐琳娜 徐洪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利用逐日NCEP再分析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自动站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7月14—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探讨了台风活动对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南低涡形成与维持、水汽及能量输送的作用。结果表明:(1)... 利用逐日NCEP再分析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自动站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7月14—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探讨了台风活动对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南低涡形成与维持、水汽及能量输送的作用。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台风、西南低涡等多个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的;(2)台风环流东侧偏南气流和副高西侧偏南气流长时间的融合贯通,一方面有利于"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稳定和低层西南涡的发展及维持;另一方面两支气流叠加构成输送带,将低纬大量水汽和热量向暴雨区上空输送,有利于暴雨区上空水汽的积聚及形成高能不稳定区;冷暖空气交绥于暴雨区,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康森” 四川大暴雨 西南低涡 相互作用 水汽能量输送
下载PDF
“21·7”河南极端降水的远距离台风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军 吴迪 +2 位作者 王超杰 席乐 刘磊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75-85,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报、HYSPLIT模式和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7月1922日河南极端降水过程中远距离台风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黄淮地区低涡或切变线...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报、HYSPLIT模式和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7月1922日河南极端降水过程中远距离台风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黄淮地区低涡或切变线和双台风远距离水汽能量输送共同作用造成的罕见极端降水。南亚高压东边界东扩、日本附近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以及位于河南的中尺度低涡或切变线,为极端降水的发生奠定了基础。远距离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双双与河南建立水汽通道,并维持72 h之久,使大量的水汽和能量通过低空东南急流或偏南气流源源不断地向河南输送,成为此次极端降水的关键因素。1921日暴雨区低层925 hPa的水汽主要来自“烟花”单通道输送;850 hPa和700 hPa水汽均源自“烟花”和“查帕卡”双台风双通道输送,850 hPa上“烟花”对水汽的贡献大于“查帕卡”的贡献,而700 hPa两台风贡献相当。由于中低层维持长时间的水汽和能量的输送,致使暴雨区强降水时段低层一直保持高温高湿状态。低层高温高湿,一是加强了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二是在不稳定能量释放后可重建对流不稳定层结,从而导致了特大暴雨的连续出现。此外,925 hPa水汽通量大值区、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与逐12 h强降水中心演变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25 hPa弱冷空气侵入使暴雨加剧,强降水位于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极端降水 远距离台风 水汽能量输送 对流不稳定 中尺度低涡或切变线
下载PDF
热带气旋活动对陕西2007年两次大暴雨影响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侯建忠 许新田 +2 位作者 张小玲 李明 段昌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37-543,共7页
通过2007年陕西两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台风远距离的影响作用明显。在对流层中低层,台风西行发展和加强时,台风低压的东侧或东北侧的风场出现显著增强现象,为暴雨区输送大量能量和提供充沛的水汽。台风在海南附近时,其径向特征表... 通过2007年陕西两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台风远距离的影响作用明显。在对流层中低层,台风西行发展和加强时,台风低压的东侧或东北侧的风场出现显著增强现象,为暴雨区输送大量能量和提供充沛的水汽。台风在海南附近时,其径向特征表现明显,大暴雨出现在秦岭以南;台风在台湾附近时,其纬向特征表现明显,大暴雨出现在秦岭以北。垂直运动分析表明,台风低压系统的存在、维持、发展和加强对副热带高压有一定的维持、加强作用,有利于强降水的形势能够稳定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陕西 台风远距离影响 风速剧增 能量水汽输送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MCC天气学分型及结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桂香 王晓丽 +1 位作者 王一颉 李莹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1期1-14,共14页
利用2005——2017年卫星、实况探测、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NCEP/NCAR FNL 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结... 利用2005——2017年卫星、实况探测、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NCEP/NCAR FNL 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结构特征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地区MCC主要生成在夏季,多在傍晚至次日凌晨发展成熟,生命史长、移动缓慢,以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为主,雨强大,地域差异明显。2)依据200 hPa环流形势,将MCC分为3个主型,结合500 hPa形势特点,每个主型下分为不同副型。通过分析不同分型下MCC环境场及物理量空间结构特征及差异,提炼MCC强降水预报关键技术,建立MCC强降水预报物理模型。3) MCC形成在低层比湿和能量扰动的正值中心附近,在低层扰动梯度大值区、靠近正中心的区域发展成熟。扰动正值中心所在高度、中心强度以及正扰动的厚度等物理因子与MCC发展以及降水强度关系密切。4)不同分型下,MCC不同生命阶段云系及环境大气的垂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云顶高度下降,湿层加厚,凝结高度降低,逆温层消失,是MCC达到成熟的先兆信号。5)在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背景下,地面存在次天气尺度冷锋、中尺度高压和冷池;中尺度高压作用明显小于冷池,冷池强度和维持时间与MCC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200 hPa深厚低槽和西北急流或急流分支背景下,地面无冷池和中尺度高压形成,低层入流风速和温度梯度的加大是MCC发展成熟的重要因素,中尺度露点锋对MCC强降水的触发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 水汽能量扰动 冷池 边界层入流 结构差异
下载PDF
“020628”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君武 徐燕峰 唐跃 《浙江气象》 2003年第1期1-3,13,共4页
利用T2 13资料对 2 0 0 2年 6月 2 7日夜里到 2 8日上午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力、动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之前都有反映。T2 13预报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能量等物理量场分布和暴雨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空... 利用T2 13资料对 2 0 0 2年 6月 2 7日夜里到 2 8日上午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力、动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之前都有反映。T2 13预报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能量等物理量场分布和暴雨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空西南急流、中层偏西气流和高层西北风急流三支高低空气流的耦合是触发这次暴雨的机制 ,暴雨就落在低空急流的入口区的左侧、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分析 暴雨 水汽能量 辐合辐散 2002年 6月 天气过程分析 涡度 散度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clear-sky longwave downward radiation from HJ-1B thermal data 被引量:5
7
作者 YU ShanShan XIN XiaoZhou LIU QinH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829-842,共14页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surface energy budget research on the meso- and micro-scale, a parameterization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clear-sky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DLR) from HJ-IB...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surface energy budget research on the meso- and micro-scale, a parameterization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clear-sky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DLR) from HJ-IB thermal data. The DLR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extensive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at HJ-1B has a single thermal channel and lacks atmospheric information,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HJ-1B and water vapor content are used in the algorithm. An accuracy evaluation and error analysis for the algorithm is conducted using a simulated radiation da- tase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performs well in most circumstances, but there is obvious underestimation when wa- ter vapor content is greater than 4 g/cm2. Error analysis indicates the accuracy of estimated DLRs is affected by uncertainties in input parameters, including water vapor content and top-of-atmosphere radiance. It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nd and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actual HJ-1B data, and validated by ground data from six stations in the Heihe River and Haihe River basins. The estimated DLRs have good consistency with measured data except at Huazhaizi,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at most sites are around 20 W/m2, which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result of MODIS. There is significant overestimation of DLR at Huazhaizi during summer, which is mainly produced by the large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 correction process based 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at Huazhaizi.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sitive bias is largely diminished after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IZATIONS brightness temperature MODIS water vapor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rr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