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1
作者 邱贵强 武永利 +2 位作者 董春卿 孙颖姝 马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ERA5(ECMWF reanalysis version 5)再分析资料和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资料,基于SOMs(self-organizing maps)算法和天气学检验方法,归纳总结2012—2021年太行山中南段75次暖季极端降水事件的...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ERA5(ECMWF reanalysis version 5)再分析资料和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资料,基于SOMs(self-organizing maps)算法和天气学检验方法,归纳总结2012—2021年太行山中南段75次暖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形势,探讨不同形势下的水汽输送特征及降水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可分为高空槽型、低涡型、副高纬向型、副高经向型和西北气流型5种,其中以高空槽型最为常见,西北气流型最少。低涡型存在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其日降水极值、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和影响范围在所有类型中均最大,与低涡型相比,高空槽型缺少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而副高纬向型和副高经向型缺少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追踪气团发现:低涡型和副高纬向型均以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高空槽型和副高经向型分别以来自黄海沿岸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整层水汽收支分析表明: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流入来自南边界,其他流入边界及各边界水汽流入贡献的相对大小与环流形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极端降水 环流分型 水汽收支 水汽输送
下载PDF
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2
作者 付伟 魏秋实 +1 位作者 邱学兴 司红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7,共12页
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中国降水数据集、ERA5再分析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使用水汽收支分析、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和水汽输送贡献率等方法对2022年6月5日凌晨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 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中国降水数据集、ERA5再分析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使用水汽收支分析、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和水汽输送贡献率等方法对2022年6月5日凌晨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出现在200 hPa分流区和850 hPa低空急流左前方,500 hPa冷空气在低空急流出口北侧不断激发对流云团,形成强降水。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增强了水汽的水平辐合和垂直输送,西南低空急流持续加强,将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使芜湖市在强降水发生前水汽充沛,湿层深厚且持续增湿。暴雨出现时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别达到71.0 kg·m^(-2)、16.0 g·kg^(-1)、15.0 g·hPa^(-1)·cm^(-1)·s^(-1)和-3.0×10^(-6)g·cm^(-2)·hPa^(-1)·s^(-1)。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变化与暴雨的出现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雨强最强时段可达-8.0×10^(-6)g·cm^(-2)·hPa^(-1)·s^(-1)。水汽收支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水汽流入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低层的西边界和南边界,暴雨发生前流入层深厚,有向上的水汽垂直输送。整层水汽流入量约为56.0×10^(7)t·h^(-1),主要流入高度为850~700 hPa,单层流入量最大可达9.0×10^(7)t·h^(-1),水汽主要源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其水汽通道轨迹占比为32.0%,水汽输送贡献率达55.4%。暴雨出现时水汽流入层降低,流入量减少,水汽垂直输送减弱,总水汽净流入集中在850 hPa,净流入量为1.0×10^(7)t·h^(-1)左右,水汽主要源自南海,其水汽通道轨迹占比为46.0%,水汽输送贡献率达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 水汽输送贡献率
下载PDF
汉江流域夏季降水演变的水汽输送驱动机制
3
作者 陈镜元 章数语 +3 位作者 张更喜 赵勇 赵西宁 高学睿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6,606,共12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下愈加频繁和剧烈的干旱事件,保障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及当地用水安全,亟需对汉江流域这一国家重要战略水源地的降水过程变化进行研究。汉江流域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40%~50%。本研究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对汉... 为应对气候变化下愈加频繁和剧烈的干旱事件,保障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及当地用水安全,亟需对汉江流域这一国家重要战略水源地的降水过程变化进行研究。汉江流域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40%~50%。本研究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对汉江流域1959—2022年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过程及其大气环流背景进行分析,以揭示汉江流域夏季降水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历时72 h以上降水占夏季总雨量的44.6%,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其频次和雨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是汉江流域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对水汽输送过程的模拟分析表明,中国南海、西太平洋、中国东部是流域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贡献率分别为:34.7%、28.7%、27.2%。对比不同历时降水的水汽输送过程,发现降水历时越长,来自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贡献率越高。尽管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呈现显著增加,但来自中国南海的水汽显著下降,使得72 h以上降水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分析大尺度气候指数与各水汽输送路径贡献率的相关性,发现中国南海水汽贡献减小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强度增加呈显著负相关。这证实了近年来西太副高的增强和扩张对汉江流域夏季降水减少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降水变化 HYSPLIT 水汽输送 大尺度气候模式
下载PDF
2021年“7·20”河南特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
4
作者 闫玮 欧阳智 +2 位作者 王泳棋 黄建平 赵庆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出现极端暴雨,降水量达624.1 mm,最大小时降水量201.9 mm,突破中国内地小时降水量历史极值.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水汽轨迹追踪模式,分析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大尺度环...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出现极端暴雨,降水量达624.1 mm,最大小时降水量201.9 mm,突破中国内地小时降水量历史极值.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水汽轨迹追踪模式,分析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异常形成的持续偏东风和南风的水汽输送,导致河南大范围持续暴雨;持续存在的低涡是降水长时间持续的原因,同时高、低空环流系统配置,为暴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0日郑州南边界水汽输送的急剧增加,是造成极端暴雨的关键;暴雨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有700 hPa高度上来自南海的水汽贡献(61.0%)和太平洋通道(33.0%);850 hPa,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贡献达82.3%,来自南海水汽贡献为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拉格朗日方法
下载PDF
1979~2017年冬季新疆北部各区域型暴雪日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5
作者 李亚云 杨莲梅 +1 位作者 成巍 邓志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416,共12页
北疆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多少对其影响十分巨大。尤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疆地区的降水异常增多。本研究利用1979~2017年北疆40个站点冬季降水资料、ECMWF ERA-Interim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 v4.9模式讨论北疆4个... 北疆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多少对其影响十分巨大。尤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疆地区的降水异常增多。本研究利用1979~2017年北疆40个站点冬季降水资料、ECMWF ERA-Interim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 v4.9模式讨论北疆4个区域型暴雪日的水汽输送特征及可能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各区域型水汽以西边界输入为主,但西天山型有少量水汽从北边界输入,天山型有部分水汽从南边界高层输入;(2)北部型、西部型和西天山型的水汽通道均位于中纬西风带,但具体位置有所差异。北部型以地中海和黑海水汽输送为主,贡献率为58.8%;西部型以里海西南侧水汽输送为主,贡献率为70.8%;西天山型以黑海和里海东南侧水汽输送为主,总贡献率为72.9%;天山型的水汽源地主要位于印度、伊朗附近,贡献率为64.2%;(3)各区域型位势高度的距平南北均呈现“正—负”分布,西东均呈现“负—正—负”分布,但中心强度、位置及范围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导致影响区域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日 水汽输送 北疆 拉格朗日轨迹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利用轨迹追踪法研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水汽输送减少的成因
6
作者 张登旭 阎虹如 +1 位作者 苗云飞 张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作为高原的主要水汽输送入口,自1979年至今水汽通量辐合及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这对高原水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该区域水汽输送减少的原因,本文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驱动LAGRANTO模型,选取典型干旱年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作为高原的主要水汽输送入口,自1979年至今水汽通量辐合及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这对高原水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该区域水汽输送减少的原因,本文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驱动LAGRANTO模型,选取典型干旱年份和湿润年份的夏季(6-8月),后向追踪该区域的水汽输送轨迹,对沿轨迹输送的水汽通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源自洋面的水汽主要来自高原南部的孟加拉湾,高原西南侧的阿拉伯海,赤道以南的印度洋以及南中国海四个区域,水汽输送主要受南亚和印度夏季风控制,并受索马里跨赤道急流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干、湿年份的水汽输送轨迹的特征,发现干湿年轨迹路径除南海源地外基本不变,轨迹上水汽通量随轨迹高度抬升而减少,且湿润年的损耗始终低于干旱年,其中孟加拉湾源地的轨迹得到洋面的水汽补充,在湿润年水汽通量有较强的增长。干湿年份的蒸发、降水、环流场形势的对比也佐证了这一发现。最终湿润年到达雅鲁藏布江峡谷边界的水汽通量大于干旱年,尤其是经由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域南边界进入的水汽通量显著增大,这表明,除源地水汽贡献和大尺度季风环流影响外,水汽输送途中的降水损耗相关过程对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域水汽收支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水汽输送轨迹 LAGRANTO模式 后向追踪
下载PDF
重庆水电流域夏季降水模态分析及其水汽输送特征
7
作者 刘祥 何军 +2 位作者 庞玥 孔德璇 夏佰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3,共13页
水电是重庆重要的产电形式之一,研究重庆水电流域夏季降水的强弱和分布对做好夏季电力气象保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西南地区或四川盆地,较少以水电流域为单位进行研究,对做好精细化的电力气象服务参考作用有限。本文... 水电是重庆重要的产电形式之一,研究重庆水电流域夏季降水的强弱和分布对做好夏季电力气象保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西南地区或四川盆地,较少以水电流域为单位进行研究,对做好精细化的电力气象服务参考作用有限。本文利用1981-2022年重庆水电流域115个气象观测站点降水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EOF分析、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重庆水电流域夏季降水模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各模态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水电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两个模态,全区一致型中一致偏多型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中高纬高度场波动振幅较大,中纬度西风急流偏强、偏南,中低纬南亚高压偏强、偏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同时流域内配合有异常的西南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一致偏少型则与之相反,此外,影响全区一致型的水汽通道共有4条,分别为孟加拉湾西部南风通道、中南半岛北部的南风通道、高原东侧的西风通道、菲律宾以西的东风通道,其中以菲律宾以西的东风通道影响最为显著;南北反向型中北多南少型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中高纬高度场西高东低,中纬度西风急流偏北,中低纬南亚高压表现为东部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容易西伸、北跳,同时流域内配合有较强的向北输送的水汽通量,且北部有水汽辐合、南部有水汽辐散,南多北少型则与之相反,此外,影响南北反向型的水汽通道共有2条,分别为流域中部南风通道和菲律宾东部南风通道,且二者表现出一致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流域 降水模态 水汽输送 环流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一次区域性暴雪形成机制及水汽输送特征
8
作者 万瑜 魏娟娟 +1 位作者 李伟 仇会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2017年2月天山北坡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合GDAS再分析资料并采用HYSPLIT模式,模拟追踪水汽源地、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及其对水汽输送的贡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区...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2017年2月天山北坡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合GDAS再分析资料并采用HYSPLIT模式,模拟追踪水汽源地、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及其对水汽输送的贡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区域性暴雪发生时,冷暖空气持续对峙,锋区强度强,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天气尺度条件;中低层西北急流的冷垫抬升是形成暴雪的主要动力机制,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中尺度垂直上升支和次级环流,对降雪有增幅作用;暴雪主要水汽源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的红海和伊朗高原西南侧的波斯湾至阿拉伯海北部一带,水汽通道主要集中在500~850 hPa,水汽辐合区位于700~850 hPa,中高层有西南气流、中层有偏西气流、低层有西北气流将水汽接力输送至暴雪区;利用HYSPLIT模式模拟发现,暴雪期间,西边界、北边界水汽输入均起重要作用,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分别为偏西路径、西南路径、局地水汽路径,在1 500 m高度,三者贡献率大致相当,在3 000 m高度,局地水汽和偏西路径水汽贡献率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雪 动力机制 HYSPLIT模式 水汽输送
下载PDF
西风带大陆高压外围新疆哈密地区典型暴雨事件水汽输送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晶 刘兆旭 +5 位作者 杨莲梅 李建刚 曾勇 仝泽鹏 江雨霏 周玉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5-1062,共18页
选取2018年7月31日和2016年8月8日两次东天山哈密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别简称“7·31”过程和“8·8”过程),利用NCEP/NCAR FNL 0.25°×0.25°和GDAS 1°×1°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 选取2018年7月31日和2016年8月8日两次东天山哈密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别简称“7·31”过程和“8·8”过程),利用NCEP/NCAR FNL 0.25°×0.25°和GDAS 1°×1°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新疆地区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产品、基于地基GPS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及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轨迹模式,通过对水汽输送流函数、势函数、水汽输送轨迹、暴雨区水汽收支计算诊断,揭示两次强降水期间的大尺度水汽输送、辐合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果:两次强降水过程均发生在大陆高压位置异常情况下,为水汽长距离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两次过程水汽输送均由三个阶段构成,且河西走廊水汽输送均对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贡献,“7·31”过程降水前和降水期间,河西走廊偏东水汽接力输送通道建立,造成河西走廊—暴雨区自东南向西北先后增湿,较低纬度南海和高压南侧水汽输送和补充为哈密东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提供充沛的水汽供应条件。“8·8”过程青藏高原北部—新疆巴州南部水汽接力输送通道建立,高原北部水汽沿高压外围偏南气流向北输送,与中纬度低槽前西南气流在暴雨区有所汇合,同时对流层低层河西走廊偏东水汽进一步补充,造成哈密北部测站PWV出现三次增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地区 短时强降水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一次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和水汽输送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笑园 张庆 +2 位作者 陈宏 林晓萌 陶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多部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探空和卫星等多种监测资料,结合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针对2020年2月14日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开展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形成... 利用多部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探空和卫星等多种监测资料,结合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针对2020年2月14日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开展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对降雪的影响,同时关注多股气流在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和净流入等特征。结果表明:PMDV是在500 hPa冷涡前部、 850 hPa暖性倒槽内和近地层东北风“冷垫”之上的悬空涡旋,其厚度约为1.2 km,水平尺度为100~300 km,生命史达17 h。它最先在边界层内出现,而后向上伸展(顶部达2 km),最终在边界层内消失。PMDV的成因:一是强劲持久的偏东气流西进,遇太行山脉阻挡,发生逆时针转向;二是在涡旋初生地存在持久的锋生作用,且4 h后在850 hPa上出现完整的气旋性环流。PMDV的发展维持原因是暖平流输送造成减压、凝结潜热释放和弱锋生三者的共同作用。PMDV促进了研究区内的东南风急流、正涡度、垂直上升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的增大或加强,从而影响了降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研究区内的水汽绝大部分源于850 hPa以下的三股气流,西南支气流携带的水汽虽最为深厚,但在700 hPa以上的净流入极少;东南支气流对水汽的贡献最大,占净流入总量的86.4%;东北支气流携带的水汽多集中于850 hPa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 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 结构 形成维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佳津 肖红茹 +1 位作者 杨康权 王彬雁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474-482,共9页
为深入认识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四川省4955个国家级及区域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 为深入认识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四川省4955个国家级及区域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对四川盆地2020年8月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开始前和强降水过程中,不同起始高度层水汽输送特征有所不同。中高层起始高度(5500~10000 m),强降水开始前气团轨迹源地主要为低纬洋面,而在强降水过程中调整为地中海南岸并为盆地带来中高纬西风带干冷空气;中低层起始高度(1500~5500 m),降水过程中气团轨迹源地由地中海南岸逐渐调整为低纬洋面并为盆地带来低纬洋面暖湿空气;低层起始高度(地面至1500 m),强降水开始前轨迹源地率先调整为低纬洋面并为盆地输送比中低层更为暖湿的气流。统计不同源地水汽贡献率可知,孟加拉湾—泰国湾的水汽占主导(66.6%)、阿拉伯海次之(23.9%)、中国南海最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 四川 水汽输送 暴雨 水汽路径
下载PDF
浙江金华秋季异常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12
作者 潘温琪 王天阳 李凤全 《科技通报》 2023年第2期13-22,共10页
为了填补金华乃至浙江秋季降水研究空白,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1971—2020年秋季实测降水资料,结合水汽通量及散度场,并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对金华市50年来秋季异常降水年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填补金华乃至浙江秋季降水研究空白,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1971—2020年秋季实测降水资料,结合水汽通量及散度场,并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对金华市50年来秋季异常降水年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通道主要有4条,欧亚非大陆的陆上通道、西太平洋通道、孟加拉湾-南海通道以及局地水汽通道。(2)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输送在不同高度存在差异,典型旱年中低层以局地水汽输送为主,高层以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为主;影响典型涝年的水汽输送在中低层上源自西太平洋,高层源自孟加拉湾-南海。(3)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南海是导致金华秋季降水异常的关键水汽源区,其中典型涝年西太平洋的水汽贡献率较旱年增强12.36%,孟加拉湾-南海增强15.79%,并且异常水汽主要以西南气流的形式输入金华影响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异常 典型旱涝年 水汽输送 水汽贡献率 HYSPLIT模式
下载PDF
12月和2月热带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机制
13
作者 张胜龙 孙博 陈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5-994,共20页
利用1950~2019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ERA5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资料,分析了12月和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2月东亚上空经向水汽输送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在1... 利用1950~2019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ERA5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资料,分析了12月和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2月东亚上空经向水汽输送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较弱,1980年代中期之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2月二者关系在1950~1970年和1990~2010年呈显著正相关。12月二者关系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热带太平洋海温通过太平洋—东亚(PEA)遥相关型和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对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在1980年代中期之后增强;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冷)时,影响PEA遥相关型和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导致东亚自南向北的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减弱)。与12月不同的是,2月二者关系在1950~1970和1990~2010年主要受PEA遥相关型影响。而在1971~1989期间,2月二者关系受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影响;当热带太平洋海温偏冷(暖)时,影响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导致东亚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减弱),该机制可以部分抵消PEA机制对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导致二者关系在此期间不显著。此外1990年之后,热带印度洋海温对12月和2月东亚经向水汽输送的影响增强,在12月热带印度洋海温主要通过“开尔文波—埃克曼辐散”效应影响东亚经向水汽输送,而在2月主要通过印度洋上的沃克环流影响东亚经向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热带太平洋海温 太平洋—东亚遥相关 环北半球遥相关
下载PDF
水汽输送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陆—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强 文军 +4 位作者 杨依婷 贾东于 刘闻慧 陈亚玲 陆宣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8,共16页
藏东南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以下简称大峡谷地区)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输送至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在高原水分与能量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揭示不同水汽输送对陆-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 藏东南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以下简称大峡谷地区)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输送至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在高原水分与能量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揭示不同水汽输送对陆-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产品,根据大气中总水汽含量和水汽水平输送通量将大峡谷地区2013年5月20日至7月9日的水汽强度划分为强/弱/极弱三种级别。并利用第五代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5.0,CLM5.0)模拟了水汽输送对大峡谷-大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峡谷地区的南(东)边界为水汽主要的输入(输出)边界,大峡谷南侧河谷存在水汽强输送带。CLM5.0模拟的大峡谷-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与实际相比误差较大,通过优选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和土壤属性替代数据集,提高了CLM5.0模拟大峡谷-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精度。其中Zeng and Dickinson(1998)的方案(以下简称Z98方案)效果最优,较CLM5.0默认参数化方案下模拟的小麦站和草地站近地面感热通量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18.2%和10.9%。区域模拟结果显示:大峡谷地区近地面潜热通量区域模拟总体分布为东南高而西北低,近地面感热通量则相反,随水汽水平输送强度的减弱,潜热通量大值区向西北延伸面增大,而感热通量大值区则向东南延伸面增大。冰雪覆盖的高海拔地区近地面感热通量维持低值,而潜热通量则相反。整个试验阶段,大峡谷地区降水时长达59%,不同水汽输送条件下近地面有效能量主要以潜热的方式向大气输送,其中在强水汽水平输送条件下的水汽强输送带的近地面感热输送最弱,Z98方案下的感热通量日均值仅为-1.80 W·m^(-2),潜热通量则大于70.0 W·m^(-2)。对于大峡谷地区,当水汽维持高值范围时,近地面净辐射降低,但近地面净辐射主要被潜热消化,水汽保温大气的效应使得地-气温差降低,近地面感热输送抑制显著。本研究结果对认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陆面过程及其对水汽水平输送的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热交换 水汽输送 CLM5.0 热力学粗糙度
下载PDF
达州“8.8”特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15
作者 罗贵东 甘丛槐 +1 位作者 肖月鹏 谢静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19-2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4模型,分析了2021年8月8日达州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背景和西南涡的位置、强度和移动速度等均利于暴雨的发生,...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4模型,分析了2021年8月8日达州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背景和西南涡的位置、强度和移动速度等均利于暴雨的发生,达州南部的渠县、大竹为水汽辐合的大值中心。(2)不同高度水汽输送路径和比例不同,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3条: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西南路径,来自周边地区的偏南路径以及来自东海和西太平洋的偏东路径(3)东海水汽贡献率最高,周边地区次之,最后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水汽路径 水汽输送 水汽源地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和收支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6
作者 洪佳娜 《自然科学》 2023年第6期935-949,共15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季风水汽从孟加拉湾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本研究利用分辨率为0.125˚ × 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阐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节和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等的时空变...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季风水汽从孟加拉湾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本研究利用分辨率为0.125˚ × 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阐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节和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等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可降水量分布集中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南侧,夏季可降水量最多,冬季可降水量最少;夏季青藏高原是水汽汇;夏季流域东南部可降水量呈现倒“U”型的空间分布,水汽通量受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带影响明显;空间上,大峡谷的东南部呈现较弱的下降趋势,年均可降水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夏季可降水量增加趋势最明显;时间变化上,除秋季以外其余三季可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南边界和西边界为主要水汽输入边界,在29年里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水汽收支起伏不大,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低层大气主要为水汽输入,中层大气为水汽输出,高层大气水汽收支大致相等且都接近于0;(3) 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增强的气旋式水汽输送通量从大峡谷西南方输入导致大峡谷在夏季降水偏多年较偏少年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0
18
作者 周长艳 何金海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东北北部50°N附近;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强辐合区大多位于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中,与降水大值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推进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姚文清 徐祥德 张雪金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6-503,共8页
通过对 1 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资料、1 998年 6— 7月暴雨 2个关键强降水时段水汽通量特征的诊断分析及其区域边界水汽输入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1 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 通过对 1 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资料、1 998年 6— 7月暴雨 2个关键强降水时段水汽通量特征的诊断分析及其区域边界水汽输入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1 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持续异常且稳定的大尺度环境场及中尺度风场的配合下发生的 ;6月与 7月水汽输送特征存在差异 ;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中国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此次梅雨期特大暴雨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 ,即水汽源及其侧边界水汽通道特征的显著变化对梅雨期不同阶段长江流域特大暴雨的形成、发生和发展作用明显 ;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梅雨锋系 水汽输送 暴雨 侧边界 水汽输送特征 梅雨期
下载PDF
中国上空的涡动水汽输送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国纬 崔一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45-153,共9页
利用1983年国内外149个探空站全年资料,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大陆上空的涡动水汽输送,包括涡动水汽输送的路径、收支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研究表明,我国夏半年是涡动水汽源地,冬半年是汇地;涡动水汽以春、秋的4、10月最强,30°~40... 利用1983年国内外149个探空站全年资料,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大陆上空的涡动水汽输送,包括涡动水汽输送的路径、收支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研究表明,我国夏半年是涡动水汽源地,冬半年是汇地;涡动水汽以春、秋的4、10月最强,30°~40°N间最为活跃;涡动水汽净输送量在华北、西北、东北均超过总输送净量的50%;涡动水汽的经向性十分明显,经由长江流域北界输入北方的涡动水汽量占总输送量的91%强,表明它是把湿润地区暖湿水汽输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机制,这不仅对北方大气湿度的维持,而且对其降水都有着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淌动水汽输送 大气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