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1
作者 付伟 魏秋实 +1 位作者 邱学兴 司红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7,共12页
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中国降水数据集、ERA5再分析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使用水汽收支分析、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和水汽输送贡献率等方法对2022年6月5日凌晨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 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中国降水数据集、ERA5再分析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使用水汽收支分析、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和水汽输送贡献率等方法对2022年6月5日凌晨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出现在200 hPa分流区和850 hPa低空急流左前方,500 hPa冷空气在低空急流出口北侧不断激发对流云团,形成强降水。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增强了水汽的水平辐合和垂直输送,西南低空急流持续加强,将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使芜湖市在强降水发生前水汽充沛,湿层深厚且持续增湿。暴雨出现时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别达到71.0 kg·m^(-2)、16.0 g·kg^(-1)、15.0 g·hPa^(-1)·cm^(-1)·s^(-1)和-3.0×10^(-6)g·cm^(-2)·hPa^(-1)·s^(-1)。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变化与暴雨的出现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雨强最强时段可达-8.0×10^(-6)g·cm^(-2)·hPa^(-1)·s^(-1)。水汽收支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水汽流入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低层的西边界和南边界,暴雨发生前流入层深厚,有向上的水汽垂直输送。整层水汽流入量约为56.0×10^(7)t·h^(-1),主要流入高度为850~700 hPa,单层流入量最大可达9.0×10^(7)t·h^(-1),水汽主要源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其水汽通道轨迹占比为32.0%,水汽输送贡献率达55.4%。暴雨出现时水汽流入层降低,流入量减少,水汽垂直输送减弱,总水汽净流入集中在850 hPa,净流入量为1.0×10^(7)t·h^(-1)左右,水汽主要源自南海,其水汽通道轨迹占比为46.0%,水汽输送贡献率达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 水汽输送贡献率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暴雨的水汽输送源地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美月 王磊 +2 位作者 李谢辉 王春远 王翔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8,共11页
利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首先分析了2018年7月22-23日(简称"0722")和8月2-3日(简称"0802")三江源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水汽输送特征,然后用WRF模型输出数据驱动HYSPLIT模型,定量分析两次暴雨的水汽输... 利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首先分析了2018年7月22-23日(简称"0722")和8月2-3日(简称"0802")三江源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水汽输送特征,然后用WRF模型输出数据驱动HYSPLIT模型,定量分析两次暴雨的水汽输送路径及各路径的水汽贡献率。研究表明: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均为三江源东部地区形成的低涡和切变线,低涡系统的演变和进退对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很大影响;HYSPLIT模型使用WRF模型输出的高分辨率数据作为初始场,模拟效果良好;两次暴雨的主要水汽均来源于西南和东南路径。西南路径的水汽来自孟加拉湾,通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输送通道输送至暴雨区。东南路径的水汽来自于东海和南海,从广东和湖南等地向西北传输至暴雨区;"0722"暴雨中还存在西北路径的水汽输送,此路径的水汽输送贡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数值模拟 水汽输送路径 水汽输送贡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