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唐亮 谈至明 周玉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569,共5页
采用新研发的数字化冲刷试验仪(动水压力、速度和入射角度等可调),开展了水泥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这2种基层材料的室内冲刷试验,得到了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冲刷深度与冲刷次数、动水压力以及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冲... 采用新研发的数字化冲刷试验仪(动水压力、速度和入射角度等可调),开展了水泥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这2种基层材料的室内冲刷试验,得到了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冲刷深度与冲刷次数、动水压力以及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冲刷动水压力与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对其抗冲刷能力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作为制定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方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 抗冲刷性能 冲刷动水压力 冲刷深度
下载PDF
采用预裂缝技术减少水泥稳定类基层收缩裂缝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敬辉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产生收缩裂缝难以避免,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反射到路面形成反射裂缝,采用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收缩裂缝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宽度和长度)。其施工工艺简便,就是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正常摊铺压实... 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产生收缩裂缝难以避免,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反射到路面形成反射裂缝,采用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收缩裂缝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宽度和长度)。其施工工艺简便,就是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正常摊铺压实后1~3d内,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开到最大振幅进行稳步碾压。由于水泥稳定材料的自愈能力,振动碾压造成的强度暂时损失会随着时间逐渐恢复,因此预裂缝技术不会对基层结构产生破坏,也不会造成基层强度的降低。室内进行振动压实模拟,并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收缩试验对碾压时机进行预判,现场碾压遍数和碾压时机采用土壤刚度仪进行控制。实践表明,预裂缝技术是一种有效而且廉价的减少收缩裂缝的施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缝 收缩试验 水泥稳定类基层 土壤刚度仪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下载PDF
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旭东 《公路与汽运》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从实践出发 ,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以期达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施工 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 路面工程
下载PDF
水泥稳定类基层在道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0年第4期10-12,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重型车辆、超吨车辆的增加 ,白灰土作为上基层已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 ,结合在国道、省干道工程中就利用水泥稳定类基层进行探索。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施工工艺 路面基层 承载力 道路
下载PDF
浅谈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的原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丽 王华川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年第7期29-29,共1页
从水泥水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激发作用三方面介绍了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的原理。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强度 化学反应
下载PDF
水泥稳定类基层早期裂缝的防治
6
作者 洪海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5年第4期12-12,共1页
针对水泥稳定类基层经常出现的早期裂缝病害,在水泥剂量、施工因素、施工工艺控制、施工材料控制、组成设计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早期裂缝 防治
下载PDF
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改善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潇 周明凯 +1 位作者 沈卫国 赵青林 《公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6-159,共4页
针对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改善机理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以至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无法很好地进行推广应用的问题,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的原理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微观与宏观结构组... 针对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改善机理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以至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无法很好地进行推广应用的问题,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的原理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微观与宏观结构组成、化学与材料组成以及力学参数等方面的改性,提出粉煤灰通过填充作用、活性作用、接触形式改善作用、微集料作用以及改善力学参数作用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泥稳定类基层 性能改善机理
原文传递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指标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敬辉 操宇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分析现有抗裂性评价指标的不足,然后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水泥稳定材料早期收缩开裂性能,提出适宜的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关键词 收缩开裂 水泥稳定类基层 抗拉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下载PDF
水泥稳定类底基层监理程序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9
作者 陈柯 李中秋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年第11期88-90,共3页
针对水泥稳定类底基层监理程序与监理重点进行介绍 。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水泥稳定基层 监理程序 监理重点 质量控制 养生 现场监理
下载PDF
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裂缝防治
10
作者 许彬 陈文影 李宝权 《辽宁交通科技》 2004年第6期34-35,共2页
浅谈稳定类半刚性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 公路 路面结构 裂缝 防治
下载PDF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抗压性能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致远 陈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不同掺量、龄期的混合料,进行再生骨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水泥稳定类路面基层的抗压性能.研究表明,将天然骨料全部用再生骨料进行替代,替代前后两者的力学性能差异不大;不同再生骨料掺量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采用不同掺量、龄期的混合料,进行再生骨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水泥稳定类路面基层的抗压性能.研究表明,将天然骨料全部用再生骨料进行替代,替代前后两者的力学性能差异不大;不同再生骨料掺量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与龄期都符合幂指数关系;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和刚度之间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路面基层 再生骨料 无侧限抗压强度 抗压回弹模量
下载PDF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质量控制与性能探究
12
作者 杜保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29期219-219,共1页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的坚固与稳定是道路能长期承受车辆荷载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的调研了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现状,在试验与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对水泥稳定类碎石基层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一...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的坚固与稳定是道路能长期承受车辆荷载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的调研了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现状,在试验与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对水泥稳定类碎石基层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煤矸石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明 李昶 +1 位作者 郭雨鑫 刘继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5-2901,2909,共8页
将煤矸石最大限度地应用于高等级路面基层是一项重要的利用途径。首先研究了煤矸石的物化特性,其次采用部分煤矸石替代2.36~13.2 mm范围内的普通碎石,选用5.5%的水泥剂量,依据煤矸石、碎石的不同掺量设定了8组级配混合料,进行室内7 d无... 将煤矸石最大限度地应用于高等级路面基层是一项重要的利用途径。首先研究了煤矸石的物化特性,其次采用部分煤矸石替代2.36~13.2 mm范围内的普通碎石,选用5.5%的水泥剂量,依据煤矸石、碎石的不同掺量设定了8组级配混合料,进行室内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最后对3组优选级配混合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性能良好,采用26%~30%的碎石1号料,煤矸石利用量可达到35%~47%,且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中高等级路面基层的要求;经过标准养生28 d和90 d的混合料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和劈裂回弹模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该混合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煤矸石 配合比 强度 回弹模量
下载PDF
水稳碎石基层微裂对沥青路面结构宏观力学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小波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水泥稳定类基层微裂技术指对基层经1~3d短期养护,采用振动压路机对该其进行碾压,使之出现微细裂缝网络,以减少路面层反射性裂缝的发生概率。文章以沥青路面结构力学状况为依据,通过沥青路面结构选择、材料参数确定、荷载参数优化、计算... 水泥稳定类基层微裂技术指对基层经1~3d短期养护,采用振动压路机对该其进行碾压,使之出现微细裂缝网络,以减少路面层反射性裂缝的发生概率。文章以沥青路面结构力学状况为依据,通过沥青路面结构选择、材料参数确定、荷载参数优化、计算统计等,对微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指标与不同轴载水平间关系加以分析,旨在为同类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项目 水泥稳定类基层 微裂技术 试验检测
下载PDF
振动击实试验下水稳基层材料性能指标分析
15
作者 汪胜 郝冠军 屈允永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5年第2期19-22,共4页
以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类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干密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与含水量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了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干密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干密度对应着最佳含水量,其波峰较为明显。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以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类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干密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与含水量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了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干密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干密度对应着最佳含水量,其波峰较为明显。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大抗压强度对应的含水量是一个区间。随着干密度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干密度达到一定值时,抗压强度急剧减小。之后,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继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含水量 干密度
下载PDF
温度及含盐量对水泥稳定基层拱胀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秋林 钟诚 +2 位作者 王选仓 陆军 宋亮 《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探究温度和含盐量对水泥稳定材料拱胀的影响规律及机理,通过变形试验和导热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及含盐量条件下的变形量及导热系数值。分析得出:含盐量一定时,随着温度变化,变形分3个阶段。当温度从-10℃上升到0℃阶段,试件收缩变形,... 为探究温度和含盐量对水泥稳定材料拱胀的影响规律及机理,通过变形试验和导热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及含盐量条件下的变形量及导热系数值。分析得出:含盐量一定时,随着温度变化,变形分3个阶段。当温度从-10℃上升到0℃阶段,试件收缩变形,含盐量越高收缩变形越明显;0℃到10℃阶段,试件开始膨胀,但发展缓慢;10℃到30℃阶段膨胀变形发展比较快。含盐量对水泥稳定材料变形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试件的变形明显增加。当含盐量大于0.4%时,含盐量对水泥稳定材料试件的变形影响显著。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含盐量的增大,水泥稳定材料的导热系数呈增大趋势。此外,分析了含盐量对膨胀影响的微观原因,SEM图像显示:Na2SO4·10H2O结晶分布随着含盐量的变大不断密集。晶体的增加是导致变形增加和导热系数增加的微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类基层 含盐量 导热系数 SEM
原文传递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梁行行 李柏彤 +3 位作者 侯文杰 姬国强 翟博超 胡力群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5-330,共6页
为探究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制定了3种级配、5种再生集料砖块与混凝土块体积比例,在等效5%水泥剂量下,测试了混合料的击实特性与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密度小、吸水率高,压碎... 为探究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制定了3种级配、5种再生集料砖块与混凝土块体积比例,在等效5%水泥剂量下,测试了混合料的击实特性与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密度小、吸水率高,压碎值随砖块含量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随着砖块含量的增加,混合料最大干密度降低,最佳含水率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砖块含量一定时,级配上限时抗压强度最高;砖块含量为100%时,混合料抗压强度为3.46~4.92MPa,可满足路面基层施工规范中道路基层强度最低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建筑垃圾 再生集料 水泥稳定类基层 无侧限抗压强度 体积法替换
原文传递
路面铣刨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光明 《交通世界》 2015年第34期16-17,共2页
从沥青路面铣刨、水泥路面铣刨和水泥稳定类基层的铣刨三方面,探讨了路面铣刨工艺在公路建养工作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施工技术和资源再利用技术的迅猛发展,路面铣刨工艺在公路改造过程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沥青路面铣刨 水泥路面铣刨 水泥稳定类基层铣刨 再利用
下载PDF
农村公路小尺寸混凝土路面探讨
19
作者 刘伟达 《交通世界》 2014年第16期84-87,共4页
农村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县、乡、村的主要通道,甚至是一些贫困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在农村地区,水泥、石灰、河砂、山砂、砾石等材料资源丰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工艺也已成熟。但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比... 农村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县、乡、村的主要通道,甚至是一些贫困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在农村地区,水泥、石灰、河砂、山砂、砾石等材料资源丰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工艺也已成熟。但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比较高,常用的18cm厚水泥稳定类基层20cm厚水泥混凝土面板结构,其每平方米造价一般在60元左右,则铺筑1km长、6.0m宽的四级公路路面,约需资金3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农村公路 小尺寸 水泥稳定类基层 路面施工技术 运输通道 组成部分 贫困地区
下载PDF
Mechanistic Classification of Cement Treated Base in Western Australia
20
作者 Yang Sheng Yeo P. Jitsangiam H. Nikraz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8期1076-1081,共6页
In the past decade alone, the BITRE has indicated an increase of 40% in road users, escalating demands for quality pavements to service tmprecedented traffic conditions. An abundance of crushed rocks are available in ... In the past decade alone, the BITRE has indicated an increase of 40% in road users, escalating demands for quality pavements to service tmprecedented traffic conditions. An abundance of crushed rocks are available in Western Australia but do not meet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r road construction. However, cement treatment of crushed rocks, forming Cement Treated Crushed Rocks (CTCR),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allowing wider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streamline the mix design of CTCR, the classification of its behaviour is pivotal. Austroad classifies cement treated pavement materials as either being modified or bound based on its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s. Bound materials are def'med by its susceptibility to fatigue failure which, in the mechanistic-empirical design for flexible pavements, is dictated by the flexural modulus. However, in the study of damage mechanics, fatigue life is suggested to be an accumulation of micro-scale damage in lieu of dependency to ultimate stresses. Strain dependent damage functions are used phenomologically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fatigue for various engineer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therefore investigates a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and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supported by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the use of UCS for classification. This is achieved by providing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strain parameters used in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The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ITS) test is also employed to this end. It is observed that strain at onset of micro-cracking coalescence (ε30) is independent of test type undertaken and potentially capable of acting as a more superior blanket classification for cement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treated materials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FATIGU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